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村旅游景点介绍
界首村,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松阳县与遂昌县交界处的松古盆地,是松阳县西大门,村域面积25.3平方千米。
界首村地形两头尖中间大,像一艘停泊在松荫溪畔的航船,被誉为“船形传统村落”,村内文物古迹保存较多,有商周至唐宋时期古文化遗存和古窑址多处,一条千年古驿道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村,道路两旁清代建筑风格的刘、张二姓氏宗祠、禹王宫、牌坊、古店铺、客栈、石拱门、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等保存较为完整。界首村民广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礼仪,敬宗孝祖,在建筑布局和生活习俗、节庆活动等方面皆有体现。
2013年8月26日,界首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界首村村落历史
宋代,界首村属松阳县布和上乡。
据《刘氏宗谱》《张氏宗谱》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界首村属松阳县十一都布和上乡怀德里;宋、元时期称洪坦,当时大多为洪姓人居住,因此,界首先人为洪姓、叶姓旧族,早年迁往它地。
元代为都保制,界首村属松阳县十一都。
元末明初,刘姓人从青田九都迁入界寿,张姓人从平昌(遂昌)北隅三仁迁入界首,渐成望族,明朝时期界寿改称界首。
明、清时期为乡里制,界首属松阳县布和上乡怀德里。
明弘治八年(1495年),刘姓始修宗谱。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颜姓人迁入界首,开始逐步向四周扩大。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村老街中段,刘氏宗祠南侧建造禹王宫,正门外建戏台。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畲族人从丽水周坑迁入上坞源、缪姓人迁入界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陈姓人迁入界首。
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与县令张士超所带清兵在界首交战,张士超战败身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界首村人刘德怀在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德怀回界首创办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形成现有传统村落。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为松阳县布和上乡界首庄。
民国十七年(1928年),实行村里制,界首属松阳县古市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界首属古市区佳石乡(佳溪、大石谷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界首属古市区万寿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界首属古市区万寿乡第七保。
1949年5月,松阳解放,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人民民主政府。界首属第二区万寿乡,建立界首行政村,成立村农会、村政府。
1950年,分置万寿、赤岸二乡。
1956年,以原赤万寿二乡各取一字为名,万寿、赤岸二乡合并为赤寿乡。
1958年,改为红光公社赤寿大队;同年11月,撤销松阳建制,原松阳县辖并入遂昌县,行政区划不变。
1959年,改为遂昌县古市公社界首生产队。
1961年,为古市区赤寿公社界首大队。
1982年1月,恢复松阳县制,行政区划不变。
1984年,原赤寿公社改为赤寿乡,界首大队改为界首行政村,实行村民委员会制度。
2009年,界首村实施界首老街路面整治和沿街立面整治工程。
界首村历史文化
佳溪始迁祖刘堡公,世居青田,怀抱瑰奇,不屑举子业,后游於松之北界,见山川明秀,地广而膴,知为聚族所遂家焉,是为佳溪始祖,孺人王氏,善内助。生三子:伯祥、伯禄、伯贞,分“仁、智、信”三房。今之子姓,皆三房后也,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前吏科都给事中,侍经筵。
刘德三(1402~1471年),讳伯贞,行德三,佳溪刘氏2世,郡庠生,松阳界首人,堡公之三子,泉州知事,学庵之尊人也,赐进士出身特授松阳县知县。
刘璿(1426~1511年),字子器,号学庵,恩字辈,佳溪刘氏第3世,松阳界首人,伯贞(德三)之子,明景泰四年(1453年)中科举贡元,明天顺三年(1459年)任福建泉州府知事,政绩居闻,后致仕家居,托志林泉,怡情诗酒,当地称“地行仙”。
刘德怀(1873~1930年),讳厚体,字仁施,又字钟玉,清监生、候补县丞,佳溪刘氏17世,松阳界首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吴朝冕、叶孝先、叶高崧、毛养先等结伴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弘文师范学院研习教育,在日本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三年学成回国后,提倡实业,兴办教育,倡议女子放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私宅充作校舍,创办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开处州女子教育之先河,参与吕逢樵、王金发等筹划发动的浙东起义,处州光复后,任处州军政分府民政局长,民国五年(1916年)任县视学,民国九年(1920年)任县学务委员。
