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大元帅府旧址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19171925年间孙中山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82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门楼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劵拱的西式建筑,南楼设“帅府百年”复原陈列,北楼有“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史料陈列和专题陈列。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请尽早维修座落本市河南的当年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旧址案。198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案:请从速修复开放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大元帅府大本营旧址。1992年,使用大元帅府旧址的广东农业机械供给公司作了为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搬迁广东农业机械供给公司申请立项的报告。同年,广州市文物治理委员会关于市人大代表建议将孙中山大元帅…详情 ▷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1982年8月3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和爱国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共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于1984年6月1日纪念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开馆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王震、杨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刘田夫、任仲夷、杨康华、梁灵光、杨应彬等中央和省市领导都先后来馆参观并指导工作。本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教育工作。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年,被列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212年,被列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在基本陈列全…详情 ▷
“双清楼”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于1897年1月底婚后不久,迁到廖兄廖恩焘家中居住时之居所,位于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是一座三开间旧式民房,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廖仲恺夫妇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迁到在天台自搭的,因取“人月双清”之意,将居所命名为“双清楼”。现此楼仍在,基本保存完好。1982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其正门上作记,上书:“双清楼,1897192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双清楼故居”。…详情 ▷
格兰堂,即大钟楼,现为中山大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本科招生办、校友会、教学评估中心等行政部门办公所在地。1915年动工,1916年6月落成。因其外形仿照大钟楼而建,故多称大钟楼;而中大原大钟楼,位于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捐资者为纪念新泽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岭南学堂前身的格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的格兰先生,将该楼命名为“格兰堂”。从马丁堂往东拾级而上,就来到东北区333号格兰堂。格兰堂也叫“大钟楼”,因楼顶设有报时大钟而得名。堂入口处三个大型拱券端重典雅,二楼四周的圆形玻璃花窗又添几分通透与雅致。严格来说,这栋古色古香的标志性建筑南面大门两侧所嵌之石并非匾额,两方石刻分别以中英文记录格兰堂的兴建历史。虽无匾额,但格兰堂丝毫无愧为康乐园内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堂由美国纽约肯尼迪夫人(又译干尼特)为纪念岭南学堂前身格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的格兰先生而捐建,1915年动工,1916年6月落成。原楼顶大钟为美国高利士先生捐赠。该堂一直是原岭南大学的行政办公楼,1952年1月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后,行政机关也一直在此办公,直至2…详情 ▷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1688号,是目前广州唯一一家由老字号开办的、也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在这里,有大量栩栩如生的蜡像,模拟再现制药加工过程。作为中医药4年的活化石,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以场景复原为主,向参观者展现中药传统工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在陈李济制药厂里,进入博物馆老式木门,一位坐堂老医生和梳辫子姑娘就在门口欢迎你了,开药方的桌子上放置一架老式风扇。前方的“老掌柜”,右手拿着处方,左手拨着算盘,神态和姿势逼真。登上二楼,站在炒姜锅旁翻炒生姜和鼓起腮帮吹火的“伙计”,都是博物馆花高价,采用高科技高分子聚酯做成的。忍不住好奇地触摸如同真人的“伙计”,无论外表、身材、神态、手感都逼近真人。博物馆内,煮蜡、溶蜡、串原子、蘸蜡、入丸、封口、剪蒂、盖印八项工序展现了陈李济首创的蜡壳包装工艺。陈李济的历史比大名鼎鼎的同仁堂还要早69年。而“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为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由具有4多年历史、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广州陈李济制药厂”建立。该馆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多种先进演示…详情 ▷
