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景点-P81
介绍皋兰山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蟑和第一高峰,公园就位于山顶制高点上,绝对高度近5米。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市…详情 ▷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详情 ▷
介绍官滩沟的景致山大沟深、翠色流碧、一派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这里有难以数计的山泉涌流,而从覆雪的南山飘来的山风,更会令人爽心惬意。官滩沟气候湿润,随时都有山珍野味可供品尝。躺在树下的长椅上,沏一壶泉水泡出的香茶,聆听鸟儿的叫声,看着迷人的山色,要上几盘当地新鲜的松…详情 ▷
雁滩南湖还拟修建“翠雨风荷”、“百花园”、“百汇圃”、“雁滩涧”、“听涛轩”等风景点。这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还需更多的汗水来实现。坐落在兰州市以东,雁滩原是黄河中的18个沙岛,据说过去大雁常在此栖落,故名雁滩。建国以来,这里先后筑成了长达2公里的环滩大坝和1公里…详情 ▷
丝绸古道位于兰州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系龙绪理创作,四川都江雕塑社朱孝学于1987年3月9日雕成。雕塑截取丝绸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蓬瞭望的长者。驼…详情 ▷
邓家花园在城关区广武门后街4号,占地27亩。1922年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仰鲁购置清代先农坛,建仰园,当时俗称韩副官花园。园内有假山、池塘、照厅、佛堂,花木繁茂,所植牡丹、芍药多为珍品,依靠水车引黄河水灌溉。慕寿祺为仰园所撰的楹联,描写了当时仰园山环水绕,曲径通…详情 ▷
雁滩公园是一处以湖光水色、花草果木而著称的田园式公园。建于1958年,占地9亩,园内辟有人工湖。在老公园西南侧新辟的南湖,建于1983年。水域面积达155亩,湖中立有假山、亭阁、小桥,玲珑精巧,与碧湖绿树相映成趣。往西观看,湖面有一小岛,岛上宜放养大雁和各种水禽,…详情 ▷
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驱车来到仁寿山下,离开公路北行15公里,即到龙风峡。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详情 ▷
竹林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境内,祁连山北麓东端,东经12度36分12度45分,北纬36度38分36度42分之间,面积3361平方公里,海拔2135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高山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生境。区内有植物61科85属19种。野生动物有兽类2余种…详情 ▷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详情 ▷
至公堂在兰州市翠英门路,为清代贡院应试之堂。同治年间(1862一1874),陕甘总督左宗棠清廷,请求在兰州设立贡院,获准。光绪元年(1875年)贡院落成,当时地盘纵14丈,横9丈,号称可容纳考生4名,左宗棠题写匾额“至公堂”。主体建筑至公堂、衡鉴堂和观成堂3座大殿…详情 ▷
关山森林公园位于西固区南2公里处,属省级森林公园。内有燕子山、龙山、虎头山等名山。山中有金花仙娘娘大殿、泉神庙、九泉圣母慈庙;有神泉、灵泉、龙泉;有许仙峰、白蛇沟、关山沟等。山顶平台有英国传道士于光绪年间建造的消夏别墅,后几经修复,风姿依旧。山上还有历史碑文、展览…详情 ▷
仁寿山公园位于安宁区刘家堡北部的桃园之中,距市中心15公里,园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山上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红花之间。山坡上塑一长27米的青龙,似腾空跃起,怒目奋爪。山中建有玄武庙、凌云阁,祖师殿、仁寿亭等仿古建筑。仁寿山周围有十里桃海,每逢桃花盛开之际,这里隆重…详情 ▷
学校始建于1959年。1988年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2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开始本科招生。27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11年1月,被教育部列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详情 ▷
甘谷县博物馆成立于2年,位于甘谷县冀城广场南侧,隶属于甘谷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占地面积13平方米,建筑面积13平方米,展厅面积43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22件,其中珍贵文物98件。举办有“甘谷县历史文物精品展”一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5万人(次)。馆长:刘克生联…详情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张家川县张家川镇滨河西路6号,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张家川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博物馆馆占地面积27平方米,建筑面积29平方米,展厅面积542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15718件,其中珍贵文物239件,以马家塬战国墓出土文物和民族文物为馆藏特色…详情 ▷
