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文物保护单位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即市区乐平市政协所在地。乐平是赣东北苏区的门户,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扩大革据地,193年8月2日,在方志敏同志率领下,红军一举解放了乐平城,从此,乐平的革据地迅速扩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全县一片红,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相继…详情 ▷
荷园建于1922年,建造人汪徵元,原为黎元洪大总统府顾问。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庭式洋楼建筑。园内布局前庭后院,内有两座四面坡屋顶楼屋,其中一座主体楼层采用19世纪中叶由外国传入的“券廊式”,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例证。1931年曾为赣东北特委机关所…详情 ▷
南窑唐代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6公里接渡镇南窑村甄皮山。1964年发现,属唐代青瓷窑,窑址东西约12米,南北约15米,堆积层最厚处达15米。从采集的标本看:器形有碗、盘、钵、壶和窑具等,其中以碗、盘、罐居多。窑具有匣钵和垫托。器物胎厚质粗,施蟹壳青褐釉和黄褐釉,釉…详情 ▷
马廷鸾墓位于乐平、德兴两市交界地处,距市区公里,墓地是莲花形山。墓今尚存。该墓早年被盗,存残破墓志铭一块,现存市博物馆。《扶风马氏宗谱》中记:帝勒葬德邑三十七都高塘莲花形亥山己向,墓前马姓明堂塘一眼。廷鸾公夫人张氏合葬德兴椒源界田桥玉莲塘癸山丁向。玉莲塘于莲花形旁…详情 ▷
丰源元代瓷窑址丰源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5公里十里港乡丰源村灯盏山。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详情 ▷
窑上青花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公里接渡镇窑上、窑下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仅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江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详情 ▷
文山村有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祠堂,建筑面积49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顶,石柱础,杉木柱,小青瓦屋面。分前后厅,中间天井,青石板铺地,东西两侧厢房。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乐平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红十军缩编旧址。2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详情 ▷
马端临墓是六十年代挖掘墓葬,位于乐平市城东南2公里凤凰山垦殖场石里村。马端临墓,位于市城东南2公里凤凰山垦殖场石里村,墓向坐北朝南,高出地面12米,墓前6米比连乐安江,两翼低土岗相对,整个地形似“飞燕投河”。马端临墓六十年代已被挖掘,存一残坑。残坑位于“马氏岵”西…详情 ▷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米。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详情 ▷
乐平戏台(含传芳余家戏台、余家戏台与祠堂、涌山昭穆堂戏台、龙珠戏台、戴村上房祠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横路万年台)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详情 ▷
浒崦名分堂戏台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