端午茶
端午茶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松阳民间传统茶饮中具有重要地位,每逢端午佳节,松阳当地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辟秽驱邪。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御防感冒等功能。被当地人称为“百病茶”“万能茶”,在松阳当地也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
端午茶作为界首当地的民间传统保健茶饮自界首村建村之始,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界首村,端午节前后,村民有上山采集草药,晾晒端午茶的传统。晾晒好的端午茶作为一家人整个夏天甚至一年的饮品。松阳生产的端午茶被评为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优质奖,在2010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又荣获新产品金奖。
民间小调
松阳民间器乐曲(民间小调)是松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人自古善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诗句描绘出松阳民间器乐曲及民间小调的繁荣景象,在各类传统节日、舞龙、舞狮、各种丧葬祭祀,都配以器乐曲(民间小调)的民间乐队,为民俗文化生活助兴添彩。
松阳民间器乐曲(民间小调)的曲目有《十番》《将军令》《花花世界》《三下落》《行路曲》《太平调》《十景采花》《欢乐曲》等50多首。民间小调有《小白梅》《买花线》《孟姜女》《十二花名》《凤阳曲》《和尚采花》《八仙歌》《敬茶歌》《春三二月》《采茶歌》等140多首。在各种场合都有不同的器乐曲和民间小调,有时以唢呐或丝竹为主,有时以锣鼓为主,有时以演员演唱为主,采取吹拉弹唱相互交替或重叠进行,以制造一种热烈雄浑或肃穆凄厉的情绪和气氛。
一般常用乐器可分为:吹管乐器/先锋(三节号)、唢呐(梅花吉子)竹笛、箫、笙;拉弦乐器/板胡、京胡、二胡、中胡;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扬琴、柳琴、月琴、阮;打击乐器/板鼓、扁鼓、小堂鼓、大堂鼓、叫锣、京锣、虎锣、大锣、冬渡、小京钹、小镲、饶钹、拍板、木鱼、梆子(响木)、碰铃,丰富多彩的松阳民间器乐曲和民间小调,是松阳民间音乐文化珍宝,呈现了古邑松阳的历史。
松阳建房上梁仪式
在松阳,建造房屋被视为人生之一件大事,人们对其寄予许多美好的祝愿和期盼,也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习俗。为了能使“房运”恒久,造福子孙,建房者都很注重各种礼仪和习俗,上梁则是建房中最隆重的一种仪式,是松阳县松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传为“百匠之祖”鲁班所传。
造房子选地基开工动土和选栋梁时,都有讲究,要请阴阳先生挑选黄道吉日。上梁的前几天,屋主人的女婿要事先置办糖糕、馒头、肉、面、果糖送给老丈人,亲朋好友要在上梁的这一天给屋主人送红包,送青红布,以示祝贺。
上梁仪式从阴阳先生选定的那个吉日的早晨开始。早餐要宴请师傅,然后摆上祭品祭拜各路神仙。之后“出煞”,就是对栋梁和整幢房屋进行驱邪,以保证平安清吉、五谷丰登、子孙满堂;“出煞”之后就开始“运梁”,也就是上梁。上栋梁要爬楼梯,木匠师傅每爬一级楼梯,喊一句彩话。如“一步高来,步步高升”等。喊到十步,梁也运到了房顶。安好后(新采伐的栋梁未干,建房数年待梁栋干后要在榫头上加固)鸣炮挂彩(挂青红布),木匠师傅将糖糕、馒头、果糖、红包等用绳子吊上房顶,向人群抛洒,在场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小孩子们纷纷争相抢捡,整个过程既隆重又热闹。上梁结束后主人要大请午宴,感谢木工师傅及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在农村仍然保留这种习俗,如修建祠堂、社庙的时候。
麦杆扇
麦杆扇是松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就是用麦杆编织而成的扇子,麦杆扇编织有取材、漂洗、染色、刺绣、编织等二十多道工序。旧时松阳有女婿给丈母娘送端午的习俗。端午节前,女婿要准备肉、酒、粽子、扇子等物品,到丈母娘家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孝心,在物品中两把麦杆扇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松阳有句俗语:“吃了端午粽,寒衣远远送。”说明天气开始炎热,这麦杆扇正是为丈母娘和丈人准备的纳凉物品。
松阳盛产稻谷、麦子,为麦杆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麦杆扇既是自家的日常用品,如纳凉、驱蚊等,也是赠人的好礼品。
节庆活动
