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墘抗日英烈陵园是为纪念1941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一),在当地红楼的一场突围战中抗击日寇为国殉难阵亡的“抗日合作军”93名将士而建的。文史馆位于该陵园左侧,进入该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抗日合作军纪念像雕塑,它连同室内《剿匪告捷》、《郊外激战》、《红楼碟血》、《民众救治》等几幅图画一道,向人们再现抗日救亡烽火年代中将士们浴血遮浪半岛的战斗场面。几个陈列柜中的烈士遗物有军裤、军帽、军号、军用手电筒玻璃片、水壶金属扣等。这里展示的史料,主要由在南京的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烈士遗物则由当年田墘战役的亲历者、目击者提供,以及从清理烈士原墓葬时获得。…详情 ▷
云山观位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西山西侧,周围山林环抱。为适应当地道教信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1993年,道教信众积极筹集资金,在原已有3多年历史的“老母宫”进行修建,初名“坤灵宫”。1997年,聘请孙玄觉道长任住持,又经多方筹资14多万元,历时三年,扩建成现初具规模的道观,易名“云山观”。主要建筑物有:玉皇殿、张天师殿、观音殿、三清殿、三官殿、经堂、道舍、斋堂、会议堂等,殿堂建筑各具特色,殿内神像形态各异,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平方米,是捷胜镇主要旅游景点之一。2年1月,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批准云山观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详情 ▷
长沙炮台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清嘉庆九年(184年)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平台为椭圆形,东西长5米、南北宽4米,面积2平方米,依山势而建,配置海防火炮1门。炮台围墙高5.2米,花岗岩石块砌筑。建有营房和辽望哨房各间。东墙设大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二字。炮台地处海防军事要冲,扼险而守,视野宽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详情 ▷
南阳名胜亭在红草镇南雅管理区石亭脚村。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邑人吴恒夫为“乌鸦地”祖墓建立的墓道亭。吴恒夫,明嘉靖年间富商大户,自称“兴梅居士”,为人好善乐施。有一年海丰受灾失收,曾捐资上缴朝廷全年贡税的一半,外号“吴半县”。他先后为其祖辈修建花岗岩石亭墓18座,人称“十八亭”。此亭是其中之一(其他石亭墓“文革”时被拆毁)。该亭全部由花岗岩石做成,平面近方形,面宽3.4米,进深2.8米,重檐歇山顶,通高5.4米。亭正面重檐之间置一块墨绿色石匾额,横书阴刻“南阳名胜”四字。内面直书阴刻“大明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辰季夏吉旦、兴梅居士吴氏建立。张承受刻”。亭的背面(东南面)墨绿色石匾额,正面横书阴刻“玄览”二字。明末清初,在石亭的东侧建立一村庄,取名“石亭脚村”。至今该亭保存完好。…详情 ▷
凤山顶上塑建的妈祖石像,高16.83,重1,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4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园内建有凤仪台展厅,展示汕尾渔家民俗风情;海陆丰戏曲脸谱园,展示中国稀有剧种正字戏、白字戏和西秦戏脸谱;有妈祖圣迹造型艺术馆,展示妈祖一生的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还有恐龙世界园、十二生肖园、儿童乐园等娱乐、参观景点。地址:广东汕尾市城区东南面游玩时间:建议.51天…详情 ▷
位于城区中心后径村西南侧。明朝末年,为抵御倭寇、海盗,在汕尾城内建筑“坎下城”。民国初期,广东都督在城内设兵工厂。该城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砂夯筑,转长为1157米,设垛口391个。分东、西、南、北四门,保存较好。现内有一座城隍庙和少量碑刻。该景区以展示汕尾城区戎边文化、城市演变、海防军事及民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城市博物馆,并融入旅游的概念,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文物与旅游相结合的城市文化功能区。…详情 ▷
宝楼山青铜时代遗址在东涌镇宝楼村龙岗埔。1938年,意大利籍的麦兆汉神甫在宝楼山遗址采集到铸造青铜斧、青铜铃、青铜发簪的石范和夔纹陶及少量绳纹陶片等文化遗存。1984年文物普查中,在该地未能找到青铜器及铸造青铜器的范模,却发现了一件磨光石锛。该遗址附近的羊牯岭山,出产锡矿和钢矿,铸造青铜器的石范模的出现,证实了宝楼山先民采矿的历史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详情 ▷
