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旅游景点

存耕堂

存耕堂景点照片

存耕堂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的建筑物

  “存耕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是一座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古代大型建筑物,建于公元1716-1781年间(清代乾隆后期)总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是中都镇现存占地最大、保持完好的民房。清代曾与“三立堂’(已纪)、“百二间”(后缩建为天德堂)齐名而又首屈一指,素有“九厅十人井”之称,遐迩闻名。公社化时期,曾住下整个生产队的33户130多人,且谷场、仓库,全设于内,正中大厅,既是食堂,又是会场,“鼎食钟鸣”,颇具气派。

存耕堂建筑特点

  该堂坐落罗溪村头(按水流方向),背山面水,坐东南朝西北,属土木结构,砌石为基,夯土为墙,后楼基墙厚1.5米,逐层递减。全堂五进四横,逐进增高,遥看栉比鳞次,甚是壮观。第一进为围墙门楼,门坪可广容车马;第二进为下堂,石门框,左右配以固定对联,联日:“存心淡泊为君子,耕稼畔歌效古人。”第三进为中堂,正面屏风顶端,高悬一块匾额,额曰:“存耕堂”,“存耕“二字传为粤东某名士所书,“堂”字为后人配写。“存耕”寓有“存心积善,留耕子孙”之意,寓居于台湾,现年94高龄的该堂主人之一何尚文先生,在花莲县建一新房,取名“存耕筱筑”,意在纪念祖居,不忘故土。中堂厅面甚宽敞,可安放10来桌酒席,壁间、木柱上,当年曾挂满名人书画,今多散失。独存一副木刻对联,联语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末行落款处,醒眼地写上“芷湾宋湘”字样,下面还刻上古篆体印章,系客家七大诗人之一的宋湘真笔,故1996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曾作过“上杭发现清代客家诗人宋湘遗墨”的专题报道。大厅二旁分别为回厅(即厢房),在右回厅二楼壁上,用毛笔写有“某年某月某日太平天国康王在此驻宿”字样,传为清同治四年五月初二日,太平军后期将领康王汪海洋,曾率部从庐丰横渡汀江,进入中都后,驻节此屋,故何尚文先生在台出版的《杭川风土百咏》一书中,曾有“吾家曾记驻康王,墨迹斑斑尚在墙”之诗句,惜慑于清朝统治者淫威,在太平军进驻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之后,字迹业已抹去,至今无法辨认。第四进及二排横室,概属二层楼房,唯最后一栋为一整排的三层楼,站在该楼房前的院落中抬头仰望,只能看上“一线天”,使人有高深莫测之感。整座堂楼,横直有序,持重端庄。每进之间,横楼与正厅之间,都有空院落(俗呼裂井),这些院子里当时栽满奇花古木,有盆景,有直栽,清风吹来,芳香扑鼻。屋檐内外,都用长石条砌边,条条凑紧,院落春深,宛如旧时官家宫段,传说此屋图式,系仿效广东佛山醮厂建成。笔者尚在孩提时,每进此屋,总有目不暇接,肃然生畏之感,必须紧捏大人衣角,左右盼,生怕误入迷宫,不可复出。全堂有一百八十个房间,九个大厅,十八个天井,故有“九厅十八井”之称。全屋地面,在当时尚无水泥、瓷砖的情况下,全打上最先进的三合土,而楼板上则嵌上陶砖。

存耕堂主要景点

  土楼风貌

  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存耕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存耕堂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

  存耕堂

存耕堂其他介绍

  存耕堂

  “存耕堂”是一座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古代大型建筑物,建于公元1716-1781年间(清代乾隆后期)总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是中都镇现存占地最大、保持完好的民房。清代曾与“三立堂’(已纪)、“百二间”(后缩建为天德堂)齐名而又首屈一指,素有“九厅十人井”之称,遐迩闻名。公社化时期,曾住下整个生产队的33户130多人,且谷场、仓库,全设于内,正中大厅,既是食堂,又是会场,“鼎食钟鸣”,颇具气派。

