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物保护单位-P15
重建宋范韩二公祠堂记碑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内。通高24、宽97米。成化十一(1475)年八月立。额题“重建有宋范韩二公祠堂记”。碑阴、阳均有碑文,碑阳碑文楷书竖行24行,每行25字。碑阴除碑文外下部线刻庆阳府地形图。碑文记载宋范仲淹、韩琦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时在庆…详情 ▷
明摹刻黄庭坚云亭宴集诗碑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碑通高225、宽77、厚21米。嘉靖三十七年(1558)立。每行14字,由右而左竖写行书五言绝句,每行14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河西道陕西布政使左参议陈凤摹刻立石。此碑原置庆城南考院内,1985年移存县博物馆。保…详情 ▷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太白乡平定川西岸。保全寺石窟开凿于长约4、高8米的崖壁上,坐西向东,共有窟龛25个,石雕造像153尊,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较多,并胁侍菩萨。佛像一般方颐丰面,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半披肩大衣,浅阴刻平行衣纹,躯体粗犷健硕,体…详情 ▷
承天观之碑原位于正宁县正街。原观已毁,石碑尚存。圆首方座,通高272、宽85、厚22米。宋大中祥符二(19)年立。篆额“大宋宁州镇宁县承天观之碑”。碑文楷书,记载道教理论及修建承天观之缘由等。尹熙古书并篆额,李维撰铭并序,赵谦、沈庆刻石。现存县文化馆。保存较好,对…详情 ▷
遇村遗址位于宁县早胜镇遇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饰绳纹,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详情 ▷
小坡遗址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有两处遗址,一处在村西1米,是一处多时代复合型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罐残片;周代灰陶罐、豆、…详情 ▷
康家岭遗址位于宁县坳马乡康家岭村东。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灶坑和墓葬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素面敛口钵、线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详情 ▷
高庄遗址位于镇原县三岔镇庄门村。内涵分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周文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窖穴。采集陶器、石器和骨器52件。其中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蛙纹钵、盆,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等残片。另有齐家文化夹砂红陶罐,周代泥质灰陶壶等…详情 ▷
苟仁遗址位于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东南5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暴露有居址、灶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线纹尖底瓶和夹砂红陶绳纹罐、单耳灰陶罐等残片及周代夹砂灰陶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发展及内涵有重要价值。…详情 ▷
汉子遗址位于正宁县永和乡罗儿沟圈汉子村西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和窑址。采集有弧线三角纹彩陶敛口钵、盆;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残片,并有石斧、石弹丸和石网坠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详情 ▷
店子沟遗址位于宁县新华乡店子沟村南。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房址、灶坑、窑址和灰坑等。采集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黑彩鸟纹、花瓣纹,器形有敛口钵、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及罐。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弹丸等。遗址保…详情 ▷
二将城城址位于华池县山庄乡二将城子村。原名“第二将城”。城依山而筑,平面呈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2米,面积6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5米,基宽4米,顶宽15米。夯层厚222米,南、北两面开门,已塌毁。据《宋史》记载,公元132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大夏政权,都兴庆…详情 ▷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详情 ▷
楼房子遗址位于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西12公里。1964年发掘约5平方米。属河湖相堆积,在距地表约2米的蓝灰色亚粘土土有披毛犀、蒙古野马、原始牛、河套大角鹿等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及扁尖的铲状骨器,石器为浅灰或灰黑色燧石、灰黑或浅紫红色石英器状砂岩…详情 ▷
刘家岔遗址位于环县虎洞乡龚家塬村西北2公里。1978年试掘约15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2米的灰褐色、灰蓝色粘土土有石核、石片及龟背状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石器,1余件和披毛犀、蒙古野马、河套大角鹿、赤鹿、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石器石质多为各色石英岩砾石,少量为火…详情 ▷
巨家塬遗址位于庆城县温泉乡巨家塬村东北1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1963年局部发掘,在厚约7米的灰绿色淤泥层与黄土质粉砂层相间的河湖相沉积物土有纳玛象、野马、野驴、披毛犀、赤鹿、普氏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和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核等石器。石器多用石英岩砾…详情 ▷
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祐德观老君殿前。共2通,幢为八角形石柱,高352米,有两层出檐,一层檐底浮雕二龙戏珠;二层出檐雕斗拱饰,檐上仰莲中置石质宝珠。两檐间各面小龛内雕老子像。幢身每面阴刻《老子道德经》6行,每行76字。系景祐四年(137)知庆州康德舆立。1985年移…详情 ▷
庙嘴坪遗址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北1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房址、灰坑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彩陶纹样多见鱼纹、带纹,器形有鱼纹盆、弦纹罐和杯口尖底瓶。采集的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黄陶片饰篮纹、绳纹,…详情 ▷
位于合水县老城镇五里坡村南2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3米。地表散见夹砂、泥质红、灰陶片及彩陶片。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黑彩变体鱼纹泥质红陶钵、卷沿盆等器物残片;寺洼文化夹砂灰陶单耳罐、夹砂红褐陶马鞍形口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详情 ▷
辑宁楼暨“印象宁县”展馆辑宁楼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暨公元922年,为时任宁州刺史的牛知业所建的州衙门楼。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攻破宁州,州衙被大火焚烧。平乱之后,杨大年主政宁州,复修辑宁楼。辑宁楼不仅是宁县的标志性建筑,还是红色革命遗址。1936年12月,为支援…详情 ▷
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4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然形龛。据铭文记载,此龛同…详情 ▷
白马塬遗址位于董志镇陈户行政村张咀自然村西南面的整个白马塬面上。遗址东至盖头塌洼,西至柳嘴沟,南至西堡河滩,北至东庄崖背张继先门前,总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的中心分布区域在白马塬的东山坡上,沿东西方向分布。一九九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详情 ▷
慈云寺钟楼在庆城县城西南角,有一座意韵隽永、极具魅力的古典建筑艺术,已成了街肆之中富有生机的“点睛”之笔。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慈云寺钟楼。慈云寺几经改建,现已成为博物馆的住所。巍峨的钟楼以其独特的阅历,婷婷玉立于如今高楼云集的丛林里,深沉地观望着这个城市的变化,吸引着…详情 ▷
灵武台公园位于县城北关,是依托唐肃宗继位的灵武古台、宋代砖塔、古城墙、烽火台等遗迹和灵武庙规划修建的县城综合性公园。宋代砖塔是环县历史上一大著名景观,始建于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即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塔体为八角结构,一砖到顶,铜质镀金塔刹,通高22米,造型美观…详情 ▷
普照寺贞元铜钟普照寺贞元铜钟原为县城普照寺法器。据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时,金侵占宁州,贞元年间重铸铜钟,悬挂于钟楼内,以震幽冥。钟高22米、厚1米、口径15米,重达77斤。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圆嘴山遗址位于泾川县窑店乡西门村南,是一处仰韶、齐家和周文化共存的古遗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约5米,文化层厚1米~15米,灰层可见白灰面以及丰富的夹砂陶、素面陶片等。纹饰为粗细绳纹、篮纹、蓖纹、蜂窝纹。主要器型为罐。…详情 ▷
余家塬遗址于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余家塬东南1米处。余家塬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涵汉文化、宋文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遗迹有灰坑。出土遗物有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钵、尖底瓶、罐及汉瓦、汉灰陶罐、宋碗、豆青瓷残片和白瓷残片。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泾川隍庙位于泾川县城安定街泾川县博物馆内,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咸丰八年(1858年)进行两次修缮。199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泾川县博物馆管理和使用。泾川隍庙为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现存前殿和后殿,其…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