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九龙谷景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溪南村,海拨717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温和、湿润多雨。景区内的大坑溪为九鲤湖下游,也叫“下九鲤”。景区集以蓝天、瀑布、深潭、茂林、奇石、幽洞、崖刻、寺庙等的天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风景区。景区距莆田市区32公里,经东圳水库环库公路,沿途花果飘香、风光旖旎。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峰峦起伏,林木苍郁,荫天蔽日,古藤交错;五瀑布、喷珠落玉、气势磅礴;顺溪漂流、峰奇石秀、泉清气幽。戏水情人潭,荡舟连心湖;但见清山碧水融于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攀登悬崖、寻幽探险,观赏鹿苑、游憩山野,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运动于一体的自然生态风景区。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类型:森林等级:电话:05942812222开放时间:8001730(如有变更,以景区现场公布时间为准)。门票信息:含景区观光车…详情 ▷
绶溪公园位于原“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绶溪钓艇”景区内,是东圳水库泄洪的滞洪区。以荔枝林、溪流景色、水岸长廊、自然风光为风景特征,适合大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运动。绶溪公园是莆田最长的公园,环境相当不错,是婚纱摄影的热门去处之一。一条红色的跑道,在平常的傍晚时分,则成了人们慢跑健身的路。公园以“清溪、绿岛、古桥、丹荔、田园、乡村”为规划主题,体现生态和休闲、人与自然的和谐。公园规划由绶溪钓艇景观区、民俗文化区、滨水活力景观区、山地文化区、休闲果园区、生态益智区、游乐休闲区、荔岛景观区等8个景观主题功能区组成。以荔枝林、溪流景色、水岸长廊、日然风光为风景特征得莆田生态圈,是大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运动的城市公园。绶溪公园被认为是莆田最长的公园,环境清新优雅,有古朴的延寿桥,有倍受青睐的国家一级名木古树——“荔枝红”。景点位置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延寿村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详情 ▷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头村木兰山下。木兰陂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陂首是堰闸式的滚水坝,长219.3米,高7.5米,分32孔闸门,建有33座陂墩。陂首的南北两端有两条共长500米的护陂石堤。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人钱四娘携金来到莆田,在樟林村旁边的将军岩前垒石筑陂,后来因为山洪暴发冲毁了陂首工程,筑陂失败,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不久,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进士又捐资十万缗,在温泉口筑陂,也因水湍流急,选址不当而告失败。宋熙宁八年(1075年),福建侯官人李宏又携资七万缗应诏而来,他和僧人冯智日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选择在溪面广阔、水流缓慢、溪床岩石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历经八年的艰苦施工,垒石数万,终于建成了木兰陂。木兰陂的建成使得南北洋平原的万倾良田顿成沃土,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造福千载,泽及万世。从建成至今日的近千年中,木兰陂虽历遭风、雨、洪、潮的侵…详情 ▷
莆田御庄园度假村坐落于文献之邦、海滨邹鲁”旅游文化深厚的莆田,早在北宋,“钱四娘”修筑木兰坡时,勘察木兰溪沿岸位于现霞林街道处,发现天然温泉泉眼后,开采加以利用至今;据地质专家勘探和实验室理化分析,御庄园度假村内的御庄园温泉属于氯化物型的医疗温泉,温泉水质好,平均水温达60以上,日涌量达1500吨,凸显了整个度假村的高贵气质。度假村五十六个特色露天温泉泡池如星罗密布,温泉区泡池大小不一,功能各异。如由上等名贵中草药材炮制,加料入汤池中,具有调理脾胃,补气养血,缓解疲劳之功效的森林养生区,专为爱美的女性而设计的由牛奶泉、咖啡泉、芦荟泉、茶泉等六个汤池组成的养颜泡汤区,汤池隐于半山洞景中的特色花果山区、异域风情的御酒区、动感水疗区采用特殊水疗设备将温泉水处理成不同运动冲击状态,对人体各个部位穴位进行按摩,从而达到缓解疲劳、养生的作用。更配有大型娱乐休闲项目,如儿童水上乐园、温泉造浪池、露天标准游泳池,让大人和小孩都可以玩的畅快淋漓,忘却都市的喧嚣,既得到充分休息,又享受家庭之温馨。另外配有14间豪华房,提供中式、日式、泰式健康理疗服务,在优美环境中放松,…详情 ▷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田尾新村208号。抗日战争初期,闽中地区通过和平谈判,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闽中工委在莆田城关西来寺设立抗日办事处,以便双方联系,负责人方子明。1938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悍然发动“泉州事变”,谋害了工委和部队负责人刘突军,并将独立大队包围缴械。后经我方据理力争,国民党方面被迫同意把闽中红军游击队交还新四军,开往皖南前线抗日。1939年,国民党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陆续颁布所谓“限制异党活动”的一系列法令。面临这种局面,闽中党组织一边在庄边宁里举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一边派张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闽中抗日办事处迁移到沿海忠门王厝村,在山区游击活动的游击武装力量也调派到莆田沿海工作,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以“保家卫国”为口号,团结组织群众,发展抗日力量,扩大游击武装。当时正值沿海粮荒,抗日办事处发动农民向国民党县、区政府,迫使当局发放了一批救灾粮食。因而抗日办事处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增,有组织的不脱产游…详情 ▷
