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故居旅游景点介绍
夏衍故居是我国进步电影先驱者夏衍的出生地,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严家路50号。
夏衍故居夏衍简介
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浙江省仁和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人物简历
夏衍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仁和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50号;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夏衍故居故居概况
夏衍故居是杰出的革命文艺家,我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夏衍的出生地,其建筑风格以粉墙黛瓦,清末民初的民居特点为主,按照夏衍自传体小说《懒寻旧梦录》所描述的当时老宅格局,设置了展厅、八咏堂、卧室、蚕房、私塾等,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展厅内依照早年奋斗、左翼文艺、在新闻电影戏剧战线上、在文化电影事业的领导岗位上、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夏衍电影作品系列这六个部分为主线,以电影胶片为表现形式,展出大量图片及实物,展现了一位文学巨匠、革命文艺家的成长历程和光辉一生。
自2000年建成开放以来,夏衍旧居共接待参观的各界人士、青少年近百万人,是机关干部接受党史教育、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场所,是杭城中小学校的延伸课堂。近年来,夏衍旧居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首批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工作先进基地”、“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江干区社会科学普及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夏衍故居公交指南
夏衍故居位于新塘路严家弄口公交站附近,
停靠公交线路有:19路、20路、47路、55(内环)、56(外环)、86路、100路、100(区间)、105(内环)、106(外环)、108路、110路、304路、323路、842路、201(夜间线)、202(夜间线)、212(夜间线)、215(夜间线)
夏衍故居其他介绍
夏衍故居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50号,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平房,著名作家夏衍曾居住于此。现为陈列室,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居原名八咏堂,为五开间七进深院落,为夏衍诞生至青少年时代的活动地,现经扩建,占地一千两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六百平方米,采用院落式和江南民居式样。陈列室展示了夏衍一生从事电影活动的生平事迹,以及夏衍生前用过眼镜、衣物,还有名家字画等。
夏衍旧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旧居内设展厅、八咏堂、蚕房、私塾、邬家店、童年卧室和现代卧室等展室,基本保留了夏衍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在此居住的原貌。一楼展厅详细介绍了夏衍生平和他在电影、新闻、外交等领域所作的贡献,展柜中陈列的物品均为夏衍生前使用。二楼设有小型放映室,可为参观者放映夏衍编剧的电影。
夏衍旧居是浙江省及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也是杭州市及江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旧居内还馆藏有赵朴初、--、楚图南、黄胄、华君武等著名书画家及文化名人捐赠的墨宝及物品。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夏衍故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