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文物保护单位
北新墓群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南1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封土多被夷平,现存1座,圆丘形,底经3米,高3米。暴露砖室墓多座,出土有绿釉陶壶、灰陶罐、碟、壶、仓及五铢钱等。地表散见绿釉陶片、灰陶片、红陶片和残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棺材疙瘩墓群位于民勤县泉山镇小西村西北约1米的沙漠边缘。包括棺材疙瘩和霸王湖两处。面积为3万平方米。墓冢长51米,宽356米,高13米。多为单室砖墓,曾出土灰陶壶、陶灶、五铢钱等。1973年,在霸王湖墓地发现一座砖室墓,清理出绿釉陶碟、绿釉陶耳环、绿釉博山炉、绿釉…详情 ▷
端字号柴湾城址位于民勤县西渠镇建立村西4公里。是一处结构较为复杂的土筑古城。有东、西两城,二城相连,共用一墙。城平面均呈正方形,东城边长35米,西城边长8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113米,基宽28米,夯层厚约14米,均开南门。东城城内暴露有长径17米的椭圆形灰坑,坑…详情 ▷
红沙堡城址位于民勤县新河乡泉水村东北5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分内外城,内城为汉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5、宽16米,面积4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5米,基宽6、顶宽2米,夯层厚81米。南面开门,门宽1米,门外有瓮城。瓮城呈方形,边长63米,墙基宽4、高7米。明万…详情 ▷
民勤古城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西约5公里的沙漠中。始建于汉,沿用至唐、宋(西夏)、元、明。呈正方形,边长12米。南墙中间筑瓮城,瓮城门向东,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残垣高约5米,四周有角墩各1座,东、北、西三面各有边墩3座。城东北距城14米处残存有土墩1座,高…详情 ▷
四方墩遗址位于民勤县昌宁乡阜康村东北4公里处的荒滩上。遗址东西长222米,南北宽2米。文化层厚3米,其表面散布着大量的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绿釉陶片以及铁犁、铜饰、小玉片等。遗址中存一方形墩台,经考证为汉代修建,沿用至西夏重修。墩高12米,呈正方形,边长27米。墩上…详情 ▷
东安堡古城位于民勤县县城东6公里处。经考证为西夏古城,清初废弃。该堡呈方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2米,存城门1座,城中置子城,分内、外城。文化层厚2米,残存城墙高8米,遗迹清晰。城内外散布有大量宋(西夏)黑、褐釉残瓷片,铜币,顶针和马饰等遗物。…详情 ▷
三角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红沙梁乡西约1公里的沙丘中,西南径距县城约55公里,城南北宽约12米,东西长约2米,现有石筑墙基残存,因城西北隅有不规则的三角形高台而得名,台高85米,城内地面上陶片、残砖较多,还有石斧、石刀、石纺轮等,与柳湖墩遗址“沙井文化”类型相似。省级…详情 ▷
柳湖墩遗址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沙漠中,遗址多被沙丘埋压,在沙丘之间的平地上满布夹砂粗红陶片和泥质红陶片等,文化层厚1米左右。自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后,陆续出土有石斧、带孔石刀、夹砂粗红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镇国塔位于县城西关,明正统五年(144)建成,清康熙四十四年(175)重建,光绪十年(1884)倾圮,邑人胡志绪又倡捐修复,系喇嘛教塔,亦称白塔。其造型稳重挺拔,奇特雄伟,塔高12米,周长16米,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中部为细颈圆瓶形塔身,上部有13层,号称“十三天…详情 ▷
连城遗址连城遗址位于民勤县泉山镇团结村西北约125公里沙漠中。城平面呈长方形,长42米,宽37米,面积15万余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7米,基宽4米,夯层厚1至15米。西墙开一门,门外有东西长24米,南北宽12米的瓮城,门向东。地表暴露大量灰陶片、碎砖块等。城内…详情 ▷
二分大庙双楼二分大庙双楼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双茨科乡中学院内,座西向东,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十二年(187)重修,同治年间,山门北侧木楼毁于战乱,民国八年(1919)依照南木楼式样重建。现存大庙仅有山门及南北两侧门楼,两木楼又称姊妹楼。二分大庙双…详情 ▷
东镇大庙又称东渠大庙,座落于民勤县城东北约73公里的东湖镇中学院内,庙宇原建无考,据传约创建于清乾隆时。咸丰年间尚“凛凛然,洵为柳湖大观”。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年间扩建。该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144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及东西、中后大殿和前、中两院的…详情 ▷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隅,明洪武九年(1376)修建,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俗称“大寺庙”,寺院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565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山门、大雄宝殿、中殿、藏经阁组成一条中轴线,分前、中、后、观音堂、圣母殿等五个院落,各…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