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3年(1924年)4月,端源乡农民公会在领村陈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广东省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韦启瑞、周其鉴、黄国侠等参加成立仪式。农民协会办事处设在陈家祠。该会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运动。陈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国15年被地主武装人员烧毁,现存门口及其两侧的断壁残墙。1927年9月13日,广东高要县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共1余人,在广东区委的指导下,集结领村,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4月16日,反动派发动高要事变。3多名员遭逮捕或被杀害,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幸免于难的员、县农协会秘书许其忠和广东区委派来的西江领导人黄学增、军事干部何遂等人,遵照广东区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反击政策的指示精神,在禄步召集干部和农军骨干开会研究,决定重新组建农民自卫军,伍耀辉任大队长,聂文波、谢忠任副大队长,总部设在地势险要的领村。农民自卫军重新成立后,曾于7月中旬主动出击伍村反动民团,取得胜利。9月上旬,3多名农民自卫军和数百名农协会员在领村集结,由黄学增传达广东关于武装的指示和…详情 ▷
乐城镇是高要著名的革命老区,镇内领村村是大革命时期西江地区较早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地方。高要烈士陵园位于高要区乐城镇领村西南的长岗山山顶(北纬2322”4.8,东经11219”54.1),占地22亩,安葬着高要区各地16位英烈,陵园内竖有一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海拔高度8.1米,占地总面积3343平方米(含烈士陵园)。该纪念碑于1958年建成,在198年和1994年又分别进行维修扩建。坐西向东,纪念碑分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碑座占地面积158平方米,碑座高2.68米,整支碑高11.1米,正面嵌有“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云石碑刻1块。纪念碑周围筑砌了石栏杆,并栽种有3棵柏树,使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满山青松翠柏与绿树既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意,又歌颂了先烈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详情 ▷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以“抗日烽火”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等展示高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顽强的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原名“世德堂”(又叫德刚伍公祠),建于1938年,建筑面积26平方米,二进三开间加一条青云巷和厢房。1944年,日寇在西太平洋军事失利后,企图通过高明、高要西进,打通粤桂战线。为了阻击日军的西进,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活动在要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世德堂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并任命鳌头村的游击队员伍鉴衡担任队长,队员有3多人。25年8月9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被列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21年,高要区政府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原址”进行修葺,并确定了“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原址”为高要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17年底,高要区委计划将在此基础上建设党建工作教育“初心堂”,志在通过此红色革命遗址来教育大家不忙初心、不忙使命、继续前进。217年12月,活道鳌头革命传统教育基更被肇庆…详情 ▷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位于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以“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武装革命斗争和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历程”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等展示了在解放战争时期,高要人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及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开展借粮渡荒、救灾解困、接管肇庆等工作,谱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原名“朝客伍公祠”。始建年代不祥,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355平方米。三进为2层楼房。1949年5月25日,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并召开了“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任命冯光同志为高要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命高要县工委委员陈普初同志为副县长。