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享有“碧水丹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家首批5级风景区”之美誉。奇峰、秀水、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让人流连忘返。景区全年皆景,四季不同,阴晴风雨,亦幻莫测。主要景区有云窝天游景区、九曲溪竹筏漂流景区、一线天虎啸岩景区、武夷宫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五大景区。武夷山风景区位于武夷山脉的中部、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方圆6平方公里,盘曲山中的长约9公里的九曲溪和夹崖森列的36峰,构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它是三教名山,也有“福建第一山”的美誉。景区分南北两个主入口。主要景点有天游峰、九曲溪、大红袍景区、水帘洞等,因为景区庞大,且景点分散,所以景点间一般搭乘观光车,喜欢走路的旅客也可以选择徒步。推荐线路:1、上午:天游峰、茶洞、云窝、隐屏峰、仙掌峰、洞源洞;下午:九曲溪漂流、武夷宫、宋街、万春园。2、上午:一线天、风洞、神仙楼阁、虎啸八景。下午:大红袍、鹰嘴岩、天车架、水帘洞;开放时间…详情 ▷
赤石暴动烈士陵园位于武夷山市区崇阳溪畔。1942年6月7日,被国民党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第6支队8多名官兵,在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武夷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为纪念在赤石暴动中牺牲的73名烈士,陵园于195年始建,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平方米,建有纪念馆、纪念长廊、悼念广场、烈士合葬墓、烈士英名墙、牌坊、纪念亭、古渡码头等。陵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理位置:武夷山市赤石村渡口交通方式:的士…详情 ▷
大安位于闽赣边界分水关下,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距离市区西北27公里,福分公路由此穿街而过,交通十分方便。闽北苏维埃时期的大安,四周有45个自然村,方圆156.478平方公里,闽北分区党政军和群团机关设在大安主街,闽北分区的党校、军校、学校、医院、工厂等分布在大安附近的村庄,这里以闽北苏区首府名闻闽浙赣边区。现有许多供游人瞻仰、参观的革命史迹,大多汇集在大安街的公路两旁,形成一座令人敬仰的革命历史名村。在大安街路的两旁有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司令部,闽北分区银行,闽北分区国民经济部,闽北分区共青团,闽北分区妇女联合会机关遗(旧)址等红色见证。大安街周围村庄分布着制造和生产农具、硝盐、被服以及印刷、制革等工厂旧(遗)址,体现遍地开花的苏区工业;苏区的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经营茶、木、竹、菇、笋、纸以及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等,体现繁荣的苏区商业;闽北兵工厂,设立修械、子弹、炮弹、翻砂、新造5个科,担负闽北1个独立师,4个独立团,6个游击大队,1个赤卫军1万多人武装集团的军工生产。生产高峰期,每月可制…详情 ▷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于1988年建成开馆,总占地面积329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8.54平方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为该馆题名。1994年4月被共青团福建省委列入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7年1月被列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座落在市中心环境优美的列宁公园东部,距离度假区约15公里,是一座仿宋建筑,她座北朝南,掩映在百年古树与松柏之间,展馆分大厅、展厅、书画厅三个部分,陈列2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265幅图片,图文并茂、翔实直观,全面展示了在中国领导下,闽北人民经历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烟、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炮声的光辉革命历程。纪念馆周围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地理位置:武夷山市中山路列宁公园内(免费对外开放)交通方式:6路公交车、的士均可…详情 ▷
大安红色旅游是全国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享有“闽北红色首府”和“红旗不倒”的美誉。大安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条件,拥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1928年,这里就组织了“大安民众队”开展农动。1929年出兵参加了第二次上梅。193年先后建立了“大安区委”和“大安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至于1935年1月这里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闽北苏区成为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安成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大安村地处福建省武夷山市最北部闽赣交界分水关南麓.境内的分水关是武夷山“九大”雄关之首,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距市区22公里,福汾省道由此穿街而过,交通十分方便。红色旅游景点就位于大安村大安街(北纬1175339,东经275327),拥有遗(旧)址21处(其中挂牌15处),广场2处,大安红色旅游服务中心1处。其中可供参观的遗(旧)址主要有: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礼堂、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等,另有红军广场和红军纪念碑广场可供游人…详情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邵武是中央苏区联接闽北苏区的重要纽带。自193年9月建立邵武党团小组,1931年6月,中央红军首次攻占邵武城并多次进驻邵武开创苏区,支持邵武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先后建立了邵武特区苏维埃政府,邵光县革命委员会,邵武县苏维埃政府。邵武西面是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东面是闽北苏区。中央苏区向东发展,与闽北苏区连成一片,就必须打通邵武,开辟一条战略通道。因此,从1931年至1932年的两年间,红一方面军就3次攻打和进驻邵武。1932年1月,红一方面军直属的红二十二军攻克邵武城,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在邵武会师,使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联系在一起,为中央苏区闽赣省的成立创造了重要条件。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次常会成立闽赣省,并决定将邵武、光泽、闽北苏区等划入闽赣省管辖。为还历史本来面目,邵武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党史办、市老区办为责任单位开展申报原中央苏区县工作。29年5月,省党史办、省老区办联合转29年5月4日中央党史研究室批复,认定邵武为原中央苏区县。为了再现邵武中央苏区的光荣历史,宣传邵武发展变化和发展环境。邵武市委、市…详情 ▷
