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旅游景点-P3
东安堡古城位于民勤县县城东6公里处。经考证为西夏古城,清初废弃。该堡呈方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2米,存城门1座,城中置子城,分内、外城。文化层厚2米,残存城墙高8米,遗迹清晰。城内外散布有大量宋(西夏)黑、褐釉残瓷片,铜币,顶针和马饰等遗物。…详情 ▷
亥母寺遗址位于武威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西南的祁连山中。据乾隆《武威县志》“亥母洞,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数丈,正德四年修”的记载及出土物判断,该洞窟应开凿于西夏正德四年(113)。1985年前后,当地农民在洞中挖出一大批西夏文、藏文文书和经卷,以及帛画、唐卡和绣花…详情 ▷
塔儿湾遗址位于武威市城南古城乡上河村东岸的山坡和一片台地上。历年来发现的瓷器种类繁多,釉色花纹多样。釉色有单一的白、黑、绿、酱、褐釉的;也有外白内黑、外黑内白等多釉色的;器型有罐、盆、壶、豆、瓶、碗、碟、盘、钵等;纹饰有白釉褐花、褐釉剔花、绘花、划花、刻花及九珍点…详情 ▷
郭家山遗址位于武威凉州区丰乐镇东湖村北约1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5米,南北宽约1米,文化层厚152米。从遗物判断,该遗址应属马厂类型。19741984年,当地村民集体挖堆积灰层作为肥料上地时,挖出大量的彩陶及红、灰夹砂陶罐。陶罐饰有堆塑纹和绳纹等。199年以来,武威…详情 ▷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1239年,…详情 ▷
莲花山塔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松树乡松树村莲花山顶,亦称“镇妖塔”,占地面积332平方米。民国16年(1927年)武威大地震坍塌,民国21年(1932年)重修。是仿印度楼阁式古建筑建造的一座八角七级砖塔,现塔为八角七层,从下起第一、二、三、五层均设有小门,设门位置交错。…详情 ▷
王城堡魁星阁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王城村二组,魁星阁建在3米多高的夯筑土台上。平面呈方形,面阔一间,进深周围出廊,为重檐歇山顶。第一层四围砌以青砖,墙体西侧有青石台阶。阁身包括第二、三层,按相应比例依次缩小,其结构与底层不同,为井框式木架结构,仅四柱与梁、枋相扣,…详情 ▷
岔口驿堡遗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岔口驿村北15米处,堡址平面近似方形,围墙东西长约9米,南北宽约8米。墙体为夯土版筑,中间夹砂石、石块、石板,底宽4米,顶宽2米,高6米。西墙开门,宽约6米。女儿墙残高61米,有射孔。四角有墩,现仅存东北角墩。岔口驿曾为…详情 ▷
贾坛故居,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古钟楼社区。贾坛,武威人,字杏卿。湖南长沙人,随家迁至武威,以擅长书法而知名。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后曾对保护武威文物作出过贡献。故居建于民国19年(193年),东邻武威六中,南为区医院,西靠大云寺,北依武威酒厂。南北长约4…详情 ▷
陆氏民居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再就业市场院内,陆左汉住宅,陆左汉生卒,事迹不详。该院南北长2米,东西宽17米,占地面积约34平方米。建筑坐北向南,由街门楼、倒座、东西厢房、天井、堂屋及东西厢房组成,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堂屋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详情 ▷
秦氏民居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海藏村七组。该建筑坐北向南,南北长约96米,东西宽约8米,占地面积约768平方米。庄墙高约12米。前后筑墩,辟南门,分内院和外院,内院为四合院布局。北为堂屋,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前出廊;东西厢房各五间,硬山顶,前出廊倒…详情 ▷
干城城址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干城村,汉至清历代沿用。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39米,东西宽125米,面积17375万平方米。夯土版筑,坐西朝东,城址由门墩、城墙、女墙、瞭望墩、护城河等组成,东侧开门。城址地表散见有大量汉代灰陶片及西夏黑釉、豆绿釉瓷片等。199…详情 ▷
坪山小沟遗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坪山村。遗址分布在小沟两侧的二、三级台地上,绵延相连,南北长约4米,东西宽约3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有夹砂红陶、彩陶残片及人骨等。先后出土有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及彩陶罐、彩陶壶等器物,从出土器物特征分析,…详情 ▷
马神庙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占地面积75558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夯土台、大殿和2座厢房组成。大殿建在高1米的台基上,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1米,进深三间,通宽16米,周围廊。大殿南北两侧有民国改建二层木楼,…详情 ▷
