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旅游景点

三门源

三门源景点照片

三门源旅游景点介绍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下辖行政村

  三门源村,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村域面积120平方千米。

  三门源村三面环山,山涧溪流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建筑沿溪两岸依山势而筑,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曲折幽静的卵石巷道,独具一格的粉墙黛瓦,体现着浓郁的古村风貌。三门源村以明清建筑为主,保留了徽派民居与江南民居的特色,村东的叶氏民居建筑群为浙江晚清建筑之代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源村有饭甑山、白佛岩瀑布等自然景观,村内流传着婺剧坐唱班、道情、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踩高翘等传统文化。

  2012年12月17日,三门源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三门源村村落历史

  相传,最早在三门源村定居的是来自江西的季姓家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季姓家族人口日渐稀少,现已不存。

  北宋末年,翁姓家族为避方腊起义之乱,迁居龙邱三门源。

  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叶氏家族因为先祖托梦而迁居三门源,文彬公为第一世祖。由于南部耕地较好,加上人口逐渐增多,山村渐渐向下、向南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今的村落格局。

  清末,太平天国军队进入三门源,叶氏民居5幢当中有2幢被烧毁。

三门源村历史文化

三门源村地名由来

  “三门源”旧称“杏花村”,后来村人为防盗匪,在村口筑一道城墙,东、西、中各开一道山门,山门之下一溪碧水涓涓流过,“三门源”名字也由此得来。

三门源村非遗项目

  三门源古民居营造技艺

  三门源叶氏古建筑群是龙游县现存清代民居建筑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作品,其营造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参考价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龙游商帮的主要物质见证。

  2012年6月,三门源古民居营造技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门源村民俗文化

  三门源村的祠堂中设有戏台,表演婺剧、越剧等反映帝王将相的戏剧。此外,越剧、睦剧、木偶戏和马灯戏等在三门源村也有流传。道情曲艺也是当地著名的民俗项目,一般是根据当地新闻即兴编唱,也有说唱当代奇闻轶事的。所以民间也称它“唱新闻”、“喝新闻”。通常是由一人演唱,唱、表、白、唱结合,一手击拍竹筒渔鼓,一手握两根长竹片,相击出声做伴奏。演唱的对白一般用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比较浓烈。

  此外,乞丐多以“莲花板”伴奏进行说唱,内容一般视对象和环境即兴创作,也叫“讨饭调”。三门源还有许多民间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歌谣,如“螺纹歌”。

  古时候,三门源还盛行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踩高跷等活动。龙舞主要有双龙舞,以竹篾扎城篓状“龙节”,外面糊纸,节间用布缀联结,头身尾一般共九节,两条一组进行巡游。狮舞主要有貔貅、硬壳狮子、麒麟等。采茶灯源于明万历前,由十二名少女女扮男装和一名小丑表演。少女左手提采茶花篮,右手执纸扇,扇柄下系香罗帕。小丑一般多矮桩步,双腿半蹲,手执一把张开纸扇,载歌载舞,曲调依次为《顺采茶》《时采茶》《倒采茶》《牧灯歌》《报花名》《双演调》等,乐队5—6人。到农家做客、喝酒时多会行些酒令助兴,边喝边豁拳。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三门源村有与邻近的夏家村进行空手格斗的风俗。春节前后,家家户户会请当地读书人为家门外和家中撰写春联。

三门源村族谱家训

  三门源村《翁氏宗谱》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翁启美创修,后来嘉庆十三年(1808年)、咸丰五年(1855年)、光绪十年(1884年)等年份重修。《叶氏宗谱》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叶正利开始创修,后来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光绪四年(187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等年份进行了重修。

  《叶氏宗谱》和《翁氏宗谱》都记载有“家规”,属于一个家族内部的规范。其中《叶氏宗谱·家规》有九则:追祭祖先、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宗族、教诲子弟、清肃闺门、谨言术业、急辩税役、野农氓不受。《翁氏宗谱·家规》则有八条:祭祖先、孝父母、和兄弟、谨闺范、训耕读、睦乡邻、节财用、戒争讼。

三门源村村落特色

三门源村选址理念

  三门源村选址有风水上的考究。《阳宅集成》中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可以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三门源村的选址正是受到这一模式的影响,即追求所谓“地理四科”——“龙(山脉)”、“砂(四周的山峰)”、“水”、“穴(基址)”的至善至美,自然天成。