风车岛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岛上有3个自然村,施公寮村就是外地人和婚纱影楼所指的风车岛。风车岛上有个风力发电场,建有很多雪白的风车,在万里无人的海滩上,有草亭伶仃的立着,白色的风车,湛蓝的天空,有一种爱琴海的味道。用时参考1天交通汕尾市区乘巴士前往,车程4分钟左右,也可在城区打车前往;在红海湾可以坐摩的前往,费用354元左右,车程约2分钟。自驾可往红海湾大道向回程方向走大约5,看到“施公寮”路牌时右转,再沿一条跨海公路走5即到。景点位置汕尾市遮浪半岛红海湾附近…详情 ▷
碣石湾畔有个面向玄武山,背临大海,名叫西篮的村庄。据说其海岸线上有两件宝:左为金鸡,右是石鼓。每当金鸡啼,村人便起身务农;每当海啸爆发,石鼓雷鸣,乡民便防洪抗灾。此石鼓便是“桂林石”。相传八仙过海之前曾在这里歇脚,铁拐李跃上了石鼓,把杖插在石缝,向大海眺望。没想到金鸡被惊醒,仰天长鸣。诸仙怕给村人知晓,遂下身过海。慌忙间,铁拐李的拐杖怎么拔也拨不起来,他便用脚大力一蹬,弃杖而去。故石鼓留下一大脚印,再也不响了。拐杖居然长根发叶,变成一棵榕树。金鸡差点泄露天机,何仙姑拂彩一拂,金鸡全身脱掉羽毛,变成了石头。在宋祥符年间,中大夫陈谠莅碣石,登玄武山福星垒搭领略“碣石观海”的气象。赞叹间,发现海岸浓荫下有一大光斑。元山寺主持向他介绍,此石乃石鼓的返照。乘着清新的月色,中大夫离塔前往西北两里余的西篮村,面对这块突兀海岸,高达2丈5尺、峻拨灵秀的巨石,便想起广西桂林的独秀峰,游兴所至,遂书下“桂林”二字,刻于巨石二十步远的小石上,后人便称石鼓为“桂林石”清光绪碣卫总兵邓万林,在明月高悬、秋气爽朗之际,乘兴爬上桂林石,见石上古榕如盖,石面如巨镜,稍向西北倾斜。他东…详情 ▷
大湖镇旅游资源丰富。高螺湾风光旖旎,有状似乌龟伸颈饮水的海岸滩林带及“大德山马地峡瀑布”、“石牌狮山球”、“海岩礁石奇观”等景观。谚云:“螺地山向北斗,狮山、象山把水口,空壳山做印斗”,十分壮观。此外,还有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的大德妈祖庙和位于高螺新寨内山的清初苏成、苏利驻兵古遗址。景点位置广东省汕尾市东南部(濒临碣石湾)…详情 ▷
在捷胜镇捷胜城东南三公里处临海山坡上。东面背山,西面临海。因西北面紧靠沙角尾村而取名沙角尾遗址。1936年英籍芬戴礼神甫和意大利籍麦兆汉神甫发现。遗址地表采集的多为磨光石器,器物主要有长身石斧、石锛和少量的有肩石锛,还有呈柳叶形的石箭镞。陶器主要是一种矮圈足陶罐,饰曲折纹,腹部饰一周附加堆纹,有的罐口沿带流。器表饰绳纹、斜方格纹、叶脉纹、曲折纹等。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多年。为研究海丰沿海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详情 ▷
东坑南新石器晚期遗址在捷胜镇东坑村。东临东坑湖,西2公里是东坑盐町,南距东坑海1公里,北距东坑村2公里,面积约3.5万平方米。因位于东坑村南侧而得名。约于1938年麦兆汉神甫发现。地表散布遗物相当丰富,有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是弧凹形刮削器、梯形石锛、石镞、石矛、等。陶器有夹砂黑陶和夹砂红陶二种。主要器类是敞口罐,还有一种矮圈足夹砂陶碗,器表饰绳纹。泥质陶有浅红色和灰色二种,一种为带流把壶,还有一种直口陶罐和烧制火候较高的陶钵,器表均饰方格纹或双线方格纹。有的已烧制成近瓷的硬陶。该遗址出土器物经碳十四化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详情 ▷
汕尾安美妈祖庙是汕尾地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迹。始建于清顺治九年五月。当时,汕尾仍是一个地旷人稀的小渔村,居民多以捕捞为业。在风云幻变、海浪滔天的时候只有妈祖这一伟大的护航女神,才能给渔民以精神的慰藉,鼓起他们战胜灾难、渡过难关的勇气。当时汕尾的渔民大多数是从福建迁徙而来,对妈祖有极其虔诚的信赖,故在汕尾西区择取吉址,专程到福建莆田湄洲割火分灵,迎请妈祖到汕尾敬拜。随着历史的进展,渔业,盐业、商业逐日兴旺,汕尾从—个小渔村发展为—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成为粤东地区著名的渔业基地。由于妈祖的声威昭著,故前来宫庙上香的信众逐年增多,安美妈祖庙成为汕尾地区及邻近港口渔民、船民、商旅进香的必到之庙。光绪三年九月,及民国十九年九月,先后对庙宇进行了二次改建和扩建,使之成为汕尾地区规模宏伟、香火鼎胜的庙宇。妈祖现象和妈祖文化成了当时汕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每年妈祖圣诞日祭拜妈祖的活也成了汕尾的一种固定的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1996年,汕尾民众向当地政府申报汕尾安美妈祖庙为历史文物,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并于1996年1月奠基,扩建重修庙宇。经过近几年集资备材,特别是在邵振…详情 ▷
品清湖位于城区东南面,是汕尾渔船的避风湖泊。湖面开阔,现有面积22平方公里。该景区交通条件良好,滨海大道、滨湖大道盘绕品清湖。品清湖旅游区下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为以水泊文化为内涵和特色的“广东沿海第一湖”。按“两区一带”旅游空间结构,分为水上休闲娱乐区、鲤鱼尾湿地公园和环湖景观带。品清湖她静谧安祥,貌若西子。远方凤山山巅巍峨的妈祖石像俯瞰着品清湖,母亲一般呵护着女儿湾,给人以宁静祥各的安全感。…详情 ▷
