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成立于23年,211年3月新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座展示马鞍山综合市情及未来规划的地方详规性展示馆。规划展示馆总建筑面积55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44平方米,分为三层,一层展示城市综合内容,主要设城市足迹、城市风貌、城市规划演变历程等6个展厅;二层注重总体规划,集中展示重要建筑、重要城市设计等;三层着重突出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及新马鞍山全域地图。整体空间注重将建筑元素、地域文化与空间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马鞍山山水生态城的城市特征。规划展示馆的核心展区是全域马鞍山的模型,该模型按1:13比例制作,模型池面积近7平方米,后方设置了91平方米显示屏播放时长1分钟的宣传片,加深参观人员对模型内容的了解。…详情 ▷
马鞍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开发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8年底,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3平方米,基本陈列《马鞍山历史文化展》分为吴头楚尾、六朝遗韵、人杰地灵、山水诗城、和谐之城五大板块。通过大量的文物、雕塑、绘画和影像等艺术手段,展现了马鞍山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和当代社会建设的丰硕成果。新馆开馆以来,相继举办了《安徽省出土玉器精品展》、《江淮灵秀、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等临时展览。同时,新馆还在辅楼设有4影院,组织拍摄了一部历史题材的4影视片《江东名城马鞍山》,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感悟马鞍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活力。博物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详情 ▷
朱然墓园,位于市区南部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2世纪8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园内有文物陈列馆。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游客在参观中,可以领略到17多年前三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墓道位于墓坑正南,为阶梯式,共26级,坡度19度。墓道长9.1米,土色与封土相同。墓坑在封土下,上口距地面深35厘米,墓坑形状不甚规则。坑底稍小于坑口,距墓上口深3.6米。墓壁不甚光滑,墓坑内填有灰白色土。墓室位于墓坑正中,用砖砌造,由南至北依次为甬道、前室、过道、后室。从外部测量,总长8.7米,宽3.54米。内铺地砖,都作人字纹铺砌,墙体为“三顺一丁”的砌法。“四隅券进式”穹降顶,左右两侧各用两层砖垒砌祭台。室中置一漆木棺,为其妻妾的葬具。前后室之间的通道,位置偏左,形状…详情 ▷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它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界定面积约8公顷,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天然公园。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历来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寻幽探胜。文才风流,至今不绝。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二十余次。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如今,采石矶拥有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有驰誉江南的三元洞,气势雄伟的三台阁,引人入胜的万竹坞,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景点,如:沿江栈道等,还有一些待开发的景点,如:金牛洞、延园等。游人可泛舟于江上,赏“风荷疏影”;或策杖于古栈道,寻“大脚印”;恋“古刹禅林”,聆听晨钟暮鼓;或登上三台阁,瞰山种秀色,眺“天门晓日”,叹“大江东去”。如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详情 ▷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成立于211年5月,212年扩建改陈。目前新馆近邻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烟墩山遗址公园的历史文脉,实现了文化的聚集效应,为马鞍山旅游观光增添新的亮点。新馆于212年1月1日正式落成开馆,一期展览面积5多平方米,分三层,5个古床陈列区,共设12个主题馆。德化堂古床馆云集了全国各地3余张古床,数量为全国之冠,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私人古床专题博物馆。德化堂古床馆从明清以来收集了不同材质、不同地区的古床,传承有序,历史脉络清晰,明代金丝楠木床,以其简约大方,比例权衡适度,产生“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清代拔步床有“床中床,罩中罩”的说法,尤以潮州床为经典代表,体现了一种厚重、繁缛、艳丽的风格。集上品材质,雕饰技法圆润老道,吉祥寓意,滋心润神。而民国片床又以其简洁实用、艺术趣味多元化,把中国古床文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这些古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品种多、地域广、年代久、品相好、内涵深,是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的重要特色。德化堂古床博物馆中的“德化”一词出自于《周易》“德博而化”。起这样的名…详情 ▷
