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旅游景点

小山丛竹

小山丛竹景点照片

小山丛竹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古代书院

  小山丛竹书院是泉州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泉州旧八景之首,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是朱熹在泉州任职期间创建的一所书院。

  书院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北门模范巷,不二祠旁,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四大书院”。书院东西宽40-80米,南北长约100米,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北临执节巷,东抵铜莲寺,南与府城隍庙一墙之隔,西距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都督第百米之遥,有一小巷相连。小山丛竹石坊1983年1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山丛竹”地处泉州城北,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建有祀詹祠堂;北宋在祠旁筑屋为“小山丛竹书院";南宋朱熹多次莅院讲学,建亭植竹题匾;近代弘一大师曾在此讲经题字。特别是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该园因此声名远播,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小山丛竹书院发展历程

  原为民间书院,始建于北宋。其侧有“不二祠”,祀欧阳詹。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名儒朱熹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此后经常到泉州各地讲学,景仰欧阳詹,常莅不二祠。绍兴二十八年朱熹在泉州讲学,自题“小山丛竹”以为亭额,书院因而取名“小山丛竹书院”。

  明李光缙《募修欧阳四门祠疏》云:“朱文公为同安主簿,每抵郡城,必登小山,称其山川之美,为郡治龙首之脉。徘徊数日而后去,自书曰小山丛竹”。

  清乾隆《晋江县志·书院》也有记载,小山丛竹书院“地处高埠,其气独温,温陵之名,实肇于此。宋·朱文公种竹建亭,讲学其中,匾为朱子手书,镌于石”。

  因程、朱理学被钦定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这五尺高岗,遂因朱熹而名扬天下,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莫不备受文人骚客的尊敬和景仰。泉州四大名著《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达指》,皆孕育于此。

  明嘉靖间(1522—1566),书院毁于兵燹,泉州通判陈尧典重建、扩建。但“小山丛竹”石碣已失,乃集朱熹壮年手迹而重镌之,又记其事于碑阴,改建为“小山丛竹”石牌坊。并于不二祠东北约8丈处5尺高台之上另建“过化亭”,亭石构,为歇山顶,亭中筑圆座,立黑版岩石碑,刻朱子像及像赞,以感朱子过化之功。亭坊两侧遍植虬竹。书院正径在府城隍庙东侧,向南,长40余丈,石径左有“寒泉”井。

  清初毁于兵灾。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通判徐之霖重建“过化亭”,时“小山丛竹”坊额被散兵游勇盗藏附近民房,徐通判穷诘而还,原匾得以重署;三十九年(1700),在亭左建“诚正堂”,亭后建斋舍6间,在书院正径临通衢处立木牌坊,高7.7米,宽3.75米,上书“朱文公讲院”,两侧有“寒泉井”;四十年(1701),书院复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刘侃又修,名“小山丛竹书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清末废科举,书院亦废。

  1925年,小山丛竹辟为温陵养老院,曾修缮过化亭。1935年弘一大师两次莅院短住,并补题过化亭匾额。该匾额右半部横书小篆“过化亭”三个大字,左半部竖排行书小字记曰:“泉郡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曾于东北高阜建亭种竹讲学其中……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陵,补题‘过化’,何莫非胜缘耶?”

  养老院在过化亭西侧建晚晴室,为硬山顶,坐北向南,面宽3间11米,深1间7米。屋前有长廊宽11米,深3米,屋前有一眼古井。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多次住此,并于1942年10月13日安详西逝于泉州小山丛竹晚晴室。

  1943年,在小山丛竹建造第一座弘一大师之塔。大师之塔位于过化亭东南,“小山丛竹”石坊东面约20米处。塔外形为经幢式,由13级石构件叠起,在平台之上垒起三级覆盆承托一莲花盆,其上六边形石盖,盖之南边缘面右起横排阴刻“弘一法师塔”五个楷字。塔中部主要部分为白色花岗岩六面柱体,两端略雕饰花纹,塔刹为圆柱体,刹体雕五级圆盘,刹顶端雕成葫芦形。

小山丛竹书院历史沿革

  “小山丛竹”地处泉州城北,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建有祀詹祠堂;北宋在祠旁筑屋为“小山丛竹书院";南宋朱熹多次莅院讲学,建亭植竹题匾;近代弘一大师曾在此讲经题字。特别是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该园因此声名远播,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小山丛竹书院,南宋前,此处即建有纪念“温陵甲第破天荒”的欧阳詹的“不二祠”,及佛寺资寿寺,环境清幽。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朱熹任职同安主簿届将满,于此候调待转批,他认为这里是清源山“龙首之脉”,应当成为泉州传播正宗儒学的首善之地,即倡议以“不二祠”为场所建设书院,传播儒学。而后,他种竹建亭,树坊立匾,自题“小山丛竹”匾于其上,讲学其中。

  小山丛竹书院因程朱理学被钦定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而名扬天下,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屡有修缮,文脉延绵不断,备受文人骚客的尊敬和景仰。明代状元、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罗伦、理学名宦蔡清等都曾讲学于此。

  1925年,这里辟为温陵养老院,高僧弘一法师两次莅院短住,布道讲法其间,病逝于晚晴室。

  小山丛竹书院重建前曾作为泉州市第三医院使用。泉州市第三医院从鲤城区开元街道模范巷迁往泉州台商投资区后,旧址大门紧闭,院内的“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遗址、欧阳詹祠堂、弘一法师圆寂处等文史古迹,也暂不对外开放。

  2017年9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全面启动12项修复计划和“七个一”工程。其中,“一园”即将三院旧址辟建为小山丛竹公园,同时整合崇福寺、城隍庙等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的多元宗教文化休闲区。

  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结合“古城双修”,以“重现盛景+修复场地+服务社区”为规划理念启动“小山丛竹”复建工程,2018年10月,复建工程启动。

  2020年,复建工程一期景观和建筑类修复已完工。小山丛竹的复建以恢复历史原貌为主,采用的材料都是回收的老构件,不二祠、过化亭、诚正堂等历史建筑得到恢复。小山丛竹公园项目一期主要为修建景观和建筑,规划8.9亩的公园复建已经完工,二期将考虑周边文化资源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基础设施,整合众多宗祠类文化资源,如同莲寺、一峰寺、白耇庙及城隍庙等。

小山丛竹其他介绍

  小山丛竹位于鲤城区,为泉州历史文化重要的遗迹,原有开闽学士欧阳詹不二祠,宋代为朱熹来泉讲经处,弘一法师亦曾在此讲经,并圆寂于此处的“晚晴室”。现存有朱熹题匾“小山丛竹”宋代石坊一座及弘一法师“晚晴室”。

  公共汽车:1路、2路、13路、16路、17路、18路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小山丛竹”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小山丛竹”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