25年8月9日,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被高要区列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21年,高要区政府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原址”进行修葺,并确定了“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原址”为高要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17年底,高要区委计划将在此基础上建设党建工作教育“初心堂”,志在通过此红色革命遗址来教育大家不忙初心、不忙使命、继…详情 ▷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方12公里,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相邻。鳌头工业园坐落于本村内。鳌头村面积约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亩,山地9958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3人。鳌头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4年7月,我党在此成立抗日自卫队;1945年,该村崇德楼创办了鳌头村“青年学习社”;随后,军事情报联络站和鳌头江仰交通总站相继成立;1949年5月25日,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鳌头村的立本楼成立。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鳌头村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鳌头村民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鳌头村东边的273省道旁,纪念碑上记载了抗日自卫队和解放战争的烈士事迹。不少干部群众也时时前来,缅怀这些革命先烈。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于1996年,为了纪念鳌头村的革命烈士伍泽文(抗美援朝时牺牲)、伍信(抗日战争牺牲)以及肇庆、佛山籍的革命烈士十多人。当时修建这座纪念碑是由鳌头村的群众和热心人士集资所建,由于当时资金有限,还有很多工程未有完成,现在已杂草重生,我们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详情 ▷
随着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广州,国民党残余部队撤离,1949年1月25日,其中一支国民党部队经四会走下坪,过狮岭出水南,准备从广西撤离,在水南圩镇炮楼驻扎一晚。1月26日凌晨,解放军部队追至水南,分别占领青湾山顶、水南村山顶、坑告山顶、坑花山山顶,挖战壕、布兵力,迅速对国民党残余部队形成包围。清晨,战斗打响,激战中,一解放军战士从旱呀经青湾出河口,准备直扑炮楼,结果中牺牲在河滩上,坑花山山顶一战士在战壕中中流弹牺牲。天亮,国民党残部无心恋战,突围向禄步撤退,双方在食品站前推倒猪肉台掩护,激战中有三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了。国民党残部突围,姜秀山连长负伤带队追击,小肠流出一米多,用手塞回去,继续追击,最后因失血过多,牺牲在塘顶河滩处。战斗结束,水南居民打扫战场,发现还有六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了:水南村山顶一名,青湾山顶一名,灯光球场背二名,林业站背二名,共牺牲了12名解放军战士,歼敌三十余人。当地居民就近把牺牲战士掩埋。1952年,徐培贵兄长听到弟弟牺牲的消息,千里迢迢从湖南赶到水南把弟骸骨运回家乡安葬。1964年,工作队连同当地政府,统一把烈士合葬于花果山,立碑纪念。…详情 ▷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今水南区分界乡村以北的豆坪岗(也称头坪岗)上,坐向255度。该碑是分界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分协委员会、四清工作队于1966年9月为纪念在1947年5月8日的激烈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游击队战士而建立的。全碑用砖砌叠,处批荡水坭,通高456厘米,分三层。第一层(底层)高48厘米,横截面约13415(平方厘米);第二层高72厘米,横截面约12791(平方厘米);第三层成梯形,高3厘米,底部横截面约12488(平方厘米),该层正面阴雕勾边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第二层的正面用同样手法阴雕形体细小的碑文。1947年,国民党派面临全面崩溃,一股国民党残匪窜入广宁、高要交界境地,于农历五月八日,被我游击队河西大队瑞江支队截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游击队员李火妹同志(四会县石桥人)、罗鉴同志、陈建洪同志(广宁石涧人)为歼灭敌人而光荣牺牲。该烈士纪念碑于212年11月重建。…详情 ▷
沿着白诸镇157乡道,上孔至杨梅水库路段时,就会看到一座座落在小山腰的墓园,园中树木青翠、松柏坚挺,墓碑肃穆庄严,高约三米余的墓碑,这就是反霸英雄纪念碑,它也是白诸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基地。195年5月29日清晨,地主恶霸冼蔚周勾结土匪狗虱仔,孖烟通等匪徒二十余人在上孔村农协会阴谋武装暴动,结果在战斗中两名民兵受伤,其中一民兵钟念纯受重伤在去肇庆医治抢救的途中死亡,又有农会主席冼德祥组织委员钟永佳,武装委员兼民兵队长冼其昌、冼祖元四人等,被匪徒劫持到东村大队云河村观音山顶,遭严刑拷打,他们英勇不屈,恶霸土匪把他们用绳子捆紧夹住大石,从山顶直滚下悬崖山谷中,就这样壮烈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五位坚贞英勇光荣牺牲的烈士,特立此反霸英雄纪念碑,以志后人永不忘此仇恨,更珍惜和平。五位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详情 ▷