福建省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繁华地带,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区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2000年8月报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闽中革命烈士陵园”,现有工作人员10人。该园于1990年被列为福建省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我们立足于“以人为本、完善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在原有一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式建造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又新建一座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廊长40米的烈士碑亭,并在碑墙上镌刻着我市在不同革命时期英勇献身的653位革命烈士及两户忠烈家门的英名;还建造了一座载着爱国主义教育重要任务的闽中革命史纪念馆,馆内设有9个展厅(其中6个历史展馆已对外开放)和一个资料放映厅。园内各项基础设施和美化绿…详情 ▷
闽中革命史纪念馆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西路565号。闽中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闽中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闽中游击区被确认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5块独立游击区之一,从而确定了闽中革命在全国革命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闽中革命史纪念馆建于1998年,为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2000年4月,该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中革命史布展工作,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围绕闽中革命史实,设有前言大厅、五四运动馆、建立苏维埃馆、三年游击战争馆、抗日战争馆、解放战争馆6个展室和1个放映厅。这些展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配以闽中人民不同革命时期斗争的文物、资料、文献,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26年2月26日中共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在莆田哲理钟楼宣告成立,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由中共莆田支部发展为中共闽中特(地)委,成为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其领导革命斗争的范围也由小到大,不断扩展,从莆田逐渐发展到北起福州、南至厦门近20个市县的广大区域,在长达24年的革命斗争中,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领导闽中人民坚持斗争…详情 ▷
闽中游击队洋边革命展览馆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洋边村村委会办公楼一层。常太洋边村有座玉狮岩,山高路险,森林茂密,地形隐蔽,1928年,莆田党组织就在山上的玉皇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莆田发生严重春荒,中共莆田县委指示郑金照深入家乡常太,在群众中宣传发动,布置基层党支部和农会带领群众向政府,要求发放春荒救济粮,洋边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党当局被迫部分满足了农民的要求。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当地农动逐步发展为武装斗争。1934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漈川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在常太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为闽中游击队在常太地区开辟根据地奠定坚实基础。同年12月,潘涛、郑金照率领沿海游击队与常太游击队会合,化装袭击设在枫叶塘的国民党镇公所民团常备队,缴获20多支,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1935年,中共闽中特委成立后,洋边村尤玉堂先后任中共后坪村支部书记、常太区委书记、县委委员,洋边村便成为闽中游击队分队活动的一个秘密场所和重要革命据点。闽中特委主要领导人王于洁、刘突军、邱子国、方子明、苏华、黄国璋等同志,经常在玉皇殿领导组织常太地下党和游击队开展活动。为了支持革…详情 ▷
