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州中学东17米。始建于1958年,是为纪念连州市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97年扩建后迁建于现址。纪念碑坐北向南,由基座、碑座、碑身组成,外贴花岗岩瓷片,碑身上镶“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铜字,基座周围设汉白玉栏杆。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清远市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1996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连县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燕喜山四角楼,位于今日的连州中学校园内始建于1916年,由连州城雅窑岗人张家齐所建。该楼单檐歇山顶,上为阴阳板瓦面,正脊板瓦叠置。设木楼梯、木楼板,西面一、二楼设砖砌檐柱的回廊。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机关多次搬迁到连县办公。后来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作为秘密联络、开会地点,是连州市较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211年7月公布为第二批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连县抗战纪念馆一楼馆内以华南抗战背景、五迁连县、连县党组织在抗战时期的活动、大事记、战时省会、战时广东儿童、名人留踪、连县之殇等篇幅详细展示了连县军民的抗战历程。二楼为李汉魂会议室、办公室、寝室的场景复原。2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的刘禹锡纪念馆,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一楼内设刘禹锡雕像、诗词文章、遗址展览等,特别是其中十多幅精美的中国画,是结合刘禹锡在连州留下的诗歌精选进行创作的,历时两个多月,用形象手段反映刘禹锡在连州的历史是其中的亮点。整个一楼通过艺术手法系统地复原了刘禹锡在连州4年半时间所带来的变化和功绩,二楼则是全面介绍连州历史文化的展厅,三层是连州现当代成就展。纪念馆开馆后将成为连州重要的文化项目和新的旅游景点。景点位置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番禺路连州中学燕喜山…详情 ▷
连州地下河位于历史文化古城连州市东北26公里处,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个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它以其神秘、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而蜚声中外,有广东地下第一河之称。据地质学家考察分析,大约在两亿多年前,连州地下河所在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地壳运动的变化,海底上升为陆地。第二个地壳稳定期时,这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从而形成现在的洞穴。连州地下河的景点分陆路和水路两部分,陆路为溶洞,水路为地下河,水陆两游的连州地下河,以其恢宏的气势、壮丽的景观和独特的组合,堪称岭南一绝。著名文学家秦牧先生称之为“神秘瑰丽的地下河”,当年他游地下河时,不禁欣然写下:“连州岩洞异,瑰丽风光多,大快平生事,泛舟地下河”。前广东省副省长杨应彬同志更是题诗赞道“渊明风骨王维韵,尽入连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须世外觅桃源”。连州地下河是一个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在可游览面积达6平方米。最高处为47.8米,最宽处为53.6米,洞内四季气温保持在18左右,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是旅游避暑的圣地。在…详情 ▷
湟川三峡位于从连州市区到龙潭镇的连江河段,连州市区南面,全长2多公里,是珠江流域北江水系的主要支流,起源于星子红岩山,流经连州、阳山、英德,在连江口汇入北江。湟川三峡多美景,湟川文化更悠久。湟川三峡分仙女峡、楞伽峡和羊跳峡,两岸茂林修竹、山花烂漫。瀑布一幅接一幅,似帘,似练,似玉带;山势收缩如刀切之齐;水势逼仄如束薪之急。先进入龙泉峡,可以看到胭红色的崖壁上流下十几道瀑布(下雨天时可多达几十道)泻入河中,景像十分壮观。通常在山洞内才能见到的石钟乳,在这里却露在外面。更为神奇的是,有一个石钟乳居然终年滴水不止,好似马在撒尿,因此龙泉峡也被称为“马尿峡”。接下来是楞枷峡,河两岸山高峡深,怪石嶙峋。相传秦时有几位仙女游峡,在这里遇到风雨,一女化为石头,故此峡又名“贞女峡”。最后一段是羊跳峡,意指山羊能从河这边跳到河那边,比云南的“虎跳峡”还要夸张,其狭窄程度可以想像。此段江面逐渐收窄,江水变得墨绿,峡壁上垂吊的钟乳石似乎伸手可及,十分险峻。峡旁有一个天然的石头平台,粤语相声名家杨达和黄俊英二位来此游览时看到后,便登临石台对着青山绿水表演了一段…详情 ▷
福山位于连州市北2公里的保安镇内,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宗教地位很高。福山是古连州八景之一,南宋学者张栻称之为“静福寒林”。福山也有八景:天衢毓秀、福字回澜、涧井交流、文峰并峙、平池印月、泉源伏虎、仙人金掌、珠树夜光。这里在当地名气很大,但外地游人不多,因此相当清静。福山三面环山,州志曰:“三峰尖秀,高一百三十丈,峰峦环抱,松桧葱郁”。到处古树参天,是避暑的好地方。寺院所在地的保安镇,在重阳节有“抬大神”的民间风俗,即抬着“大神”(实为当地最有名望的人)沿街巡行,意为众人驱邪迎吉,也是当地的民俗。门票开放时间5元。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保安镇福山风景游览区…详情 ▷
