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旅游景点

临涣城址

临涣城址景点照片

临涣城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城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西南,始建于战国。

  临涣城址城墙略呈方形,南临浍河(古称涣水),其东、北、西三段基本保存完好,南城墙仅部分残存。城墙总长约5802米,高5至7米不等,墙体系夯筑而成。城墙有豁口12处,凸出城墙外侧的台墩形遗迹8处,城墙四个拐角有角楼基础,城外除南面系利用天然河道外,其余三面均存在护城河,总长达4.2千米,宽5—10米,部分河道淤塞 。

  2006年5月25日,临涣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临涣城址历史沿革

  临涣镇古称“铚”,多见于古文献记载。铚邑在春秋时期属于宋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时置铚县,隶属于泗水郡,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据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碑刻记载:“临涣,宿之名地也,汉置县为铚城,李唐改为临涣。”

  1968年时,为了“退城还田”,当地政府号召大家把城墙推平,改为农田。因此,不少地方城墙都被破坏。

  20世纪80年代,临涣城址一些地段的古城墙的土又先后被挖走烧窑以及填平洼地。

  1995年8月,濉溪县文管所与临涣镇文物管理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清除临涣镇城墙上无主坟墓的通告”。

  201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濉溪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对临涣城址城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探,并在城垣豁口处刮铲横截剖面,特别是对城墙东北角一处断面进行了解剖性发掘。

临涣城址历史文化

  前11世纪,周武王封天下为九畿,临涣城为宿男国国都。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从大泽乡出发,攻克的第一座城池便是临涣城。临涣城城内外存挂牌保护的文物古迹20多处,有“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两堂对两馆十二景地配四泉”之称。

临涣城址遗址特点

  临涣城址城墙略呈方形,南临浍河(古称涣水),其东、北、西三段基本保存完好,南城墙仅部分残存。城墙总长约5802米,高5至7米不等,墙体系夯筑而成。城墙有豁口12处,凸出城墙外侧的台墩形遗迹8处,城墙四个拐角有角楼基础,城外除南面系利用天然河道外,其余三面均存在护城河,总长达4.2千米,宽5—10米,部分河道淤塞。

  临涣城址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00米,周长5606米,占地面积195万平方米。

临涣城址其他介绍

  临涣古城建于汉代,早在秦汉时临涣镇已成为集市,隋唐时期成为贸易中心,店铺和商贩分布在城内长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临涣现存有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点。

  南临浍河,北、东、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00米,周长5606米,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是安徽省目前已知占地规模最大的先秦古城址。

  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使用了“临涣古城遗址”名称,认为是汉-元代。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载:“汉(涣)水又东南迳费亭南-涣水又东迳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迳蕲县故城南。”说明汉代铚县位置是在费亭之南、蕲县之西,正与今临涣吻合,证明今临涣镇的古城就是汉代的铚县故城。《梁书?武帝纪》记载:北伐魏之铚城,置临涣郡,是为临涣始名。到北齐时,改郡为县。”

  确定铚县的地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涉及到临涣古城的始建年代,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春秋时期宋国的疆域与变迁等问题。《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向秦昭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可见铚邑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当时属于宋国所有,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铚邑置县,隶属于泗水郡,成为当地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临涣古城遗址的形制特点与出土历代文物的特征,与古代文献关于铚城的时代相当吻合。四周城垣基本完整,城垣系用夯土筑成,从剖面看,夯土层较薄,每层10厘米,夯窝密布,窝径11厘米,间距1厘米,坚硬牢固。城垣残高5至15米不等,耸峙在浍水北岸。城垣系多次建筑,在城垣的最低部,沟槽直接挖入黄色生土层中,然后用黄土加砂礓层层夯实。这类城垣基宽20至25米,高5至8米。第二次大规模的建筑是在汉代。城垣在原有基础上拓宽10至15米,新增高5至7米,采用黄土和黑土夯筑,其中包含战国至秦汉的零星陶片。古城垣宽35至50米,顶宽5至8米,残高5至15米的规模,仍是今人叹为观止的巨大土方工程。在城垣顶端,还残存一些高大的土墩,可能是当时马面和瞭望的敌楼。北城垣上有9处高台,台距100米,长35至50米,宽15至30米,高出城垣5米。这种设施,很可能是汉代或较晚的北魏临涣郡时的产物。古城有4门,分别在城垣的四边中段,现存的门径宽10至20米。城外有防御性的护城河。除南面系利用天然河道外,其余三面均为人工开挖的城河,总长达4.2公里,宽10米多,深4米,部分河道已被淤塞。

  古城内外还出土有数量众多的历代文物,城内地表遍布周、秦、汉、唐各朝的陶器残片,砖、瓦遗物。其中常见有新石器时代的鼎足;春秋时期的鬲足、绳纹陶罐;秦汉的云纹瓦当,弦纹、方格纹与绳纹板瓦、筒瓦;隋唐时的莲花纹瓦当、青瓷、白釉瓷片等,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了解古代临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城墙内侧:东城墙内侧底脚线外50米,即规划环城东路东道路红线。西城墙内侧底脚线外50米,即规划环城西路西道路红线。北城墙内侧底脚线外50米,即规划环城北路北道路红线。南城墙内以临浍路南侧道路红线为界,即规划环城南路道路南红线边界。

  城墙外侧:东城墙外至现县道X022(规划经七路)西侧道路红线。西城墙外至改线省道S202(规划经三路)东侧道路红线。北城墙外至改线省道S202(规划纬五路)的南侧道路红线。南城墙东段至沿浍河北岸,西段外侧边界至城墙外侧70米东西一线与浍河北岸相连。

  建设控制地带:城墙内侧建设控制地带边界:城墙内的规划环城路内侧红线。

  城墙外侧建设控制地带边界:东至规划经八路道路西红线并向南延至浍河南岸,北至规划纬四路及纬十一路道路南红线,西至规划经二路道路东红线并向南延伸至浍河南岸,南至浍河南岸河堤外5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临涣城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临涣镇——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临涣镇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宿州清代志、宿州明代志、临涣公社史、临涣区志等的记载,临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临涣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临涣城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