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旅游景点

双河堰

暂无双河堰景点图片我要提供景点图片

双河堰旅游景点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境内的古水利工程

  双河堰是慈溪22处堰坝中时代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水利工程。它是三北先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是与大自然抗争的一座历史丰碑,解读剖析双河堰的历史对慈余古代水利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双河堰双河堰历史作用

  昔时,如遇持续暴雨,上林湖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一片汪洋,乡村农舍浸泡于洪之中,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害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两条河流。

  唐景隆元年(公元707年),先人又创两闸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得。水患扼制后,农业生产频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喜笑颜开。清人叶铿曾赋诗描述双河的变迁:“一带双河阔,滔滔涌激湍。由来先蓄势,从此挽狂澜。高阁何时建,长虹落照残。欲张文陈地,籍乎望词坛。”双河堰地处慈余两县水系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不仅是三北一带的内河水上交通中枢,同时也是慈溪余姚两县百姓用于运输、节流、灌溉的重要水利工程。岁月变迁,世事沧桑,然而,历代的先贤们对双河堰的设施修缮都颇为重视。

  清光绪三十二年,华侨吴锦堂先生情系桑梓,造福邻里,出资重修双河堰,在堰北部两端驳石坎242米,石坎采用条石错缝平砌,上铺青石板,以作纤道。双河堰的功能日臻完善,古老的堰坝继续发挥着水利枢纽的调节作用。

双河堰其他介绍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

  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创两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宋乾道九年,里人曹闶捐钱二千缗,倡率乡豪创建双河界塘六百余丈,从此西流截断,水患扼制,鸣鹤之田遂为膏腴,农业生产频获丰收。清人叶金铿赋诗描述双河的变迁:“一带双河宽,滔滔涌急湍。由来先蓄势,从此挽狂澜。高阁何时建,长河落日残。欲张文阵起,藉手望词坛。”

  双河堰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是三北一带的内河水上交通中枢,同时也是慈溪余姚两县百姓用于运输、排涝、节流、灌溉的重要水利工程,宋代以来,备受关注。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宋开庆元年五月,郡大使丞相委托赵若垟填双河闸为实地,并出资一千贯在双河堰旁立屋两间。明正德十一年,因慈余两县乡民在双河堰发生水利纠纷,余姚上林乡里人诉至朝廷御史台,巡按御史成英、刘廷簠檄文责成台郡守顾守璘、杭郡同知丁仪前往治理,复置双河闸,使慈余两县的水利纠纷得以平息。清雍正年间,于双河堰北部设“双河木闸”(亦称镇龙桥闸),经管杜白二湖放水时闭闸。清光绪三十二年,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出资重修双河堰,在堰北部两端驳石坎242米。石坎采用条石错缝平砌,上铺石板,以作纤道,使双河堰这一水利枢纽的功能日臻完善。解放后,为便于船只过往,双河闸被改为车坝和船闸。

  双河堰是慈溪22处堰坝中时代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水利工程,对于研究慈溪、余姚两地的古代水利史有着重要价值,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晋升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双河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桥头镇——余秋雨的故乡——桥头镇,位于慈溪市中部,杭州湾南岸,东接观海卫镇,西邻逍林镇,南枕四明山余脉,北临新浦镇。距宁波市55公里,离慈溪市城区12公里,329国道和中横线一南一北横贯全镇,桥头天桥横架于国道之上,交通便捷。全镇的行政区划面积为43.91平方公里,2004年底户籍人口达3.55万人,辖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小桥头村。桥头原隶属余姚,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划属于慈溪。1992年,由原横河区桥头…桥头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双河堰”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