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圣墓旅游景点介绍
伊斯兰教圣墓,又称三贤四贤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凤山社区东南200米灵山南坡,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伊拉克纳贾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按照“头北足南,身体侧卧,面朝西方”的穆斯林规制建造,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墓地坐北面南,依山而筑,主体由一圈半月形的回廊环抱两座石墓构成,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两位门徒“三贤”和“四贤”的墓葬、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
1988年1月13日,伊斯兰教圣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圣墓历史沿革
唐高祖武德年间,穆罕默德派三贤、四贤来中国朝贡、传教,两位先贤归真后葬于此山。
元至治二年(1322年),泉州穆斯林集体重修了伊斯兰教圣墓,并立圣墓碑于墓廊正中。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中国航海家蒲和日立行香纪事碑于墓廊西侧。
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伊斯兰教圣墓,并悬匾额。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汀邵延等处右总兵左都督陈有功、福建陆路提督左协中军游府陈美共修此墓,并立圣墓碑。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事夏必第修缮伊斯兰教圣墓,并立碑刻于墓廊外西侧石壁上。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郭拔萃修缮伊斯兰教圣墓,并立碑刻于墓廊外东侧石壁上。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马建纪再建伊斯兰教圣墓墓亭。
清同治十年(1871年),福建提督江长贵修缮伊斯兰教圣墓。
1959年,泉州市人民政府重修伊斯兰教圣墓。
1983年4月,国务院泉州伊斯兰教史迹考察组对伊斯兰教圣墓进行考察,并破译其碑文。
1985年,泉州市伊斯兰教圣墓文物保管所成立。
2012年,泉州市将伊斯兰教圣墓部分管理责任纳入清源山管委会统一经营管理。
伊斯兰教圣墓历史文化
咏“碧玉球”诗
明代:朱梧
湖边球石碧琅玕,太守题石拥紫坛。涌月寒开云母殿,流星秋泻赤渶盘。
动时锦水将轮转,圆处巴山作镜看。几度鹤笙天外过,仙妹闲驻弄珊珊。
相传唐朝武德年间,泉州湾有一次鳄鱼患难成灾,渔民不能出海打鱼,从南洋、阿拉伯等地来的船舶不敢入港,一时泉州湾的海外通商贸易受到了破坏,茶叶、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堆积如山,不能顺利出口外销。外来的珍珠、琥珀、象牙、珊瑚、玛瑙和香料等进口货物也无法起卸,沸腾的泉州港顿时冷落窒息。就在没有驱鳄良策之时,忽有吏部官员奏书,举荐穆罕默德的四大门徒,唐高祖李渊降旨宣召四人,四人皆头缠白巾,身披法衣,手捧《古兰经》,席坐顶礼,最终由三贤、四贤两位先贤来泉州治理了鳄患。他们面向西方诵读《古兰经》,一挥手就招来了老鹰,老鹰叼着大石头砸向海中,赶跑了鳄鱼,恢复了泉州港昔日的繁华。而景区里的风动石,传说是老鹰叼的一块没有落入海中的巨石。
伊斯兰教圣墓其他介绍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正中有亭,亭中有两座花岗石雕的长方形墓盖石,墓盖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简朴无华,衬托二位贤者的高洁品德。墓后是一个半月形回廊环抱墓室,据说这样象征伊斯兰象初月一样纯洁。这几根造型特异的廊柱,上下两端偏细,据主建筑学家考证,为唐代柱式叫“梭柱”。这一考证为圣墓的历史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回廊正中这方青草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记载了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有一批阿拉伯穆斯林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为圣贤修墓的过程,他们的这举动表达了对真主的尊从。还有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一行香碑。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到泉州来拜谒。这是泉州地方官蒲日和为他所立的行香碑,以作纪念。
