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平方公里,景点55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详情 ▷
乐清市南岳镇杏湾烈士墓长眠着邱岳寿、吴再燕、吴祖法三位杏湾籍革命烈士。邱岳寿,抗战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任村支部书记,次年1月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他视死如归,身被刺24刀,壮烈牺牲。吴再燕,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任五权乡严宅村支部书记,在国民党清乡中被捕,遭用铜烧红酷刑,宁死不屈,于次年1月牺牲。吴祖法,1951年在进剿洞头岛国民党残部时牺牲。杏湾烈士墓,位于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村长山头大岭旁。该烈士墓于1975年11月竣工,占地面积约55平方米。烈士墓坐西北朝东南,石阶两侧砌有青石栏板,独具一格。墓地建有5米多高的纪念碑,刻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大字,碑顶是红五星,碑体底层为三位烈士的墓室。烈士墓左下侧建有一亭,名曰“舒辉亭”。该亭是由当地村民筹资,于1996年建成的。舒辉亭面对华渊洞、桃花岛,景色优美。杏湾烈士墓是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隐蔽斗争以来,台州地区斗争环境日趋恶化。194年7月,台属特委机关转移到乐清芙蓉一带隐蔽。特委将芙蓉区委改为直属区委,仇康阜任区委书记。同时决定在山面乡南山庵举办干部训练班。台属特委宣传部长王槐秋、乐清县委宣传部长杨干担任教师。学员大都为“政工队”中撤出来的人员。训练班结束后,部分学员充实到地区领导岗位。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南山庵村“南山庵”。建国以后,“南山庵”庵舍一部分分给贫民,一部分保留下来办学校。约在上世纪8年代,庵舍坍塌,住户因此迁移。校舍因小学重建及学校并网闲置。该遗址自然环境良好,还保存有“南山庵”的一段围墙,在“南山庵”门前还有一片竹林和一段通往泽基村的小路,小路两旁绿树成荫。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红军山洞医院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村。1991年7月,泰顺县委、县府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在环境优美的双溪口水边洞和石厝洞立碑铭文。水边洞洞内面积12平方米左右,洞口纪念碑占地2平方米;石厝洞洞内面积1平方米,洞口建有1平方米的纪念亭和纪念碑,总占地面积5平方米,并请原浙南特委干部和省军区领导题写碑名。红军山洞医院旧址是泰顺县“红军路”沿线一个很有特色的革…详情 ▷
抗日战争时期,古铜坑村是中共浙闽边区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地,是边区党组织的可靠后方。1944年1月,原中共青景丽县委书记赵传彬投敌叛变,边区党组织完全暴露,情况危急。同年4月,中共浙闽边区委员会书记郑丹甫在古铜坑召开边区干部2余人的应变会议。会议进一步贯彻了“隐蔽精干”政策,区委人员分散隐蔽,有效地保存了边区党的革命力量。古铜坑应变会议是一次事关边区干部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古铜坑应变会议旧址,位于泰顺县松垟乡古铜坑村,原是一幢木结构的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坍塌。21年7月1日,泰顺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松垟乡政府为配合“红军路”建设,挖掘党史资源,在会议旧址附近建立了纪念碑。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1928年秋,省委特派员兼永嘉县委书记郑馨根据省委指示,到乐清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并在车岙村建立了中共乐清区委。193年3月,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指出:“目前党最迫切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开展闹荒斗争,准备地方”,同时还指示“乐清在目前不能成立县委时,应由蔡、周两同志负责”。根据永嘉中心县委的指示,乐清区委积极组织农民开展闹荒斗争,全县共成立了救穷会(即贫农团)8个,入会农民5多人。同时还组织开展反对村里制和土地陈报的斗争。到193年下半年,乐清区委所属支部发展到12个、党员75人。193年冬,红十三军斗争遭到严重挫折,浙南特委遭破坏,乐清区委与特委失去了联系,因而停止了活动。中共乐清区委旧址,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车岙村。该旧址占地面积约12平方米,由4间轩间屋构成。该旧址属村民私有。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永乐黄边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括苍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4月14日,中共浙南地委决定,将永乐黄边区改设为黄乐县。4月25日至29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宣布地委的决定,成立黄乐县民主政府,下辖大荆、乌岩、院桥、大溪四区。由黄义桃同志任黄乐县委书记兼县长。5月11日,黄乐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大荆小学操场隆重召开,大荆区和温岭、黄岩两县的部分党员、农联会员、农民自卫队员、妇联会员及各界人士代表共1多人参加大会。黄义桃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宣读了七条《临时施政纲领》。