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旅游景点

郡庙

郡庙景点照片

郡庙旅游景点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的景点

  宁波市(府)城隍庙(Ningbo Chenghuang Temple),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宁波城隍庙,正殿供奉宁波府正二品鉴察司城隍威灵公纪信大老爷,明洪武年间,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宁波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

  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是宁波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宁波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城隍庙历史渊源

  宁波府城隍庙,别称郡庙。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府易名为宁波府,城隍神被正名为“宁波府城隍之神”,庙也因此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

  城隍庙,整座建筑占地约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平面呈中轴线对称格局,沿南北纵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

  城隍庙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根据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格局重建的,1982年11月至1983年11月重修为城隍庙小吃城,2013年城隍庙区域改造升级,2018年10月至2020年重建为1884年格局,2020年6月27日重新对外开放。郡庙由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完整,气势宏伟。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熠生辉。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

城隍庙历史意义

  文献记录中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明洪武四年(1371)春正月,一场大火把位于“治西南”,就是现在呼童街口的城隍庙烧毁殆尽,郡守张琪只好“以郡治南握兰坊故元帝师殿为庙以祀神。”从此城隍神就搬到今天的位置,屈居在帝师殿这“二手房”里。

  但此后,火灾屡有发生。清雍正十年,孙诏所撰的《重修宁郡城隍庙碑记》中对此有较详尽的记叙,较大的火灾有清康熙时的癸酉(1693)和庚寅(1710)两次,灾后的城隍庙“虽历经补葺,而因陋就简,弗甚庄严。”被毁后,雍正四年到十年(1726—1732),城隍庙一直在修。雍正五年(1727)时刚到位的知府孙诏按例到城隍庙斋宿,碰到诸生朱世煃等正在为重修城隍庙募款筹资,马上捐出自己的俸禄,因有知府榜样的影响,使其后任也踊跃相助。

  这一次修葺历时六年,而真正确定整座建筑的规格和形制,奠定了城隍庙在宁波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的,还是雍正十年的大修,增建后殿和卷棚,使原来五间九檩重檐硬山顶的正殿之前多了面阔三间的卷棚,使长方形的大殿变成了凸字形,使原来单一的硬山顶成了美丽的“勾连搭”。

城隍庙文化研究

  对于宁波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对浙东的佛教文化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据其考证,日中交往自唐至宋,宁波一直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尤其是南宋移都临安以后,宁波更成了日本前往中国的必经门户。

  而曾建立在城隍庙今址上的宋景福律寺,则是日本人在宁波的必到之处,该寺在当时对于推动和促进日中交往曾起过十分重要而特别的作用。

  大门的前门里,东西各保存有古碑一块,西边为清嘉庆二年所立,碑文严重残损,文字不清。东边一块为明正统十一所立的《宁波府城隍庙之碑记》,这是城隍庙现存最古老内容最丰富的一块石碑,碑文详尽记述了宁波城的历史沿革以及建庙因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大门的门厅为四柱三弄结构。不大的屋顶,却南北二分,南台梁,北卷棚。台梁上为人字坡顶,卷棚上为美丽的海棠轩顶,南红北绿,南直北曲,美丽异常。这种形式在古建筑中称为“鸳鸯制作”。一方平平常常的屋顶,经此鸳鸯组合,顿显得空中变幻,美丽而生动。门厅的台梁雀替,更是深雕浅刻,极尽渲染。虽只是小小门厅,一方小小的空间,先辈们却巧妙构思,精工创作,足见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和先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跨越了三个世纪,城隍庙的大门迎送春夏秋冬,守望岁月沧桑,观览时代风云,今天,不仅依然为你我开启生活,还为我们记录着宁波丰富的历史。

城隍庙文化气氛

  旧时文化活动不多,市民除在城隍庙烧香拜菩萨外,还将城隍庙当作大众娱乐场所,凡到宁波来的人都喜欢逛逛城隍庙,所以城隍庙是宁波人气最旺的地方。平时庙内有许多摆摊的和民间活动,如有测字、看相、唱宁波滩簧、说书、变戏法、看哈哈镜等等。

  明代末年有一首《城隍庙》诗,也可以作为宁波城隍庙的一个写照:“城隍庙内去烧香,百戏纷陈在西(亦作两)廊。礼拜回头多买物,此来彼往掷钱忙。”清代末年开始,城隍庙又多了卖字画的活动,本地和外地的书画家现场作书画现卖,给庙市增添了文化气氛。

  当年,尚未成名的萧山人任伯年也在城隍庙卖过画,一天,正在城隍庙观画的宁波诗人、书画家姚燮看了任伯年的画之后,邀请他到镇海姚氏大梅山馆做客。在姚燮的精心指导下,任伯年画艺大进,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画家。

城隍庙布局结构

  大门是一座建筑气势的象征。城隍庙三道黄铜铺首的朱漆实榻大门尽显了城隍庙的尊贵和威严,整座大门不仅庄严肃穆,而且十分精美。三重如意斗拱把门檐高高的托起,横空“出踩”近二米之多。大门外的斗拱的外观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见的横竖交错、互为重叠的式样,而是由钭向互交网格所组成的美丽图案。

  据社会文化学者杨古城先生介绍,这种形式的斗拱称为“花拱”,花拱是斗拱中的别类,十分珍贵和少见,是古代浙东特有的建筑工艺,然而即使是在浙东,目前也所见寥寥。

  只有宁波、宁海和奉化的个别古建筑中沿有遗存。城隍庙大门外的花拱历经百余年,依然契合如初,密丝密缝,堪称古建筑中的杰作。花拱的如意云头,斗角贴金,百年风雨,朱落金销。1983年大修,原来贴金的斗角都被漆成栗色,今天只有在两侧的角落处,尚能依稀找到残留的金箔,让后人去想象整座大门当年那金碧辉煌的气派。

  大门的正中是一幅宽3米、高1.7米的《宁波府城隍庙》金字大匾。六个贴金大字为近代书法大家钱罕所书。“文革”期间,天一阁的工作人员悄悄将此匾藏于阁内,又以大字报复盖,才使其逃过一劫。

  城隍庙修复,匾额方物归原主。因其珍贵,当时的郡庙修建组通过繁琐的手续,向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批了三线金箔,又请名师装贴,遂使这一文物旧貌新辉,重耀门楣。城隍庙大门前原有一对巨大的石狮,“文革”时不知去向。

  一九八三年重修城隍庙时,经市文保处的帮助,从南门外钢锯厂的废铁堆里找来一对被弃的石狮。目前我们在大门外看到的石狮虽然体积不大,瘦骨嶙峋,但扬头瞪目,风采奕奕。

郡庙其他介绍

  郡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县学街22号,1981年,被公布为宁波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老城隍庙,原为元代的“帝师殿”,明洪武四年(1371)遭火毁,后由郡守张琪迁至今址建为庙,现存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的。

  该庙曾是宁波城内聚会议事商贸中心,此对研究宁波方志及庙堂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富有民族气节的钱肃乐、张苍水、董志宁等为抗清军入浙,在此庙内聚集数千人起义。它是宁波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属纪念性遗迹。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郡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郡庙”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