采石矶广济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据后汉东吴孙策的孙权把采石建为古渡镇,南北朝皇帝陈霸先(号武帝)于公元557年1月,易名为贺福寺院,他母亲常到寺庙吃斋念经,隋文帝,唐皇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高宗赵构等都来此地朝山进香凭吊,宋天圣七年赵匡胤把寺名改为广济院。隋炀帝将次地称为采石,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僧人明满募捐重修,朱洪武亲笔提寺名广济寺沿用至今,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出家后常来寺内住夏,乾隆南巡也在寺住约一年。广济寺建筑为三进式四合院,紧依翠螺山,建造质朴端庄,寺内原有山门,四大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禅堂、法堂、客堂、斋堂。寺内塑菩萨造型精致,神态各异,法堂内悬挂僧人自缅甸,印度带回的佛教建筑图,菩提叶及历代名人字画诗词等甚为名贵。佛教文化带来了采石的繁荣,关于佛寺,据《高僧传》卷记载,后赵石勒时,王度上书说东汉唯听西域人得立兰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乙循前轨。这个说法在佛学界并无疑议。曹魏继承汉制,…详情 ▷
赤乌井又名广济井,位于安徽马鞍山采石公园内翠螺山南麓、广济寺左。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建广济寺时掘成,故名。相传掘井时采得一斑斓彩石,后凿成香炉供于广济寺内,为镇山之宝,采石之名亦由此而来。赤乌井口呈圆形,井圈高出地面5公分,圈壁厚7.5厘米,有一圆孔,为系汲水桶绳之用。井周围青石铺砌,井栏石上镌刻有“赤乌井”三字,虽经长年风蚀,字迹仍清晰可辨。井口内径34厘米,内壁沿有数道绳槽旧痕,系长年汲水所致。此井为采石矶最古老的文物古迹之一。1985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乌井深不可测,相传元末陈友谅于采石称帝,亦饮用赤乌井水。由于历年泥沙淤积,1985年全市文物普查时,测得井深2.8米。昔日井旁有一庵,名为“禅悦庵”,是游方僧尼挂锡落脚之所,后圯毁。建市后,采石公园在赤乌井新建一露顶方亭,以护此井,供游客观赏。…详情 ▷
圆梦园:位于雨山区采石街道牛渚社区采石风景区万竹坞内。21年11月9日,圆梦园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米。…详情 ▷
丁周桥:位于雨山区佳山乡马塘村丁周自然村西南约4米采石河上。时代为清朝。21年11月9日,丁周桥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南北各1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南北各2米。…详情 ▷
曹山遗址:位于雨山区银塘镇卸巷村杨家自然村南侧约1米。时代为商周。21年11月9日,曹山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米。…详情 ▷
申东遗址:位于雨山区银塘镇前进村小安村民组,虬塘村北约3米。21年11月9日,申东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商周。保护范围:本体外1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米。…详情 ▷
超山遗址:位于雨山区银塘镇超山村印家自然村东1米。时代为商周。21年11月9日,超山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米。…详情 ▷
林散之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牛渚社区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采石风景区大门右侧约8米处。1989年林散之先生辞世后,与其妻合葬于马鞍山市采石镇的小九华山。1996年马鞍山市政府投资将林散之夫妇合葬墓迁入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的“江上草堂”之左,建成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中间是林散之先生和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体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墓形为印章样式,正面刻有启功先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墓记。墓园最高处用花岗岩砌成半弧形照壁,赵朴初先生在上面题写了挽词“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墓园在建造时保存了原有的名木古树,依地就势,阶梯布局,显得十分自然而不失庄重。现该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散之,自幼喜欢书画。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他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详情 ▷
宋山古墓是1998年5月4日公布的安徽省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三国·吴,位于马鞍山市雨山乡。1987年省考古听对此墓进行了发掘、该墓由甬道前室、两个耳室、横室、通道和一个单后室组成,结构复杂。墓全长近18米,墓砖侧面印有模印阳纹吉语“富贵万世”、“富宜贵至万室”和五铢钱纹。墓内出土青瓷器3余件,其中青瓷鸡首壶是六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墓规模大对研究三国时期东吴文化风俗有重要意义。东吴时期,凡葬在今马鞍山采石周围地区的上层贵族大墓一种专用特有的铭文砖。这里是东吴贵族墓葬地。宋山墓出土有两件鸡首罐,一件虎首罐,都是精美的越窑瓷器。由墓葬的形制、陪葬品及其特有内容的铭文砖,可以认定该墓比较可靠的时间是在东吴的中晚期。宋山墓与同时代的朱然墓相比较,时间上不过略晚十余年,却大一倍以上。宋山墓当属超大型东吴墓。宋山东吴墓出土的器物确实也不同寻常。其中二件青瓷瓮比朱然墓出土的最大的高32厘米,腹42厘米钱纹罐还要大得多。出土的实物漆绘凭几弦长735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不仅比朱然墓出土的漆凭几弦长4厘米同时工艺也更为精湛。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残漆器。这些漆器的…详情 ▷