潘鹤雕塑艺术园座落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后滘西大街,由占地38亩的户外雕塑艺术园林和2余平方米室内雕塑艺术馆两部分组成,总规划面积约4亩。潘鹤雕塑艺术园是广州市城区文化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同时被海珠区委宣传部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艺术园除长期展出潘鹤大师从艺7年来为各地及博物馆创作,已分布近7个城市,不同题材的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外,将以户外雕塑展览为重点,不定期的举办各不同雕塑艺术团体和个人的作品展览,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不同国家和城市的雕塑家保持联系与沟通,互换学者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包括举办个展、联展)和生活体验,营造了一个独特的雕塑人文景观,一个雕塑家与广大市民沟通的艺术平台。具有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收藏艺术精品、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广泛功能。潘鹤雕塑艺术园是一个开放的艺术园林,园内有云溪,果园和绿地,喷泉和休憩长廊,露天观众讲台。结合潘鹤雕塑艺术馆所设的多功能展厅雕塑画廊美术培训中心影像会议室艺术家工作室茶艺馆和餐吧等将形成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的公众文化活动场所。室内…详情 ▷
十香园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怀德大街3号,建于清道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之所。因院内曾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居廉在此设账授徒,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美术人才,当中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和陈树人为代表,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27年,十香园纪念馆依托十香园成立,现分为遗址区域和美术展览区域,总站地面积为3879平方米。遗址区域包括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三座主体建筑,以《居巢、居廉与十香园》为固定展,介绍二居的艺术成就及十香园的历史沿革。美术展览区包括两层美术展馆及艺术家交流厅和园林水榭、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以《诗情画意溯流源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先师纪念展》为固定展,通过一人、一画、一史的形式系列地介绍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的发展和传承脉络。十香园纪念馆致力于展示岭南书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致力于维系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和后人,更致力于服务广大市民游客,为大家提供一个岭南书画大师艺术成果的展示地,一个当代名家的书画…详情 ▷
邓世昌纪念馆落址于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占地47平方米,碧墙灰瓦,掩映在寻常巷陌的榕荫中。庭院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风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换景。有石额楹联、通花木雕点缀,更兼重门纳画、木石风神,端庄肃穆,古朴洗练。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枯木逢春的灵芝两枚,古树婆娑数棵。“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养育着中华民族无数风流人物之人格襟怀,激浊扬清,重塑民族大义。邓氏宗祠始建于1834年,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后,其族人用清廷抚银扩建为现今规模。19民族英雄邓世昌94年建馆,经全面修葺,旧貌新颜,昔日风采重现。邓氏宗祠已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国38年(1949)秋,邓氏族人字祠堂内创办“世昌小学”。后曾改作妇产院。1957年开始,邓氏宗祠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期间,祠内不少文物散失,附属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附属用地亦被违章占用。1989年12月,邓氏宗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在邓氏宗祠建立邓世昌纪念馆。现在…详情 ▷
先有南华西街,再有海珠区。这条广州海珠区最早城区与发祥地的街道,在百年沧海桑田后,她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栋老屋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几代街坊的记忆。如今,她是广州37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将纳入广州名城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行政街道。南华西街位于广州市珠江南岸,海珠区西北面,是一条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街道。,有居民2139多户,人口5839多人,设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构建社区文化载体,构筑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使社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街道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街道之星、全国最佳街道、中华第一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模范集体、广东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详情 ▷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主体建筑,是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年,广州市政府、海珠区政府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重访广州,在古黄埔港范围进行了综合的整治建设,投资6多万元建设了黄埔古港景观区,包括古港公园,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纪念雕塑、亲水堤岸等景观以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四大部分。