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家朋乡磡头村社屋山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碑体为花岗岩块石错逢砌筑,断面长方形,通体高12米。碑之东面镌刻阳文“英雄许家朋烈士永垂不朽”,西面记载烈士事迹。碑体高耸在百平方米的台明中央。这里苍松碧翠,山柏簇拥。纪念碑建于1973年7月6日。许家朋(1932—1953),绩溪县磡头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6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3年7月,参加石砚洞北山反击战,担任突击任务。在遭遇敌人暗堡的火力时,他挺身而出,勇猛地扑向暗堡,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口,为胜利开辟了道路。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详情 ▷
红军烈士墓坐落在长安镇镇头村村首公路旁,总面积36平方米。1936年8月,红军游击队某部路经镇头,镇头自卫队企图阻击,为此,双方进行了一场战斗,战斗中牺牲了一位不知名的红军战士,为了纪念这位遇难的无名英雄,1965年1月建墓冢,是我县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0】31号。201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7】45号。…详情 ▷
龙川是坑口村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龙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环水绕,景色秀丽。龙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汇集,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东晋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歙州,爱其风水胜迹,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举家迁于此。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曾有10多人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60年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胡宗宪。村内现有“龙川胡氏宗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徽商胡炳衡宅”和“胡宗宪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村东的龙须…详情 ▷
国家级旅游景区——安徽绩溪“劳模徽菜文化园”位于绩溪县城北郊的风景名胜区,背靠青山,前依绿水,距离县城仅有1.5公里。园区以徽派建筑为主体、以黛瓦、粉墙、马头墙为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讲究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彰显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艺术风格。园区现有面积约22000平方米。共分“徽菜文化展示区”、“休闲体现区”、“生产加工展示区”、“徽菜和农特产品展示区”、“美食品尝区”等五个功能区。共展出与徽菜文化有关的珍贵图片、资料、史料、实物和文物2000多件。从绩溪徽菜的生态环境、历史渊源,徽菜、徽厨、徽馆、徽菜轶事、民俗风情、传承发展和精点徽菜、农特产品加工及旅游产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展示,全面地反映了绩溪博大精深的徽菜文化。可让游客现场参观徽菜的制作工艺,选购绩溪经典徽菜、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并可现场品尝绩溪的美味佳肴。与园区相配套的“徽商大酒店”、“劳模大酒店”、“劳模旅行社”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园区生产的“劳模牌红烧肉”、“绩溪臭鳜鱼”、“胡氏一品锅”等徽菜名品被评为“中国名菜”、“中国名点”。…详情 ▷
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2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点有: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第一关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黄山市古称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了,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徽杭古道是继我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他要翻过这座山头,把货物送到杭州,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担货物卖掉了,就会有第二担、第三担……详情 ▷
在绩溪,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古朴”,当地居民讲的最多的地方是太极湖村。走近太极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闺人未识”,惊叹这个古镇带给我们的美。太极湖村,阴阳两极,相拥相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缘溪河呈“”形绕村南流,和西部村落、东部田野组成天然的“太极”地貌奇观,还有三道徽州绝佳水口“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令风水学家惊叹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为巧合又现神奇“帝王坟”。太极湖村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诸多古桥、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树、明代吟泉街、大型砖雕门楼群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还保留众多名人故居(徽菜馆业创始人章祥华、作家章衣萍等),地域绝活秋千抬阁,绝奇药王石,是一座徽州古建筑、古文化的活化石。走进太极湖村,一座高大巍峨的章氏祠堂座落于村的西头。祠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龙香亭,圆柱上雕有六条摇摇欲飞的蟠龙,堪称木雕一绝。湖村有一项传统文化:秋千抬阁。秋千为风车形,转轮悬活动转椅,由少女彩旦,着古服,缚坐在椅上,唱徽调,伴以吹奏。抬阁为木棉方箱…详情 ▷
