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旅游景点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塔里木河景点照片

塔里木河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第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沿最后流入台特马湖。

  塔河主干最早曾注入罗布泊、后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道摆动而改道、1972年以前尾水可达若羌县城北的台特马湖、后终点进一步退缩到铁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库。21世纪初开始全流域治理后,开始有水流复达台特马湖。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

  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1321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塔里木河干流概况

塔里木河河道走向

  塔里木河,由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于阿瓦提县肖加克附近汇流而成。四河汇合处的中间为一小岛,清代的《河源纪略》里记载为“会处四水交贯,形若牛栏”。故塔河干流始于阿瓦提县肖加克,东流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到群克附近折向东南,最后流入若羌以北的台特马湖。根据新疆地情网资料,塔河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应指干流段流域面积,一般资料称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应是正确的。

  根据新疆地情网资料,塔河干流段长1249千米(有资料称1321千米)。上游河源地区和田河长1127千米,叶尔羌河长1078千米(有资料记为1179千米),喀什噶尔河长555千米,阿克苏河长593千米。若以和田河为上游干流(即正源),塔里木河全长2376千米(或2448千米)。因叶尔羌河水量最大(或以1179为叶尔羌河长度),一般以叶尔羌河为上游干流(即正源),塔里木河全长2327千米(或2500千米)。但有的资料认为全长2437千米。一般资料皆记为全长2179千米。

  以叶尔羌河为正源,则塔河所经区域,在行政隶属上属于阿克苏地区的阿克苏市、沙雅县、新和县、库车县和巴音郭楞州的轮台县、库尔勒市、尉犁县、以及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二师所属的15个团场。

  塔里木河上游各支流水源日趋减少。喀什噶尔河在1950年代后期终止来水;叶尔羌河在1960年代修建巴楚小海子水库以后,下泄水量锐减;阿克苏河1960年代修建塔里木拦河闸和上游水库以及其他引水工程后,下泄水量也不断减少;和田河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除大洪水期下泄水量外,其他时期无水下泄。1972年大西海子二库建成后,拦断河道,水库以下河床断流干涸。21世纪初开始全流域治理后,开始有水流复达台特马湖。

  阿克苏市位于塔河源头中支阿克苏河下游地区,阿克苏河由北向南流经阿克苏市境西部,在阿克苏市区西郊分成阿克苏新大河与阿克苏老大河两支。新大河流经市境113千米,老大河流经市境104千米,两河在夹河子镇与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汇流成塔里木河,横穿市境南部东去。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塔河由阿克苏的托海牧场经沙雅的喀玛雅朗牧点入境,沙雅位于该河中上游,是内陆河水最充沛的地段。由两河流经土地,已成肥沃良田,是沙雅主要农业区。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地下水开采量1.21亿立方米。在塔里木河两岸有湖泊4处,大多为咸水,皆分布于沼泽及荒芜地方,无养殖价值。在塔里木河两岸有大面积胡杨林340万亩,是国家重点的胡杨林保护区。

  库车县位于塔河中游,塔里木河穿过县南部塔里木乡,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库车河、渭干河,自北向南进入塔河平原地区。

  轮台县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地貌为塔里木河平原区,北部高,向东南倾斜。塔里木河由西南东横贯县境南部106千米,另有9条山溪性河流,较大的为迪那尔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达8.73亿立方米。塔里木河沿岸有4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天然胡杨林。

  库尔勒市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塔河由西而东从库尔勒市境南侧流过。英巴扎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76亿立方米。库尔勒市普惠一带有1.0万亩耕地从中引水灌溉,还有40万亩生态植被依靠其漫溢洪水维持生命。自1980年代之后,下游水量锐减,主要作为生态用水,每年引水3000-4000万立方米,占塔里木河总水量的1%左右。

  尉犁县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始端,塔河在县境内流域254千米。塔河支流孔雀河流经尉犁县城,作为塔河北支,流向罗布泊。沿岸的墩阔坦乡开发有4A级旅游景区罗布人村寨。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泊,经过多年连续19次生态输水后,到2018年,台特玛湖面积已扩大至511平方千米,湖面周围形成了223平方千米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塔里木河河道特征

  塔里木河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羊吉巴扎以上为上段,此段河床不分叉,侧蚀强烈,曲流发育,河床不稳定;羊吉巴扎到群克为中段,这里叉道、湖沼众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群克以下为下段,河道复旧统一,河水经上、中段渗漏、蒸发及引灌溉后,所剩不多,又因群克至铁干里克之间兴建了大西海水库,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苏,洪水时期才有水泄入台特马湖。