会后,各区、乡政府也相继成立。6月1日,黄义桃带领县机关人员、警卫队战士2多人,从大荆出发前往黄岩,在周丕振支队长统一指挥下,进驻黄岩县城,接收旧政权。6月下旬,遵照浙江省委指示,黄乐县所辖的乌岩、院桥、大溪三区划归台州,黄乐县机关迁回大荆。9月1日,大荆归并入乐清,黄乐县建制撤销,黄乐县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黄乐县民主政府成立旧址,位于乐清市大荆镇政府操场。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945年2月初,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命令驻在仙居的浙保第四团第二大队开往乐清,部署对抗日游击根据地自武装抗日以来的第一次“清剿”,并阴谋吃掉所谓被“”了的乐清县国民兵团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浙保四团第二大队在芙蓉镇调集永嘉县两个自卫中队、乐清县自卫大队、警备第二中队和温台护航大队的一个中队,兵力约计1余人,计划于26日凌晨分五路向抗日游击队的驻地泽基、南充、张庄等地发起进攻。乐清县委获悉情报后,于2月22日夜将游击队迅速拉到国民党顽固派包围圈外的四都乡牛塘村。次日,乐清县委在牛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研究了对策,最后决定借顽固派的屠刀即将猛劈过来的时机,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同时收缴国民党乐清县自卫大队枪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戈一击。会议还决定,由叶龄银去请警四中队领导人陈济、王鸣皋到虹桥镇附近的河淇村商讨起义之事。牛塘会议旧址,位于乐清市四都乡梅岙村北面山区牛塘自然村。原址于1945年被焚毁,解放后重新修复。因无人管理,现房屋倒塌严重。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四都,是乐清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1927年,在中共乐清支部的领导下,四都大部分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1939年,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建立中共四都支部。1943年夏,乐清县委决定在梅岙村梅迪民家设立四都地下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上通山面县委交通站,下达虹桥、沙角、岩宕等处交通站和联络点,为保卫县委领导的安全和生活做了不少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四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积极支援抗日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四都人民建立区武装工作队,并在敌军中建立内线关系,配合我党领导的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四都全乡共有28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四都乡党委、政府通过社会集资,选择樟坑田建亭立碑,设置革命烈士陈列室,教育后人。樟坑田烈士陵园,位于乐清市四都乡樟岙村西面山区。烈士陵园内的五龙道观原为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地下活动场所和储藏地之一。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1944年9月,日军侵占乐清,在磐石、黄华、慎江等沿海地区造机场、筑公路、设电台、建弹药库,并在敌占区乡镇组建日伪政权,久踞之势明显。9月2日和1月5日,中共乐清县委先后两次在岭底乡泽基南岙自然村召开会议。会议认为,此时乐清已非一般的国民党统治区,而是敌占区和敌后区域,党的工作方针必须随着形势的转变而转变。会议作出五项决定:一、迅速建立和扩大党的抗日武装队伍;二、帮助组建和争取抗日友军;三、开展知识青年工作;四、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五、开展抗日宣传和培训干部。同时决定由周丕振负责组建抗日武装,叶龄银负责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乐清县委会议旧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南岙自然村。该旧址占地面积约8平方米,为石砌老屋,房内为木质结构。房子四周为山林,环境优美。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194年11月,台属特委机关迁回台州。同年冬,省委决定成立瓯江特委,并将乐清县委划归瓯江特委领导,同时对乐清县委领导成员作了重大调整:邱清华任县委书记,仇康阜任组织部长,原县委书记郑梅迪调任瓯江特委委员,仍驻乐清,指导乐清、玉环两县党的工作。1941年5月1日,日本侵略者撤出温州,瓯江特委宣布撤销。乐清县委派仇康阜到仙居寻找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并于7月与台属特委重新接上关系。9月,刘清扬将特委机关移驻乐清山面乡(今岭底乡)泽基等地。1月,周丕振从上饶集中营越狱返回乐清,担任秘书,负责特委机关的保卫和后勤工作。后因特委机关驻地泽基村的目标暴露,周丕振带特委机关人员转移到离村1里的岩岗隐蔽。1942年2月,省委书记在温州被捕,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嗣后台属特委机关撤回黄岩。台属特委移驻泽基村旧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该旧址为木质结构的老屋,1945年被国民党顽固派烧毁,现在房子是建国初期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乐清沿海一带有多处盐场。长期以来,这些盐场的盐民深受官兵和廒商的压迫与剥削。