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寿烈士墓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东。李连寿(19161943),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人。12岁跟随在太原做买卖的舅舅在太原校尉营小学上学,1931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钢铁冶炼,1937年毕业分配到太原炼铁厂任技术员。1937年11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194年后,李连寿先后任西阳曲抗日民主政府公安科长、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1943年阴历七月,李连寿到龙王堂村征收粮草,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捕,关押到太原日军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李连寿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精神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墙上写下了“七月廿三遭奇祸,关口连日送宏部,日复锅巴三缺水,光闻臭气睡自由”的诗句。1944年农历八月,年仅27岁的李连寿被敌人在狱中折磨致死。李连寿牺牲后,族人将其遗体运回家乡葬入族坟。…详情 ▷
阳曲县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城西北角。为安葬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在太原市境内风格梁、虎儿梁等地的烈士,196年春,在阳曲县城西南处修建了阳曲县烈士陵园,安葬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全国17个省、市的革命烈士1214名,其中有名烈士676名、无名烈士538名。1988年3月,徐向前元帅为陵园题词“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1995年,阳曲县委、县政府将搬迁陵园列为双拥重点工程,1998年主体工程完工并进行了搬迁。新建陵园坐北向南,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单层仿古建筑,总体布局分四个院,有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人民生活和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战斗场景的抗日战争陈列馆、展示解放太原时指挥员指挥战斗和战士攻城场景的解放战争陈列馆。1988年此处被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德育教育基地,29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情 ▷
太原解放战役野战医院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盘威、河上咀、东盘威、西洛阴、南郑村、东万寿等村。1948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7旅、第1旅、第12旅、独3旅和陕甘宁边区警备2旅及晋中军区独1旅等部队先后开进阳曲,分别驻扎在东黄水、西殿等数十个村庄。随后部队野战医院也迁至阳曲。西盘威、河上咀、东盘威、西洛阴、南郑村、东万寿等6村有部队医院旧址316间、窑洞18眼,全部为当地村民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详情 ▷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建筑面积9平方米。1948年1月,太原解放战役打响。为了保证部队的充足供应,中共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副专员彭伯州为首,组织成立支援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所辖1个县的支前工作,指挥部驻地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为同前线部队取得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供应,又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由郭固邦任司令员、刘大煜任参谋长、郭守瑞任政治部主任兼安葬委员会主任。根据地委指示,中共阳曲县委也组建了阳曲县后勤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华国锋任政委、县长张天槐任主任,驻地也设在东黄水村。在牛驼寨争夺战打响时,华国锋主持召开县区干部支前动员大会,决定县委、县政府的大部分领导同志随旅部活动,村村建立支前指挥部。前线指挥部把向前线运送门板、檩条的任务交给阳曲县后勤指挥部,县后勤指挥部提出“我们多流汗,部队少流血”的口号,动员全县人民向牛驼寨阵地运送大小门板95485块、大小檩条71271根。为抢救伤员,县后勤指挥部还责成县区妇联会动员妇女为伤病员喂水、喂饭、喂药、洗血衣、缝补衣服等。在太原解放战役中,阳曲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详情 ▷