  塔里木河全部流经沙漠地带,河床一般为粉沙、沙壤土,极易冲刷。上中游河床一般宽1千米以上,最宽3-4千米。河道比降1/5000左右;下游河床至尉犁县卡拉以下逐渐成为窄深断面,一般宽200-300米。塔里木河是一条原始河道,沿河极少堤防,洪水期任其漫溢,在河漫滩地带野生植物生长茂密,主要有胡杨林、红柳和各种牧草。河流中游地段地势平缓多洼地,水流分散,相互穿插,水网紊乱,河曲发育,水泊草湖连片。

塔里木河流域概况

  塔里木河流域在地域上包括塔里木盆地周边向中心聚流的九大水系114条源流和塔里木河干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东部荒漠区。塔里木河流域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水循环和水平衡的相对独立的水文区域。流域总面积达102万平方千米

塔里木河社会经济

  塔里木河流域,包括5个地(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的42个县(市)和4个兵团师(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和田农垦管理局)的45(一说56个)个团场,流域内生活着人口逾1200多万人(2018年)(1998年统计,流域总人口为8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81万人,占总人口的82.5%)。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与全国相比,南疆的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2010年全流域还有近50万人没有脱贫,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考古证据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区域,曾发现有为数甚多的石器时期遗物,如石斧、石刀、石锉、石矢、石镰等,磨制颇精的石器,以石英、碧玉和燧石为原料打制而成。在它们分布之地,还偶见有夹沙陶片,说明它们曾延续相当长的年代,其中的细石叶石器,是中国细石器文化中具有特征性的文物,与欧洲的几何形石器有显著区别。

  由于仰韶温暖期的干暖气候,使罗布泊地区退出了部份水面,形成围绕大湖的绿色地带,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并加速了在这一区域由以狩猎、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换。在西域时期,新疆南、北即有城国、行国之分,南部的城国即以农业为主。西汉时期,在西域都护府建立前,因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西汉政府即在塔里木河中游的渠犁(今尉犁)和轮台(今轮台)开渠引水屯田积谷,由此开始了新疆地区的屯田。随后,屯田逐步向塔里木河上游和下游推进。在楼兰附近,屯田发展到相当规模,更有敦煌人索励率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兵士共3000人,横断注滨河(孔雀河下游),蓄水溉田,“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水经注》)。2008年冬,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对注滨城遗址和楼兰遗址东大面积屯田遗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段历史。

  屯田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戌边的初衷,也推动了新疆农业技术的进步,还带动了冶炼业、制造业、手工业等社会各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汉至唐,塔里木盆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处在东、西方交流中心的塔里木河流域,自古以来,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舞台,民族迁徙和交往活动十分频繁,居民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并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在塔里木河的养育下,频频经历了大分化、大融合的各民族,组成了和谐的大家庭,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盛名的丝绸之路联结了东、西方文明,也成为世界各大宗教重要传递通道。艰苦的生活环境,对大自然的缺乏认识,成为原始宗教的滋生基础,进而形成萨满教。随后,袄教(拜火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一教派)、伊斯兰教相继传入,塔里木河流域先后成为我国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大本营和圣地,库车、和田还分别成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中心,创造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屯田戌边”的旗帜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本区域农业开发上,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4个农业师、54个团场,成为塔里木河流域开发的一面旗帜。

  流域东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汉初期,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自治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时置西域长乐史于楼兰以统之。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置焉耆都护府。清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及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且末县)、卡克里克(今州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部回归,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苏木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三旗十一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实行札萨克制,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1949年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库尔勒专署。1960年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

  巴州除农牧业发达外,石油石化、矿产、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能源等产业占比较高。拥有全国三大气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气田。出产驰名中外的新疆特色名牌产品“库尔勒香梨”。2017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951.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87.72亿元;第二产业477.50亿元;第三产业286.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7126元。2017年原油产量523.04万吨;天然气253.96亿立方米;原煤产量321.10万吨;发电量105.11亿千瓦时;水泥产量247.76万吨;钢材217.59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29924万元,财政收入99.3368亿元,农牧民纯收入17705元。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西域古龟兹国、姑墨国所在地,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

  2017年实现阿克苏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921.11亿元(含一师),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9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51:36.37:37.12。2017年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1元,比上年增长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982元,比上年增长8.0%。

