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1975年迁至东郊白塔村南,占地面积21亩。其中烈士纪念建筑物面积746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革命烈士英名碑、解放开封战役无名烈士公墓、革命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堂、粟裕将军骨灰敬撒纪念处,胡万杰、郭向新烈士塑像,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大夫墓、碑等,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的共有4942位。开封市烈士陵园紧紧以“褒烈育人”为宗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搞好基地建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扬先烈精神,宣传烈士事迹,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分别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及开封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民政部和河南省民政厅评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年跨入省级文明单位;21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2年被河南省首批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5年7月…详情 ▷
开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建于1975年,1985年清明节期间对外开放。由张爱萍将军题写“开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名。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开封市烈士陵园内,开封市烈士陵园紧紧围绕“褒烈育人”宗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先烈精神,宣传革命烈士事迹。1994年分别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及开封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民政部和河南省民政厅评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1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2年被河南省首批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陈列馆展厅面积8多平方米,展墙面积6平方米,分为正厅和序厅两部分,展墙镶贴高清度背胶相纸图片3余张,高清写真喷绘、高清油画面积29平方,制作展柜、展窗13个,展出烈士遗物168件。序厅制作24平方米的开封战役沙盘,影壁墙上绘有24平方米反映开封战役的原创油画。按照以时系史、以史系人、以人系事的原则,正厅按时间顺序分六个不同的时期展出14位著名烈士事迹。整个…详情 ▷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它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巍然屹立,实为游人和建筑专家叹为观止。今天的铁塔公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殿阁嵯峨,亭台映波,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数十个景点遍及园内,东北部与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古城墙遥相呼应,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据《汴京遗迹志》记载: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曾在…详情 ▷
【北神岗古墓地】位于开封市东北土柏岗乡北神岗村。该村是一处比周围其他地势都高的岗地,与南面的岗西村的上岗遥相呼应。群众在挖窖时,不断挖到小型砖券墓,墓宽约2米,高1米,券顶距地表3米左右,长不详,券墓所用的砖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粗绳纹,色灰,质地坚硬。岗土还发现汉代的陶壶、明代的夹纱硬之陶罐。据次迹象,该岗可能是一个古墓地。…详情 ▷
古观音寺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东大街,因阁内供白衣观音而得名白衣阁,在明代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的香火院。寺始建于唐,盛于北宋,衰废于明清,现在的“古观音寺”是1994年重新修建的。建国初期,白衣阁里面曾经是一个戏院,不少知名演员如张新芳,刘道德等都在这里挂牌唱过戏。古观音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天王殿、三圣殿、禅堂、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大士店等;寺内重要文物有一尊南北朝时代白果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僧墓塔一座,塔主为净严法师;寺内还珍藏清《龙藏》二部。开封古观音寺位于主要大街干道财政厅东街上,座北面南,东西宽86米,南北长15多米,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5517平方米。始建于唐,盛于宋元,在明代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的香火院,与古白衣阁相邻。古白衣阁始建于五代后周乾佑年间(948—95),至今有一千余年历史,古观音寺宗地包括古白衣阁在内。1925年,净严法师受太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嘱托,来到河南开封弘扬佛法,在社会名流居士的护持下,利用古观音寺旧址兴办河南佛学社,邀请太虚、慈舟、印顺、道源等高僧来此讲经说法,影…详情 ▷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始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为233平方米。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5公里的中轴线。建于1936年的学校大门双重飞檐,多种珍禽奇兽雄踞其上,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耗资2万大洋的大礼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绘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轴线东侧有建筑面积为233平方米的“六号楼”和1座分布整齐的斋房(即“东十斋”),西侧有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七号楼”和“西二斋”。“西二斋”西部有“改建河南贡院碑”、“重修河南贡院碑”各一块,从整体上,通过空间的围合、韵律节奏的塑造,形成了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四合式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布局结构的大型校园建筑群。据有关专家认为,这座建筑群是中国高校建筑雄伟、构造精美、中西合璧的代表,尤其是造型的优美,制作工艺的精巧和色彩的运用,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里的近代建筑群是1915年至1936年期间逐步建成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世纪初,中国第一代留学欧美的建筑师们学成回国,虽然他们大部分所接受的属西方学院派教育,中国文化在他们身上却有着难以磨…详情 ▷