陶安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年代为明。219年,陶安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马鞍山石山公园地处雨山区,公交3路车石山公园站下车,前行不远,岔路口旁见一处花坛小广场,内有三个工人劳作的塑像,穿过花坛登阶而上,走上一条环形步道,步道旁有几处立柱,上面放有矿石,立柱上写有小段的科普介绍,步道走完一圈也就十几分钟,仍后,就结束了。途中看到二处孤立的凉亭,四周长满了杂草,此地明显的缺乏规划与管理,或许,随着时代变迁,矿山的兴衰,城市的发展,石山公园在向山镇的地位今非昔比,这里已经渐渐变成了一处被荒弃的小山丘。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南山大道…详情 ▷
姚家寨生态园是由马鞍山市姚家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生态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联村内(马向路马鞍山市林场旁),规划占地面积56多亩辐射面积1亩。园区整体布局以生态农业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同时园区内将建设康复疗养中心、休闲木屋、高档桑拿会所、跑马场、农家乐土菜馆、生态家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四季瓜果蔬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花卉盆景园等功能模块,园区内将设由红树林、百竹园、桃花岛、荷花池等众多景点,使游客能尽情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品位地道的农家特色菜肴、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真正构件了一个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谈、生态人居三位一体现代化休闲度假胜地。姚家寨生态园整体建设计划投资1万元,按照“一次计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分两期两年内完成施工。29年1月部分项目将完成全面施工,11月将迎接第一批入园的新主人。21年将全面建设成一个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群岭争妍,花果满园,鸟鸣鱼跃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的“人间天堂”。整个园区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显现出浓郁的徽风皖韵。温泉洗浴文化、星光大舞台娱乐、垂钓棋牌等经营项目为…详情 ▷
古称仙弃山。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是柳州市中心区的一座最高山峰之一,海拔27米,石山古老秀劲,形如马鞍而得名。在晨雾中似腾空奔马,有“天马腾空”之称。现已辟为马鞍山公园,对游客开放,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相传古代八仙中铁拐李和吕洞宾两位仙人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仙人洞”等。半山有洞,洞中有洞,有屏有室,钟乳石组成各种不同的图画,甚为美观。唐代起成为游赏之地,有宋、元、明、清石刻1余通,以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朱时晦题名最早,靖康元年(1126年)丘允《新开山路记》记载最详。登山顶瞻望,大小群峰于足下,飞鸟掠过,但见其背,柳江玉带,锦绣河山,一览无余。马鞍山为柳州古八景之一,是历代游客寻幽探胜和登高望远的最佳去处,至今山上睬洞崖石刻还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游客的诗文数十处。…详情 ▷
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世纪末得以重建。建成后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三台阁已成为采石砚风景区乃至马鞍山的新亮点。三台阁现马鞍山市人民悉心重建。气胜当年。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请看我们脚下这默默江流,千百年穿越过战火和霸业,浸润过富庶和贫瘠,营造过美景和灾象,谁能想到,它最终刻画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个伟大民族人格深处的诗性秘藏。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此阁景观尽在游人眼底无须描述;此矶历史,已有碑联如林。…详情 ▷
太白楼位于古镇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蔟拥是一座金壁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太白楼原名谪仙楼。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目前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寺前建谪仙楼,肖太白像祭祀于楼上。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阁和璧的格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补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传说诗仙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最终醉酒捞月,乘鲸飞天,化为神仙。千百年…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