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卧床桥旅游景点介绍
慈溪东部,快船江由东而西,在古镇掌起与古窑浦交汇处,有一座石梁桥横卧水面。此桥长11米,桥面由四条石梁铺筑而成,宽2.5 米许,桥身已经风雨剥蚀,苔藓斑驳,桥坡石级也有几处裂痕,桥梁和望柱护板,有苍绿的藤蔓攀援,显得古朴雅致。这就是因南宋名儒黄震得名的古“卧床桥”。
古卧床桥简介
相传,卧床桥建于宋,原为泥桥,后易为石,黄震幼时家居桥北,常高卧于桥上读书。黄震入仕后,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直言宋廷民穷、兵弱、财匮之大弊及士大夫无耻,批判程朱理学。宋亡,他不与元廷合作,隐居宝幢,日惟一食,仰天长歌,以求速死。卧床古桥遗风,历来为人所侧目。清戎金铭泛古浦诗云:“当时黄文洁,啸歌守环渚。遗迹今尚在,高风渺难睹。怆然忧思多,无心采蘅杜。”今天的卧床桥,是黄氏族人捐资,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在黄震卧床读书的原桥址重建,光绪三年(1877年)又重修的。桥有方形望柱,素朴简洁,紧扣护板,护板东栏题额“古卧床桥”,西栏镌“护龙桥”。桥门柱劲美的行楷题东西联:“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上闸三沔古浦清流”。“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桥的门柱顶额龙首,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动感强,是颇为难得的精品。卧床桥“八字”形石级下,两侧栏板饰云纹花样,也颇多情趣。桥一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护龙桥”的碑铭,为古桥生色。
古卧床桥历史背景
清·古卧床桥位于掌起镇戎家村,南北横跨快船江上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古卧床桥,宋时原为泥桥,后易以石,因南宋思想家黄震幼时卧桥读书,故名。清道光六年(1826年),里人戎开华捐资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年),族人集资修缮。该桥东与古窑浦兴镇桥相望,南为戎家村居民区,北为通往师桥、观海卫方向的人行通道,距329国道约1.5公里。此桥系单孔石桥,全长11米,宽2.5米,南北走向。桥面由四块条石铺砌,东西两边设有栏板、望柱,东栏板题额“古卧床桥”,西栏板额书“护龙桥”,望柱呈正方形,简单朴素,南北踏道呈八字形。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各雕一对龙首,造型十分生动,颇有昂首腾云之势。东桥门柱石上的刻联是:“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连上闸沔古浦清流”,西桥门柱石上的刻联为:“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两联均为行楷,字体劲美,颇有大家风范。古卧床桥是慈溪境内时代较早、保存较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念性建筑,陈邦瑞、戎金铭等清代慈籍文人都为此桥撰文作传。追溯古卧床桥的渊源,对黄震和“东发学派”的探讨和对慈溪乡贤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古卧床桥其他介绍
古卧床桥又名护龙桥,位于掌起镇戎家村村南、快船江与古窑浦的交汇处,南北横跨快船江上。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古卧床桥,县北四十里,黄文洁卧其上读书,故名。国朝道光六年里人戎开华捐资修建,光绪三年重修。”由戎金铭《重建卧床桥记》可知,此桥原为泥桥,后易为石桥;宋时桥名涂上颜色,辗转讹传为护龙桥。此桥系单孔石桥,全长10.7米,宽4.22米。桥面由四块条石铺砌,东西两边设有栏板、望柱,东栏板题额“古卧床桥”,西栏板额书“护龙桥”,南北八字形踏道。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各雕一对龙首,造型十分生动。桥门柱石上均有刻联,两联均为行楷,字体遒劲,颇有大家风范。
古卧床桥是慈溪境内所知始建时代较早、保存较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念性建筑,陈邦瑞、戎金铭等清代慈籍文人都为此桥撰文作传。追溯古卧床桥的渊源,对黄震和“东发学派”的探讨和对慈溪乡贤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982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古卧床桥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古卧床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