2世纪2年代,乐清规模最大的盐场是翁垟长林场,有盐民2多人。1926年春,该盐场的盐民不满官商的压迫剥削,图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开展活动。。同年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派林去病等3人到该盐场宣传革命道理。林去病以地团盐廒司秤员的职业为掩护,在翁垟镇的长春楼创办农盐民夜校,吸收贫苦的农民盐民学员5余人参加学习。同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林去病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乐清支部,负责人为林去病。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二五”减租,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同时帮助组建国民党乐清县党部,迎接北伐军入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乐清的开展。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位于乐清市翁垟镇曙光村长春楼。此楼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二楼有房4间,楼下开设店面,门上首书有“长春楼”三字。21年6月,乐清市委在此建成乐清一、二战革命时期纪念馆。馆内设有林去病铜像1座,陈列展出乐清一、二战革命时期的史料、图片和实物。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是乐清…详情 ▷
乐清是老革命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创建了中共乐清地方组织。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员到乐清,于1938年3月在朴头村重建中共乐清支部,12月建立了中共乐清县委,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乐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配合全国革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乐清市雁荡镇响岭头村。1951年12月,乐清县人民政府开始在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响岭头村动工兴建雁荡山革命烈士墓,1953年7月竣工。后几经修缮扩建,1963年4月建成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6月建成乐清革命烈士纪念馆,形成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整体占地6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东、南、西三面均砌有花墙,高1.5米,长3米。整座陵园由正门、人行道、祭坛、骨灰塔、纪念碑、墓园、亭台、花坛和纪念馆等组成。正门为牌楼式建筑,水泥冲天柱结构,柱头饰以云纹,有粟裕同志题写的“雁荡山革命烈士墓”青石门额刻。人行道宽5米、长28米,迎阶梯而上,由正门直达烈士墓与纪念碑前。烈…详情 ▷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乐清和括苍地区的敌我斗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游击队主动向敌军据点发起攻击,除几个集镇和部分平原区外,广大农村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已联成一片。1948年8月,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建立乐清县行政筹备委员会,逐步开展民主建政工作。1949年5月8日,乐清县民主政府在雁西乡上马石村宣告成立,县委书记叶龄银兼任县民主政府县长。1日,乐清县城宣告解放。12日,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移驻虹桥镇。26日,进驻县城。9月1日,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位于乐清市雁湖乡上马石村。1993年,该村在当年民主政府成立旧址附近,建成八角重檐石亭,取名“上马亭”。上马亭是一座石结构的亭子,分上下两层,檐角上挑,由8根柱子支撑亭身,7根石条连接成石凳。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建亭的历史。亭的外围是不锈钢管筑成的回廓,环绕亭的三面,回廊内设有石桌、石凳。亭的楹联:扫除阴霾旧统治随滚滚清江流逝迎来旭日新政府与巍巍雁荡长存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是乐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详情 ▷
1938年3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遣中共温州支部成员郑梅迪(后叛变)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校学校结业学员黄义桃、邱清华、陈济(后叛变)等共产党员到乐清,重建乐清党的组织,领导乐清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郑梅迪等人到乐清后,在环城乡朴头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3月下旬,中共乐清支部在朴头后山的罗山小学重新建立,该支部由闽浙边临时省委直接领导,郑梅迪任书记,黄义桃、陈济、邱清华分别担任组织、宣传、青年干事。同年5月,闽浙边临时省委撤销,浙江临时省委建立,同时建立中共温州中心县委。乐清党组织划归温州中心县委领导。同月,温州中心县委批准将乐清支部改建为乐清中心支部。支部干事从原来的4人增至7人,即增加组织干事郑伯永、青年干事郑梅欣、农运干事余秉刚。