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集北宋针灸铜人、惠民和剂药局、中医药械、中医遗迹、名中医博览、中医药文化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13年3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二期工程于214年1月完成。215年9月18日,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82,陈列展出面积约982。展览厅以北宋至今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布展,共分为朝尚医药专设机构、针灸大成空前绝后、汇聚方药济世惠民、分科论病承古创新、文化繁荣儒医辈出、继承创新续写辉煌六大部分,另在馆内特设宋代名医馆和针灸铜人文化墙等。展厅收藏宏富,计有文化展板27块、制盛药工具12件、宋代线装医籍6余种、中医书刊1余册收藏浸制植物标本32种、中药材标本9种、各类中药饮片3余种、中成药2余种、动物中药标本数十件及描绘宋代制药、问诊等实景7处。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为宗旨,反映千百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史实和主要成就,再现大宋中医药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雅致、…详情 ▷
开封盛泉民国纸币博物馆是我市一家以收藏展示民国钱币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217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当时国家银行,商业、特种银行,外国、中外合办银行,官银号和省、市银行,乃至不少店铺商号均可发行纸币。吴钟煌指出:“清以前,钞券散漫,固无制度可言。即民国成立,亦无确定之制度。”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种以上,发行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国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该时期独特的金融制度变迁、变革经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对当代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地址:开封市北门大街177号…详情 ▷
坐落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6号楼的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创办于212年9月,展品3余件。该馆分为古代科举考试文化、书院文化两大展览主题,建立了管理队伍,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合作建立了学生义务解说团,为参观者提供免费解说服务,先后接待了十几万观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藏品和展品以纸质资料为主,目前存有各种纸质古代科举考试的文物资料数万件、革命战争年代的纸质文物资料上万张,先后举办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等展览,开展了聚协昌“誉久杯”国学之门经典背诵活动等,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详情 ▷
坐落于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38号院的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而建立的一家民办博物馆。该博物馆布展中原传统彩灯2多盏,陈列与制灯相关的器物1多件,展示相关民间手工艺品1余件。汴京灯笼张亦称汴梁灯笼张,世居开封,为开封著名彩灯制作世家,至今已传承七代。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建立后,与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开封大学等高校联建了实习基地。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通了彩灯文化电话专线,团体参观安排专场,由传承人亲自讲解和示范。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彩灯文化,展示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详情 ▷
河南省佛学社旧址1925年下半年,佛教净严法师和慕西法师在开封白衣阁建立河南佛学社,作为释门信徒修研佛学的场所。社长是河南省政务厅厅长、老同盟会会员刘积学,净严法师、慕西法师等任理事,袁西航任总干事。1935年,由净严法师发起创办河南佛学院,地址在铁塔寺,太虚大师任名誉院长,慕西法师任院长,净严法师任教务主任。该院相继创办了贫民小学、难民收容所、施诊所、中医学校,并设立了赈济委员会,募捐物款,赈济灾民。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北门大街21号铁塔公园内…详情 ▷
刘峙故宅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前炒米胡同42号…详情 ▷
毛泽东主席像时代:现代地址:开封市顺河区汴京大道汴京公园内…详情 ▷
四面钟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汴京大道汴京公园内…详情 ▷
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时代:清嘉庆年间地址:开封市顺河区王家胡同中部路西7号院…详情 ▷
开封乐观街47号,田家大院硕果仅存的一所宅院,三进四合院,开封“市保”。开封市文物局评价:田家宅院是典型的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之精美,堪称一流,从中可窥见清代官宦之家的奢侈豪华。当年的田家大院,像乐观街47号这样的三进院有五六座,它们门挨着门,占据了大半条乐观街,十分壮观。田氏家族是开封著名的科举家族,读书人很多,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出过三个进士。田家大院幸存下来的乐观街47号院,是进士田恂的宅第,它成为田氏科举家族的实物见证,也是开封文化的一个载体。…详情 ▷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委旧址时代:民国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北道门大街五十一号…详情 ▷
岗西汉墓群时代:战国—明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土柏岗乡岗西村东南【岗西汉墓】位于开封市东郊土柏岗想岗西村东南的土岗上,为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墓冢残高5米,周长46米,夯层清晰。由于岗上表土和夯土被起走,墓圹的大部分痕迹在地面上显露出来。该墓坐南向北,墓圹呈亚字形,总长41米,墓圹长约187米。墓深距地表约47米。由于没有进行发掘,墓的年代难以确定。但根据行夯的情况,以及墓葬形体和夯土层土的绳纹瓦片及洛阳该类墓制的发掘材料,初步测定可能属于汉代墓葬。…详情 ▷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河南贡院是河南省举行乡试、选拔举人的场所,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今贡院建筑无存,现仅存两通碑刻,保存完好,均为清代勒刻。一通为《改建河南贡院碑》,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高2.16米,宽.96米另一通为《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撰写碑文的是时任河南巡抚的牛鉴,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高2.66米,宽1.7米…详情 ▷
张钫故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曹门里朝阳胡同19号院。张钫故宅保存现状良好,院落基本完整,院内建筑虽然被使用单位改动过,但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及道路铺装,基本保持原貌,以及与周围居民的环境关系格局,都保留了真实的历史信息。据考证,该宅院始建于“光绪壬寅”年间,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2年。张钫故宅由东主宅院和西附院两部分构成,主宅院为开封地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可惜的是一进院倒座及门楼已被拆除,改建成一栋两层居民楼,后面的三进院仅剩一座正房;西附院现存一座两层楼。东西两院现存八座建筑,东主宅院建筑面积为631.8平方米,西附院建筑面积223.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54.63平方米。…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