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城隍庙旅游景点介绍
汤溪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占地面积6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
汤溪城隍庙建筑历史
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创建于明代,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1926年大修。
汤溪城隍庙建筑特色
汤溪城隍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放生池、二门、过厅、正殿、寝殿等。进门设有戏台。梁架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九檩八步架,明间五柱,次间四柱,稍间五柱。头门与二门之间设放生池,石桥横跨其上。二门面阔三间,左侧有龙王庙,右侧有达生庵;左右建两庑。正殿面阔三间,通面宽14.10米,通进深9.20米。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十檩九步架,明间四柱,次间十檩五柱,各柱用月梁穿插枋连接,前檐柱牛腿承托跳檐檩,两侧建斋房。寝殿面阔五间,前置天井。二进柱础八角形,下置覆盆。三进柱础覆盆莲瓣形,其他各进柱础鼓形。整体建筑的牛腿、雀替、斗栱等木构件精雕细刻人物、花草、禽兽等;柱、梁、枋、天花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彩画,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1991-1996年曾维修。
汤溪城隍庙其他介绍
汤溪城隍庙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由汤溪县第一任知县宋约所建,现保留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宏伟、雕刻精细、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也是朝观古圣先贤的旅游胜地,其建筑构件雕刻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欣赏价值。现被人们誉称为“江南第一庙”。
城隍庙马腿、斗拱、花牙子以及大部分梁、枋均刻以精细纹饰,用五彩退晕等手法刷饰,原主要墙壁和天花板、梁枋上都有彩绘,每一幅图画中都有一场戏,整个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在每根梁的两端各雕刻着四纹图案,饰以缠枝花卉,中间以卷轴形式各雕瓶案花卉和壶杯果品清供饰物,在梁架结点上砌上明造的架料,以鸥鱼状纹的叉手为主体,饰以花卉图案,并将斗拱雕刻成花篮之状加以衬托更加丰富多彩。前间月梁上,两端刻有龙须纹,而后刻有牡丹,中间刻有一组丹风朝阳图,以象征幸福和光明。正殿庑廊上的一对獬豸,脚踏吉祥物,咧嘴侧视作腾挪跳跃之势,造型古朴生动,充分显示了獬豸的忠勇、为民主持公道的豪气。可惜中亭的飞檐翘角、藻井在文革时被拆掉。很多壁画被擦掉,很多雕刻被凿掉。还能够体现出雕龙画栋、金碧辉煌的气魄。你们看这一对“鲤鱼跳龙门”,三根栋檀间就是一块木头雕造而成,可想而知当时这根树有多大了,那些牛腿雕刻得何等精细,玲珑剔透。
由来
汤溪城隍庙被大家称为江南第一庙的由来:
一、汤溪城隍庙大,这么大的城隍庙在全国还没有发现,它光柱子原来就有318根,只西斋房由于破损改成人字架的房少去21根,2014年有297根。
二、雕刻精细:有浮雕、深雕、深浮雕,调得栩栩如生(补充一点,2014年这么有名的“金华佛手”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建造的汤溪城隍庙里就雕有好几处的佛手,说明佛手并非金华所独有),而且雕刻范围大是其他庙宇所不及的。
三、保存完整,如果不给大家指明那些已被拆除,可能大家还看不出来,所以说整体还是保存完整的。在文革时期被拆去的有2个门楼顶部部分,中亭的上面部分和翘翻角,我们正在积极争取恢复回去。
四、结构严谨又科学,整个部分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同一中轴线上。地面一层高一层,充分体现了封建宗法礼制。
解放后,城隍庙停止祭祀活动,成为解放军驻地,稍后便成为汤溪县粮库,汤溪城隍庙得以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得意于此。县人民政府认为城隍庙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的单位,经向省政府申报,1989年12月12日,批准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汤溪城隍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