慧光寺原名光孝寺,又称万寿寺、报恩寺。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经省民宗委粤民宗行政审批[27]26号文《关于同意设立连州市慧光寺的批复》正式命名为慧光寺。慧光寺位于连州市区慧光路慧光塔侧。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北宋嘉佑六年僧法辩重建,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僧普化又重建,清朝道光十年再重建。慧光寺主殿左侧为慧光法堂,堂后为数十楹方丈禅房。上有罗汉堂、华严阁,旁有香积厨,中造浮图十余丈,置银缨舍利。根据史料记载慧光寺位于州城南门外东侧;连州城规制:平面呈圆形,辟东南西三门,北置北楼无门,东西南门辟瓮城,西门由于河道的关系瓮城内置,东南门均外置瓮城以利防御。南门为州的主门,亦为城池防御的重点,沿河道圈一路椭圆形的罗城,其中东门曰“永东门”,南辟门四座,由西向东依次为“朝阳门”、“济川门”、“龙泽门”、“镇江门”;城隍庙、慧光寺、万寿宫、慧光塔居南罗城的东侧,城隍庙、慧光寺、万寿宫沿东西横向排列,慧光塔位于慧光寺东北方向。…详情 ▷
龙口村墓群位于连州市镇龙口村下树山。1963年发掘西晋至唐代墓葬13座,出土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多数是砖室墓,形制各异。墓砖多为红色,印有叶脉纹、波浪纹、网纹和“永嘉四年庚午岁六月卅日立”、“永嘉六年六月立”的纪年铭文等。出土文物有碗、罐、钵、盘、灯盏等陶瓷器和陶屋、灶、仓、井、鸭等冥器,以及犁田耙田等陶制模型,还有铜钵、铜钱、铁剪、铁三脚架等器物,共6多件。西晋墓中的模型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陶质坚硬,多作灰色,拍印细方格纹。陶牛的两角长大弯曲,体肥足短,与水牛形象完全一致。水田模型有陶塑的人在驶牛犁田耙田,为研究两晋时期粤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详情 ▷
刘公祠始建于1945年,门额塑“唐相刘公几之堂”,该祠于上世纪8年代被拆。为纪念唐代连州籍宰相——刘瞻,在连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刘公祠得以重建。刘公祠是一座仿古祠堂,展示了刘瞻清正廉洁的一生。该祠面积66平方米,祠堂门前三对旗杆石,是纪念刘景祖孙三代均为进士而立。祠堂一楼以图文、碑刻、雕塑像的形式展示刘瞻“唐相租屋”“请命被贬”“二度入相”“三代进士”“巾峰山下衣冠冢”等传奇故事。二楼为燕喜书院布局,按照古代连州书院的格式进行复原,介绍连州历代书院。祠堂同时陈列了连州有代表性的门楼、祠堂、桥梁、凉亭、民居等图片。…详情 ▷
卧龙亭位于连州市连州中学燕喜山上。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连州知州陈奕兴建,因亭侧有卧龙石而得名,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亭坐面向北,单檐布瓦歇山顶,绿琉璃瓦当剪边滴水,砖砌四檐柱,内置四木金柱。1996年7月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铁城亭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现存为1982年在原址重建的建筑。1938年冬,省长吴铁城拨款修葺保护燕喜古迹,校长杨芝泉兴建了铁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碑置于亭中。文革期间铁城亭和石碑被破坏。2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南宋绍兴年间,连州知州陈奕为了纪念北宋时的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燕喜亭前修建“君子池”。唐贞元二十年(84年),因韩愈在此作“燕喜亭记”,载“池曰:君子之池”而得名。原池浅小,九十年代连县人民政府拨款凿疏成现状。2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古朴深重的燕喜牌坊竖立在燕喜亭北侧约二十米,它是原燕喜书院的大门(燕喜书院创办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是燕喜中小学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学校后来并入了连州中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校长杨芝泉主持兴建。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上联旁边小注为“明进士福宁游太初燕喜亭诗刻亭右石上字小痕浅风雨剥蚀墨迹半湮今节录于此”,下联旁注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邑人杨芝泉书”。牌坊背面门顶有“引人入胜”行书大字,中门二联为“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2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清同治《连州志》载,水井始建于明嘉靖乙未年(1535)冬,因为长时间不下雨,判官佘学勉命人在慧光塔南面,光孝寺门前凿出两个水井,分别称惠泉井、丽泽井,并为之作序铭。两井均用青砖砌成圆形井壁、用青石块凿成圆形井沿,镶于井壁上。211年7月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详情 ▷
在双喜山连州市二中校园内有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19世纪西洋式两层瓦盖房默默耸立着这就是惠爱医院旧址当年红七军的伤病员曾在这里治疗。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美国长老会在连州风景区双喜山上建的基督教建筑群(包括男医局、女医局、礼拜堂、基督教学校)之一至今已达百余年。因年代久远原惠爱医院1多处老屋已拆旧建新仅存的此屋作为纪念物而保存下来(原男医局)占地面积278.77平方米高1.2米长25.12米宽1.9米地面、楼面与走廊均以木板铺就四周走廊围有古式木制栏杆;顶层为。