  三门源村的山为千里岗山脉余脉,正是曲屈起伏,蜿蜒而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三门源村左为龙山,右为虎山,二山相辅,是为“砂(四周的山峰)”。村南口西侧象鼻山和东侧樟叶岩将三门源环抱其中,形成“左蟠龙,右虎踞”“涧扶青狮,岩眠白象”的格局,在保证良好资源供给的同时也提供了不错的环境和风景。三门源村的水曲折入村,避免了“直流直去,下贱无比”,水质“淡而青”,水景亦美。水是财源和吉利的象征,三门源村池塘的形状也多为半月形,如村边的壶瓶塘为近半圆形状,有助于聚财,成为三门源村一水一桥(连心桥)一楼(文昌阁)之一和“关锁”的道具,这也是受到风水水口处“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因此,三门源村的“穴”选择了一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寒流,夏季招来凉意,前方开阔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南面远山可以达到悦目的收束;泉脉穿村而过,既可提供生活需要,也可缓解涝旱。

三门源村空间布局

  三门源村落总体沿地势形成狭长带状布局,村内建筑以碧溪为界,一分为二,溪西为叶家,溪东为翁家,后来溪东被叶家占去近一半的地盘,以各自宗祠为中心,以各户民居建筑为空间单元,层层围合构成村落整体。

  三门源村的主要街巷围绕着碧溪展开,主要交通性道路位于碧溪的东边,同时也延伸出许多垂直于溪水的支巷,如花园巷。交通性道路边上布局了一些店铺、公共区域,如凉亭等村民公共场所。还有部分生活性巷道,如碧溪西路,沿巷道排列高低错落的民居,成为交通、歇息和邻里交流的空间。

  三门源村落格局和徽州传统村落一样是以血缘亲疏来划分组团和区域的,家是组团和区域的基本构成单元,宗祠也是随血缘组团的分布,形成各自的中心。

三门源村建村智慧

  三门源村依山傍水的村落布局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一方面可以调节风向风力温度湿度的作用,形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的小气候;另一方面,民居大门向着溪流开,方便了日常生活。

  三门源村翁氏先祖为了避乱而来,三门源地处交界地带,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易防盗贼,但也不完全封闭,碧溪带来了良好的水运条件供对外交流。在战乱爆发的时候,三门源村隐匿的环境可以使其免受战火消亡。

  三门源村古建筑利用天井等水利设施,既起到通风换气采光之用,也能有效地进行排水和屋内湿度的调节。古时,三门源村还建立了堰坝、水渠,堰坝有效地对溪水量进行控制,成为灌溉系统的一部分,而水渠也起到泄洪的作用,有效减少山洪对民居的危害。

  俯瞰三门源村

三门源村主要景点

三门源村综述

  三门源村既有以叶氏民居为代表的三门源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也有以饭甑山、白雾岩瀑布为代表的自然地貌景观。

  三门源传统村落现存明清古建筑约60幢,其中明代建筑占多数,还有少量民国建筑。三门源村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外观以高大粉墙围护,马头墙层层跌落,墙线错落有致,白墙黑瓦,错落大方。古桥、古堰、古溪、古井、古树等与古建筑共同带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三门源村叶氏民居

  三门源叶氏民居建筑群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由村内首宣叶鹤天得中恩贡后所建。整座建筑傍山建造,坐东朝西,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主体建筑五幢,现尚存三幢,其门额分别题为“芝兰入室”、“荆花永茂“、“环堵生春”。相互之间各有甬道通联,再配以庭院、花园及一些附属用房,构成一个既自立门户又紧密结构互相呼应的建筑群。“芝兰入室”是中心建筑,占地394.7平方米,呈“三进两明堂”格局,牛脚透雕人物山水,亭台水树,其余两幢均为三间“两搭厢”式样。整个建筑气势宏大,组合巧妙,结构严谨。藻井、梁柱、走马楼及窗根等无不精雕细刻描全家彩,门楼为重搪结构,石质墙基上刻有花乌走兽浮雕,门面均用雕花砖砌成,不仅有柱、梳、斗拱等仿木构件,还有大量“八洞神仙”、“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装饰图案。

