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寺旅游景点介绍
本寺创于唐代,史名净慧禅寺,又名玉泉山,清晚期又称净慧讲寺。
因地处旧属五十一都,(今浙江省文成县大峃镇),第七甲玉泉山,观者堪称其地尽得江山佳气,誉为九龙法界,亩有甲山、甲水、甲史、甲佛、甲殿、甲僧、甲钟更多甲马,故俗称七甲寺。
七甲寺近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普天咸呈瑞兆,1984年,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世住持僧释了识,倡持募缘复建三圣殿,1985年春,邑里众举周大森等为首事,释了识偕周日夜操劳,侨属胡克胜、华侨胡从库等解囊资助,十方百姓纷纷募资和投工献料,共攒资十余万元。
同年十二月之朔告成大雄宝殿,大殿为木构重檐歇山造,高14.8米,面宽七开间,计24米,进深十三檩七柱,计15米,宝殿中,奉本师释迦牟尼佛,高9米多,两侧塑十八罗汉,正殿影壁,塑童子参观音为主尊的“八十四”堆山,计有一百一十七尊,鉴于匠者与有识之士博采历代寺观营建法式之精魂,复建大殿益显壮观宏伟。
1987年12月,县人民政府以文政字(87)第174号文件公布七甲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定原殿址重点保护区7000平方米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玉泉山下的洗银坑,有宋代炼银遗址一处与摩崖题字等……
现今住持七甲寺上达下照法师,现任浙江普陀山佛学院讲师及研究生导师、浙江温州市妙果寺住持、浙江文成县佛教协会会长,法师从事天台、净土、禅宗(特别是“永嘉禅”)、密法的修学和研究,发表多篇专著。
七甲寺规模
七甲寺原建规模宏大,分圣门、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四幢,边有僧房六十余间,占地7000平方米,属渐南罕见名山古刹,据寺内遗存碑铭记载,该寺曾经三废四兴,历尽沧桑。
唐代宪宗元和庚子十五年(820年),由施照和尚募缘创建,唐广明庚子元年(880年)因兵乱而焚毁,不久闽僧石屋游此,观其圣迹非凡,于唐乾宁间继在此重建僧院,宋朝端拱乙丑二年(989年)复建大殿,大中祥符戌申元年(1008年),修整圣门。
元末复遭遣乱而毁坏。明宣德年间复建,正德辛未六年(1511年)当山住持法林徒弟能全、能亮募缘修建,延到清代乾隆癸已三十八年(1773年),相传佛因法现身,见纷至募缘重建金刚殿,嘉庆八年,大学巡检司官孟裕视其殿宇破损,於癸亥年(1803年)再度修建,光绪丁未三十三年(1907年),先比丘谛闲法师因念寺观年久失修,再度主持修葺,但至十年内乱的1972年间,殿宇全遭拆毁,遗址辟之为田。
七甲寺其他介绍
七甲寺位于文成县大峃镇西四公里玉泉山中。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唐末遭兵乱烧毁。不久,闽僧石屋和尚重建僧院。北宋端拱二年(989)复建大殿,祥符元年(1008)修整圣门,元末毁于兵燹。明代当山住持法林徒弟能全、能亮募缘重建,沿名净慧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嘉庆八年(1803)、光绪三十三年(1907)相继修建。后毁。1984年,当地人与华侨共同集资,按原建筑规模再度重建圣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和西方殿,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遗物有宋代石柱、柱础、石雕佛座和碑刻等。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七甲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