这里山清水秀,绿草如茵,是穆斯林向往的胜迹。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它的教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徒。该教创立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七世纪10年代,阿拉伯半岛原为多神教信仰地区,后来因受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逐渐向一神教过渡。后来汉志地区有人根据社会需要,反对崇拜偶像,因此就创造一种不太拘泥于教条与仪式的一神教,即“哈尼夫教”。该教尊古莱氏人的部落主神“安拉”为唯一的神,相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等。它的产生为伊斯兰教打下了思想基础。但是,哈尼夫教不具备统一阿拉伯民族的条件。因为当时不重视教义理论建设,又缺少一位能接受“安拉”启示的先知,所以,穆罕默德目睹多神教的落后和阿拉伯半岛的0,于是进入希拉山洞沉思。
据传他在洞中听到天使加波列大向他传达真主的声音,并确为“先他启示,他将成为真主的使者。于是,穆罕默德向人们转达真主“安拉”的恩典。力量和威严。因为穆罕默德宗教宣扬“一切顺从安拉“,故称“伊斯兰”。伊斯兰教的教徒就是顺从安拉的人,故称“穆斯林”。但是穆罕默德受到古莱氏多神教徒和奴隶主贵族的残酷-,于公元622年,便率领麦加的穆斯林转移麦地那,这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也因此被定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穆罕默德在“凡穆民皆兄弟“的“大一统”口号下,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封建神权的国家。并且迅速地发展传教到周边地区,因此便成为世界性宗教。
明末史学家何乔远在《闽书,方域志》据传说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曾派四大门徒来中国朝贡,后留中国传教。这就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最早传说,而传到泉州更是传说纷纷。相传唐朝武德年间,泉州湾有一次鳄鱼患难成灾,渔民不能出海打鱼,船运货物无人装卸,从南洋、阿拉伯等国来的船舶不敢入港,一时泉州湾的海外通商贸易突然受到了破坏,茶叶、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堆积如山,不能顺利出口外销。外来的珍珠、琥珀、象牙、珊瑚、玛瑙和香料等进口货物也无法起卸,沸腾的泉州港顿时冷落窒息。就在这没有驱鳄良策之时,忽有吏部-奏书:“西方大食国圣人穆罕默德,回教的创始人,有四大门徒在中国传教,听说四人法力高强,烈日难灼体肤,雨水不湿衣裳,入火不死,入水不灭,定有驱鳄之神通。“于是唐高祖李渊降旨宣召四人,四人皆头缠白巾,身披法衣,手捧经典(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席坐顶礼。大唐皇帝问治鳄安民之方,其中一人启奉:“真主降示经典,吾等奉天传教,如善恶恶,驱鳄何难。”便朝西膜拜,口诵-,举手一招,御苑右树忽移庭前,复一挥手,树还原处。众皆骇异。四人合掌大笑,为首的一人称:“盘根古树尚能招之即来,挥之而去,何况游动的水族鳄鱼”皇帝大悦,即封四人为“贤人”。为保障海外通商港口的繁荣、商旅的安全,遂派一贤到广州,二贤到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到泉州来驱鳄,三贤、四贤到了泉州果真率领众回教徒朝西跪拜,仰天呼号,诵读古兰-,其中一人拨剑遥指鳄群立鳄鱼蠢动浅滩,另一人双臂高擎,即有一群神鹰鼓翼而来,盘旋空际,爪抓巨石,向鳄鱼投掷,霎时石如雨下,击中鳄鱼,不死则伤,只好逃离泉州湾。泉州湾又恢复正常的海运。
当时泉州人感念神威法力,托庇安宁,信奉回教者甚多,又因海外交通发达,所以很多阿拉伯商人便定居泉州,并且与当地人通婚。就现在泉州一带的回民还有四万有的还保惯,有的已经汉化,于是三贤、四贤就结庐在灵山并在此传教。他们死了以后也就葬在这里,因为夜里常有灵异之光发出,所以人们就称之为“灵山圣墓”。当时还没有清真寺,所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礼拜。后来随着穆斯林教徒的不断增多,到了宋朝才由阿拉伯人出资建造了通淮衔清净寺,它是我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宋代伊斯兰教寺。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伊斯兰教圣墓”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