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窑址,原称“古窑群遗址”,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的猪乸岭及马山。隋、唐代遗址。古窑群依山而建,地面可见的有约2多座残窑,分为上、中、下三排,分布面积达2平方米。猪乸岭山脚下有一座保存较好的窑炉,窑膛深4米,宽3米,高约2米,后壁可明显见到三条烟道,窑壁烧成火红色,窑顶熏成烟黑。在鹿场内约有78座残窑的遗址,直径22.5米不等,窑壁已倒塌,仅存下半截的窑脚。窑群四周散落有青瓷碎片。1995年出土一件唐代青黄釉三足炉。附近相连的马山北部山脚也发现11座窑址,均残损严重。根据出土器物及窑炉形制估计,该窑址年代在隋唐前后。该窑址面积大,数量多,年代久远,是新会有代表性的古代窑址之一。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15年12月1日,北门窑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区博物馆…详情 ▷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坊额阳刻“圣旨”及“百岁流芳”等字,次间横额刻有“东方进颂”、“南极增辉”等字。背面明间坊额刻“恩荣”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间横额刻“霞山寿巩”、“天水源长”等字。赵宗籍(1815199),是古井镇霞路人,字源进,生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统元年(199)。该牌坊是新会仅存的古代牌坊建筑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小鸟天堂是广东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公里的天马村。38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类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年,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乘船游览后叹为观止,写下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大师这篇经典作品被镌刻在景区入口广场上供游人品味,美文赞美景,美景更多娇,使人更加热爱美,向往美。历来深受游客赞誉的小鸟天堂,年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保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小鸟天堂的鸟类以野生鹭鸟居多,还有毛鸡、麻鹤……白鹭晨出暮归,灰鹭暮出朝回,他们依时有序,互不干扰,极有风度。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除了观鸟听鸟,还可欣赏绿树碧水与蓝天白鸟相映…详情 ▷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民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刻有类似海棠花图案花纹。第二至七层,形制结构与第一层相同,逐层递减,每面均设券门,层层出檐。塔顶端施仰覆莲两层,承托九级相轮与长尖形葫芦刹。该塔用材考究,精雕细刻,造形装饰优美,记载详实,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形,边长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横2.65米,纵.73米,直书阴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记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会全境解放期间,新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光辉业绩。碑的周围有纪念碑广场,占地154平方米。南面有5多米的阶梯直通山脚,加装路灯,四周种植草皮。此碑是新会人民瞻仰革命烈士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2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在新会区会城紫华路东侧的一个坡地上,有一处特殊的墓地坐落于此。沙灰色半圆形墓冢、以红阶砖作为墓碑、墓碑上甚至没有墓主的真名……这里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目前江门现存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自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中国家乡,由死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是为华侨义冢。从史学角度看,华侨义冢是血泪斑斑的华侨史的有力证物。作为第一侨乡,江门华侨义冢规模之大、墓穴之多、先侨原侨居地之广,均为全国仅见。江门市外侨局侨政科介绍,自1992年以来,全市陆续在新会区和台山市发现大规模华侨无主墓群共7处,共计有华侨义冢约42穴。不过,新会区文广新局数据显示,目前江门现存的华侨义冢仅有3处,均位于新会区,分别为黄坑华坑义冢、金牛山华侨义冢、阳江邑福堂义冢,其中,阳江邑福堂义冢曾因墓主多来自阳江,且对其研究不深等因素,部分研究者未将其纳入。目前,黄坑华坑义冢、金…详情 ▷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江门市新会区原劳动大学建立起来的,1997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广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经营面积355公顷。圭峰山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它坐拥青山翠岭,旅游资源丰厚奇趣,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融高山湖泊森林于一身,旅游环境得天独厚。