界首较为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化有:舞狮、舞龙、婺剧、唱戏等,民国时期,界首村刘厚度出资办戏班,名叫“尧富戏班”,共20余人,演员都是自发爱好演唱的人员,主要剧本是婺剧。村里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是村民欢庆的日子,都要举行文化戏曲活动,尤其是正月里舞师、舞龙,到正月十五才收灯。接着就是社戏、端午戏、七月半戏、八月十五等举行庙会戏,上演的戏剧有婺剧、越剧、木偶等。越剧、木偶都是外地戏班来演的,天晴时,就在禹王宫前的大戏台演出,碰到雨天就在刘氏宗祠内台上演出。
1951年,界首群众文化活动甚为活跃,村里组织成立“界首剧团”,有成员20余人。剧目有《珍珠塔》《碧玉簪》《小姑贤》《白蛇传》等,20世纪70年代盛行革命现代京剧称“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滨》《龙江颂》《智取威虎山》等。
2015年11月15日,赤寿乡第二届“休闲养生文化节”在界首村文化广场举行,进行腰鼓、舞蹈、扇舞、武术(太极拳)等表演,表演结束后进行寻宝、长走活动,绕村一周至万寿山脚,全长1500米。
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界首村第一届春节联欢会在界首村文化礼堂举行。节目有:腰鼓、排舞、古琴、茶艺、三月半、太极拳等表演,总导演由本村刘燕清同志设计编排,丰富了民间文化娱乐生活。
祭祀崇礼
祭祀是由人们对神灵的崇拜而产生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朴素的民间信仰,历代盛行,松阳农村,几乎一村一社。社庙一般坐落在村尾,大多为坐南朝北,也有其他坐向的。社庙皆是马头墙、挑头瓦,多数还有天井,社庙大多有社名。不同社庙大都有不同社公,其范围囊括:三皇、五帝、五谷神、曹值、水庸、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民间英杰。有的是立体塑像,也有的是墙壁绘画,其风格都为工笔线条形式表现,表情刻画有的凶煞,有的和蔼,有的庄重,最简陋的是立一块神位牌或张贴神位的方式。
界首村主要景点
禹王宫位于界首村老街中段,刘氏宗祠南侧,始建于明代,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该建筑坐东朝西,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前殿、亭阁、正殿共四进。门厅明间金柱和次间金柱间饰木质板门,正面彩绘门神图案,明间门两旁置放一对抱鼓石,门顶悬挂“禹王宫”匾额,门厅通面阔11米,进深9.36米,建筑面积103平方米,为三开间泥木结构,硬山顶,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原正殿坐着大禹王神像,除门厅外,其余三进于1996年被大火焚毁,现保存完好的门厅前四楼柱、方形石柱,柱子上刻有评价大禹治水的楹联:“寿麓他年传玉简,赤溪今日见黄龙”;“八年于外备尝辛苦勤王事,三过其门历尽风霜忘室家”;“四海清流皆圣泽,一溪赤水亦恩波”;“庙倚寿山山永奠,站环赤水水咸安”,为道光年间乡贤所书。正门外设有大戏台,旧时正月期间,界首祭禹,龙腾狮舞,鼓乐齐呜,场面热闹。禹王宫为松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位于老街中段,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扩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战火焚毁,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该建筑坐东向西,通面阔19.7米,通进深25.9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后厅中堂置神龛供敬祖宗。门前踏跺一级,砖砌门墙,中轴线上壁正门砖雕门额“刘氏宗祠”,两侧雕奔鹿花卉图案,墙脊花砖叠涩出跳,门前置石旗杆一对。宗祠共二进五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和稍间穿斗式,方砖墁地,硬山顶。一进门厅,二进后厅,前设亭阁,亭阁为硬山顶,与后进前檐船篷顶连接,亭阁木雕讲究,翼角起翘。亭阁为六根柱、六边、六角构造,凹字形天井把亭阁两侧的南北厢房有机地结合起来,天井卵石铺设,阶沿条石铺砌。整幢82根柱,牛腿、花窗木构装饰雕戏曲人物、卷草、曲带、花卉等图案美观新颖,为松阳县级文物保护点。
张氏宗祠位于村老街北端,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因战炎焚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正殿脊檩下皮有墨书“时大清同治拾壹年岁次壬申……吉旦重建”等字。宗祠坐东朝西,二进五开间二厢式。厢房面阔一开间,屋面硬山顶马头墙,一进泥土墁地,二进方砖墁地,天井卵石铺设,阶沿条石铺砌,通面阔15.8米,进深23.1米,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共42根柱,门顶砖雕门额“张氏宗祠”。明间抬梁式,次、稍间穿斗式,梁枋、牛腿、雀替雕卷草、人物、S纹、花卉等图案,雕刻精致,据《张氏宗谱》载,张姓始祖张纬公于明朝万历年间,从杭州余杭洋沙坑迁至平昌(遂昌)北隅三仁后裔得一公再迁界首定居,为松阳县级文物保护点。