闽中特委机关延寿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延寿路38号。延寿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群众基础较好。1930年11月,为了便于山区和平原的联系,中共莆属特委决定在延寿村杨杞松家建立联络站,从此,延寿村成为闽中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1945年6月,杨杞松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苏华、张兆汉、黄国璋、林汝楠等委员便经常居住在杨杞松家中。1947年7月,闽中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失败后,杨杞松转移到西天尾溪安村张坤家中隐蔽,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被国民党保安团活埋在莆田城关东岩山,牺牲时年仅32岁。1949年5月,其侄儿、莆田县委委员杨文喜在黄石清江突围时壮烈牺牲,县委书记林汝樑突围时负伤,在延寿联络站秘密住了三四天后转移到山区澳柄。有了稳固的延寿联络站,许多革命先辈长期驻足于此,开展革命活动,配合人民解放运动,直至迎来了闽中地区的全境解放。在延寿村这片红的土地上,涌现出杨持平、杨杞松、杨文喜一门三代忠烈,张乌柔、张锦殿、黄金龟等革命先烈,张茅、杨凤来、曾和、杨金火等20多位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和老红军。…详情 ▷
华亭地下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山仔199号。兰亭寺是革命战争时期埔柳村地下交通员交换情报的重要地点,多次为莆田党组织安全传递情报,为革命战争做出贡献。兰亭寺又称草亭寺,位于华亭镇西山半山麓,始建于明代初期,清代时扩建。20世纪90年代由当地村民多次捐款对寺院进行扩建,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寺内有一吴道子所作的观音壁画(全国仅3处),寺院周边古代文人石刻题字较多,文物价值较高,目前是当地村民进行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华亭地下交通站旧址兰亭寺于1981年9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蔡先镳烈士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西厝村笏枫公路旁。蔡先镳(1921.51945.4),乳名松峰,别名蔡英,又名蔡汉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考进省立第十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了党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莆田县会,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立志为改革社会而奋斗。1927年6月,在涵江车站当售票员。1929年毅然弃职与莆田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中共莆田县委派到家乡一带的蔡厝、东沙等地从事革命工作。他以家庭为据点,以所在村为基点村,借行医为名走家串户,先后在西黄、后门亭、东朱、小书亭、山前等地设立联络点,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2年9月,“东沙惨案”发生后,蔡先镳领导东沙人民英勇斗争,巧妙利用国民党十九路军与军阀何子扬、陈国辉的矛盾,发动群众向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控诉、求援,军阀最终受到应有的制裁。由于蔡先镳的工作和领导才能日趋出色,1932年9月,被提任莆田中心县委委员,蔡家也成了莆田中心县委的重要据点之一。1935年5月,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在常太根据地整编,蔡先镳任分队长。6月,为了突破敌人…详情 ▷
莆田党团联席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西厝村东洋自然村。1934年“闽变”失败后,国民党南京政府派陈仪担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入闽主政后,除加强宪兵统治外,还独创了“保警合一”的治安建制,成立省保安处,以强化对各地的统治。省保安处强化“后防”统治的同时,驻榕宪兵四团则利用“自新自首”政策,极力破坏和瓦解城市地下党组织。同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敌破获,市委书记陈之枢等人被捕叛变,出卖革命同志,很快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亦遭破坏,给莆仙的革命斗争投下了一层阴影,但以潘涛为首的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看到城市党组织遭破坏,即领导莆田县委及时转移到灵川、北高等沿海农村坚持斗争,在一些基点村组织“打狗团”,开展反叛斗争,防止叛徒的破坏活动蔓延到农村。同年5月下旬,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王于洁和妻子苏华从笼罩下的福州转移回莆田,大家一致要求王于洁担任县委领导。在一线斗争中,王于洁认为江口等地“打狗”的经验很好,便在北高、黄石、渠桥、笏石等地区推广了这一斗争经验,从而阻止了叛徒、特务对农村革命组织的破坏活动。通过打叛肃奸斗争和进行思想整顿,莆田的革命形势有了根…详情 ▷
东沙抗捐暴动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1932年春二十九路军入闽之后,福建的各小军阀顾虑自己早晚会被挤出所占据的地盘,便加紧对当地民众的剥削,捐是苛捐杂税中最大宗的一项。1932年全省捐派额为1200余万元,莆田、仙游两县为360万元,占全省30。捐的苛勒使农民不堪承受,小规模的抗捐暴动在莆仙各地时有发生。其中东沙人民举行的抗捐暴动,因遭到省防军第三旅旅长何显祖的武力镇压而酿成惨案。1932年2月,何显祖要东沙村缴纳烟苗捐42000元,可一直延到8月初还不肯缴纳。何显祖见东沙群众竟敢抗不遵命,赫然大怒,于8月17日呈请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声涛批准,悍然派江湘营进驻东沙东邻的西厝、东蔡等村,并限“即缴清,否则剿办”。当地一些地主、富农欲向何妥协,但何提出征捐面积要增加450亩,激起众怒。在中员蔡先镳等的鼓动下,蔡氏家族决定以各房族长出面发动村民抵抗。8月20日,江湘率部进攻东沙,以排炮和机开路,打死村民2人,伤10多人。面临强兵压境,东沙村民仍不畏惧,纷纷举起土炮、土、梭标、锄头进行顽强的抵抗。何见1个营的部队尚制服不了东沙…详情 ▷