圭峰山山势雄伟,秀峰挺拔,因形似圭璧而得名,方圆55.1平方公里,峰峦叠起,错落起伏,相对高度在34米之间,主峰云峰,海拔545米,在江门近郊傲视群峰。近年,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致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开辟多条生态旅游线路,在圭峰山玉台坑,空气负离子的含量每立方厘米达4万多个,空气清新,是人们愉悦身心,休闲健身的好地方。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现有圭峰山景区、玉台寺景区、玉湖景区、体育运动公园休闲等风格各异的景区,圭峰叠翠、玉台古刹、枫林秋色、玉湖观鱼、玉湖夜色、镇山宝塔、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葵树博览园等自然、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是人们休闲健身、娱乐观光的好地方,一直以来,国家很多领导人视察过圭峰山,在22年以来,公园还接待了李鹏等党和…详情 ▷
新会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区规模罕见的岭南广府风格祠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语)。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其建设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大气,建筑艺术精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当我们走进这座宏伟的古祠,便可体味昔日的匠心宏构与精心雕琢,想见它的历史辉煌。林氏家庙坐落在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村,与民居连成一体,是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选址讲究风水布局,延请堪舆名家勘定,选择月山之麓,坐南向北,枕山面海,所向开阔。林氏家庙建设规模宏大,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是祠堂主体,宽12.5米,为三开间,一连四进,当地俗称“四沓祠堂”,建筑总进深达64.53米。祠前是小广场,入口处原有“九牧流芳”石牌坊,为祠堂与外面的分界,惜抗战期间被毁。祠左并排的有分房祠“金山祖祠”,构成林氏家庙古建筑群,从而面宽达到37.52米,建筑面积约1867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5…详情 ▷
仙涌寺碑刻,即“仙涌寺地藏院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罗坑医院仙涌寺遗址。仙涌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僧法迎建,宋庆历年间重修,明成化十五年(1479)僧真光重建,毁于2世纪5年代,仅存此碑。北宋庆历年间重修该寺地藏院时刻下《仙涌山地藏院碑记》,现立于仙涌寺遗址,建有碑亭保护。碑高1.95米,宽1.5米,厚18厘米,碑面面积2平方米。正面碑额刻篆书“仙涌山地藏院碑记”,正文为楷书,约9多字,记录重修仙涌寺内的地藏院经过。背面碑额刻“开山主持先师迎大德用衣钵钱壹百贯文求记并置石”,正文刻各捐款人芳名及数量。该碑是研究佛教在新会发展和当时经济、姓氏分布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最高的著名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凌东石戏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凌东社区。石戏台会城平安路城东小学对面,有一座历经4多年的古老戏楼,本地人沿习称“石戏台”。它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改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这座戏台分前后台两部分,为单层伸出式的戏楼,这种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所谓伸出式是指戏台前台三面敞开,可三面观戏,南方气候温高雨多,采用三面透空便于通风。戏台通高7.5米,台高1米,面宽15米,深11米,面积165平方米。歇山顶式,顶部拱形,一斗三星斗拱(见照片)。屋顶坡度亦较大,有利于减缓雨水的冲刷。台基为石结构,因此俗称“石戏台”。…详情 ▷
石井及慈尊宫,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浐湾社区诗书街。始建于明代,1995年群众捐款维修,现由社区管理。石井,俗称“大井头”,明初邑人谢景伭于山边石隙凿石建井。井口以花岗岩石砌成方形,边长1.1米,井深4米。井壁镌刻有铭文:“象山之麓,磨石如玉,囗得其源,甘泉涌渌,酌之不贪,用之云足,宜人之寿,益人之禄。”井水从石隙冒出,终年不竭,清且甘。井旁建有一座慈尊宫,清雍正及光绪年间重修,香火鼎盛。该井是新会仅有的几座明代古井之一,史实详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炼丹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朱紫路。建于北宋。传为宋代会城道人李之先开凿,用于炼丹制药,清同治九年(187)、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维修。199年会城镇人民政府再次重修,在井四周铺条石,加立铁栏杆。199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保护标志,加以保护。井口以长石筑成方形,边长1.3米,井深4.5米。井口石刻有“炼丹井”、“同治九年重修”、“民国十年重修”等字。该井水质极佳,是发豆芽、酿酒之甘泉。该井年代久远,史料详实,保存较好,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区博物馆…详情 ▷
