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依阴山、恒山、太行山、吕梁山之势,分为内、外两支,内长城建于恒山之阴,外长城建于阴山之阳。山阴县境内的长城属内长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它东起新广武,西接代县分红岭,依恒山之阴连接着内长城东段18个重要隘口,全长5.3公里。城墙高6.6米,底部宽6.5米,顶部宽3.5米,底部用石灰岩、青石质条石砌筑,其它用砖拼筑而成。长城依山而筑,碗蜒盘桓于山岭之上,蔚为壮观。在城墙的结合部、转折处与制高点上,矗立着一座座致楼。巍巍长城,敌楼对峙,烽台相望,与雁门关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气势。山阴县境内还有汉长城。它位于旧广武城南5公里处,沿恒山山脉东西横亘,长约1公里,整体用石块无层次垒起,现已成为残迹。…详情 ▷
塞北烈士陵园位于朔州市朔城区金沙植物园西侧。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塞北英烈,陵园于1949年始建,26年整体搬迁建设。陵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塞北革命纪念馆、广场、烈士墓区等。塞北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35平方米,馆内设序厅、抗日战争厅、抗战惨案厅、解放战争厅、革命英杰厅、告慰英灵成就厅等,陈展面积37平方米,展出照片8余幅、革命文物3余件,集中展示了塞北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荣历史和峥嵘岁月。陵园是山西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详情 ▷
李林烈士陵园,前身为平鲁县烈士陵园,位于平鲁区井坪镇。1987年,该园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至24年先后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朔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先后被团省委、省教委、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命名为“全省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22年4月26日被全国侨联授匾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年、28年、21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山西省文明和谐景区”。2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平鲁区,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接壤,东连右玉,西接偏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山陡路险,沟壑纵横,依据特殊的地理环境,抗日战争时期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洒满了革命先烈的鲜血。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归国华侨李林就壮烈牺牲在这里。为了激励后人报效祖国,建设家园,平鲁县于1964在政府驻地井坪镇动工修建了平鲁县烈士陵园,198年,李林烈士雕塑落成,1992年扩建了李…详情 ▷
右玉县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北的贾家窑山松涛园,占地1.8万平方米。始建于2年由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广场、墓群等组成,整个陵园周围苍松叠翠,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详情 ▷
民谣“走西口”的西口就在这里。右玉县西北、北方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关口和税卡,这里在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境内古城堡随处可见,烽火台沿山相望,自然景观也十分壮丽,有塞上草原之称,是休闲度假、跑马骑射的最佳去处。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有“中国古堡之乡”和“中国魅力小城”的美誉,它是山西唯一用县命名的国家级级景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西口就是著名的景点杀虎口,在晋蒙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杀虎口是晋商的主要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这里的古长城雄伟壮观,保存完整的杀虎堡,绵延相望的烽火台,苍凉的古战场,清晰可辨的古桥古道和古乐楼等,似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杀虎口的大地上。“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的光荣与梦想,更铭刻山西人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详情 ▷
