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殿旅游景点介绍
孔圣殿,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红墙里,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殿,南、西、北三面均环大路,原为四合院式,今存大成殿、殿南80米处中轴线上的泮池及池上的跨鳌桥,其它建筑,如文昌阁、明伦堂、奎星阁等,因年久失修,或毁或拆,均已不在。
孔圣殿建筑介绍
唐开元年间在封山(属锦屏山)下建夫子庙,宋绍兴年间迁至城内,建大成殿(孔圣殿)、泮池等。1319年(元延祐六年),奉化知州马称德建尊经阁、斋庑、仓库、厨房等百余楹,选生员百名入学,请宿儒授业。今存大成殿系1858年(清咸丰八年)重建,歇山重檐、十一架双步廊式。面宽3间,19.4米;进深3间,18.3米。泮池、跨鳌桥、魁星阁保存尚好。
奉化从唐开元廿六年(738年)设县以后,就按常规设立了孔庙,其故地在锦屏山东麓。先是仅为尊孔、祭祀的场所。北宋时开始在其中设立县学,后因不敷需要,又拆毁旁边的石夫人庙扩充规模,至北宋治平二年(1066年)迁往县衙之东。宣和元年(1119年)方迁东门路现址,是一个祭祀、教育合而为一的场所。
孔圣殿建筑特点
孔庙因是学校,所以叫黉宫,四周砌有围墙。孔圣殿是当时县内最神圣的建筑,所以那时所有的房屋哪怕是县衙的高度也不能超过它,否则便是逾制,朝廷是不允许的。孔庙的建筑格局是全国统一的,只是规模不同而已。奉化的孔庙其东、南、西三面均有围墙,现在仍有黉墙外(现竟写作“红墙外”)的地名,北面则近体育场路,可以想见其占地也是相当广阔。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人们习惯叫它孔圣殿。此外有明伦堂、名宦祠、魁星阁、校士馆、泮池、跨鳌桥等附属建筑。
现在孔庙只剩下孔圣殿这一主体建筑和泮池、跨鳌桥了,其它的早已荡然无存。现存的孔圣殿是清咸丰年间重新修葺的,也有16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屋基高出地面一米许。殿宇轩敞高大,通风采光良好。有36根柱子,用材硕大,瓜棱形的柱础,斗拱承托桁梁。屋檐之上有卷棚,不见椽瓦。月梁上有各种雕刻,廊柱上端刻如意、花卉、金钱等图案。殿前植古柏数株。它的结构造型是歇山重檐,四周翘角高耸,屋顶饰以鸱尾,巍峨高大,气宇轩昂,且庄重肃穆,既古朴而又典雅,是奉化城区惟一的殿宇式建筑,1982年,奉化县人民政府将它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殿其他介绍
孔圣殿,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红墙里,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殿,南、西、北三面均环大路,原为四合院式,今存大成殿、殿南80米处中轴线上的泮池及池上的跨鳌桥,其它建筑,如文昌阁、明伦堂、奎星阁等,因年久失修,或毁或拆,均已不在。
孔圣殿始建于唐代,以后屡毁屡建,现存的殿宇是清咸丰年间的建筑。大成殿为孔圣殿主体建筑,石砌殿基高0.65米(指现有高度,原来在一米以上),重檐歇山造十一架双步廊式,用柱36根,面阔进深各三间,四周回廊,通面宽19.40米,通进深18.30米。梁架明间为抬梁式,其余为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檐柱础为瓜棱形,上雕如意、花卉、金钱等花纹。金柱周长1.50米,下为直径83厘米、高48厘米的大扁鼓形柱础,础下有古镜和柱顶石。
孔圣殿原是一个专门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俗称文庙,后还办过县学,同时也是一个专门收藏古物的场所,大凡钟鼎彝器、古代字画、珍贵册籍都在收藏之列。清末民初,这些藏品大都散佚流失。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孔圣殿”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