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8年地址: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中大街15号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是阳曲县解放前夕所成立的中共阳曲县委办公场所。抗战胜利后,华国锋任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曾在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二进院上西房居住、办公。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原为当地刘氏民宅,1948年11月3日被征用作为中共阳曲县委办公场所,直至1953年政府迁至黄寨村南坪。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于1948年11月至12月担任阳曲县县委书记时在此办公、居住。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386.72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南房、正房,两侧为东西厢房、耳房。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基本保留了解放前夕中共阳曲县委办公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文物建筑真实性、完整性较好。…详情 ▷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原上村南巷,建筑面积5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东西两山分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194年2月,以同蒲铁路为界,铁路东成立晋察冀阳曲县抗日民主县佐公署(习称东阳曲县),同年改称东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今阳曲县温川乡麻黄沟,隶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署;同蒲铁路西成立晋绥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习称西阳曲县),县政府驻今古交市阁上乡狮子村,隶属晋西北第八专署。1948年8月1日,太原区党委、区行政公署成立(后更名为晋中区党委、晋中区行政公署)。为了更好地支援太原解放战役,东、西阳曲县合并,华国锋任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张天槐任合并后的阳曲县政府县长。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隶属中共太原(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阳曲县政府隶属太原(晋中)行政公署第一专署。县委、县政府驻原上村。同年9月12日,县委、县政府迁至辛庄村。…详情 ▷
西庄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西庄村东南庙梁前龙峁头。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师第358旅挺进阳曲西庄地区,建立了西庄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7日,日军多路偷袭西庄根据地,独立团1多名官兵壮烈牺牲,23名群众惨遭杀害。1944年1月29日,西阳曲三区区委书记梁存地等同志正在召开会议,突遭日伪军重兵包围,梁存弟只身掩护同志们突围时饮弹壮烈牺牲。1946年2月,梁存弟烈士被安葬于其家乡西庄村,并立碑纪念。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及当地干部群众将众多为国捐躯的烈士遗骨一并安葬到西庄村,形成陵园。1996年,西庄烈士陵园被阳曲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贺龙路居地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北小店村,建筑面积12平方米。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第27军、第28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和总部特务团1个营改编为第12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周士弟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9月,贺龙率12师渡过黄河进至忻州以北地区,1月,率部挺进同蒲路北段配合忻口战役,师部驻扎在五寨。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师在太原附近开辟游击战争,并担负开辟晋西北根据地的任务。11月中旬,贺龙率部经岢岚去岚县。期间路经阳曲北小店镇,贺龙在“永泉昌”商号住了两天,临走时留下第715团第3营,帮助北小店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同时发动组建游击6中队,在岔上组建游击7中队。旧居建筑形成于清代,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详情 ▷
东山头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凌井店乡西头村东山头自然村。1948年3月25日,东阳曲县第三区委在东山头村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直机关干部和三区全体干部及各自然村村长、贫农团长、民兵干部、妇女干部共一百三十余人。会议的任务是传达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以巩固扩大胜利成果。3月28日,会议结束后因天色已晚,县、区干部仍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居住。因土改中遭到清算斗争的不法分子企图报复,便将东山头召开区委扩大会议的消息报告给驻东黄水的阎军,县、区干部遭一千余阎军包围。区委书记田喜、区长李二圪旦、武工队长李玉拴等参会同志以居住点为单位组成战斗小组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干部战士牺牲,一些群众也惨遭。在东山头事件中,东阳曲县干部群众26人遇难、78人被捕。现东山头村24号存窑洞2眼,为当时参会干部住所,其院为当时开会场所之一。院西南约三十米存一井,当时有6名干部战士被敌人杀害后抛入井中。…详情 ▷