金沙滩在县城南3公里处的黄花梁脚下,是当年宋、辽交战的古战场,也是传说中杨继业兵败罹难的地方。如今金沙滩早已改变了昔日风沙弥漫的荒凉景象,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和硕果累累的经济林,既给其披上常青绿装,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金沙滩古战场因杨继业父子可歌可泣的抗辽壮举而闻名于世,杨继业父子作为一代忠烈古令传诵,有关金沙滩古战场和杨继业父子抗辽的传奇故事,当地民间更是有口皆碑为纪念杨继业父子英雄业绩和他们浴血鏖战的古战场,这里相继有冠以古战场名字的金沙滩镇政府,金沙滩林场、金沙滩火车站、金沙滩煤运站、金沙滩农牧场等金沙滩镇是这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成为怀仁县经济开发区之一,金沙滩旅游区更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整个景区以林海为躯,古战场为魂,集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置身其中,既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清幽旖旎,又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浑厚凝重。…详情 ▷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年)题额“崇福禅伟”,建筑壮丽。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藏经阁位居殿前,为他处所罕见。弥陀寺,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岭象峰南麓,距市区约8公里,该寺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初名“崇福院”,建筑规模较小,后遭废圮。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寺内,殿阁五重,南北长2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平方米。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崇福寺,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详情 ▷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立方米以上,重达3吨左右。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详情 ▷
北固山寺庙群,位于朔州平鲁区凤凰城镇北4公里凤凰古城处,凤凰古城为明初设的老军营,是一边陲重镇,距今527年。古城建有城墙、城门、古井、教军场、县衙、武衙等建筑。以北固山为主的庙宇群,星罗棋布,分布于北固山和古城内外。整个寺庙群集儒、佛、道三教于一山,融不同建筑艺术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北固山寺庙群依山而建,沿中轴线,山门前有东西对称的钟鼓楼,山门后有坐于半山腰左右呼应的千佛洞和聚仙岩,还有彩绘一新的显圣阁。山门宽2.5米,高3米,木质朱漆,门额高2米,上有四角重檐。门额正中篆书“固山巍焕”,背楷书“眠云听泉”。山门前两旁立有石狮、石龟碑头。山门左右为新建的钟楼和鼓楼,钢筋水泥结构,气势宏阔。外观三层,内为两层,重檐翘角,五脊六兽,顶覆琉璃,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四面檐下,仿木斗拱叠加,蓝绿彩绘,绚丽多彩。斗拱下为三重横枋,其上均为蓝底金龙彩绘图案,色彩鲜明,庄重典雅。内置巨钟大鼓。千佛洞寺庙西边入口处是牌坊,两柱三楼头,由水泥钢筋浇注而成,高8米,宽4.5米,横额西向镌刻“佛光普照”四个鎏金大字,东向镌刻“瑞气呈祥”四个朱漆大字。两个红色楹柱前,有3米高…详情 ▷
永宁寺千佛舍利塔位于亲和乡南小寨村永宁寺西院,“万佛宝殿”前边十米处,是一座八角十三层26.8米高,直径8.6米的铁质石材混相结构佛塔。塔建在1.5米高的平台上,占地22平方米,塔坐四边镶有白云石栏杆。雕刻优美精致,图案自如花石。塔体坐中央,八面八角,南面是设门可入塔室。其它七面是脚踏莲花,手持莲花台的阿弥陀佛接引像。这节一层全部是白云石建成。佛像顶是开展的经书,曰:经书飞悦,八面相同;再上一层是佛手相接,为:“八方连手必成功”;再上一层是门顶,是太阳系运转图,往东转,1.观音手持净水瓶,2.天马云中奔驰图,3.八仙过海图,4.如来讲经图,5.天宫图,6.哪吒悟空大战图,7.唐僧师徒取经图。各图背后都用绿玉石镶衬托。最上一层是佛手高兴夜明莲花灯,示以照明万特,佛光普照。斗栱茅图案清新自然,生龙活现,调值精美大方。上边十二层为铁铸工艺件拼成,共九十六个面,面上都置有金色坐佛,共1118尊。塔顶供养从西安迎请回的释迦佛舍利子。进了塔门是2.7米高的释迦佛石像,如法庄严慈悲。瞻仰后使人清静舒适欢喜。千佛塔构思新颖,造型别致,是朔同地区唯一仅见…详情 ▷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也称露天一矿,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位于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总面积达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一百二十六亿吨。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处露天煤矿。安太堡煤炭还深深烙印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印记,它是邓小平亲自促成,由我国改革开放引进的第一笔外资建成的。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安太堡村…详情 ▷
千佛寺位于山阴县下喇叭乡榆树洼村西南3公里处。有佛龛55个,佛龛里有数百个姿态各异、大小不同的佛像,故名千佛寺。创建年代大约在北魏,崖壁上有明嘉靖年间的石刻,题为:耸岌高峰极翠峦,白云洞里最堪观。千佛崖下西方境,别是人间一洞天。千佛寺有深奥莫测的古洞和妆雅朴素的摩崖石刻群,它背靠巍峨雄伟、突兀耸立的奇崖绝壁。山梁上,山花烂漫,草木葱茏,香气四溢;幽谷中,怪石林立,泉水涓涓;青松翠柏盘根错节,云雾缭绕,景似仙境。…详情 ▷
