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景点

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磁器口古镇景点照片

磁器口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重庆市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北距沙坪坝中心5千米,重庆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

  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14.3万平方米,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

  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镇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2022年8月23日,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2022年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磁器口古镇历史沿革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民国七年(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历史文化

磁器口古镇传说故事

  赵云驻守磁器口

  三国时期,关羽守荆州,张飞镇阆中,赵云驻江州。而磁器口处于川东、川北水陆交汇之地,乃江州“外署”,因其地位特殊,遂为赵云每月必临之地,时常在此批阅公文,办案断案。由此,从三国到民国,最高行政管理者“每月来磁办公一天”的惯例一直传承。

  建文帝隐居趣闻

  朱允炆于建新元年(1398年)继承皇位,称惠帝,年号建文,历史上称为建文帝。他在明建文四年(1402年)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打败,流落民间而不知所终。传说他曾经多次来到磁器口,并隐居宝轮寺。所以,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又名龙隐镇。磁器口正街的深水井,原是一口废弃的枯井。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一天,饥渴难耐,又要躲避过往关口的盘查,慌不择路时,一头栽进了这口枯井之中。突然间,一股清泉从井底喷涌而出。建文帝大喜过望,手掬清泉而饮,饮后饥渴顿消。后被一农妇救起,躲过这一劫难。他为磁器口百姓的善良之举所感动,便投身白崖寺(即今宝轮寺,过去又叫龙隐禅院)当了和尚。建文帝走后,农妇深感奇怪,这明明是口枯井,怎么会有水呢?她认定此事非同寻常,便买下此地皮修建房屋。自从这口枯井有了水后,磁器口许多枯井都流出了甘甜可口的清泉,所以老百姓又称这口井为“生水井”。后来,知是建文帝的原因,老百姓又称其为“僧水井”,再后来,历经多年误传,井也越掏越深,大家就习惯叫它“深水井”了。

  在磁器口宝轮寺下面金碧桥边的画家村有一个小品雕塑,名叫“少妇尿童”,也有一个流传了数百年的“护龙水”的传奇故事。相传,明建文帝朱允文避难来磁器口宝轮寺时,因长期风餐露宿,奔波劳累,又惊又吓,患上了哮喘、劳损、风湿等病。因其四叔永乐皇帝朱棣派人到处追杀他,他不敢寻郎中看病买药,十分痛苦。一天晚上,神仙托梦给建文帝,称饮七岁童男小便可免除痛苦。建文帝第二天便出庙暗暗访查,刚从宝轮寺下来到金碧桥边,就见一少妇在抱小男孩撒尿。建文帝手持缘钵向前询问,得知该男孩正好七岁,便说明来意,讨要童尿,少妇爽快答应。一碗童子尿喝下去,建文帝顿感神清气爽,恼人的哮喘、劳损、风湿等症一扫而去。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人们都知道童子尿能治百病了。后来,人们知道那个讨要童子尿的和尚原来就是真龙天子建文帝,大家习惯上又称童子尿为“护龙水”。

  藏宝九石缸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嘉陵江水在磁器口码头至高家花园一带陆续退出,形成一个由鹅卵石与河沙堆积而成的约1平方千米的大渍坝,是小孩子放风筝,大人摆坝坝茶和骑马、练车的好地方。这个坝子,当地人称其为“九石缸”,传说是张献忠藏宝的地方。原来,这河滩边的江中有九道石梁横卧江心,传说就像石缸一样,石缸内埋着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这九口石缸由一个石鼓来控制,石鼓埋在河滩之中,如能找到石鼓并打开石缸,用石缸里的金银财宝就可以买下整个重庆城。有民谣:“石缸对石鼓,金银万万数。谁人解得开,买下重庆府。”

  财宝相传是号称“八大王”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留下的。张献忠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下重庆城时,曾查获重庆府库银无数,撤离时无法运走便将大批金银珠宝埋藏在九石缸中,并用一石鼓来进行控制以便日后取用。石鼓的埋藏位置和使用方法只有张献忠一人知道,张献忠后来失败被杀,石鼓再也没法找到,宝藏也就一直埋在九石缸中。自从张献忠死后,数百年来,这片河滩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掘宝人,有的甚至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宝藏所在。每年当洪水退去渍坝露出的时候,便有寻宝人在此寻宝,偶尔也会有人小有收获,在河滩找到一些古钱币和散碎银子。

磁器口古镇诗文词章

  作品名称

  原文

  作者

  发白崖

  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

  可怜生事尚羁旅,何日宦情真息机。沧洲鸥鹭同萧散,魏阙动华绝是非。

  明·王廷相

  重宿白崖宝轮寺

  龙隐之山高以矗,云树为衣石为骨。一峰峭削凿江波,两腋潆洄带溪谷。

  石磴蜿蜒穿竹林,悬崖断壁开天竺。息我形劳一再至,披云每假僧房宿。

  岸端天簌吟枯风,夜半江声走帷幄。我生半后埋尘埃,欲遣游踪遍四奥。

  阆风风远挹青林,瀛岛芝香薄海曲。仙都缘浅不能到,迹寄一隅日鹿鹿。

  兹憩空门心亦空,静言思之沿大朴。一卷一勺藏化神,况乃长江撼山麓。

  风来馥馥天雨花,澜转纡纡地旋轴。一息神与造物游,八荒无事点尘足。

  嗤彼邯郸心何迂,却怜蝴蝶梦非促。诘朝笑与山僧话,且共提筐采山菊。

  清·王尔鉴

  望白崖宝轮寺

  宝轮山寺对江开,欲续游踪泊岸回。只恐被他弥勒笑,三年何事又重来。

  清·王尔鉴

  注:以上内容来源

磁器口古镇文化活动

  每年磁器口古镇都会以传统佳节为主线,大力挖掘具有鲜明传统民俗地域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积极组织筹办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新春佳节有“春联写民生、祝福进万家”现场创作暨展示活动;清明时分有“磁器口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让游客品茗香茶、欣赏川剧变脸和茶艺表演;端午时分举办“我们的节日·重庆磁器口端午日”活动,让广大市民和外国友人一起包粽子、许平安、赐黄酒,赏民乐,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七夕节有“相约古镇、缘定今生”;中秋团、国庆长假也会举办“传承历史记忆·寻访古镇老字号”等活动,通过多项活动的成功举办,让磁器口这个千年古镇作为“重庆的缩影”,使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有效的的一传承、彰显和发扬。

