超赞景点>台湾省>台北市旅游景点

西门町

西门町景点照片

西门町旅游景点介绍

台湾省台北市万华区地名

  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西门町的地名来自日本,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他们的休憩场所,1896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西门町历史沿革

  西门町得名自日本时代行政区画-西门町;日据时期西门町约为今成都路、西宁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门町更为广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并不全然相同。

  西门町因为位于台北城的西门外,因此得名。在昭和时代,西门町原本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地方,后来日本人决定仿效东京浅草区,在此设立休闲商业区。其中最早的娱乐设施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荣座(现为新万国商场)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门红楼)。

  西门町名称由来起源于日本时代当地的行政规划,由于地理位置恰位在台北城西门外,故称西门町,范围大约为今日的成都路、西宁南路、昆明街和康定路的其中部分,另外还有新起町和若竹町等等;西门町原来只是一个偏远地带,发展并不兴盛,后来日本政府决定模仿东京浅草区的规划,在这里设至台北座、荣座和八堂等等,让西门町逐渐在台北城崭露头角;公元1930年代西门町许多电影院、戏院林立,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业依然兴盛,约在1980年代后期台北城陆续往东发展之后才逐渐落寞,1990年代后期规划了行人徒步区,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让许多青年学子可以来西门町恣意的逛街漫步,至今西门町更成为小型活动、签唱会和记者会的场地,也有10多家以上的电影院在这里营业,成为台北著名的商圈。

西门町街区文化

西门町电影街

  1930年代开始,西门町成为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日本战败后,荣景也继续维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戏院门庭若市,黄牛票猖獗,电影院一家接着一家开,仅武昌街二段就连开了十多家戏院,其盛况自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台北市区逐渐向东发展,西门町许多机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渐没落。90年代后期,台北市政府与西门町当地商家,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并在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才又将青少年拉回这个区域。在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西门町还有20家以上的电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轮电影,西门町几乎都找得着。而各种大小店家则有6千间左右。

西门町青少年天堂

  西门町被称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杂志专卖店外,各种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独立的街边商店之外,这类商店也特别集中于区域内几栋专门的集合商业建筑里面,其中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乃至于较后期的万国百货与诚品116等等。

  此外,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而起,成为了有名的电影明星。

  但是,正因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门町也与东区、士林夜市并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门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际”(学生卖春)场所。

西门町红包场

  红包场是一种台湾的歌厅形式,多分布于西门町徒步区的汉口街、峨嵋街、西宁南路上。

  红包场起源于1960年代,当时针对由中国大陆来台的军官、军眷,模仿上海歌厅形式设立,一开始并无“红包场”的称呼,因为后来有听众为了鼓励自己喜爱的歌手,会直接将金钱包在红包袋中,上前献给演出中的歌手,渐渐的这种类型的歌厅,被称为红包场。

  早期红包场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苏州夜曲、秋水伊人等,听众也多属于年纪较长的老兵,歌厅为了招徕客人,会为歌手另外取个“小周璇”、“小白光”等称号,歌手也会刻意模仿当时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听众的转变,曲目也由上海时期,转为1950-1970年代在台湾、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泪、意难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问白云、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体动作也较以往活泼。

  红包场的消费不高,歌手多穿着华丽的礼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动热络是红包场的特色之一。

西门町风味特产

  西门町也有独特的名产,例如中华路上的鸭肉扁、巷子内的阿宗面线、专卖卤味的老天禄、成都路上的成都杨桃冰与蜂蜜咖啡,加上许多日式餐厅(例如峨嵋街的美观园)及传承中国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厅,将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觉搭起了传承的桥梁。

  在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咏琪寻找金城武的场景就是西门町.也赋予了现代西门町更新的意义。

西门町美食

  西门町所发展出来的流行商圈,自然而然地也带动了美食小吃的风潮,当地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发展更让美食小吃闻名台湾甚至享誉国际,成为台北旅游朝胜的所在;“老天禄卤味”首推西门町美食代表,像是鸭舌、鸭翅、鸡爪、鸡翅、豆干等等卤味都是老天禄的招牌,是国内外游客或是大明星来台指定的美味;“阿宗面线”门口总是站着许多民众捧着一碗面线大快朵颐,这是阿宗面线才看得到的特色,卤大肠、面线、香菜、蒜泥和黑醋所交织成的面线羹汤令人再三吮指;“成都杨桃冰”50年以上老店,各式各样的杨桃冰凉饮品让人在夏日解渴透心凉,也有菠萝、李子等等古早风味喔!西门町还有“美观园”日式料理、“鸭肉扁”台湾小吃、万年甜不辣以及麻辣火锅、日式咖哩饭和甜甜圈等连锁店,是来到西门町不可错过的美食!