王宪武(王家屏之父)墓,位于山阴县北周庄镇北周庄村南1千米。墓地东西长3米,南北宽4米,分布面积1.2万平方米。时代为明代。地面现存砖砌仿木结构建筑“纶褒堂”、“礼器库”。纶褒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顶部为横向拱券,前檐明间辟石质拱形门洞,门两侧各辟石质拱形窗一个,门洞上方石雕匾额一方,“纶褒堂”檐下四周砖雕斗栱54朵由南向北内树依次一字排列石碑5通,分别为明隆庆六年敕命碑、明万历七年敕命碑、明万历十年诰命碑、明万历十四年诰命碑、明泰昌六年赠诰碑。碑文记载王家屏官级从明隆庆六年的七品递升至明泰昌元年的一品,历次升迁后为父母加封爵位之事。碑全为青石质。“礼器库”面宽三间进深两间,顶部为横向拱券,前檐明间辟石质拱形门洞,门两侧各辟石质拱形窗一个,门洞上方石雕匾额一方,“礼器库”檐下四周砖雕斗栱44朵,室内无遗存物件。墓地原存的封土均已夷平,据历史照片可知墓地曾设石羊、石马、石虎等,现已无存。该墓石碑于21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位于山阴县合盛堡乡杨智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宽31.5米,南北长35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遗构。现存建筑有大殿、乐楼、山门,山门之上建鼓楼,钟楼残毁。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前接一椽为廊单檐硬山顶,筒板瓦覆盖。殿内梁架通体彩绘。乐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后接二椽为化妆室,前单檐捲棚顶,后硬山顶。钟楼建于山门之上,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大殿前廊内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布施碑一通。…详情 ▷
化悲岩寺,名曰碧岩禅寺,又名化悲庙,俗名羊驮寺。位于山阴县后所乡辛立庄村西南3千米处,距县城35公里。始建于北魏时期,几经沧桑,几度重修,漫漫的历史给这片神奇的土地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凡民间庙像,这里几乎应有尽有,正如民间传说“人无全人人,化悲庙有全神神”。化悲岩寺,座落在翠微山东麓西侧山腰,大自然以其卓越的天赋,煞费心机地安排这一处胜境,寺院依山傍水,寺内石洞别致相连。“孤松独石”、“听响滴脆”、“两山夹一楼”、“百里鸣钟”、“二泉映月”、“朱砂洞”、“碑岩晚照”、“佛灯长明”这八大景观更使人流连忘返,触发思绪,其宏伟、壮丽之势,较浑源悬空寺略胜一筹,故有北岳“恒山庙”之称。…详情 ▷
中陵湖景区地处县城西南,景区以中陵湖库区为主,建成集库区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种植北京杨1.6万株,油松11余株,樟子松3余株,垂柳21株,仁用杏15株,建成26亩多的苗圃一座,观摩亭两座,度假村一座,景区内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涟滟,乘上游艇,可觅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内海产品丰富,游人可自行垂钓,品尝新鲜海味,已成为右玉周边地区旅游首先之地。…详情 ▷
平鲁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园又称南山公园,分为文昌塔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石碑及出土文物保护展览区、四季植物公园区。中部为文昌塔区,主要建筑有文昌塔、牌楼、山门、戏台与看台及附属设施。西部为四季植物园,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花卉。配有亭、廊、座椅等,由小道连接为一体。东部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石碑及出土文物保护展览区,主要建有博物馆、碑廊、仿汉亭等。文昌塔于28年1月竣工,塔为平面正八边形,塔体内高6层,外部高9檐,兼具楼阁式与密檐式塔的特征,塔下基座3层,塔基总高24.9米,塔身端立于方形主台基中央。塔基周缘设有石雕栏杆,基座四周栽植樟子松等景观树木。…详情 ▷
文殊寺位于应县城11公里小石村,是古应州十三大寺之一。相传文殊菩萨曾在此处说法,故而得名。据明代《应州志》载:“乾统六年(公元17年),西方和尚义潭禅师讲经寺中,遂建殿宇。”后又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明代中期之物,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有钟鼓楼,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其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威猛生动,殿内佛像经近代重新彩绘,色彩鲜艳,是研究明清塑像壁画的实物资料。全寺走向合理,布局严谨。寺中古松霜皮苍翠,枝杆如龙,俗称“古龙松”。据传是印度僧人所栽,至今已有9多年历史。…详情 ▷
在应县城东安边镇南,天佑五年葬于此地。元朝诗人李俊民游览李克用墓,赋诗名曰“题李晋王墓”:雄名凛凛振沙陀,为国功深奈老何。多少三垂冈上恨,伶人哪进百年歌。…详情 ▷
介绍北齐朔州古城与元末明初朔州城,位于现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北连内蒙,南控雁门、偏关、宁武三关,有通达忻、代、原平诸县之道,古为边陲之要塞,既可应援大同,又能拒防全晋,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南犯取晋,多先围守朔州,而后入雁门,直取晋阳。西汉韩信于马邑叛汉降匈奴,大将周勃血洗马邑城;汉朝诱灭匈奴的“马邑之谋”;隋末刘武周于马邑起事斩太守;唐武德年间唐军与突厥的马邑争夺战;宋杨业在寰朔二州与契丹的激战取胜,在陈家谷的失利被俘;明代俺答族的不时袭掠朔州;清代的农民熊六起义等,均发生在朔州之地。古城城垣的确切建筑年代,据《朔州志》记载,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其周长九里十三米,为土城夯筑城垣。隋、唐、辽、金各代沿用,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它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元末明初,省去西北城垣之半,并利用东南隅北齐城墙重建朔州城,明洪武三年(137)包砖。北齐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6米,周长68…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