磁器口古镇主要景点

磁器口古镇黄桷坪牌坊

  黄桷坪牌坊位于磁器口南街6号,是磁器口古镇的正大门,起着标识的作用。牌坊两边写有一副对联“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本土文人朱墨的手迹。

磁器口古镇宝轮寺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横街76号,建于明成化年间。保护范围为9046.13平方米,其南、北、西三侧以山体顶部崖线为界,东至磁横街左侧街道边界。整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斗拱木架结构,是重庆市最负盛名的佛教名刹之一。现存宝轮寺大殿、观音塔、宝轮寺公馆等建筑。大殿前檐下的牌匾写着“大雄宝殿”,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朴初题写。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逼迫退位后辗转流落到磁器口避难,曾在此挂单隐居,遂又称龙隐寺,磁器口也因此被称为龙隐镇。在清康熙年间,宝轮寺曾进行大修,使其规模远远超过明代。民国时,除大殿外,仅剩的殿宇和禅房遭日本飞机炸毁。“文化大革命”时期,残存的一些佛像和碑匾被损坏殆尽,尽皆失落。虽历经多次劫难,但大殿建筑和主佛释迦牟尼佛像得以保存。1983年,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并在20世纪90年代迁走寺庙内的小学和建筑公司。

磁器口古镇翰林院

  翰林院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2号附3号,是重庆主城区仅存的古代私塾之一,原为“鲤石学舍”。清末有孙氏一家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3个举人;另有黄钟音、段大章等人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这里流传“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的说法,当地百姓便把该学舍称作“翰林院”。房屋尚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祀的地方。现为磁器口特色民居茶馆。

磁器口古镇宝善宫

  宝善宫位于磁器口正街128号,占地面积1176.2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1217.2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现改建为茶文化体验馆,系统展示茶、陶瓷与磁器口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廓。

磁器口古镇钟家院

  钟家院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7号附1号,占地面积738.4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537.6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钟家院建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先生。整个院子有北方四合院韵味,又有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院内展示有明清古床、花好月圆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场所。

磁器口古镇深水井

  深水井位于磁器口正街110号院内,院子占地面积558.5平方米,建筑面积812.92平方米。深水井是古镇保存完好的明代古迹之一,相传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为躲避官府追捕,曾于枯井中藏身,饥渴难耐之时,井中突生甘泉,建文帝饮后饥渴顿消,不久即前往宝轮寺出家隐居。

磁器口古镇小重庆碑

  “小重庆”碑位于磁器口码头丁字口,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览磁器口时见其繁荣有感而题,原碑已毁,现碑为2000年重刻。

磁器口古镇汪逆跪像

  为纪念抗战阵亡的将士而塑的大卖国贼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的跪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跪像由冯玉祥主持、王临乙设计创作,因经费原因,原跪像为青石雕刻,20世纪50年代修公路被深埋地下。现跪像为生铁铸造,系2002年重新制作。

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后街公园

  磁器口后街公园位于磁器口马鞍山山顶,占地1万平方米,可全景鸟瞰磁器口区域。公园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进行布局,有重庆记忆博物馆、磁器口后街赋、建文帝像等文化景点。

磁器口古镇文昌宫古寨遗址

  文昌宫古寨遗址位于金碧山东麓靠江处。文昌宫系道教宫观,明成化年间修建,原有前后三进殿宇,四周以石质寨墙、寨门围合。现文昌宫殿宇已被拆毁,仅存寨门一座及少部分寨墙,寨门是券拱式石门,由15块截面呈楔形的石材垒砌而成。

磁器口古镇架高来石刻

  “架高来”石刻位于铧拖嘴河滩旁的悬崖上。清光绪年间,由书法家吴筱菘在江岸的石壁上刻“架高来”3个大字,数十里外清晰可见,以警示来往船只。

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渡口

  磁器口古渡口(码头)位于嘉陵江边,形成于唐宋之间,繁荣于明清之际,民国时达到极盛。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专门设置囤船,开通磁器口至桂花园航线。

磁器口古镇地理环境

磁器口古镇位置境域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北距沙坪坝中心5千米,重庆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

  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地形地貌

  磁器口古镇背倚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形成“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境内丘陵和溪流相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冲沟地形,地面高差达60米(175—235米),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横贯整个街区,凤凰山、金碧山分别位于古镇南部和北部,清水溪、凤凰溪于两侧呈环抱之势,构成山峦起伏、沟壑环绕的地貌。

磁器口古镇气候特征

  磁器口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摄氏度;7月至8月气温最高,多在27—38摄氏度,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1100毫升,雨季集中在夏秋,尤以夜雨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日照很少,年均日照1259.5小时。

磁器口古镇其他介绍

  磁器口古镇,千年古镇,重庆缩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

  磁器口古镇是位于重庆市区,行政区划隶属沙坪坝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始建于宋代,面积1.18平方公里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磁器口古镇

  护传统街。

  磁器口,以出产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现今磁器口古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瓷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

  磁器口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古称龙隐镇。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磁器口古镇”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磁器口古镇”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