鄣山大峡谷旅游区,地处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皖赣线、芜屯公路穿城而过,距县城22公里,距黄山机场仅55公里,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位于北纬30线上的鄣山大峡谷历经亿万年来的孕育和呼唤,今日才显露出与金字塔、百慕大、神农架、黄山等同是这一神秘线上的奇迹。大鄣山是历史上的江南名山,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时代,吴越以此为界,单体巨石百丈岩就是一块天然的界碑。秦代设立“鄣郡”,以山命名。《山海经》、《祥符经》均有记载。鄣山大峡谷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以“奇、险、秀、旷、绝”闻名于世,有“伟人石、百丈岩、黄山松”等奇特景观,被誉为“华东地区最美的峡谷”景区。同时,景区在整个游线中通过对大鄣山远古传说、两胡英杰等本土历史与峡谷景观相结合,宣扬以绩溪的徽官、徽儒、徽商、徽墨、徽菜、徽剧为主构建的中华徽文化。景区还是中国最大的胡适纪念地。景区主游线傍水蜿蜒约3公里,区内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谷中溪水清澈、清幽纯净,水色随游程而变得色彩斑斓,与峡谷中的万千奇石相映衬,编织了无数的飞瀑龙潭,彩池银帘,沿线分布着黄板滩、毛泽东肖像石、天门中开、…详情 ▷
绩溪紫园位于安徽绩溪县东的上马石村,绩溪紫园距县城1.8公里,往龙川景区的必经之道。绩溪紫园浓缩了徽州民居构建的各种风格,为绩溪紫园古民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所创。绩溪紫园全园面积1万多平方米,绩溪紫园是集游览、住宿、餐饮、会议、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也是绩溪挂牌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安徽紫园浓缩了徽州民居构建的各种风格,将徽州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精华汇聚于一园,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群。园中四面环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枫掩映,山下房舍栉比。整座园中由五凤楼、待云阁、环翠桥、葫芦池、松凤堂、高云堂和闺0等组成,集中了亭台、楼阁、民居、祠堂等徽州建筑的元素。安徽省旅游局国家级景区检查组一行,组织对绩溪县紫园旅游景区进行了国家3级旅游景区验收。省局验收组检查后认为,紫园景区地处华龙生态大道,靠近县城,具有明显的可进入性优势;作为徽州古民居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江南格调,小巧玲珑,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古色古香,凸显了古徽州的建筑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检查组要求景区发展要有前瞻性,恢复、充实一些徽州古民居当年的实物摆设,想办法用文字、图片和准确精美的导游词阐…详情 ▷
汪坑岭古道(临溪徽商古道)位于临溪镇周坑村,通往歙县南乡,距县城12公里。自明清以来是一条徽商古道,当时绩溪人出门经商,往往从汪坑岭古道徒步赶赴歙县深渡,然后坐船前往江浙。胡雪岩就是从汪坑岭古道前往江浙,踏上经商之路的。汪坑岭古道在绩溪境内全长5华里,石板宽约1.6米,保存基本完整,对于研究明清徽州交通和绩溪徽商的创业历程有较高价值。半岭上原建有茶亭、关帝庙,为往来商客提供歇脚、施茶、避雨。因年久失修,茶亭和关帝庙残破严重。沿途建有绩溪、歙县分界跨路亭,绩溪一侧的门楼书有“径通古歙”,歙县一侧的门楼书有“路达华阳”字样。…详情 ▷
小九华农会旧址坐落在荆州乡下胡家村坑子2号,坐北朝南,为民国时期建筑。一进三开间,东西两厢房。左侧及后侧均有附属房。硬山屋顶,三合土地坪。建筑整体保存较好,二楼有轻微砖土剥落。皖南山区抗日根据地第一个乡级民主政权——九华乡农民协会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震惊皖浙山区的九华保卫战(即九华37天大斗争),就是保卫九华乡农民协会这一新生的红色政权。…详情 ▷
绩溪章氏始祖运公之墓位于瀛洲镇瀛洲村风嗉山下,原三线光明厂公路边。始建于宋代(1175年),至今已有840余年的历史,是迄今我县境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宋代墓葬。经过多次整修,清代乾隆年间修缮过一次,道光丙戌年(1826)又重修过。2003年,瀛洲村部分群众自筹资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运公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2015年,对坟墓外表进行装饰。整修后的墓园占地面积约6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呈半椭圆形。保护好运公墓园,对研究绩溪章氏家训文化及正在开展的家风家训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
古今庵坐落于长安镇大谷村万罗山,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并用构式,人字顶,一进五开间,砖木结构,整体建筑距离地面高度2.7米。庵前两侧有垂带踏跺。始建于清代,1949年进行过维修。庵内左侧书有修缮时的捐赠明细。1941年3月,唐辉派朱老卜在万罗山青山塘开展地下工作,1942年,舒梦熊、汪成信在青山塘建立中共组织,古今庵是旌绩边境上红色革命的宣传教育场所,是绩溪革命的孵化器之一,他们经常在此宣传党的政策及革命思想,争取群众的支持,发展地下组织。近期村民集资又进行了修缮。…详情 ▷
冯村刺史第坐落在长安镇冯村,距村口25米。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大门两旁有抱鼓石、荷花柱;垂带板上镌刻如意花卉;大门外框用水磨青砖砌筑成二柱单间三楼式门楼,匾额上书有“恩荣”、“刺史第”字样,四边盘以龙凤纹;门楼的梁枋间有砖雕装饰,极为精美,抬梁式的木构架,豪华气派,拱轩、人字轩相互增辉;撑拱、驮峰、雀替、平盘斗等构件均有雕刻,技艺精湛。此种宅第在绩溪极为少见,有很高研究价值。…详情 ▷