高要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高要市乐城镇领村的北面。该遗址原是领村陈家祠,始建于明代末期。1923年至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高要县乐城的端源乡(现乐城镇的领村、波河、料村、近兑、伏洞等1个自然村)掀起了一场在西江地区开展最早、影响最大的轰轰烈烈的农动。1924年8月始,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遣周其鉴、陈殿邦、黄侠生、韦启瑞、蔡日升等一批共产党员到高要县开展农动。1924年1月8日,端源乡农民在领村成立端源乡农民公会(又称农民工会),会址是领村陈家祠。中央农民部、中共广东区委、省港委员会分别派出代表陈树仁、陈维康、黄侠生、郑千里等人前来参加成立仪式。端源乡农民工会成立后,第一个革命行动就是领导农民向地主开展减租抗租斗争,一律实行五折减租。1925年4月29日,根据省农会章程,“端源乡农民工会”更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端源乡农民在领村举行端源乡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中央农民部派出特派员周其鉴、韦启瑞、罗国杰、熊克武、黄国侠以及广州农讲所学员代表邓广华、陈均权、卢耀门等前来参加。韦启瑞等在会上发表演讲,宣传农…详情 ▷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高要市活道镇鳌头村立本楼(又名朝客伍公祠)。其建筑特色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宽16.62米,三进深,长26.9米,坐北向南偏西。始建年代不祥。鳌头村地处高要、高明、新兴三县交界,山峦重叠,道路迂回曲折,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1944年1月间,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5年1月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大队长黄仕聪派伍真、伍子高回家乡高要活道横江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先在鳌头村建立交通联络站,任务是为第三游击大队收集情报、传送情报、接送来往人员等。随后,开展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活动,成为要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高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派展开英勇的斗争,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西江南北建立起大片游击根据地。1949年1月,中共高要县工委成立,书记李法,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吴耀明,委员叶琪、陈普初。5月25日,高要县人民政府在要南游击根据地鳌头村立本楼宣布成立。县长冯光,副县长陈普初。她是在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在百万大军渡过长…详情 ▷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西面鳌头学校内的德刚伍公祠(又名世德堂)。该建筑建于1938年,一进深,长15.13米,宽13.3米,坐北向南。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为挽救其南洋的孤军,日军企图经高明、高要西进,配合由湖南南下的日军打通粤桂线。为了阻击日军西进,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德刚伍公祠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伍鉴衡任队长,有队员3多人。1944年7月27日,自卫队在大田令(土名)进行了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各1人。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高要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5年8月,德刚伍公祠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8226紫云谷是端砚的发源地,景区内有古石磨、水车作坊遗址、老坑洞遗址、错落的瀑布群。景点介绍紫云谷是西江羚羊峡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自然风光十分优美,由于这里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因此许多都市人都把此地当作回归大自然、保健养生的最佳生态旅游线路。在这里游客可以醉心于优美的大自然风景之中,呼吸山林中清新的氧气,弄瀑戏水、沐浴山泉,享受生活。紫云谷景区的四条豪华游轮是整个西江羚羊峡段唯一的旅游船只,游客游览完景区后,更可坐上游轮享受不一样的动态旅游。春夏之际更是烟雾弥漫,气象万千,让游客全身心感受羚羊峡峡两岸美景,并可观看到砚坑城墙、大小龙门、羚关古道、清风阁、晒衣坑、出入山虎口、文殊村等胜景。还有,紫云谷因出产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而闻名,中国品质最好的端砚都出自于紫云谷的老坑、坑子、麻子坑。当然不能错过寻访三大名坑以及古端砚遗址。紫云谷旅游风景区位于广东肇庆东南郊烂柯山脉,西江羚羊峡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森林资源,是都市人到大自然保健养生的一条很好的生态旅游线路,游人可吸纳山氧、弄瀑戏水…详情 ▷
吴桂丹墓位于高要市白土镇久留村。属清代墓葬。坐北向南,拱形状三道护墙,水泥石米批荡墓墙。总面阔1.4米,深11米,墓两边第一道护墙镶嵌砚石碑志2块,记述吴桂丹生平。吴桂丹(1855—192年),高要水坑(今属肇庆市鼎湖区)人,清光绪年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记名御史,是中国物理之父吴大猷的祖父。吴桂丹墓葬规模较大,现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信息来源:文体旅游局…详情 ▷
陈以载墓位于活道镇水口村。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坐南向北,墓分两级而建,总面宽4.5米,占地5多平方米。坟墙、坟手、罗圈墙等全为红砂岩石材,坟堂中央设有石板拜台,后面立一块云石石碑,碑正面阴刻“袁州府节陈公之墓”,在坟堂前坟手侧边立有高1.2米、宽.7米的两块碑记,左边有赐进士出身的广西布政使左参议田汝成撰写的《袁州府推官陈公墓表》,右边有赐进士出身的广东按察司俭事、两京大理寺丞林希元撰写的《节推陈公墓志铭》,碑文为楷书阴刻,两碑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点地介绍袁州推官陈公的家族渊源以及记述他的生平与主要政绩。陈以载墓对研究陈氏家族从浙江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迁至高要、鼎湖等地定居历史有一定价值。信息来源:文体旅游局…详情 ▷