长建村头庵革命旧址位于延平区西芹镇长建村村头自然村,时代为近现代。长建村头庵革命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余维新烈士墓位于延平区塔前镇葛上村,时代为近现代。余维新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南平会议会址位于延平区南山镇明洋村,时代为1948。南平会议会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闽北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范畲,时代为近代。闽北红军兵工厂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红军标语“中国红军万岁”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时代为近代。红军标语“中国红军万岁”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上梅暴动遗址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后坜村,时代为近代。1928年1月,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上梅、下梅农民在共产党员徐履峻、陈耿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随后,在农村广泛组织“民众会”,领导农民打土豪,破仓分粮,推动闽北革命斗争。领导暴动的指挥中心旧址土木结构,悬山式屋顶,面阔26米,进深4米。建筑物大门保持原状,院内已改建。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详情 ▷
龙山红军烈士墓位于顺昌县双溪街道城东村,时代为现代。龙山红军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红军战地纪念碑位于浦城县管厝乡庆元村,时代为1992。红军战地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张山头红军墓群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年代为193年代。简介:主要包括东坑头片、瓦窑片、墓坪片三大片区。墓葬表面观察均为土堆墓,平面呈长条状,墓顶封土呈弧形,墓前干砌少量青薄砖(当地称合子砖)或石块作为封门,实为墓冢标志。遗址内存红军墓碑一方,风化岩石质,立于东坑头山上。碑额正中阴刻五角星,五角星内有圆形文饰。碑体铭文共计7字,正中阴刻“红军墓”三字。右下角阴刻“三一年立”四字。墓群所葬的主要为闽浙赣苏区红军官兵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初步清理墓葬1343座,占地面积为约1余亩,其中东坑头山一号墓系红军医院院长王日华同志墓。遗址内尚存闽北红军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看守所、炮台、战壕等遗迹。保护范围:东坑头片:东至东坑头田塝,南至古道,西至山头排山脊,北至上丘盘山脊。墓坪片:东至老虎嘴缺下横路,南至黄坭潭子山脊,西至老虎嘴路边,北至古道。瓦窑片:东至茶山,南至瓦窑山脊,西至苦竹头路,北至田塝。218年,张山头红军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9年1月7日,张山头红军墓群入选第八…详情 ▷
中共福建省委于1938年6月在武夷山市坑口的村头村正式成立。村头村,离市区34公里,北出窠竹关与江西省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历史上是军事要地。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原闽赣省委奉命改为闽浙赣特委,就地坚持斗争。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以闽浙赣特委为主,加上闽东特委、闽中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村头村正式成立,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由此,这一带成了福建抗日运动领导的核心地区,被誉为“红色都城”。福建省委在村头村开展的重大活动有:1939年7月,省委在村头禄村洋山上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派陈丕显到会指导。大会总结了一年半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任务”,选举产生了新的省委,又选出范式人、程序、方言、聂显书、毛彪等6人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福建党组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有自己的代表,即始于此。1939年至1941年,为普及马列主义教育,提部、战士思想理论水平,在村头村禄村洋山上…详情 ▷
闽东闽北红军会师纪念亭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洞宫禾坪村和仰头村,时代为1936。闽东闽北红军会师纪念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内。1928年,共产党员杨则仕被秘密派回家乡凤头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929年7月,杨则仕在杨氏祠堂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杨任书记。杨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置一厅十三室,面积76平方米,陈列着杨则仕等17位革命烈士事迹、中共政和支部旧址纪念碑、革命遗物纪念室、建松政边区地形图,以及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志士的手迹、题词等十余件,革命文物2多件,革命历史图片47张,中央、省领导题词2多件,具有重要的文献和纪念价值。县委、县政府已把第一支部诞生地“杨氏祠堂”辟为纪念堂,并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政和县地方志…详情 ▷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西表村内,原为西表村魏氏祠堂,占地面积约26平方米。1934年8月中旬,中央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在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领下,挺进建(瓯)松(溪)政(和),直捣东平镇,开辟了广泛的根据地。9月初在西表村魏氏祠堂召开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员会,由当地农动的领导人杨顺礼任主席。下旬,在凤池村召开声势浩大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在政和的东平一带及松溪的路桥、梅口,水吉的姜地、龙安、浦城的水北、豪村等地全面开展土改运动,推动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苏维埃政府下辖七个苏区政府,5多个村庄9多人口,是闽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旧址现列为政和县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信息来源:政和县地方志…详情 ▷
中国共产党闽北临时委员会(简称闽北临委),是闽北党组织早期的领导机构,领导福州和闽北地区的革命斗争。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和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笼罩全国,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闽北的形势与全国一样,工农运动遭到了摧残,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鉴于福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昭礼到福建工作,恢复与发展福建的工农运动。月底,陈昭礼偕徐履峻一行抵达崇安,建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8月,抵达建瓯,与葛越溪、季永绥等人接上关系,在陈昭礼的主持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闽省暂时划分为闽南、闽北两区”的指示,成立了闽北临委,直属中央领导,书记陈昭礼。稍后,又成立了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闽北、闽南两临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合并成立福建临时省委。闽北临委的负责人担任省临委领导职务,闽北临委的工作也由新建立的建安特委接替。闽北临委旧址位于建瓯城关序五里。1993年4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6月,又被南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闽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