  三门源叶氏民居建筑群的砖雕门楼不仅开创了戏曲砖雕门楼的先河,也为后来的民间戏曲砖雕工艺树立了典范。门楼全以砖雕砌成,亭台楼榭,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均是精雕细刻。艺术构图有山水图、“渔、樵、耕、读”人物、“蝠(福)、鹿(禄)、桃(寿)、鹊(喜)”、八洞神仙、琴棋书画及博古图等,尤以地方戏曲题材最为注目,其中有《打金枝》《长坂坡》《赵颜求寿》《三气周瑜》等23出封神榜和三国戏,每出戏曲人物形象古朴传神,栩栩如生,结构明练,手法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地方婺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97年8月,三门源叶氏民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三门源叶氏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源村地貌景观

  三门源村地质构成多样,地貌景观丰富,尤以火山岩最为典型。饭甑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质景观,海拔最低点为125米,最高峰白伏尖海拔达726米,山顶贺锥形火山口形似一个硕大的饭甑。

  三门源村后北面峰峦叠嶂,为千里岗山脉的余脉,奇峰异石,雄奇壮观,山谷溪涧坡陡流急,溪水落之为瀑,聚之为潭,流之为溪,其中白雾岩瀑布高达九十余米,气势雄伟,景观奇特。

三门源村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门源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龙游县境内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9°05′—119°07′,北纬29°12′—29°14′之间,村域面积为120平方千米。

  三门源村

  地形地貌

  三门源村地处低山丘陵地段,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的西北侧,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三门源村三面山峦环护,背靠以饭甑山为代表的群山,山涧溪流碧溪纵贯村中而过。村的南向为丘陵盆地,村后北面为千里岗山脉的余脉。

  气候特征

  三门源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

  生物资源

  三门源典型植物有松、杉、竹等,主要作物为水稻、油菜、芝麻、大豆、柑橘等,有野猪、苍鹰等野生动物出没。

三门源村荣誉称号

  2008年10月14日,三门源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三门源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2月31日,三门源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2022年1月,入选2017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三门源其他介绍

  三门源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坐落在石佛乡,群山拱卫于村子的东、西、北三面,一条山溪自北而南穿村而过,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村子折格局和建筑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清代江财民居牲,以村东的叶氏民居建筑群尢为精致,是浙江省晚清时期建筑精品之代表,清朝道光年二十六年(1846)村人叶鹤天中恩贡后兴建,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原有主体建筑五幢,现存三座,门额题字分别为“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伴有庭院、花园、池塘等,占地4500平方米。

  叶氏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精致,气势宏大,组合巧妙,保持了清代中晚期江南民居典型风格。厅内的楹柱、栋梁粗壮,梁架结构独特。藻井、梁柱、走马楼及窗棂等无不精雕细刻描金

  彩。因采用天井调节信宅排水排气、改善室内采光,虽然墙高楼深,但空气流通畅,舒适明亮。其中“芝兰入座”最为精巧,布局为三进两面三刀明堂,是民居中的杰作。

  艺术砖雕是叶氏建筑群的精华。三座正门全以砖雕镶嵌,有楼台亭阁,山水动物,花鸟图案。其中23方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戏曲砖雕,每块各镌一出微戏,浮雕镂空,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衡世之珍,也是珍贵的戏曲资料。

  村边有饭甑山,海拔660余米,一峰烛立,气势峻伟。据地质部门考证,是火山,山顶贺锥形火山口形似一个硕大无比的饭甑,云烟飘渺,宛如袅袅而起的炊烟。

  顺着山路北行2公里,有瀑布从天而降,这就是白佛岩瀑布。白佛岩海拔700米,山势陡峭,《读史方舆纪要》称要“势甚险峻,人迹罕至”。瀑布宽3米,落差约70米,从危崖壁立的白佛岩飞泻而下,形若垂练,溅如跳珠,散似银雾。远观凝而不动,无声无息;近看,飞流湍急,响声轰鸣。唐朝道士叶法善曾在此-,岩壁数处佛龛隐约可辨。瀑布附近还有罗汉山、将军岭、仙人峰、点易洞等景。在东北角有石船山,石船、石人形象逼真,维肖维妙。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三门源”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三门源”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