西门町旅游景点

西门町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成都路上,紧邻西门町徒步区。共两层高的这栋红砖洋楼为1908年所建的台湾三级古迹,而该古迹建筑最独特地方,就是其外观为每正立面8m。也因此,该建物于日据时期通常被称为八角堂。

  八角堂主建筑体后面连接着的是十字型外观的一楼砖造楼房,而结构不太相似的这两栋建物合称西门市场,红楼则为市场入口。日据晚期,该市场范围拓展到周围成都路,西宁南路,内江街围成的梯形区域,并维持此一格局至今。

  战后,接收八角堂的沪商业者因建筑的红砖外观,改名为“红楼剧场”,1963年后,红楼剧场改映电影,因此又被称为“红楼戏院”或简称“红楼”。1997年,台湾内政部将红楼列入第三级古迹,定名为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现由台北市地方政府以“官办民营”方式委由民间经营,为知名的小型艺文表演场所。

西门町八角堂

  1895年,台湾进入日本时代,大量日籍移民进入台北市。考虑其城内建筑分布与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缘,台湾总督府规划台北城西门附近空地为日人居住处所。而为因应包含末广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筑地町、寿町、滨町、泉町(今台北市中华路一二段两侧及西门町徒步区)等地的日人生活机能需要,西门旁的“新起街”于1896年出现以简单木造房舍为主的市场建筑,此市场主要目的就是供应当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1907年,于市区改正过程中顺利拆除台北城墙与西门的台湾总督府,则进一步委由知名建筑师近藤十郎兴建正式的西门市场以提供更完善的市场来替代本有的木造旧市场。

  也称为“新起街市场”的西门市场正式落成于1908年12月,为台湾第一座官方市场。该市场入口为每立面8m八角形的两层楼洋楼建筑,另一边则为“直”约65m“横”约45m,内部“宽”约15m的“十字形”红砖砖造一楼楼房。日本时代的中后期,市场周边陆续增建多处私人平房店铺与摊贩。1911年市场附近也设供日人祭拜的稻荷神社及椭圆型小公园。(均在今台北捷运西门站附近)

  西门市场入口的两层洋楼,即为现今红楼。因其外观为八角形,因此被当地日人居民称为八角堂。八角堂从立面可见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墙的女儿墙装饰突出的三角形的“山头”,另外,外墙则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横带装饰。在内部方面,八角堂采用八角形梁柱系统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上面为钢铁支架称起的八角形屋顶。以空间论,约可包含二楼的八角形大厅,与一楼入口大厅与分居八角落的八间小店铺。

  1908年落成后,西门市场一直都是台北当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费市场。除了充当传统菜市场的十字型西门市场外,八角堂的红楼建筑的一楼共八间小店铺也分别贩卖休闲文教用品与西药等用品,八角堂二楼则贩售台湾土产、明信片及日本土产。

西门町剧场戏院

  1945年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期,连同八角堂的西门市场都转由新政府官方经营。除了后方十字型建筑与周遭店铺继续担任传统市场外,1949年,因国共内战退避台湾的上海知名商人陈惠文连同数人向政府承租八角堂,并改名为沪园剧场。陈惠文于该剧院二楼添置戏台与三百余座位后,以表演京剧为主。不过,该表演并不受当地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欢迎。

  1951年,陈惠文将沪园剧场改名为红楼书场,表演内容也从京剧变成了说书相声。而取其红楼名,一则是因为该建筑的红砖洋楼建筑,一则为配合说书的雅致别号。

  由表演京剧转变成说书相声的红楼,因其来自大陆移民增多及大小场地适合,颇受欢迎。1956年,沪商陈惠文更于说书表演项目外,增设越剧表演,同时将红楼书场正式更名为红楼剧场。

  1963年,因应电影于台湾当地日渐普及,红楼再度改名为红楼戏院(红楼电影院),开始播放江山美人等黄梅调与其他国语电影影片,该电影院也为西门町早期电影街的起始点之一。

  1970年代初期,大型的西门町电影院数量急遽增多,空间座位与声光设备无法与新电影院相比的红楼戏院日渐没落。1970年代中期至1997年正式歇业为止,红楼除了成为二轮电影院之外,还以播放情色小电影著称。1970年代至1990年代,红楼旁边广场也是台北男性同性恋除了台北新公园(今二二八和平公园)之外的少数聚集场所之一。