纪念馆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和播放等形式展示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该馆自26年对外开放,每年接待观众近达1万人次,成为广州市城区内一处参观、游览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石基村黄埔古港邮编:5133…详情 ▷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成立于2年,以进行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以及辅助相关大、中、小学的教学为服务宗旨。以丰富的馆藏,极具特色的文化学术氛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博物馆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17年,有近2年的历史。目前,生物博物馆有植物标本22万号;昆虫标本6余万号;动物标本3万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37种,以及护士鲨、豹纹鲨、翻车鱼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北极熊、企鹅、鸵鸟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5多件,其中7.8米长萨斯特鱼龙、3.5米的新中国龙、兴义龙以及鳞齿鱼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的展厅分为综合展厅、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动物生态展厅以及生命科学热点系列展窗。综合展厅综合展厅以极其丰富的实物、标本、模型、文字、图片、灯箱、电教设施等全面展示生命科学知识及研究成果与发展历史,积极倡导生命科学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微…详情 ▷
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位于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美丽的珠江河畔,东临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西毗广州最高的电视观光塔,北面与繁华的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相互辉映。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是一座具有观赏、娱乐、教育、艺术性为一体的国际化、开放性啤酒文化展示场所。首层为形象展厅,二层为主要展厅,三层与珠江啤酒厂厂区连接,可直达啤酒生产车间。从江面眺望,啤酒博物馆五颜六色的玻璃窗面,宛如一座神奇的啤酒“魔方”;中心部位高高耸立的玻璃啤酒桶造型,更是将珠江衬托得格外绚丽迷人。漫步馆内,可欣赏到气势磅礴的《啤酒海洋》浮雕、别致生动的老式运酒马车、趣味独特的远古时代最原始的啤酒酿造工艺以及发展历程,从而领略到世界啤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在这里,可通过珠江啤酒走向世界啤酒海洋,了解中国啤酒与世界啤酒发展的豪情壮志,了解中国啤酒向国际化进军的坚持信念,了解岭南人所具有的创新、主动、专业、务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更了解珠江啤酒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博大胸怀;在这里,可亲临现代灌装生产流水线,现场感受高科技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在这里,可品尝至纯至真的珠江…详情 ▷
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中央。为纪念广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作者是尹积昌。该解放纪念像由于历史原因被拆除。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年建成。作者潘鹤、梁明诚。纪念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基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坐北朝南,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像与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像座正面镌刻着解放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1963年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位于滨江西路23号,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在广州市内的广东机器总礼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与会代表173人,来自全国12个大城市的11个工会。大会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并讨论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机制”等十项决议案。大会的召开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为全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机器总会购得了珠江南岸的珠江永德货仓,一部分货仓被改为礼堂,保留至今;另一部分于2世纪2年代初期拆除改建为此座大楼。…详情 ▷