  该堂坐落罗溪村头(按水流方向),背山面水,坐东南朝西北,属土木结构,砌石为基,夯土为墙,后楼基墙厚1.5米,逐层递减。全堂五进四横,逐进增高,遥看栉比鳞次,甚是壮观。第一进为围墙门楼,门坪可广容车马;第二进为下堂,石门框,左右配以固定对联,联日:“存心淡泊为君子,耕稼畔歌效古人。”第三进为中堂,正面屏风顶端,高悬一块匾额,额曰:“存耕堂”,“存耕“二字传为粤东某名士所书,“堂”字为后人配写。“存耕”寓有“存心积善,留耕子孙”之意,寓居于台湾,现年94高龄的该堂主人之一何尚文先生,在花莲县建一新房,取名“存耕筱筑”,意在纪念祖居,不忘故土。中堂厅面甚宽敞,可安放10来桌酒席,壁间、木柱上,当年曾挂满名人书画,今多散失。独存一副木刻对联,联语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末行落款处,醒眼地写上“芷湾宋湘”字样,下面还刻上古篆体印章,系客家七大诗人之一的宋湘真笔,故1996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曾作过“上杭发现清代客家诗人宋湘遗墨”的专题报道。大厅二旁分别为回厅(即厢房),在右回厅二楼壁上,用毛笔写有“某年某月某日太平天国康王在此驻宿”字样,传为清同治四年五月初二日,太平军后期将领康王汪海洋,曾率部从庐丰横渡汀江,进入中都后,驻节此屋,故何尚文先生在台出版的《杭川风土百咏》一书中,曾有“吾家曾记驻康王,墨迹斑斑尚在墙”之诗句,惜慑于清朝统治者淫威,在太平军进驻嘉应(今梅县松源)之后,字迹业已抹去,至今无法辨认。第四进及二排横室,概属二层楼房,唯最后一栋为一整排的三层楼,站在该楼房前的院落中抬头仰望,只能看上“一线天”,使人有高深莫测之感。整座堂楼,横直有序,持重端庄。每进之间,横楼与正厅之间,都有空院落(俗呼裂井),这些院子里当时栽满奇花古木,有盆景,有直栽,清风吹来,芳香扑鼻。屋檐内外,都用长石条砌边,条条凑紧,院落春深,宛如旧时官家宫段,传说此屋图式,系仿效广东佛山醮厂建成。笔者尚在孩提时,每进此屋,总有目不暇接,肃然生畏之感,必须紧捏大人衣角,左右盼,生怕误入迷宫,不可复出。全堂有一百八十个房间,九个大厅,十八个天井,故有“九厅十八井”之称。全屋地面,在当时尚无水泥、瓷砖的情况下,全打上最先进的三合土,而楼板上则嵌上陶砖。

  建造过程

  这一豪华的大建筑,系该屋何姓上祖名叫冲山(公元1716-1781年在世)者,

  在广东三多祝经营染业多年,业务发达,理财有方,积累资金,鸡工营造,前后经过13个年头,用去白银9万多两,始大功告成。有人说,如派上一个强劳力,上午为全屋打开门窗,午后又去关闭,还措手不及,气喘吁吁;又如逢上大宴,安排百桌筵席,尽可不用出屋沿,足可想见其堂构规模之宏大,亦可想见当时能工巧匠建筑技术之高超。-

  其它相关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屋兴建至今,少说也有200多年的时间,其间虽经风雨剥蚀,但整座房子,仍保持完好,大体不失当年风彩。过去亦住着多户人家,且人文鹊起,在清朝曾出过秀才5名、禀生2名、举人1名。只在改革开放后的近一二十年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纷纷从这古老的建筑物里搬出,分别于该堂的后山及左右空地上另建造形时髦的砖木、砖混结构新房,而该屋还住着7户老人或生活贫困者。

  1993年上杭县人民政府确认此屋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存耕堂”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罗溪村——罗溪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258户,1039人,党员41人,耕地858亩,山林2113亩。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村民除搞好粮食生产外,积极发展烤烟,近年来更有村民新建养猪场,建沼气池,种果树发展循环经济。村内有2家企业(方菱机砖厂、纸制品加工厂),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80余人。08年重点实施村部建设工程。村内古建筑方土楼有存耕堂、三立堂、慎修堂、天德堂(百二间)、皇竹堂等民居,特别是县级文物保护…罗溪村详细介绍

我要对“存耕堂”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