山陕会馆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漪泉村,始建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占地面积7374平方米,坐北朝南,院落南侧开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32米,东西宽222米。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西侧为马神庙,东西有厢房各1座。大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详情 ▷
罗汉楼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土门村,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原为土门城东城门门楼,占地面积1379平方米,建筑面积26341平方米,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一层以东西方向开城门,两侧夯土起台。城门长8米,宽36米,南面西侧、北面东侧有台阶通往二层…详情 ▷
大靖财神阁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1987年依式进行了重建,依东南西北,阁上有我省著名书法家重写的节荣金管、恩施泽沛、永锡纯嘏、峻极天市四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风格各领千秋,现将匾文寓意浅释如下,以飨读者。匾文寓意节荣金管节:气节,节操。荣:荣耀。…详情 ▷
位于土门镇东北隅柏台院内,因柏树苍翠,故名,曾为古浪八景之一。柏台院内原有殿宇多座,皆毁于民国16年(1927)大地震,唯存三义殿。三义殿坐北向南,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4),面宽3间,进深l间,前为重檐,后为单檐,前廊、立柱、卷棚、灰筒、滴水槽、重檐歇山顶,形…详情 ▷
三角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红沙梁乡西约1公里的沙丘中,西南径距县城约55公里,城南北宽约12米,东西长约2米,现有石筑墙基残存,因城西北隅有不规则的三角形高台而得名,台高85米,城内地面上陶片、残砖较多,还有石斧、石刀、石纺轮等,与柳湖墩遗址“沙井文化”类型相似。省级…详情 ▷
柳湖墩遗址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沙漠中,遗址多被沙丘埋压,在沙丘之间的平地上满布夹砂粗红陶片和泥质红陶片等,文化层厚1米左右。自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后,陆续出土有石斧、带孔石刀、夹砂粗红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镇国塔位于县城西关,明正统五年(144)建成,清康熙四十四年(175)重建,光绪十年(1884)倾圮,邑人胡志绪又倡捐修复,系喇嘛教塔,亦称白塔。其造型稳重挺拔,奇特雄伟,塔高12米,周长16米,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中部为细颈圆瓶形塔身,上部有13层,号称“十三天…详情 ▷
是1969年1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详情 ▷
连城遗址连城遗址位于民勤县泉山镇团结村西北约125公里沙漠中。城平面呈长方形,长42米,宽37米,面积15万余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7米,基宽4米,夯层厚1至15米。西墙开一门,门外有东西长24米,南北宽12米的瓮城,门向东。地表暴露大量灰陶片、碎砖块等。城内…详情 ▷
二分大庙双楼二分大庙双楼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双茨科乡中学院内,座西向东,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十二年(187)重修,同治年间,山门北侧木楼毁于战乱,民国八年(1919)依照南木楼式样重建。现存大庙仅有山门及南北两侧门楼,两木楼又称姊妹楼。二分大庙双…详情 ▷
东镇大庙又称东渠大庙,座落于民勤县城东北约73公里的东湖镇中学院内,庙宇原建无考,据传约创建于清乾隆时。咸丰年间尚“凛凛然,洵为柳湖大观”。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年间扩建。该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144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及东西、中后大殿和前、中两院的…详情 ▷
火庙大殿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占地面积318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2米,进深二间,通宽87米,周围廊。火庙大殿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对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科学…详情 ▷
皇娘娘台遗址旧名尹夫人台。在甘肃武威县城西北25公里,属“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年左右。遗址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文化层厚度62米至23米,内涵丰富,曾发掘出房址9座,窑穴围绕房屋,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3种。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详情 ▷
天堂寺,位于天祝县天堂镇,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文殊殿、大经堂、小布达拉…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