张公祠位于界首村村脚250号,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由界首村刘姓捐资所建,为了纪念松阳知县张士超在界首抗匪敌殉难的伟绩。该建筑坐北朝南,原为二进五开间二轩泥木结构,二进早年已毁,现有一进,泥土墁地,硬山顶。通面阔16.15米,进深8.7米,建筑面积141平方米。中轴线上壁青石质大门,石刻门额“张公祠”。穿斗式结构,雕刻简单,檐柱牛腿雕S纹、花卉图案,为松阳县级文物保护点。
界首民居群大多是清早中期的建筑,据文物部门考证,界首村至今保存20多幢较为完整的古民居。每幢大宅内往往住有多户人家这些古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石大门、硬山顶、马头墙,架梁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多为二进或三进重檐泥木结构楼房,一般一进设有三开间二轩,二进设有三开间四轩,三进设有五开间六轩。墙基均用大小均匀的卵石砌筑,有的是人字型砌筑法,体现了天地人和的寓意。中轴线上对称布局,前后天井,天井由石板、卵石铺砌,天井左右两侧各砌有大条凳式石条花架,用于盆栽花草;内外大门,青石门框,水磨砖门墙,大门顶饰以砖雕四字门额,如“惟善为宝”“奎壁联辉”“长庚献瑞”“玉树芝兰”“积厚流光”“种德道安”“世德流芳”“率由旧章”“福以德基”。多数古民居还留有堂号,如“厚敦堂”“厚德堂”“乐善堂”“易居堂”“白虎堂”等,堂号一般以木制扁额形式置于上堂上间,但也有的堂号以砖雕式直接置于大门门额上,如“一亩居”、“卓庐”等,均具有较高的书法韵味,门额两旁砖雕几何花纹。门楼、厅堂、格扇门窗等饰以飞禽走兽、花草人物、木雕、砖雕技艺精湛,这些古民居整体格局合理,通风采光排水良好,朴素典雅又不失大方。
界首村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界首村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位于松阳县与遂昌县交界处的松古盆地,是松阳县西大门,距离松阳县城20千米,村域面积25.3平方千米。
界首村
地形地貌
界首村位于松古盆地北端,其地形地貌呈现盆地边缘地貌特色,其小地形可概括为两山夹峙的河谷地,耕地分布在村落的东侧、南侧和西侧,村落四周山体环绕,村北为“屋后山”,有五座山岗,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双龙岗(包括大岗、小岗)、猫儿头岗、白鹭岗、大塘湾金山寺,五座山岗地势严峻,酷似五马抢槽,古称“五匹马”。“屋后山”的北面为“马踏源”,其山的最顶端名为“和尚头尖”,为界首最高峰,海拔559米;村东面为万寿山,东南偏东方向是狮子头山,西南偏西为朝岩山、赤岩头尖、寺坪山、凉亭山,西北面为遂昌资口的屋后山“平岗”。
气候
界首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水文
界首村西侧的松阴溪是瓯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遂昌安口乡桂洋村南面的北园金岚,在界首入松阳境内,由西北至东南贯穿松阳全境,在裕溪乡堰后纡出境。
植被
界首村周围植被以樟树、糙叶树、苦槠树、罗汉松、松树、枫树、竹子等为主,均为次生林,类型以杉树、毛竹和矮乔、灌木为主。
界首村荣誉称号
1964年,界首村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蚕桑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8月26日,界首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2月25日,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2022年1月,入选2018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界首村其他介绍
界首处于松阳和遂昌交界处,依山傍水,风水上佳,村庄偎依在松阴溪北岸,呈现出一条腰带形状。村中保存着一条完整的古驿道,以驿道为主线,两边坐落着驿站、祠堂、学堂、民居、禹王宫、圆拱门、牌坊等明清古建筑群。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界首村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界首村虽小,却地杰人灵。刘姓是界首大姓,祖上系刘基同支,明初自青田迁徙而来。刘氏家祠建于清初,祠堂牛腿精雕细镂,体现了精湛的雕刻工艺。祠堂正中的天井中建有一座戏亭,飞檐翘瓦,圆弧拱顶,玲珑剔透。环顾祠堂,木梁上遍布红纸印迹,那是旧时科举考试中村里学子高中的大红报喜官帖,如今成了祠堂的骄傲的象征。据村里的老者介绍,祠堂外原有一座精美的戏台,解放后拆毁了。
始建于明代的禹王宫,建筑风格独特。现存的禹王宫门厅为清代重建,禹王宫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门厅、头堂、游亭、正堂共四进,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令人惋惜的是,除门厅外,其余三进已于1996年被一场大火焚为灰烬。如今,界首禹王庙会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民间文化现象,它仍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界首村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
免费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界首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