候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候山村后坪小组。常太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是闽中革命武装斗争中的一支坚强革命力量,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常太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解放,高举革命大旗,前仆后继,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儿女和优秀干部,为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1951年,为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候山村民在候山村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堂,供奉着该村方金兴、林文贤、黄开等10名烈士和陈建新、王一平等4名老红军。候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为单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共3间,建于1951年,总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大堂中间摆放着10名烈士和4名老红军的纪念牌,两侧厢房陈列着他们曾使用过的物品。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纪念堂左边厢房墙体已坍塌。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韩永藩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江北里小组。韩永藩(1902—1931),化名李应葵,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在校友郭寿銮的引导下思想趋向进步。1928年秋后,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12月,莆田党团组织分开,任共青团莆田县委负责人。1929年3月,参与开设城关党的地下联络站——“人生商店”的工作,并经常积极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工作。同年7月,韩永藩转为中员,成为莆田常太地区早期党员之一。由于韩永藩在莆田城关学校组织青年开展反帝斗争中成绩显著,于同年9月被任命为共青团莆田县委书记。此后,他一方面继续组织学生,反对国民党包办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反对莆田学校当局的压迫和奴化教育,开展择师活动;另一方面在城关对部分党员进行秘密军事训练,为广业工农自卫队、江口游击队的建立培养部分军事骨干。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准备全省总暴动的任务。为配合行动,韩永藩领导莆田县会于3月18日组织城涵学生,开展反帝宣传,并发动店员、工人等举行、斗争,遭到派的镇压,学生领袖陈文奋、林春晖被捕牺牲,会被解散。韩永藩等20多位…详情 ▷
雷光熙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畲角里自然村。雷光熙(1915—1941),曾用名雷音,畲族。其父雷觉苍是倾向进步的民军营长,北伐战争结束后,莆田民军被国民党军林继增部收编,雷觉苍在国民党地方中被枉杀。面对家庭突遭的厄运,雷光熙十分悲愤,深感社会黑暗,遂中断学习回乡继承家业。1934年9月间,王于洁回到莆田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后,派陈建新到常太做雷光熙思想工作。雷光熙对共产党振兴民族的作为深有好感,表示坚决投身革命,并主动献出家里所藏的3挺轻机、9支、1支驳壳及、手数箱。于是,党组织用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游击队。在斗争中,雷光熙从一个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经受了林弹雨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从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突围出来后,并入第二支队。在考虑副支队长的人选时,闽中特委认为雷光熙参加革命后进步显著,有培养前途,决定提任副支队长。两支队伍合并后,经过整训,战斗力大大加强,一连打了几次胜仗,在这些战斗中,雷光熙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西安事变”后,闽中工农游击队改编为中华人…详情 ▷
