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保护单位
云崖寺位于庄浪县。自北魏以来16多年的历史中,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主峰长约3米、高约8米的悬崖峭壁上殚思竭虑,修筑了众多精巧玲珑的悬阁危楼,雕凿了无数风格迥异的洞窟佛像、尤以白云洞窟群中的“五方佛洞”之彩雕泥塑最为精美、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晚期石窟…详情 ▷
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位于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由红军楼和张家大院2部分构成。红军楼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建筑面积162平方米,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四开间,面阔135米,进深12米;张家大院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占地面积88平方米,由门前铺面、前…详情 ▷
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位于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红军楼为当时红25军四坡村战斗指挥部。1935年8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在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掌曲一带,与国民党35师114旅28团激战,红25军指挥所设在掌曲村的一座小楼上,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红2…详情 ▷
皇甫谧,字安土,号玄晏先生,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生于公元215年,卒于公元282年,历阅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境遇艰难,成年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较多,唯固不从仕。中年后,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十余年不已,终治愈…详情 ▷
圆嘴山遗址位于泾川县窑店乡西门村南,是一处仰韶、齐家和周文化共存的古遗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约5米,文化层厚1米~15米,灰层可见白灰面以及丰富的夹砂陶、素面陶片等。纹饰为粗细绳纹、篮纹、蓖纹、蜂窝纹。主要器型为罐。…详情 ▷
余家塬遗址于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余家塬东南1米处。余家塬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涵汉文化、宋文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遗迹有灰坑。出土遗物有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钵、尖底瓶、罐及汉瓦、汉灰陶罐、宋碗、豆青瓷残片和白瓷残片。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泾川隍庙位于泾川县城安定街泾川县博物馆内,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咸丰八年(1858年)进行两次修缮。199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泾川县博物馆管理和使用。泾川隍庙为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现存前殿和后殿,其…详情 ▷
别家沟墓群位于平凉市崆峒区白水乡别家沟村东南2米疙瘩山上。是一处汉代墓和元代墓共存的墓区。分布在东西长1、南北宽2米的山坡台地上。现存圆形封土数座,东西排列,夯筑,封土高513、底径123、夯层厚112米。清理1座小型汉墓,出土有灰陶罐、石刻人顶灯台、铁镜、彩绘镶…详情 ▷
川口柳家遗址位于庄浪县水洛镇川口柳家村东5米。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8—12米,暴露有墓穴、灰坑;采集到素面、附加堆纹夹砂橙黄陶马鞍口罐、鬲等数1件,以及青铜护腕、骨质三孔器、铜泡、料珠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黑刺洼村西8米。包括黑刺洼和庙坪两部分,是一处齐家与寺洼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采集的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饰绳纹、篮纹,器形有侈口深腹罐、高领折肩罐、鬲等。另有石…详情 ▷
蒋家咀遗址位于灵台县百里镇稔沟村南4米。是一处齐家文化与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采集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及少量灰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瓮、斝;另有周代泥质、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罐、鬲、盆。遗址保存较…详情 ▷
齐家岭遗址位于灵台县百里镇稔沟村东北6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和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主要为黑彩弧线三角纹、勾叶圆点纹,器形…详情 ▷
苏家台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吊庄村西6米。是一处河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甘肃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网格纹,器形有尖底瓶、碗、罐…详情 ▷
治平寺天圣铜钟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治平寺。寺院已毁,不知原址,仅存钟。抗日战争时期,钟移至东门楼,用为报警,解放初期迁至柳湖。1981年移宝塔院(现区博物馆)建亭保护。钟为北宋天圣七年(129)铸。高17米,口径114米,沿厚85米,为青铜质,重约15公斤,钟顶有兽首…详情 ▷
灵台明昌铁钟位于灵台县城内寺嘴子。金明昌七年(1196)铸,原在寺嘴一寺院中,据《灵台县志》载,该寺建于唐中和年间,宋、金时扩建,明崇祯时寺院被焚。钟现存县博物馆。钟为铁质,人头钮、敞口,有19个击钟牙,通高33、口径178米。挂环圆顶以下7米内铸莲花、云纹图案。…详情 ▷
李元谅墓位于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西北。李元谅(—793),本名骆元光,安息(今苏联中亚)人,德宗贞元三年(787),吐蕃动掠平凉,李元谅备守而得免。唐德宗念其勋劳,赐姓李氏,改名元谅。贞元四年(788),唐德宗以华州潼关节度使李元谅兼陇右节度使、临洮军使,移镇良原(…详情 ▷
姚李遗址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姚李村南侧。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敞口双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详情 ▷
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是一处大型土筑古城。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北墙长1米,南墙长95米,东、西墙各长12米,墙体夯筑,基宽12米,残高35米,夯层厚81米。四面开门。城内及附近出土有唐石造像塔及瓷碗、牌饰、驽机等。城东南角发现有铜矿石、冶铜渣。据《元和郡县志…详情 ▷
徐李碾遗址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有泥质和夹砂红陶、橙黄陶,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划纹、弦纹,彩陶纹样多见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平口沿…详情 ▷
华亭盘龙寺塔位于华亭县西华乡贺寨村北5米。塔原在云峰山后盘龙寺旧址,寺已毁。现被迁至现址。塔通高387米,共十层,通体用十块石料套装组成,塔基呈四方形,四面刻鹿、麒麟等。第二层呈八角形,五层、七层呈圆形,三层均刻仰莲纹花瓣,第三层呈椭圆形,刻有纹饰,第六层呈四方形…详情 ▷
平凉隍庙位于平凉市崆峒区东南隍庙巷。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九年(193)补修。隍庙其余建筑已毁,寝宫位于隍庙建筑群中轴线的北端,座北向南,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16617平方米。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详情 ▷
告王河墓群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告王村西北5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处,地表有厚315米的灰层。曾出土灰陶罐、灶、仓和铜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西汉墓葬的分期断代和西汉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靳寺墓群位于静宁县靳寺村东的龚龙山半山腰。1958年普查时有112个墓冢。1976年普查时仅存8个墓冢。墓冢高112米,底部直径1724米。墓区内有零星汉代瓦片及绳纹灰陶片。…详情 ▷
庄浪吴玠墓位于庄浪县白堡乡赵家坟山村西北2米。吴玠(193—1139),南宋抗金名将,水洛城人,绍兴九年(1139)卒。墓地原有封土2座,坐北面南,面积约3平方米。已夷平。中为吴玠墓,左上为其父墓,原有石雕华表、翁仲、武士、兽等已毁。现残留石羊、石猴各1对,石碑座…详情 ▷
东庄墓群位于灵台县新集乡崖湾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竖穴土坑墓数座。1982、1983年先后清理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并伯作宝彝”铜甗等4余件。地表散见绳纹红陶片和灰陶残片。…详情 ▷
景村墓群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米。面积约8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详情 ▷
于家湾墓群位于崇信县九功乡于家湾村内。是一处多时代、多种古墓共存的墓葬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现墓葬3多座,先后发掘三次,曾清理2多座,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和长方形土洞室墓,墓深4686米。出土铜器有鼎、簋、觚、爵、弓形器、钺、戈;陶器有鬲、罐及骨刀、圭和各种蚌饰等。…详情 ▷
刘家沟墓群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是一处西周、战国、西汉墓共存的墓葬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发掘2多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洞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深28米。出土陶器有鬲、罐、盂、盆、茧形壶、釜、斝、鼎、盉,铜器有敦、鍪、壶,以及各种玉饰等。其中有西周泥质灰陶绳…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