石槽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占地面积2平方米。1942年3月,为贯彻县委对敌工作指示,盂(县)阳(曲)委第二区区委书记赵丰源、区委副书记孟沛元、区长高山等7名同志从庞家庄转移到石槽村开会。因叛徒告密,驻南温川日军山崎小队长带领三十多名日伪士兵包围会议地点刘天德家。赵丰源、孟沛元、高山等区县干部突围时壮烈牺牲。石槽事件发生后,石槽村成为日军推行“三光”政策的重点村,约一年间,驻南温川日军对石槽村进行了十多次“扫荡”,先后杀害抗日军民33人。1943年4月,盂阳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在石槽村召开悼念死难英烈大会,为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群众,石槽村公所在村口立起一座“死难英烈永垂不朽”的石碑,并将33位死难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遗址因年久风化,残存窑洞已坍塌。…详情 ▷
籍营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杨家掌村籍营自然村东北约1米处的土梁上。1941年1月18日,因叛徒告密,驻阳曲县南温川的日伪军三十余人包围了籍营村,村里的男女壮年大都顺着村后的山沟转移到村北山沟里躲藏起来。老弱妇孺,因行动不便钻进村东沟崖上的存放柴草的一个窑洞里躲避。日军进村后四处搜查,当听到窑洞里有小孩哭声时,残暴的日军小队长吉田让伪军点燃了堵在窑洞口的柴草,躲避在洞内的27名老弱妇孺全被活活烧死。遗址附近现存旧窑洞3眼,距地面约15米,因自然侵蚀,窑口坍塌,基本封堵。…详情 ▷
梁鸿山战斗遗址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西兴庄村与河庄附近梁鸿山地区。1938年2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太原,八路军总部指示12师破袭同蒲铁路崞县至阳曲段。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指挥12师主力展开同蒲铁路破袭战。至27日,359旅717团攻占平社车站,计破坏桥梁8座、拆毁铁路二十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汽车十余辆,切断北起忻县麻会、南至阳曲高村间的交通。2月27日,从太原出动的日军一千多人,乘装甲车沿铁路向石岭关、平社等地进犯,企图打通铁路交通。日军到达高村火车站后,立即向北推进。在梁鸿山,与贺龙事先部署在这里的358旅716团相遇,独臂将军贺炳炎团长率部与日军激战半日,形成对峙。贺龙命358旅旅长张宗逊调715团参加战斗。下午4时,王尚荣团长率715团赶到梁鸿山。黄昏,两个团同时发起攻击,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两小时,将日军击溃,并追到1公里以外的高村车站,毙伤日军九十余人,俘虏1人,切断了忻口至阳曲的交通线,完成了破袭同蒲路的任务。战斗中,贺炳炎、王尚荣两位团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王尚荣被一颗子弹打穿肺部,依然顽强地坚守指挥岗位。遗址所在的梁鸿山地形复杂,树木丛生,当年的战壕仍…详情 ▷
王兴坪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侯村乡上阳寨村王兴坪自然村,分布面积约36平方米。1938年6月5日(五月初八),驻太原日军松本、三冈部队及伪军千余人,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八路军12师358旅714团独立营驻地王兴坪村。在一阵狂轰滥炸后,日军向村内猛烈攻击,独立营指战员一边转移群众,一边奋起反击。经激烈战斗,独立营大部突出重围,但部队伤亡很大,八十余人在战斗中牺牲。独立营突围后,日军对只有七十来户的王兴坪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王银喜全家8口人,除他随独立营转移外其余全部遇难,其中85岁和83岁的两位老人被日军扔到院中谷草堆里活活烧死,大儿子被日挑开肚子。日军共杀害无辜村民41人、抓走13人。此外,日军还烧毁房屋114间,炸毁窑洞73眼,打死大牲畜38头,抢走和烧毁粮食、衣物、农具无数。遗址位于村中,仍保留有烧毁的房屋和窑洞、倒塌的墙体等遗迹,其中院落的西南角为当时的地点。…详情 ▷
红色革命遗址白银翠故居:白银翠故居位于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这里山高树茂,水源丰富,牧坡广阔,空气清新,特产“白马掌小米”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远近驰名;“国光”苹果为部优产品;中兵酥梨、归朝红富士品味俱佳;泥屯小核桃肉质鲜美,是坚果中的精品。闻名遐迩的牙牙山、黑龙洞等旅游景点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近年来,泥屯镇以“三藏寺”、“西门庄园”、“西沟果岭”为龙头,倾力打造“文物自然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三大旅游品牌,成为了阳曲特色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1939年7月,洪学智与张文夫妇的女儿洪醒华出生。不久洪学智率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部队转移到阳曲境内日军线时,为方便行军,抗大校长罗瑞卿劝张文把女儿送给老百姓。洪学智、张文夫妇将女儿交到西峪庄村任宝娃家中。任宝娃夫妇生活非常艰难,又无奶水,他们只好又把孩子转至白富生家。因白富生妻子奶水不足,又把孩子转寄给思西村的王英、白银翠夫妇。白银翠夫妇将孩子取名为红红。收养红红时,她的小儿子还没断奶,担心两个孩子奶不够吃,为了保护红色后代,白银翠毅然将小儿子过继给了别人。…详情 ▷
张政将军故居位于阳曲县泥屯镇赤泥社村,建筑面积6平方米。张政(191525),曾用名张公汉、章震。山西阳曲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组织部股长,山东纵队政治组织科副科长,新四军第3师第9旅第26团政治处主任、机关组织科科长、第25团政治委员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第17团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7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界河、陶庄、苏北、临朐等战斗、战役及盐南战役、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21军第63师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故居现存8间房屋,院墙多处坍塌,荒草遍地。…详情 ▷