西门町大火与纸风车

  1990年,迟迟未见改建的西门市场发生大火,红楼虽未被严重波及,但市场及周遭广场林立的摊贩与违建严重毁损。1994年,包括乐山基金会等文化团体开始关注西门红楼的发展情形,并要求政府将该公产收回并加以整修维持。1997年,内政部将其西门红楼列入三级古迹,同时,台北市政府并收回红楼戏院的承租权。1999年台北市政府开始大幅首度内部整修,将其定位于“电影博物馆”,不过因建物定位与周遭西门市场尚未改建等问题,西门红楼仍持续闲置。

  2002年3月,台北市政府以“官办民营”方式,将西门红楼委由“纸风车文教基金会”经营。同年,7月26日,以名导演柯一正主持的该基金会在投入大笔资金整修后,重新以“红楼剧场”为名启用西门红楼。

  重新开张的西门红楼八角堂“红楼剧场”,一楼经营咖啡厅及精品店(现以台湾特色商品为主),并免费供市民参观。而最主要营业项目,则是于建筑物二楼定期上演相声、戏曲、舞台剧、舞蹈、音乐会等艺文活动。

  另外,在2003年红楼后端西门市场整建完整后,西门红楼与十字建筑旁的ㄇ字型公共空间,也经常于星期例假日举行艺人的签唱会或专辑发表会。诸如陶喆,王力宏,林俊杰等等艺人都曾于西门红楼广场举行相关活动过。

  2007年2月,“纸风车文教基金会”营运红楼剧场的5年合约到期,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请“纸风车文教基金会”继续营运直到招到新的营运团队。“纸风车文教基金会”基于文化使命继续营运至同年9月30日,正式结束5年又60多天的经营。

西门町其他介绍

  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西门町的地名来自日据时代,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他们的休憩场所,一八九六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一九二二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西门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区是台北第一条专为行人设置的区域,红楼、刺青街、电影街、KTV、万年大楼、万国百货、诚品书店和各式各样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门町看到,是台北民众假日最喜爱的去处之一。

  西门町名称由来起源于日据时代当地的行政规划,由于地理位置恰位在台北城西门外,故称西门町,范围大约为今日的成都路、西宁南路、昆明街和康定路的其中部分,另外还有新起町和若竹町等等;西门町原来只是一个偏远地带,发展并不兴盛,后来日本政府决定模仿东京浅草区的规划,在这里设至台北座、荣座和八角堂等等,让西门町逐渐在台北城崭露头角;公元一九三零年代西门町许多电影院、戏院林立,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业依然兴盛,约在一九八零年代后期台北城陆续往东发展之后才逐渐落寞,一九九零年代后期规划了行人徒步区,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让许多青年学子可以来西门町恣意的逛街漫步,至今西门町更成为小型活动、签唱会和记者会的场地,也有10多家以上的电影院在这里营业,成为台北著名的商圈。

  西门町现在被称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杂志专卖店外,各种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独立的街边商店之外,这类商店也特别集中于区域内几栋专门的集合商业建筑里面,其中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等等。

  “红包场”一种台湾的歌厅形式,多分布于西门町徒步区的汉口街、峨嵋街、西宁南路上。红包场起源于一九六零年代,当时针对由中国大陆来台的军官、军眷,模仿上海歌厅形式设立,一开始并无“红包场”的称呼,因为后来有听众为了鼓励自己喜爱的歌手,会直接将金钱包在红包袋中,上前献给演出中的歌手,渐渐的这类型的歌厅,被称为红包场。

  西门町也有独特的名产,例如中华路上的鸭肉扁、巷子内的阿宗面线、专卖卤味的老天禄、成都路上的成都杨桃冰与蜂蜜咖啡,加上许多日式餐厅及传承中国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厅,将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觉搭起了传承的桥梁。

  西门红楼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成都路上,紧邻西门町徒步区。共两层高的这栋红砖洋楼为一九零八年所建的台湾三级古迹,而该古迹建筑最独特地方,就是其外观为正立8面。也因此,该建物于日治时期通常被称为八角堂。八角堂主建筑体后面连接着的是十字型外观的一楼砖造楼房,而结构不太相似的这两栋建物合称西门市场,红楼则为市场入口。日治晚期,该市场范围拓展到周围成都路,西宁南路,内江街围成的梯形区域,并维持此一格局至今。战后,接收八角堂的沪商业者因建筑的红砖外观,改名为“红楼剧场”,一九六三年后,红楼剧场改映电影,因此又被称为“红楼戏院”或简称“红楼”。一九九七年,台湾内政部将红楼列入第三级古迹,定名为西门红楼。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西门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西门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