奇石遗址,又称“奇石”、“宋帝昺与陆秀夫殉国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海军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门海战中宋军失败,祥兴帝赵昺与丞相陆秀夫在崖海边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国,元将张弘范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块巨石,成为宋元崖门海战的标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铲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见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了这块奇石。1962年,著名诗人田汉游崖门,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镌刻于旁边的另一巨石上,即现存的奇石。这块奇石占地面积52平方米,突出海面约9米,西壁刻“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等直书三行13字,落款为“田汉一九六二年”。从地面可沿背面的石级上奇石的顶部。南侧立有两座文物标志碑。奇石遗址是宋元崖门海战古战场遗址的标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首层高4.1米,地面铺阶砖,木楼梯。二层高2米,木地板楼面。三层地面铺大阶砖。梁启超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接受爷爷的教导,奎阁上书法皆为梁启超手迹。宏文社学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是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活动场所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83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诩撰的“全节庙碑”、明弘治陈献章撰的“慈元庙碑”、明嘉靖杨以诚书的“正气歌碑”、清光绪的“重修慈元庙碑”、明区大相撰的“崖山览古诗碑”、“题全节庙大忠祠诗碑”、明鲁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诗碑”、明万历的“时万历戊申岁孟谷旦立诗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节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陈献章所撰的《慈元庙碑》最著名,书法艺术价值较高。该碑刻是慈元庙古建筑群损毁后仅存的实物资料,其碑文记录了南宋崖山行朝、宋元崖门海战以及明代兴建慈元庙的重要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室,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冈州大道中58号。建于中华民国时期,现出租作灯饰店使用。1958年7月17日,周恩来(18981976)总理视察新会时在此中共新会县委机关办公楼居住,在这里接见江门、新会的干部、群众、归侨。该楼坐西北向东南,由前楼、后楼、花园等组成,通宽13米,通深47.9米,占地面积622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通高12米,西式建筑风格,中间有中庭。纪念室为周总理视察新会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松山炮楼,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里。炮楼建于中华民国初期,由村民梁世荣等兴建。1944年中共新鹤县委组建的人民武装——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楼上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安全撤退。1994年维修,现已空置。炮楼坐西向东,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5.8平方米,通高13米。楼身三层,每层四周均设铁窗及枪眼,墙身弹痕累累。挑台为平台式露台,四面有栏板,四角有半圆形碉角台。楼顶中间为小楼梯屋,平顶。楼内为水泥楼板,木楼梯上落。该炮楼是新会革命历史重要纪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
莲花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城西社区新盛街。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由邑人林济开凿,用作女儿的嫁妆,现正常使用。井口呈圆形莲花瓣状,用一块大灰砂岩凿成,直径1.3米,突出地面.5米。井壁用红砂岩砌筑,内径.97米,深4.75米,水质清纯,至今仍为居民汲用。井旁原立有林济立的碑记一方,碑脚四周砌石。地面凿有莲花井地券,刻有地图。现在碑刻及地券不存。莲花井是新会仅存的元代古井,史料详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区博物馆…详情 ▷
文炳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三堂里。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为吴氏宗祠的附属建筑。1979年曾遭雷击残损,1985年乡亲捐资维修。为仿楼阁式砖塔,坐南向北,平面八角,七层,通高31.6米。青砖砌墙身,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旋式楼梯通顶层。门口石匾阴刻“文炳阁”三字,两侧石联为:“文章光壁府;炳蔚耀星垣”。塔顶为攒尖式,葫芦塔刹。每层均有飞檐,各层各面墙身设长方形绿色琉璃格窗。该塔是新会现存较高的古塔之一,是地方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