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灵山山腰,距洛阳市区4公里。灵山原名凤凰山,因周灵王葬于此地而易名。灵山寺原名报国寺,也因灵山而更名为灵山寺。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这里建刹,原名报国寺,后随山而易名灵山寺。全寺因山势而建,坐南…详情 ▷
兴泰宫遗址位于赵堡乡西赵村上沟与下沟之间,为一唐代宫城遗址,是当年武则天所建的行宫。该遗址坐落在山凹中,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地表现存有宫城南门、南墙、东墙及大量的碎板瓦、筒瓦、绳纹砖等。南墙东段有部分残垣遗址。东墙筑在坡脊上,依山势而修。在遗址北部的西赵河北有…详情 ▷
【二里庙宋代瓷窑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38公里处宜阳县城关乡二里庙村一带。遗址共4处:二里庙村北1处,面积约4平方米;二里庙村偏东1处,面积约4平方米;红窑村北1处,面积约6平方米;马底村北1处,面积4平方米。该遗址以烧青瓷为主,也兼烧白瓷、白地…详情 ▷
邵窑遗址东西长7米,南北宽24米。遗址西高东低为梯田状,东南北三面有约7米高的断崖。遗址保存较完整,平面略呈长方形。文化层厚达6米,遗址遗存物从断崖层和遗址地面随处可见,主要有石器、陶器和少量骨器。石器有石斧、石铲、石磨棒等,陶器有泥质红陶、褐陶、灰陶和红皮灰陶及…详情 ▷
石敬瑭墓即后晋显陵,位于宜阳县城北125公里的石陵村西,石陵即因之得名。石敬瑭(公元892942年),沙陀族,太原人。他以自称儿子、割送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为条件,在契丹的帮助下,于公元936年11月灭后唐,契丹封他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后晋。…详情 ▷
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建都洛阳后…详情 ▷
苏羊遗址位于张午乡苏羊村洛河南岸的高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米,南北宽8米,北临安虎路,南依华岳。遗址文化层厚达6米左右,陶质有夹砂红陶、陶灰、黑陶及彩陶。可识别器型有红陶钵、缸、酒器、小口尖底瓶、壶、杯、彩陶盆、缸、钵,黑陶有小口高领缸,夹砂灰陶有觚性杯、底盆等,纹…详情 ▷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详情 ▷
福昌阁位于宜阳县韩城镇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师祖的活动场所。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福昌阁进行落架重修。福昌阁为垂檐双脊塔连式建筑,双层垂檐…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