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物保护单位-P25
火庙大殿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占地面积318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2米,进深二间,通宽87米,周围廊。火庙大殿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对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科学…详情 ▷
皇娘娘台遗址旧名尹夫人台。在甘肃武威县城西北25公里,属“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年左右。遗址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文化层厚度62米至23米,内涵丰富,曾发掘出房址9座,窑穴围绕房屋,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3种。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详情 ▷
天堂寺,位于天祝县天堂镇,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文殊殿、大经堂、小布达拉…详情 ▷
介绍罗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罗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386年~4年),塔及寺院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间于明代成为陕西凉州大寺院,英宗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为罗什寺院颁发了大藏经,并下圣谕…详情 ▷
三沟魁星阁位于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三沟村,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1平方米。位于台面中央,木构八角形、重檐攒尖顶。分上下两层,内梯连通。上层圆形尖顶,安装葫芦宝瓶,青瓦铺面。下层八角八柱抬梁构造,八脊斜面,围廊通透,檐枋施花牙雕板。八角起翘,角昂垂吊风铎,结构复杂,…详情 ▷
花大门石刻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四社花大门内山体上,东西长约1米,高约2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石刻始凿于西夏,有塔形佛龛5余座,佛龛宽51米,高51米,深52米不等,为附近寺庙僧伽藏瘗骨龙之所,因其形似门而得名。花大门石刻为研究西夏石刻艺术、佛教文化等提供…详情 ▷
北山岩画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详情 ▷
大庙城城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乡岳家沟村东南侧。座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7米。面积36平方米。城墙残高4米。城内中部筑墙,将城分隔成两部。城外有瓮城。城门向南。城内采集有铁串饰、石杵、陶片等。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城建史有重要价值。…详情 ▷
水泉堡城址位于永昌县红山窑乡水泉子村东南2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6米,南北宽26米。面积1716万平方米。城内有两道城墙隔成三小城,东城长26米,宽6米;内城长36米,宽26米;西城宽2米,长26米;东、西各开门,门宽4米,高6米。墙垣均为夯土版筑,残高6…详情 ▷
沙城城址位于永昌县水源乡北地村北1公里。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3米,东西宽288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墙体黄土夯筑,基宽约6米,顶宽4米,残高35米,夯层厚1214米。南墙开一门。城四角各有角墩,今已无存。每边城墙各有2个马面。墙垣夯层内采集有夹砂灰、红陶残片。…详情 ▷
双豁路滩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乡西沟村双豁落滩内。是一处马家窑文化与汉墓混存的大型墓群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可辨封土上千座,沙墙湾一带最为集中,墓堆达数百座。墓葬形制为土洞墓与砖室墓两种,多为单室墓,部分砖室墓带耳室和甬道。曾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彩陶和红陶器,彩陶…详情 ▷
刘正沟墓群位于永昌县朱王堡镇刘正沟村南4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群由刘正沟、锁阳湾、刘家沙坑、李家荒滩四部分组成,墓葬多为单室或多室砖墓。采集有灰陶樽、杯、罐、盘、仓、井及绿釉陶瓶、盘、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省汉古有重要价值。…详情 ▷
鸾鸟城城址位于永昌县新城子镇西大河水库东北坝址西侧。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米东西宽25米,面积75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46米,夯层厚15米,南墙正中开一门。采集有鹿角、汉代陶片,1968年出土有石臼、铁犁、铁钟(上刻有汉隶书字五行)、铜扣、灰陶罐残片和五铢…详情 ▷
乱墩子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乡杜家寨村西3公里。是一处汉、唐两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地。面积约225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可辨封土千余座,最高者达6米。大部分为单室和多室砖室墓。采集有汉代釉陶尊、罐、灶、井、仓、甑、盘和漆器、五铢钱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墓葬保存较好,…详情 ▷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详情 ▷
四坝滩遗址位于山丹县清泉乡南关村南6公里。属四坝文化。四坝文化命名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灰坑。1954年试掘,出土陶器有单耳、双耳罐和杯、壶、器盖等;陶质主要为夹砂红陶,较粗、易碎,器表多素面,少量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褐彩横竖线…详情 ▷
八卦营墓群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2世纪6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详情 ▷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详情 ▷
明海城遗址位于肃代南县明海乡上井村北5公里。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55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墙基宽7、顶宽3、残高1米。四角筑圆锥体角墩。南墙正中辟门,门外筑方形瓮城,面积约56平方米,门向东。地表散见灰陶片、砖块,采集有五铢钱币、铜簇等。推测此城唐代之后即废…详情 ▷
肃南皇城城址位于肃南县东滩乡皇城村东侧。分南、北两城,相距2米。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32米,南北宽3米,面积96平方米。南墙正中辟门。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东、西、北墙各筑马面5个,南墙筑马面4个。城外有护城河两道,外河宽9米,内河宽1米,两河之间四面各筑烽火…详情 ▷
文殊山石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镇祁文乡文殊村的文殊山上,现存窟龛百余个,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现存早期中心柱窟8个、禅窟1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有壁画、塑像较为重要的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干佛洞等,均为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穹…详情 ▷
万寿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县府街路西。又名木塔寺。创建于北周,隋开皇二年(582)重建,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明永乐元年(14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数次重修,清末毁于大风。坐西向东,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经楼。现存木塔重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详情 ▷
韩庄墓群位于民乐县三堡乡韩庄村北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可见封土堆17座。1978年发掘清理券顶单室砖墓3座,墓道向东,出土陶罐、铜壶、金饰、莲枝灯残片及铁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山羊堡滩墓群位于山丹县东乐乡西屯村南1公里。面积约75万平方米。可见封土堆2余座,排列不规则,底径12、高16米。地表散布有灰陶罐和子母砖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上深沟堡墓群位于肃南县明海乡南沟村西5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俗称“东五个疙瘩”。可见圆丘形封土5座,高13米,底径51米。地表散见大量子母砖、画像砖碎块。采集有陶壶、罐、灶和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双墩滩墓群位于张掖市小河乡东五村北1公里。是一处汉晋墓群。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现存圆丘形或覆斗式封土堆12座。曾暴露有砖室墓2座,采集有釉陶耳杯、灰陶罐以及狩猎画像砖等。地表散见灰陶片及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王什寨墓群位于民乐县新天乡大王庄村西北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向分布圆丘形封土堆5余座,高55米。断崖上暴露有穹窿顶砖室墓。地表散见子母砖。墓群东有砖窑址,残砖与墓砖相似。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西柳沟墓群位于临泽县新华乡黄家西庄西2米。面积约4平方米。俗称“清家坟园”。地表现存封土堆21座,呈梯形排列,底径25米,高1216米。地表散布大量碎砖及瓦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永固城墓群位于民乐县永固乡永固城村西1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俗称“大疙瘩”。现存封土堆11座,其中1座土坯垒砌,其余黄土堆筑,残高51米,底径25米。周围散布绳纹灰陶片及残砖破瓦。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