广州电视塔即广州塔。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地面,标高6米,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21年9月28日,广州市城投集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新电视塔的名字为广州塔,整体高6米,为广州最高建筑物,国内第一高塔,而“小蛮腰”的最细处在66层。211年正式获评“羊城新八景”之首“塔耀新城”,成为“游广州,必游广州塔”的广州景点,于21年1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广州塔(),建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21年在广州召开的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该塔隶属广州城投集团由广州建筑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已于29年9月竣工。广州塔塔身主体45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米,总高度6米,取代加拿大的电视塔成…详情 ▷
广州地铁博物馆位于海珠区万胜围地铁站出口南侧万胜广场塔裙楼,建筑面积约44平方米,展陈面积约36平方米。展示区分布3个楼层,负一层为广州地质状况及地铁建设过程展示区一层为轨道交通行业及广州地铁发展历程展示区二层为地铁运营安全体验区。博物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是集教育、活动、服务、游乐于一体的科普体验空间。博物馆“免费不免票”,广州地铁博物馆预约方式:市民可以关注“广州地铁博物馆”官方微信号进行网络预约,获取入馆二维码,一人一码,凭码入馆。如未预约,在当天参观人数未突破上限的情况下,在广州地铁博物馆服务中心登记姓名与电话,亦可换取纸质票入馆参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228号…详情 ▷
太古仓码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旧称白蚬壳),由英国太古洋行于194年198年间修建,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在2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来讲,是比较完善的仓储码头。门牌革新路124号。经活化作酒品展销、餐饮、旅游休闲、设计等用。码头由3座丁字型栈桥式混凝土码头和7幢(8个编号)砖木结构仓库组成。陆域面积54888平方米,码头岸线321米。码头为混凝土高桩梁板式结构。建有砖木结构仓库6座,混合结构仓库2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仓库2座。混凝土地面的堆场面积有11362平方米。生产辅助建筑9座,生活辅助建筑6座,办公楼5座。落成之初,由太古洋行代理的黑烟囱轮船公司经营远东、中南亚以及来往于广州至香港、上海、海防(越南)等航线,船只达3艘,其中26艘三千吨左右的货船游轮只在广州太古仓码头靠泊装卸货物。1928年1933年,在陈济棠主粤期间,太古仓码头区又进行过改造和扩建。当时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分别建成内一码头(即今太古仓7座仓库)一号、二号、三号桥泊位(即今太古仓三座“丁”字形码头)和内二码头(即今大阪仓)。日本侵华时期,太古仓码头曾是…详情 ▷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悦览最亲水的商业建筑群;信步艺术与工业融合的大型文化广场;体验全钢结构打造的后现代风格展览空间,8米长一线迷人江景与纵横交错的绿地花木汇聚成一个温情浪漫的自由空间……这,就是珠江啤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珠江边上璀璨的艺术品。她,与珠江新城、海心沙隔江遥相辉映;她,与广州塔、亚洲领事馆区、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脉相联;她,将艺术和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珠江边上闪烁着耀眼光芒;她,将浪漫与风情精致地酝酿成广州市旅游的新名片。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是华南最大的啤酒博物馆,以展示啤酒文化为主题,集研究、策划、咨询、娱乐、休闲于一体。是中国唯一一家将世界啤酒文化、中国啤酒文化、岭南文化、泛珠三角地域文化以及珠江啤酒企业文化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啤酒文化博物馆。她以一种特殊而具体的世界性语言,生动地向人们描绘啤酒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带您走进麦芽、酵母、啤酒花的世界,领略啤酒酿造的过程,感受非同寻常的啤酒文化,并共同见证珠水品牌——“珠江啤酒”的独特魅力。充分…详情 ▷
简氏宗祠,位于广州市小洲村内,简区宗祠是一处建于明末清初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简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就在玉带环绕、翡翠酝酿纯朴的村庄小洲村内,简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末清初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占地13亩(8671平方米),深三进,共有99个门口,取其于长长久久的意念,当时的建筑精巧、雄伟、壮观。宗祠座北向南,广场四周古树参天,几百年的老龙眼树、老榕树(又称麒麟树)、红棉树等,实为罕见。还有旗杆夹,第一进的大门两侧由花岗石雕成高大威猛的狮子护卫和两个石鼓,里外的鲍鱼台用青石板砌成,两边的仪门直通青云巷和白虎巷。入第二进要经过一大个空间,上级到平台,中堂高8米,长35.4米,宽26.5米,由花岗石、坤旬木料精雕成柱支撑着主体,梁和桁、屏风用坤甸木,精雕成各种图案。第三进高8米,长19.8米,宽26.6米,两侧用石栏围雕成八仙贺寿人物图案,正中悬挂着“祥开瀛水”木匾,木匾由一件巨大的檀香木雕刻而成,两侧有文武楼、灰星楼各二层,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详情 ▷
简家岗火葬墓位于南郊七星岗河南新村。1956年发现4座南宋火葬墓,墓的地面都有灰沙砌筑的坟头,形式类同,但保存的残整不一。4座墓各用一个陶坛盛骨灰,其中1号墓的坟面保存较完整。坟头象一具棺材,前有祭台。坟头前端略宽,微向上翘起,长1.24米、宽.74米、后宽.7米,连基座高.92米。正面中间有碑龛,嵌一块黑色石碑,高47厘米、宽3厘米。碑面正中刻“宋故考君简公墓”7字,正书。右行刻小字“维皇宋咸淳二年岁次丙寅十二日”,左行刻“庚申安厝于简家岗之原男”。正对墓碑位置之下,挖有一个直径.48米、深.92米的圆坑,内埋一陶坛,满盛骨灰。陶坛为灰白胎硬陶,一层黄褐色釉。全器分盖、身两部分:身圆形敛口,腹中部鼓直,饰双线弦纹2周,底内凹,有明显的后加痕迹;器盖仿塔顶形状,正中圆突,四脊与檐口微向上翘,每脊间有3~6行瓦垄。通高37厘米、腹径26厘米。其余3墓的骨坛各有异同。第2、3号墓的坛,盖身相合成三重檐。第4号墓的腹部有4耳,盖如覆钵形,其上再加一个敞口大盆覆盖。这批火葬墓的发现,为广州近效经常出土的各种骨灰坛子的分型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