已有2多年历史的龙公祖庙座落于钟灵毓秀的金钟山,庙中供奉的“护龙神石”因曾护荫过二人成为君王而闻名天下,有着“神石庇佑开南粤,龙公护荫出君王”的美誉。龙公祖庙内保存着从南宋期间流传至今的“千年传世龙签”,龙签由前人依据易数卦理,融汇道、佛、儒三家哲理编撰而成,内容包涵“因缘果报、道德教化、天道阴阳、人道仁义”,每签都蕴涵着大自然无限灵机。龙公祖庙右侧有一棵神奇的姻缘树。姻缘树已有二百多年树龄,期间经历三次灾难:雷击、火烧、刀砍,两树三次被摧毁,三次都在同一时间重生,如一双恋人般生死相随、坚贞不渝,令各地信众啧啧称奇。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八是龙公开仓开库茶果节,其中包括开金库、派米、派利是、吃茶果等活动,都是龙公祖庙几百年传统习俗。地址:肇庆市高要市二省道乐从镇以北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818门票信息:门市价:5.元…详情 ▷
高要有名塔,各塔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和建筑风格。挺拔向上,具现代气派的明珠塔和已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塔、巽峰塔呈鼎足之势,矗立于高要市城区,使这个新兴城市增添了绚丽的风采。文明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巽峰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成于天启七年(1627年)。乌榕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景区的乌榕岗上,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明珠塔座落于高要市城区南岸镇沿江路东端的明珠广场,始建于一九九六年,为纪念修筑集防洪、交通、观光于一体的沿江路而建。…详情 ▷
南宋以来,中原战乱,江南狼烟,赵宋族人纷纷南迁避乱,经绍兴、诸暨、福州、潮汕及广州、肇庆各地,尔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历尽沧桑。目前仅在高要莲塘一镇,就有赵氏一脉2多人,与其先祖发祥之地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的赵氏后裔人数亦在伯仲之间。莲塘镇赵氏家族的始祖赵鼎,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第15代孙,原籍河南省汴梁县,大元大德年间被授予肇庆儒学教授(相当现在的教育局长)。赵鼎先在肇庆城西居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占籍高要莲塘石巷村,为赵氏家族在肇庆的第一世族。赵鼎在肇庆共生有6个儿子,经过5多年的生息繁衍,后人主要分布在莲塘镇的石巷村、上巷村、柑园村、围安村等13条自然村,其中石巷村、上巷村、围安村现在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赵姓人,连几岁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大宋天子”。石巷村现在还保留着赵鼎的故居,里面悬挂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等宋朝18位皇帝以及部分先祖、太后、皇后和忠臣良将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的37幅画像。在赵氏人居住的村子里,都建有不同规模的赵族祠堂。位于莲塘镇原有“赵氏大宗祠”,但现在已成为“莲塘剧院”。在剧院旁的几棵大榕村下…详情 ▷
高要宝莲寺位于莲塘城区北面的宝莲台小山岗(又称龟岗)上,距市城区9公里,北有广东影视城相连,东与神符岩相望,拼成了一线(宝莲寺、神符岩、影视城和莲江线)的游览之地。据高要县志载,宝莲寺建于宋朝开禧年间(约公元125至127年),距今已有79多年,属鼎湖庆云寺的分寺,先后于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35年(177年)、道光22年(1838年)进行了重修。几百年来,各地善男信女纷至朝拜,香火鼎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因年久失修,逐渐坍塌。随着开放改革,神州安靖,四海昇平。为弘扬佛教,挽救历史遗产,众多热心人士提议重修宝莲古寺。经广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复,遂于1995年7月成立重新修建宝莲寺的筹建委员会。1996年2月举行奠基动工仪式,同年1月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再经历年的扩建,使宝莲寺逐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重修的宝莲寺基本按原规模和结构建造,现已建成正座头、二两进和藏王殿、观音殿。大门横匾“宝莲寺”和“天开古刹留金案,地涌层台现宝莲”的古联均由名中医梁剑波先生所书。头进为厅堂,正中供奉弥勒佛,后供韦陀佛。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中间供…详情 ▷
中洲旅游区位于中洲镇境内的水下村和白竹村,距县城2公里,省道贯穿全区。区内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水下瀑布群延绵数里,最大落差9余米。飞泉流瀑,气垫宏伟,是不可多得的观瀑赏泉用地。…详情 ▷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南面的遗经书房。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年间,深9.28米,宽9.96米,座北向南。1998年重建。1946年6月,党领导的中区纵队部分干部奉命随东江纵队北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北撤后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由谢创、周天行任中区党的正副特派员。同年7月间,谢创、周天行与高要鳌头村的共产党员伍新取得联系,并指示他在该村利用办“书报阅览室”、“武术馆”、“青年学习班”等形式,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1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伍新吸收进步青年伍强、伍子绵两人入党,并成立中共敖头村支部,由伍新任支部书记。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最早建立的党支部。员宣誓仪式就在鳌头村遗经书房内举行。此后,要南地区党组织日益壮大,革命活动范围遍及高要。25年8月,遗经书房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