郑金照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常太镇常太村梧坑小组。郑金照(1911—1936),曾用名李逵。1926年秋考入福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在校期间参加了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组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是年9月中旬,中共莆田县委决定成立“莆田各界反帝援助林案委员会”,组织开展反帝爱国斗争,郑金照作为委员会5个成员之一,与郭寿銮等带领学生、工人和农民登上英商泰利公司的“驾鳌”轮,揪出买办分子进行游街示众,并捣毁设在涵江宫下街的国民党特种消费税局和勾结英商的陈湖泉豆饼行,政治影响较大,受到福建省委的通报表扬。1930年3月,郑金照在他的母校省立莆高领导学生开展声援印度和朝鲜的独立运动,国民党当局对这一运动加以镇压,悍然下令逮捕并杀了莆田学生会领导人陈文奋、林春晖,校方也蛮横地将郑金照等10多位学生开除。此后,郑金照奉命转入地下革命斗争,不久,被任命为中共莆田县城区区委负责人。1932年9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县委决定扩大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任命郑金照为队长,1933年,改任莆田县常太区委书记。为了发动农民开展反封建剥削的斗争,郑…详情 ▷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漈川自然村。1933年10月,中共常太区委书记郑金照在常太开展工作,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斗争,并深入漈川等村在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骨干,在漈川发展了陈金藩、陈丛中等积极分子,为开辟闽中游击区打下基础。1934年10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委员郑金照、陈建新奉命到常太开辟新区,很快在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漈川建立了稳固的活动据点。漈川成为闽中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莆仙边游击根据地的3个主要基点村之一,是中共闽中特委和闽中工农游击队的主要驻地,全村参加革命的人数占40以上。1935年10月下旬,中共闽中特委在漈川召开军事会议,把分散在莆仙各地的游击队调集漈川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2支队,任命郑金照为支队长,潘涛为政委。整编后的第2支队以常太根据地为依托,在敌后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活动,打击了土豪恶霸等势力的嚣张气焰。1936年初,以罗汉里为中心的福永边游击根据地遭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4月底,闽中工农游击队第1支队被迫撤出罗汉里,转移到莆永边山区坚持斗争。同年5月下旬,中共闽中特委在漈川举行闽中工农游击队第1支队并入第2支队的…详情 ▷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金川村金竹坑自然村。1933年10月,郑金照被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派回常太开展革命活动,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斗争,并深入金竹坑等村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骨干,在金竹坑发展了何凤袍、李玉同等革命积极分子,为开辟闽中游击区打下基础。1934年10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到常太开辟新区,郑金照、陈建新等奉命到常太建立革命据点,很快在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金竹坑建立了稳固的革命基点村,并以此为据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杀恶霸,开展抗租抗税斗争。金竹坑成为闽中游击队驻扎和活动的基地,是闽中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莆仙边游击根据地的3个主要基点村之一,全村40以上的村民参加革命队伍。金竹坑处于漈川和外坑之间,山上的小路把这3个村连在一起,便于闽中游击队在莆仙边根据地的活动。1936年是国民党莆田当局对常太游击根据地摧残最为严重的一年,不断派兵“清剿”革命基点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片。同年1月,闽中游击队在金竹坑反“清剿”斗争中,由陈金藩带队阻击,在战斗中陈金藩中弹牺牲,游击队丧失主将,只好退到与仙游交界的九仙关,抢占隘口,以防御来犯之敌。因…详情 ▷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畲角里自然村。1933年10月,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队长郑金照被任命为中共常太区委书记,派回常太开展工作。郑金照回到常太动员各村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斗争,同时深入外坑等村在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在外坑大厝、畲角里发展了陈文通、雷金桐、华金雀等参加革命队伍,为开辟闽中游击区打下基础。1934年9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在灵川西厝村重建后,决定到国民党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常太山区发展新的活动据点。同年10月,郑金照、陈建新、翁鸿镗等奉命到常太开辟新区。当获悉外坑有位原民军营长的儿子雷光熙拥有支欲报父仇时,便以探亲访友为名到外坑畲角里雷金桐家,一起动员其堂弟雷光熙参加革命队伍。雷光熙接受动员后,毅然献出家里所藏的支弹药,参加了革命队伍。随后,莆田中心县委利用这些支弹药,在常太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农民武装。外坑从此成为闽中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主要驻地,这里地处偏僻,群众基础好,是闽中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莆仙边游击根据地的3个主要基点村之一,游击队可以在村里公开活动,并以此为据点,频频出击,打土豪、杀恶霸,发动群众开展抗租…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