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旅游景点

繁昌窑遗址

繁昌窑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遗址景点照片

繁昌窑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 ,是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址群。

  繁昌窑遗址是五代至南宋时期瓷窑遗址,繁昌窑初烧于五代,北宋中期开始衰落,延续至南宋初年。 窑址由柯家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骆冲窑等组成。其中,柯家冲窑规模最大,窑址分布最为集中,是繁昌窑的主要生产区域,具有代表性。据文物部门调查,柯家冲窑址范围内现存龙窑20余座,窑址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

  1981年9月,繁昌窑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遗址历史沿革

  繁昌窑创烧于五代,北宋中期开始衰落,废除于南宋初年。

  繁昌窑柯家冲窑由五代时柯氏两兄弟创建。

  繁昌窑骆冲窑址专烧青白瓷,创烧于五代,主要烧造时代为北宋早期。

  1955年,繁昌窑遗址被发现。

  199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滁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科学研究所“应用磁法勘探地下文物的研究”的项目,对繁昌窑骆冲窑址进行了试掘,发现龙窑1座,仅发掘了窑址的一部分,出土了大批瓷片,表明该窑具有官窑性质。

  2002年9—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繁昌区文物部门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对繁昌窑遗址中的柯家冲窑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发现北宋时期龙窑1座(编号1号窑)及作坊等遗迹,出土大批瓷器产品和窑具标本。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为配合窑址保护工程和研究的需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区文物局联合对繁昌窑遗址开展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发掘了柯家冲窑址和骆冲窑址两个地点。

  2022年2月10日,安徽省2022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中繁昌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名列其中。2022年的发掘,拟结合繁昌窑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在遗址边缘部位布方;同年,发掘新发现“晚唐-五代”早中期文化层,首次发现繁昌窑遗址生活居住遗迹,在皖南龙窑技术传统区域内揭露出馒头窑。

繁昌窑遗址遗址特点

  繁昌窑遗址由柯家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骆冲窑等组成。

  柯冲窑:窑址位于繁昌区城南郊,繁阳镇铁门村境内,涉及柯冲、高潮、新塘和宗塘4个村民组,面积40多万平方米。根据2013年底开展的繁昌窑遗址分布专项调查,柯冲窑址范围内共登记窑包17处,大部分窑包由1到2座窑炉所形成,因此该窑址窑炉数量应有20座以上。龙窑窑炉沿毛竹山和笠帽山北侧山坡分布,窑炉两侧为多年生产所形成的废弃堆积,部分龙窑附近分布有明显的作坊区。

  姚冲窑:位于繁昌区城南郊,峨山镇凤形村姚冲村民组北面,笠帽山南坡,姚冲水库上方。姚冲窑址与铁门村高潮村民组以“翻车岭”相隔,调查发现窑址遗存两处,一处为暴露窑墙的窑炉遗迹,另一处紧邻姚冲水库,只见匣钵、窑砖等遗物,未见明显窑炉遗迹或窑包遗存。

  半边街窑:位于繁昌区城南郊,峨山镇凤形村半边街,属于笠帽顶东南坡,发现窑址堆积一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

  骆冲窑:位于繁昌区城西郊,繁阳镇阳冲村骆冲村民组东侧,窑址遗存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30—60厘米,初步判断有窑炉遗迹两处。

  柯家冲1号窑依山坡而建,呈东西向,由火道、操作间、窑床、耳门、烟道等组成,保存完整。窑长57.5米、宽2—3米,坡度为20—24度,残墙最高达1.4米,两侧有小窑门。窑床内有大量原位保留的成排成摞的匣钵,最高一摞有14个匣钵,一些匣钵内尚有瓷器未取出来。作坊遗迹包含炼泥场地和瓷器成型作坊基址两部分,有两座泥料过滤池和放置成型慢轮的圆形遗迹。

  在柯家冲窑址1号窑的南侧发现龙窑1座(编号2号窑)。2号窑保存基本完整,与1号窑呈八字形并列分布,结构与1号窑同。窑斜长38.75米,水平长36.6米,宽2—3米,发现4处窑门,南北各两处,错位分布。窑床自东向西逐渐抬升,坡度为5—23.5度,愈接近龙窑中后部,坡度愈大。经局部解剖,窑床、窑墙有两次使用修补痕迹。龙窑北侧还发现了排水沟,北侧和南侧发现有对称分布的柱洞,可能是窑棚留下的遗迹。

  骆冲窑址位于繁昌区城西郊,发现龙窑1座,房址1处。龙窑除火膛外基本保存完整,呈南北向,斜长26.4米,宽2.25—2.6米,发现4处窑门,错位分布。窑床自南向北逐渐抬升,坡度为14—19度。窑室内发现了4道隔墙,复原高0.24—0.4米,将窑室分为5段。窑身西侧发现了龙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路面。

繁昌窑遗址其他介绍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下的岗丘上,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形成东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遗址分布区,总面积l平方公里。柯家村遗址创烧于五代,废烧于南宋初。

  遗址主要烧制青白瓷,次烧白瓷,采取龙窑一钵一器仰烧法,早期有过支钉烧造的过程。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呈现出不同的白中泛青泛黄,青中显白的色调。产品有碗、盏、杯、碟、壶、盆、炉、孟、罐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柯家村遗址青白瓷是五代时期南北方制瓷工艺交流而创烧出来的一种新的瓷种,是江南影青瓷的发源地。此外,柯家村窑还开创了二元原料配方的方法,这是五代时期柯家村窑在制瓷工艺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它标志着我国烧瓷工艺由此跨入改造天然粘土原料制坯的大门,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研究南方古代窑业史和青白瓷的烧造工艺有着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繁昌窑遗址为中心线所围合的范围,面积为4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北至马仁山路道路中心线,西至锥子山山脊线及延长线,南至峨山山脊线及延长线,东至峨山山脊线及延长线与锥子山山脊线及延长线交汇处。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繁昌窑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繁昌窑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