  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秦汉以各个绿洲自为体系的从事定居农业的“城郭诸国”以及以从事游牧的“行国”逐步形成。境内的阿图什属疏勒国,阿克陶属桢中国,乌恰属捐毒国,阿合奇属尉头国。汉神爵二年(前60),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以统之,从此克孜勒苏即正式划入汉朝版图。三国时期,州境隶属魏国。西晋时隶于西域长史府,东晋十六国时先后隶于前梁、前秦、后凉、西凉等政权。南北朝时隶于北朝,受辖于西戎校尉府。隋朝统一全国后,隶于隋朝,受西突厥王庭的统治。唐平息西突厥之乱后,在境内设蔚头州、疏勒都督府等地方建置,直接隶属于中央王朝陇右道所辖的安西都护府。宋、辽时期分属喀喇汗王朝和高昌政权,后为喀喇汗王朝所统一。13世纪又为西辽所统治。元统一后为察合台后王封地。明代始辖于别失八里的喀什噶尔,后又为叶尔羌汗国所统辖。清初为准噶尔汗国所统治。清建新疆省,属阿克苏道和喀什噶尔道。民国时期分属新疆省喀什行政区和阿克苏行政区。1954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

  2016年克孜勒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100.99亿元,农牧民收入6001元,城镇居民收入24488元,农牧渔等实现产值32.81亿元。

  和田地区古代有皮山、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诸国。西汉置西域都护府,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前后,汉朝向于阗、扜弥、精绝、皮山、渠勒、戎卢诸国国王、将佐按汉制封官、授汉印。汉代还在精绝设立禾府,管理屯垦事务。公元57年后,于阗国势转盛,邻近诸国皆服从。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从西汉开始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封王设官,进行有效管理。晋封于阗王为“晋守侍中”。唐设毗沙都督府,置十州。后晋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辽设于阗王府,宋册封于阗王为“归忠保顺石后鳞黑韩王”。元代为蒙古王封地,设宣慰使元帅府,元称于阗为斡端或忽炭。清置于阗于克里雅,遂有于阗(克里雅)与和田之称。1759年清设和阗办事大臣,受叶尔羌办事大臣节制。1865年阿古柏侵占和阗,1878年清军刘锦棠部收复和阗,光绪九年(1883年)设和阗直隶州。民国9年(公元1920年)设和阗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改为和阗行政区。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暴乱,成立了“和阗伊斯兰共和国”,1934年为马虎山所破。1937年盛世才省军进驻和阗。民国32年(公元1943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22日和阗解放。1950年改称和阗专区,1959年改和阗为和田,1971年改专区为地区,1979年建立和田行政公署。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之重镇,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交流的枢纽。

  2015年实现和田地区生产总值(GDP)2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1.2%,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60.3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39.0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134.49亿元,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12亿元,2015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2.38亿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8元,比上年增长1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98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1亿元。

  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叶城)等诸国地。秦末汉初,属匈奴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候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为西域的一部分。唐设喀什噶尔,为安西四镇之一。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清置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第十(莎车)行政区。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2017年实现喀什地区生产总值84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8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0.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值的比重为33.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值的比重为25.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值的比重为41.3%。人均生产总值18511元,增长5.6%。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4.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3元,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兵团下辖十四个师(市)。其中,一师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二师位于天山南麓华夏第一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三师分布于新疆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所辖的14个县市境内。2017年,兵团生产总值2339.07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80117元。

塔里木河自然环境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所环绕形成。流域四周高山环列,流域内高山、盆地相间,整个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盆地边缘为一系列山麓石砾带,以下则是片状绿洲,中部为浩瀚的塔克拉马干沙漠。

  地理形势

  塔里木河流域环绕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内陆盆地,四周是高山,北部为天山,南部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西部为帕米尔高原,盆地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远离海洋,形成封闭的自然环境。塔里木盆地东西长约1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整个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盆地周边除东部较低,海拔高程为2000-3000米外,其他各山系海拔高程均在4000米以上,天山西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塔里木河流域地形地貌可分为高原山区,山前平原和沙漠区。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天山所组成的高原山区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西南部和北部,是塔里木河源流的径流形成区。高山地带山势巍峨,陡峻,高峰林立,海拔高程均在2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山峰常年积雪,有冰川发育。绿洲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山前平原上接低山丘陵,下抵沙漠边缘,从山区向盆地内倾斜,宽50-70千米,海拔高程都在2000米以下,一般为900-1200米,地形平缓,是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和人类生存的基地,也是水资源的主要利用与消耗区。因受水源的制约,绿洲呈不连续分布。沙漠区位于盆地的底部和边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属于第四纪沉积物,物质组成为细砂和粉细砂,海拔高度为800-900米。地貌类型为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沙丘链,纵向沙垄与灌丛沙堆等。从沙漠边缘到腹地由固定,半固定沙丘过渡到流动沙丘,沙丘高度一般是5-10米。