武山县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位于武山县城关镇宁远大道21号,隶属于武山县文物局。博物馆占地面积134平方米,建筑面积84平方米,展厅面积45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337件,其中珍贵文物95件。举办有“武山县文物精品展”“馆藏书画作品展”共两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5…详情 ▷
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前进南路7号,成立于22年,隶属于天水市麦积区文化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占地面积1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528平方米,展厅面积71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53件,其中珍贵文物157件,以新石器时期陶器为馆藏特色。举办有“天水市麦积区文…详情 ▷
天水养正堂报刊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成立于211年,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升大厦8楼。博物馆馆占地面积61平方米,建筑面积61平方米,展厅面积42平方米,馆藏各类报刊96件。举办有“馆藏报刊展”一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12万人次。联系电话:1899382996…详情 ▷
麦积区颖川河水利风景区地处陕甘川之要冲,位于麦积区中部、渭河南岸。景区由颖川河、东柯河两个流域组成,总面积263平方公里。景区内建成麦积山石窟文化观光区、温泉养生度假区、曲溪山水畅游区、石门景区、仙人崖景区及净土寺、蛟龙寺、石莲谷、双玉兰堂、杜甫草堂、麦积山等景点…详情 ▷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水帘洞系高约5米、深2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详情 ▷
凤山之后的堡子坪左右对称地分布着两个古堡,其左为花果山堡,右为太平堡,太平堡明志中称为天齐堡。清代,堡与旧城墙连一体,位居险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守卫县城的重要军事设施,但历史上曾多次被攻破,它见证了惨烈的战斗,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因而显得沧桑厚重。如今,它已…详情 ▷
云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解放后,在云台山山脚下的高庙村挖掘出土了齐家文化类型的红陶罐、汉代灰陶盆等文物,还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相传很早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个姓高的农户,他主持在云台山的山顶上建了一座东岳泰山庙,故起名曰高家庙。虽然高家庙到底建于何时…详情 ▷
九龙山即中山梁,属大陇山支脉,“九龙挺秀”为明代秦安“十咏”之一,“东四十里曰九龙山,其山九峰,踟躅如龙,东自陇,西自秦,磅礴百里,为县之主山。峰峦瑰垒,望之昂然,有九龙湫、九龙庙。”“秦在万山中,九龙之秀崛然起,蔚然集,有不与众山同者,钟灵孕秀,人以归是山焉。”…详情 ▷
常平堡农村公园坐落在秦安县陇城镇常营村常坪山上。整个堡子形如一条船,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清同治年间,回民军集中火力连攻三昼夜,未能攻破。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铁打铜铸的常家堡,巍巍不动的半个城。”堡子至今保存完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族人常俊杰捐资,于堡内修建…详情 ▷
籍()河是天水母亲河,河水比较干净,河两边是青山,也是天水打造的风情线,在西北很难得。天水市为两山夹一河的地形,藉河从西流到东,最终流入渭河。小时候不敢到藉河中央,河边走几步河水就会没过腰,后来藉河越来越小,还有污水排入。27年前后天水市政府在河中设皮坝,拦河为湖…详情 ▷
山丹乡位于武山县城西5公里处,介于山丹河与渭河交汇处。有27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5281户,24968人,总耕地面积3732亩,其中水地4841亩,山地32191亩,人均占地15亩,人均纯收入196元。景点位置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西5公里处…详情 ▷
牧马滩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56公里处党川燕子关,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是通往石门景区后山的必经之路。相传周孝王十三年,非子在此牧马有功,被封为附庸,准许在秦地建邑。秦国为非子部落的正式名称,号称赢秦,秦地建邑成为秦立国的起点。1985年在牧…详情 ▷
天水市博物馆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号,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5平方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展厅面积24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3492件,其中珍贵文物985件,以新石器时期彩陶、商周青铜器及宋元明清…详情 ▷
胡氏民居又称南北宅子,位于秦州区民主西路,分列路南北,隔街相望。2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是明代秦州举人、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私宅。南宅子始建于明嘉靖丙午年(1558),至隆庆元年(1567)完工。自建成至今一直由胡氏子孙世代延用。1956年甘肃…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