1996年8月连州市政府批准将“惠爱医院———红七军伤病员治疗处”列为市(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9月由文化局、博物馆主持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2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惠爱医院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骑田岭古道位于清远市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虽然没有大庚岭那么热闹,但年龄却比大庚岭更老。这里拥有五岭里最早的古道。对封建时期的兵家来说,它的战略意义也十分重要,甚至岭上的阳山关还用天险地势挡住了汉军的进攻,成就了南越王赵佗的皇帝梦。骑田岭秦汉古道,是内地通往岭南的最早官道,中原先进文化的先声由此“咽喉”传递而来。赵佗率领的秦军是开山之祖,东汉章帝时,大司农郑弘奉命拓宽此道。“此路一开,中原之声近矣,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遐陬之民俗变矣。”(《资治通鉴·郑弘传》)如今连州市大路边镇顺头岭上还完好存有八千八百多级古道石阶以及南天门、广荫亭、怀清亭、驿站伙铺、顺泉井等古迹。…详情 ▷
丰阳古村建村至今已有1多年的历史,丰阳全村姓吴,始祖吴敬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帅。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吴敬元大元帅统领一支大军向南进发,开辟抵抗宋军的根据地。可是不到一年时光,南唐即被宋军灭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吴敬元只好弃甲隐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丰阳村吴氏。到北宋年间,其孙子吴世范却高中了朝廷的进士,官至太子中丞,河南御史,朝散大夫。丰阳古村现在还遗存着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明、清建筑。当地人用“一间古庙、两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来总结丰阳古村的建筑,包含了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丰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间古庙”指的是丰溪古庙。丰溪古庙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抬梁式结构,古庙前有一棵可荫蔽数百人的千年古榕,古庙对面建有古戏台。“两条古街”指的两条均用鹅卵石铺砌的、贯穿古村的古道。两条古道长约一公里,分别呈南北和东西走向,两旁店铺林立,在民国时仍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三间祠堂”分别是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吴氏宗祠的镇门石狮,敲打任何部位,都能根据声音来辨别狮子的雌雄。“四座门楼…详情 ▷
丰阳古道位于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西北部,这里毗邻广西和湖南两省,自古便是三省边界最重要的商贸通道,更是南粤古驿道六条线路中肇雷古驿道文化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阳古道是明、淸时期人们从连州走陆路前往湖南省蓝山县、宁远县、永州的一条交通要道,古道往北延伸至广西北部。现在残存的古道长约6公里,位于广东省淸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左里村委三江口自然村东面,古道路面多数路段用鹅卵石铺成,宽1.2至1.5米。沿途还留存有凉亭、石桥等设施。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岭南的发展,广东与其他省份的贸易也逐渐繁盛。丰阳古道也因此成为了南粤通往湘南和桂北一带的通道。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工业产品在驿道上流通,全凭挑夫肩挑背负运输,每天络绎不绝,最繁盛的时候每天行走在驿道上的挑夫达到上千人。…详情 ▷
冯达飞故居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豆地坪(现名达飞巷)。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砖木结构平房,三开间,硬山顶。面宽1.24米,进深14米,高7.5米。大门与大厅之间辟天井,左右是厢房,大厅中悬挂195年连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光荣之家”横匾。冯达飞(1899~1941年),连县东陂(今属连州市)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学生,曾留学苏联。1929年回国后到广西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司令,湘赣军区红军四分校校长,红八军代理军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2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题名,镌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题名云:“紫岩张浚携子拭游燕喜亭。阳山唐斌、陆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己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进士出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绍兴五年为宰相。他于诸将中重用岳飞、韩世忠。秦桧执政后,被贬连州居住。其子张拭字敬夫,南宋学者,随父至连州贬所,筑室研经于巾峰山下,并讲学于斯。作有《连州八咏》诗。明万历年间(1573162年)进士刑部郎中游朴游燕喜亭诗刻,其中“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两句,很能概括表现燕喜山在历史和风景方面的价值特色。邑绅杨芝泉挥写了这两句诗,作为燕喜山牌坊的门联。1981年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