  水文气象

  塔里木河流域远离海洋并被高山阻隔,形成了中纬度干旱区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气候。表现为干燥少雨、多风,蒸发强烈、年气温差较大,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蒸发量高达1800-2900毫米,无霜期为190-220天;年日照时数在2550-3500小时。流域平均气温多大于10℃。冬寒夏热,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0-30℃,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20-10℃。流域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35米/秒。因为远离海洋并被高山环绕,使整个流域降水稀少,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差异很大。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64.3亿立方米,占全新疆降水总量2573亿立方米的45.3%(而塔河流域面积占全新疆面积的60%),为典型的干旱少水地区。广大平原区域一般无降水径流发生,盆地中部有大面积荒漠无流区存在。降水量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地多于平原,整个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6.8毫米。受水汽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6.7毫米,是流域中降水量较多的区域。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降水年内分配集中程度较高。

  土壤植被

  流域内土壤类型主要有绿洲潮土、风沙土、草甸土、盐土等。流域中心的风沙土面积最广,占流域面积的53%,其余为绿洲潮土、草甸土、盐土等。在塔里木沿河两岸还发育着胡杨林土,即林灌草甸土。塔里木河流域地处干旱地理环境,荒漠地带占统治地位,在中国植被分区中属荒漠、裸露荒漠带,植被有山地植被和平原区植被。流域林草总面积为2312.60万公顷,占全疆草地面积的41.7%,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22.4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995.14万公顷,占全疆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1.56%。林木覆盖率为5.6%,不含灌木林的覆盖率1.58%,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制约了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平原区植被主要由不依赖天然降水的非地带性植被构成,多分布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河漫滩、低阶地、湖滨和低洼地,主要依靠洪水漫溢或地下水维持生命,沿河形成断续的、宽窄不一的由乔、灌草组成的绿色植被带。沿塔河两岸集中分布着有名的胡杨林,它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罕见的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群落,它对调控维护干旱荒漠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塔里木河旅游资源

  塔里木河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秘塔里木河以外,还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著名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素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与冰川,各具特色的公格尔山、慕士山与冰川等,举世闻名而又极具神秘色彩的盐泽罗布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还有驰名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塔里木河流域不仅有各种自然的奇观异景,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遗址,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堪称世界古文明的宝库。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和周围,已发现古城遗址就四十余座。罗布沙漠中惊震世界的小河墓地,最早古墓距今3800多年,千余古墓延续了约3000年,堪称世界考古界最璀璨的奇葩。仅阿克苏境内古丝绸之路上,就有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如克孜尔千佛洞、龟兹古城、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尕托儿清真寺、古楼兰城遗址等等。塔里木河流域探秘,应该是自驾车旅游的绝佳选择。

塔里木河矿藏资源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前景良好的区域之一,境内矿产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探明储量大、有巨大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蛭石、石棉、石灰岩、云母等。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

  1950年代到21世纪初,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塔河干流生态植被总体处于退化之中,其中以下游最为突出。胡杨林减少面积与20世纪70年代胡杨平均面积的比率,上、中、下游分别为48.7%、33.7%、87.7%。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加强了管护,胡杨林面积在上中游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现在塔河干流区的人工绿洲也不断扩大,所以,塔河上中游生态较好,而下游的自然绿洲衰减。由于塔里木河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上、中、下游胡杨林分布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下游胡杨林面积逐渐减少,林分质量下降,同时下游灌草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塔里木河其他介绍

  导 游 塔里木河由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和田河汇流而成。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最后流入塔里木湖。看 点 被称为“无疆野马”的塔里木河,全长2179公里,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介 绍 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因季节差异而变化很大。每当进入酷热的夏季,积雪冰川溶化,河水流量急剧增长,就象一匹“无疆的野马”奔腾咆哮着穿行在万古荒漠和草原上。在塔里木河上架有一座80孔,混凝土结构,全长1600余米的大桥。在塔里木河流域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塔里木河两岸瓜果满园,稻花飘香。塔里木河距阿克苏市120公里,途经农垦九团和阿拉尔塔里木农垦大学。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塔里木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塔里木河”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