中共乐清支部重建纪念碑,位于乐清市雁荡镇朴头村。1994年7月1日,由中共朴头村支部和朴头村民委员会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口建立此碑。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南塘是革命老区。1938年5月,中共乐清党组织领导人邱清华到南塘镇鲤鱼山村,吸收金哲海、黄永柱等16位积极分子入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建立了中共鲤鱼山村支部。该村支部成立后,不断向周围扩展,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并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残酷的斗争中,该村金哲海等12位同志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南塘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乐清市南塘镇鲤鱼山村,周围树木葱郁,环境优美、清静、肃穆。该馆于1987年建成并开馆,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馆内设有陈列室,陈列着12名烈士遗像和生平事迹。馆的顶层建有一亭,取名“成龙亭”;馆门联为:“浩气长存照千古,加速四化慰忠魂”。南塘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乐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1944年9月,日军侵占乐清。中共乐清县委作出武装抗日的决定,一边建立党领导下的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一边帮助组建抗日友军——乐清渔区特务队和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由于获得了国民党顽固派要“吃掉”警四中队的情报,1945年2月24日,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牛塘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策动警四中队起义。25日,县委领导人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在虹桥河淇村与警四中队领导人陈济、王鸣皋磋商后,利用当晚在虹桥大同医院宴请国民党自卫大队长吴琨的机会,成功收缴了国民党自卫大队的弹药,随后警四中队在虹桥宣布起义。26日,乐清县委在虹桥镇女织小学宣布建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华,下辖7个中队,计5人枪。同时成立了乐清人民抗日委员会,主任王鸣皋,副主任叶龄银。3月,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与瓯北抗日游击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成为浙南人民武装抗日的中坚力量。虹桥起义纪念碑亭,位于乐清市虹桥镇三村青少年活动中心。1995年,乐清市委、市政府于虹桥起义5周年之际建立此碑亭,该建筑由假山、形象雕塑、石碑和五角亭等组成,气势非凡,寓…详情 ▷
1938年5月,乐清支部改建为乐清中心支部。至8月,中心支部在全县发展党员近百名,建立支部近2个。温州中心县委根据乐清党组织迅速发展的实际,决定将乐清中心支部扩建为乐清中心区委。8月下旬,中心区委在罗山小学召开成立大会。中心区委下辖分区委、中心支部、特别支部和直属支部,原中心支部成员则改任为中心区委委员。1月,温州中心县委撤销,乐清党组织划归中共台属特委领导。12月,全县党组织迅速发展,共建立支部6多个,有党员4余名。中共台属特委决定将乐清中心区委扩建为乐清临时县委。1939年春,转为正式县委,由郑梅迪任县委书记。同年9月,中共乐清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罗山小学附近的谷坑山头召开。中共乐清县委诞生纪念馆,位于乐清市雁荡镇朴头村,建于1999年7月。纪念馆主楼是一座二层五间仿古建筑,占地面积约135平方米。馆内展出了中共乐清县委领导乐清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的资料、图片等。该纪念馆现已成为乐清对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乐清市北白象镇车岙村是革命老区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该村蔡洪笙、余寿尧两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车岙村党支部成立,书记蔡洪笙。在革命战争年代,车岙村加入党组织的党员共有5位,其中参加游击队的有12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有2人。他们为乐清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车岙村革命历史纪念室,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车岙村。为了缅怀先辈,教育后人,26年车岙村将老年活动室颐乐楼三楼建成车岙村革命历史纪念室,该纪念室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纪念室内陈列着车岙村革命斗争历史及早期党员生平简介。车岙村革命历史纪念室是乐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小群山遗址位于乐清市石帆镇小群山。遗址分布面积3平方米。遗物主要有石镞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硬陶质地坚硬,器表呈灰黑色,拍印纹饰有篮纹、方格纹、人字纹、席纹等。可辨认器物有罐、釜等。197年文物干部在调查中发现完整印纹陶罐一件,灰胎,手制,圆底内凹,器表拍印篮纹,纹深浅不一。遗址应属商代。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