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湖宗祠旅游景点介绍
中湖宗祠又称平和县曾姓大宗祠,坐落于九峰镇大洋陂,是一处始建于明弘治壬子年(1492)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曾姓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清两朝有过重修,最后一次维修在民国十九年(1930)。
中湖宗祠简介
为两进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规模宏大,典雅精美,梁架用材硕大,雕刻精细,具有明代太庙明堂型建筑特点,现保存清代早期古建筑风格,在闽南地区祖祠家庙古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坐东北向西南。宗祠前有大埕和照壁,大埕以花岗岩条石铺地;两侧各有护厝五开间,背为卵石砌成后花台;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典雅精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
中湖宗祠地理环境
宗祠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为大宗建制,系两进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前厅为仪门作法,明间内凹,进深一间,主堂进深三间;主体建筑中部为天井,以花岗岩条石铺墁,两侧设过水廊房相连。中湖宗祠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前厅为仪门作法,明间内凹,进深一间,主堂进深三间;主体建筑中部为天井,以花岗岩条石铺墁,天井中间铺设花岗岩条石甬道,两侧设过水廊房相连。山墙青砖砖砌,墙裙制安素面花岗岩条石,墙身内外均以青砖贴面。前厅前廊甬道条石铺地,宗祠室内铺设红砖。前厅前廊隔墙墙裙制安素面条石,下置卷草纹硅脚石;明间为双开板门,大门两侧红条砖所砌,门前有青石浮雕花卉抱鼓石一对。前厅、主堂金柱均为花岗岩石柱墩接木柱,下置石柱础;主堂金柱为梭柱,前厅为八棱柱,过水廊房为方柱。柱础雕工精细,有剔雕束腰八角形莲花座式柱础、有剔雕束腰莲花四角形柱础等形制。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为月梁,拱为肥束拱,坐斗有狮象斗、花篮斗、瓜斗上为莲花方形雕花斗等形制,方斗开海棠线,是为梅花斗;前厅九檩两架梁,主堂架十五檩,进深第二间三架梁;过水廊房四架檩,为卷棚式作法;梁架间制安透雕或剔雕的花草花板,梁架彩绘褪彩,装饰较为朴素。前厅和主堂的内外檐装修均在襻间制安斗拱。宗祠屋面覆板瓦,主堂正脊为观音兜和尚头,前厅脊挑出墙燕尾脊,工艺也较为细腻。祠中保存有乾隆年间“勅命”匾额,“邑捷开先”匾额等。
中湖宗祠还在后花台外建了一列半圆形平房式公屋,供裔孙习文应考之用。是曾氏家族注重教育,兴学育才,教化激励裔孙上进的体现。
中湖宗祠的族裔有一万余人,聚居在本县的九峰镇的九峰、长乐乡、小溪镇、山格、国强等乡镇。根统计迁居台湾的有二千多人,其中中湖宗祠曾氏第六世祖楼公、兴欣公于乾隆年间移居入台,已传十二代,主要定居于高雄、台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迁居台湾的曾氏族人就多次回乡寻根谒祖,或捐资修缮祖墓、学校、道路、和宗祠。
中湖宗祠其他介绍
中湖宗祠
年代:明~清
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
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
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中湖宗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