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物保护单位-P15
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阳城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详情 ▷
苗南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东南,大唐宫建材市场北,东距定鼎路约3米,南部临近隋唐宫城。该窑区地处北邙山向河洛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窑区所在处黄土层深厚,为烧制砖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窑区向东约两百米有一条南北向沟渠,可能为水源地。窑区呈地坑式,东…详情 ▷
林森桥旧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新生村洛河滩。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修建,1936年2月15日开始动工,1937年8月建成。该桥南北走向,桥长38米,桥面宽近7米,是洛阳至韶关、界首、至嵩县的公路通过洛河的重要桥梁。194年洛河涨水,将桥北段冲毁1多米,同年1月修复,1…详情 ▷
下清宫,又名青牛观。位于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其山门南边是建华玻璃厂,其后墙北边不远处就是上清宫。山门前有广场,水泥铺地,甚是阔大,看样子是停车用的。靠广场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详情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4公里处郊区孙旗屯乡东马沟村。1956年,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部分发掘,清理了11座古墓葬,出土有成套的酒器及盆、豆、罐等陶器,不少器物显得精致美观。还发现有灰坑和房基。出土器物特点与二里头二期文化遗存相似,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了线索…详情 ▷
洛龙区壁画墓位于洛阳市洛龙新区关林路与金城寨街西南,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定鼎门门址西南。2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龙盛小学基本建设时发掘清理一座五代壁画墓,编号为75722。该墓葬为长方形台阶式墓道砖券墓葬,方向18。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详情 ▷
太平庄苏秦墓太平庄位于洛阳城东南4公里处,相传村南有“苏家冢”,即苏秦墓。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是东周洛阳轩里人。据考证,轩里就在现今东郊太平庄一带。旧时太平庄村南曾有苏秦故里的碑刻,可惜文革期间毁掉。该村学校校园传为苏家花园遗址。最近,太平庄人在施工时,发现了唐…详情 ▷
邵雍故居又称邵雍祠堂,位于洛阳师范学院以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的故居。大门原本的朱红已脱落,门上横书“安乐窝”三个大字,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大门右边黑色的牌子上写着“先贤邵康节故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已衰落,到金代被改为“九真观”。直到明朝景泰年间,河南知府…详情 ▷
红椿寺旧址位于嵩县车村镇高峰村。该寺始建于唐,敕修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红椿寺。神宗皇帝特命官员召开竣工庆典,馈赠物资,并撰文立碑留念。明肃皇太后也曾为该寺颁经赐会。寺庙后毁于明末战火。红椿寺现仅存石寨墙及三孔石拱桥两部分。寨墙…详情 ▷
石敬瑭墓即后晋显陵,位于宜阳县城北125公里的石陵村西,石陵即因之得名。石敬瑭(公元892942年),沙陀族,太原人。他以自称儿子、割送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为条件,在契丹的帮助下,于公元936年11月灭后唐,契丹封他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后晋。…详情 ▷
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建都洛阳后…详情 ▷
二程(程颢、程颐)墓位于伊川县西15公里的白虎山下。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两部分,墓在后,祠在前。东西全长25米,南北宽1378米,占地4余亩,有古柏537棵,苍劲挺拔。坟院西北有墓3座,中为二程之父程珦,左为程颢,右为程颐。墓前均有石碑和石供桌。明宣德年间,增设墓前…详情 ▷
伊川大觉寺位于伊川县高山镇谷元村,坐北面南,长3米,宽12余米,占地5余亩,目前建筑面积3余平方米。它就是大觉寺。根据有关记载该寺始建于元朝惠宗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年),已历逾6年沧桑,曾多次重修。据残碑记载,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大觉寺的鼎盛…详情 ▷
29年2月~21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实训楼基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发掘面积近15平方米,发现有西周早期祭祀坑、灰坑、墓葬及流水沟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该遗址位于洛阳市中…详情 ▷
回洛仓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回洛仓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国道从中横穿。213年1月,“浮出”地面的整个隋朝回洛仓城东西长1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详情 ▷
位于瀍河区下园街至东关大街入口处之北侧,碑正中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由东关大街北侧原文庙旧址处迁此。碑为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书丹,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等载,东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孔子偕南宫敬叔由鲁(…详情 ▷
东关清真寺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大街东,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后增建女寺,扩建大殿,升高望月楼等。现存清代建筑大门、大殿、望月楼。大门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大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建筑,殿前设卷棚顶建筑。望月楼为歇山式方形建筑。东关清真寺建…详情 ▷
伊川书院位于鸣皋镇,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有918年。北宋元丰五年,理学家和程颐(字伊川)因与王安石新政不合引退归洛。时居北宋相位,与程颐政见一的文博赠与程伊川鸣皋镇旧园一址,良田千顷,以书为学之所。程伊川于元丰五年(182年)退出政坛,招收生员,“讲易经、授理…详情 ▷
范园是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的长眠之地,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5米,距伊川县城17公里,离千年帝都洛阳市25公里,郑(州)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从园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范园北依万安山,南傍曲水河,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详情 ▷
【邵雍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约35公里处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部的紫荆山中,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围,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静谧幽,确实为风水宝地,安乐佳城。现状邵雍墓坐北面南,墓前石系清乾阡七年(1742)嵩县知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详情 ▷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南约65米,汉魏洛阳城南约2公里。墓葬地处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西侧距曹魏时期圜丘遗址(俗称“禹宿谷堆”)约25公里。墓葬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计5余件。陶器可见器型有俑、鸡、狗、猪、灶、井、磨、房…详情 ▷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墓地发现的车马坑在其东北角或北部放置有大量马牛羊头蹄,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此前尚未发现,墓地无论从时间、地域、规模、习俗等都可以与春秋时期活跃在这一区域的陆浑戎形成唯一对应关系,因此考古人员认为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车…详情 ▷
九龙庙位于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约5米处,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材而修建的。九龙庙坐北向南,占地34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建筑,从南而北有钟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据当地群众回忆,原九龙庙还有山门和戏楼,庙内正殿前有旗杆高耸,殿内有斋堂…详情 ▷
七里坪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七里坪遗址是国内涵盖长江和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对研究豫西远古文化和南北两大流域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七里坪旧石器遗址位于栾川县七里坪村东岭(栾川县城东35公里处)。1999年元…详情 ▷
尸乡沟商城遗址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掘。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详情 ▷
隋唐洛阳故城在河南省洛阳市区东部。北依邙山,南临伊阙,东靠瀍水,西至涧河,洛河中贯。隋唐洛阳为东都。外郭城也称罗城,遗址近矩形,周长27516米,除西垣无门,东、南、北三面共开八门。宫城在外廓城西北隅,东墙、北墙各长14米,西墙长127米,南墙长171米。皇城在宫…详情 ▷
洞真观位于新安县西部的烂柯山,是豫西名刹、道教圣地,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道观建筑始建于宋、金时期,有千年之久。洞真观分三进,前为山门,入内为三清殿,二进为官厅、王母殿,三进为玉皇殿,两侧为道房。洞真观最主要的建筑为三清…详情 ▷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孟津的北邙山上,历朝历代的墓穴比比皆是,聚集了全国最大的皇家陵园和古墓葬群,是世界上陵墓最多、历史最悠久、跨度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大的陵墓区。邙山上下古冢累累,蔚为壮观,聚集了不同时代不计其数的陵墓,成为世界上最为密集的古墓葬…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