三藏寺,亦称大安寺。位于太原市北,阳曲县泥屯镇龙泉村,距太原市6公里,县城43公里,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年代无考(相传为唐代),现存有金天会八年(公元113年)经幢一节。三藏寺背靠万寿山(亦称长寿山),面对龙泉河,牙牙山,由座西向东的正院和座北向南的偏院组成。现存殿堂六十三间,寮房二十五间,窑洞二十眼,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另外,还有塔地、园圃、山林等,游览面积可达1万平方米。正院为三重式四合院建筑,从山门进入,依次为过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重新修复。前后辟门、十字歇山顶钟鼓楼分列于过殿两旁,钟楼悬挂明嘉靖九年(公元153年)铸造铁钟一口,院正中央立明正德二年(公元157年)三层八角石柱香台一座,上有覆莲顶石,柱身镌各式花卉,象征着吉祥如意,香台旁有高大的青松三株,柏树一株。偏院位于大雄宝殿的北侧,东为奶奶殿,南为观音阁,西为地藏殿,北为水陆殿,殿内塑像基本保存完好。水陆殿为佛界水陆法会殿堂,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该殿于1998年至21年进行了落架维修,殿内大小塑像35多尊,盘龙6条,大多保存完好。塑…详情 ▷
峰东石窟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峰东自然村佛爷沟山崖上。石窟依山而凿在峭壁上,面向西南,开凿于唐代。圆拱形门,高2.2米、宽4.3米。中间开凿一窟,穹窿顶,拱形窟门,窟门上刻有功德佛龛四字,龛楣上雕有二飞天。门外两侧各雕一天王像。右侧天王龛外左侧石壁上刻天王名称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天王面目狰狞,左手托举宝塔,右手置于胯侧。左侧天王头部被凿,双手持兵器交于腹部。窟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像高均为1.2~1.3米。佛为坐像,身后为舟形背光,馒头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身体浑圆。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覆莲须弥座上。左侧弟子面部及双手被凿,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圆台之上。右侧弟子头被凿,双手叠交于腹部,左手持环,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圆台之上。左侧菩萨大部分被凿,仅可见下身衣裙及左手所持净瓶。右侧菩萨头被凿,身体两侧披巾下垂及地,下身着裙,腿部衣纹呈“”形,右腿直立,左腿微屈,露足,立于圆台之上。两侧天王像上方有碣各1方。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桥沟龙泉寺位于阳曲县侯村乡桥沟村西,年代为清代。桥沟龙泉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三畛真武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李家沟村三畛自然村西。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遗存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二进院建于高约3米砖砌台基之上,与一进院之间以石阶相连;一进院仅存戏台。南北长65.22米,东西宽27.23米,占地面积约1775.8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正殿(真武殿)。戏台: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台为演员表演的场所,后台为化妆、休息区;前台为卷棚歇山顶,后檐为硬山屋顶,前后檐屋面在檐檩处相交,中间以木隔断相隔。建筑建于高约1.5米台基之上,共设柱三排;后台梁架结构为五架梁通前后檐,五架梁出头处压于前檐抹角梁之上。前台不设墙体,后檐两侧山墙上开设掖门,供演员从侧面进入后台,上部设六边形什锦窗(现已封堵)。山门:建在高约3米的砖砌台基上,前檐设石阶通道。台基两侧开券洞(西侧封堵,东侧可通行);面阔一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板门安装于两侧山墙中部;山墙前檐部位绘有门神画像。正殿(真武殿):位于中轴线…详情 ▷
青龙镇龙王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78米,东西宽17.8米,占地面积1448.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东侧有碑廊一座,二进院建有东西配殿,除大殿及戏台为原建筑外,其余均为27年在原址复建。戏台:砖砌台基,高.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台中设木屏隔断,走马板上阴刻有“镜花、水月、神德和平”字样,明间西侧大梁上题记“大清同治八年(1869)岁次己巳仲夏之月重建”。大殿(龙王殿):建于高约.8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陶屋面,绿色琉璃剪边。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建筑。前檐金柱抱头梁插于前檐檐柱柱头斗栱内做耍头;装修安装原前檐金柱之间,明间为六抹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大殿前存一清嘉庆六年石供桌。青龙镇龙王庙价值评定1.历史价值青龙镇龙王庙自创建之始,各村香客于此行香、进礼、作乐,岁无间断,是一处具有较早祀雨历史的庙宇。2.艺术价值大殿前香案镌刻“嘉庆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题记,上部绘制的龙王画像与正殿内雕…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