郭因旧居坐落在家朋乡霞水村村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中期,占地12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一进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厢房,前檐设一天井,撑拱承挑出檐,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封火墙,室内的窗栏板雕刻精美,建筑保存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郭因(1926):原名胡鲁焉,幼名胡家俭,家朋乡霞水村人,为国内知名的美学大师。历任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南开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安徽省美学会、安徽省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学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主席等职务。…详情 ▷
葛剑寒故居坐落于华阳镇水圳旁下18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7平方米,建于晚清。水磨青砖门楼,硬山屋顶,抬梁穿斗并用构式,一进三开间,上下对堂,中置天井,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官厅结构。正门设木质照壁,旧时可开启接待重要宾客。如意花纹平盘斗,驼峰下饰草龙纹,靴形柱础,廊风窗菱形回形纹装饰交叉运用,室内东西向窗栏板饰以梅兰竹菊阳刻纹饰。左侧三间附属房,为1979年龙卷风毁后重建,中间附属房有一井。附属房左侧有一庭院。葛剑寒在解放后曾担任绩溪副县长,为绩溪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该宅保存基本完整,有较高文物价值。…详情 ▷
石门古建筑群(石门周氏宗祠、高维光宅、胡兴丰宅、唐建国宅)位于扬溪镇石门村,其中石门周氏宗祠、高维光宅、胡兴丰宅、唐建国宅保存较为完整,文物价值较高。石门周氏宗祠坐落在扬溪镇石门村,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54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前进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设仪门,歇山屋顶,砌封火山墙,抬梁式梁架,斗拱承挑出檐。外檐南北稍间封砌八字形墙体,饰少量砖雕。门后有庭院,条石地坪,进深四间,抬梁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其后是寝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梁架,木雕构件雕刻精美,祠堂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高维光宅坐落于扬溪镇石门村,坐东北朝西南,建于清中期,占地面积186平方米。砖砌门楼略施雕刻,硬山屋顶,上下对堂,中置天井,二层楼房,四部通转,封火墙,太师壁后置一狭长天井。雀替略有雕饰,隔扇饰以方形回纹。该宅整体保存完整,具有一定文物价值。胡兴丰宅坐落于扬溪镇石门村,坐东朝西,占地99平方米。硬山屋顶,一进三开间,二层楼房,三合土地坪,封火墙,前置天井,木构件略有雕刻,门罩书以篆体四字。宅主世代中医,在安徽中医界有一…详情 ▷
上西村汪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上西村,坐南朝北,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2平方米。该祠由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等部分组成,明间上方高悬有“越国世家”和“叙伦堂”两个匾额,享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屋顶,斗拱承挑出檐,驼峰、平盘斗、雀替均饰雕刻。2006年,村民集资进行了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基本完整,艺术价值较高。…详情 ▷
高星拱宅坐落于伏岭镇祝三村,坐北朝南,建于清代。一进三开间,两层楼房,硬山屋顶,前置天井,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斜撑镂空雕刻人物故事,雀替及窗栏板都有雕刻,所雕人物在文革时被破坏。门口及照壁用涂料染画人物故事。二楼隔扇完整,后有厨房。曾为新四军皖浙支队祝三整编司令部旧址。…详情 ▷
祝三胡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18平方米,为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为歇山式五凤楼、拱轩顶,中进的前部分为拱轩顶,后部分为人字轩顶,后进为上下二层,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封火墙,祠堂内的斜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祠堂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49年,祝三村发生了标志着绩溪工农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祝三整编,支队主力400余人编成2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第一大队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一连由皖浙支队原一连编成,连长陶荣,支书周逸隆;四连由皖浙支队原二连编成,连长张胜和;五连由皖浙支队原五连编成,连长陈德洪,支书汪明德;地方连由歙县水南武工队编成,连长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队直属文工队30余人,队长朱凡、指导员黄士芳。胡氏宗祠为五连驻地。文工队安排在高氏宗祠,为住宿兼排练场所,胡氏宗祠及门外广场为整编部队轮流操练的场所。…详情 ▷
祝三高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三进三开间,前后天井,前进为歇山式门楼,拱轩顶,中进为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中进的后墙新砌,后进改造成平房,祠内有狮撑、驼峰、雀替、平盘斗装饰,该祠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49年,祝三村发生了标志着绩溪工农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祝三整编,支队主力400余人编成2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第一大队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一连由皖浙支队原一连编成,连长陶荣,支书周逸隆;四连由皖浙支队原二连编成,连长张胜和;五连由皖浙支队原五连编成,连长陈德洪,支书汪明德;地方连由歙县水南武工队编成,连长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队直属文工队30余人,队长朱凡、指导员黄士芳。高氏宗祠为五支连队所驻地。…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