银龙湾位于新港街道,依山面海。湛蓝的海水、绵长的沙滩、奇特的岸礁、连绵的山脉、葱郁的树林是景区最大的特色。银龙湾三面环碧波浩淼的大海,北依瑰丽万状的群山。沙滩长约两公里,沙宽三十米,坡缓沙细,一道防波堤连起奇山秀石,复地开阔。更令人沉醉的是风浪不大,与天空一起遐想。遥望帆影点点,远云出岫,让人几疑为海市蜃楼。海水自近及远分为五色:白色、黄色、浅蓝、青黛和海天融为一体的湛蓝。海面上的银波浩淼,犹若无数的银龙游走在波峰浪谷间,呈现出银龙戏月的佳境。…详情 ▷
南海观音风景区位于遮浪岛东侧,相传观世音在此地得度成正果,成为四大菩萨之一,并因互留下了许多的神奇传说与有关有圣迹。财神庙供奉的是大黑天财神,大黑天财神是日本人比较喜欢的财神,是财富之神,为福神之一,多半持有米袋、钱箱、木槌等物。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意译,又译为“救怙主”,藏语称“贡保”。他原是古印度的战神,进入佛教后,颇受密教崇奉。藏密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大。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观音阁有三层,是这里最宏大的建筑。观音阁耸立于莲花岩上,正座供奉观音,底层是自然岩壁洞穴,摆放了石桌、石凳等,给游人使用。这里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郑成功南征石刻。郑成功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郑成功曾二次率兵亲临海陆丰地区,这儿记载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观音菩萨与红海湾:以前红海湾有一家关姓疍民,生了三个男孩,可是第四个孩子还是男的,但这个孩子长得眉清目秀,于是这家人就把他当做女孩来养,取名四娘。四娘从小善良聪明,乐于助人。有个千年妖怪琵琶…详情 ▷
捷胜所城遗址在今捷胜镇政府所在地。明洪武廿七年(1395),千户候良始建捷胜所城。万历十二年(1584)重建。该址原名捷浪埔。元末时,曾在此地发生一场战争,全歼洋匪,当地人民为欢庆胜利,明初建的所城取名为捷胜所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四方形,面积1623平方米,设垛口44个分东、西、南、北门,建四座敌楼。城墙大部分用灰沙夯筑,靠近四门地段用大方砖砌筑。城内原设所署、镇抚司、史目厅等建筑。明清时代均属碣石卫派兵驻守。该城位于畔,西临浩瀚南海,南侧1浬有龟龄岛,是粤东军事海防重镇之一。1927年11月拆毁大部分城墙,现残存东北侧一角。它对研究海丰的历史及军事海防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详情 ▷
鲤鱼瀑布位于汕尾市凤山公园隔海对面的鲤鱼尾山峡谷中,高数十丈,从悬崖上飞流直下,声若惊雷,下成水潭,美丽壮观。此地古称为“跌死鬼”,可见其险峻。…详情 ▷
坎下城(522下城),位于汕尾城区内,北邻后径村。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原高5.6米,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周长1157米,设垛口391个,分建东、西、南、北四门,配防炮78位。明崇祯九年,工科都给事、乡贤叶高标奏建城坎下。十年(1637年)城成。坎下寨始建之时,一面倚山,三面环水。北门是山,今之变电站小山。东、西、南门临海。西门(今西门妈祖庙处)是水门,只有船只可以出入,一如《水浒》梁山水寨,码头在城内。水寨有水师,水师有水舶,可通捷胜、碣石。时至今日,西门仍留有一个“西门池”,面积虽不大,乃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坎下城位于市区香洲街道城内路北端,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池之一。该城建于崇祯九年(1636年),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内面积7.2万平方米,周长1157米,城墙原高5.6米(现存3米),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垛口391个,抗敌楼两座,海防炮78门;城内有武帝庙、都城隍庙各一座,还有石刻、石马、石狮等一大批文物。坎下城部分城墙墙体在文革时被人为破坏,但仍有部分墙体保存完好。1995年坎下城被列为县(区)级文物…详情 ▷
得道庵位于捷胜镇郊区“海岸第一山”的山腰,面积6平方米,距离镇中心.5公里,景区隔壁为道教场所云山观。得道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原叫“云山寺”。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6年)住持僧遇缘禅师扩建这座庵寺时,易名为“得道庵”,大门匾额“得道庵”三字,长1.8米,宽.66米。有“地拓三弓,却萃西山之秀,天开八景,洵增南国之光”之雅颂。得道庵历来名闻遐迩,“胜地灵岩”即是指得道庵。得道庵背山面海,山势高耸,怪石嵯峨,山色秀丽,庵内有虹桥捷步、曲径通幽、莲池印月、胜地灵岩、碧涧流泉、古壁苍松、石船泛陆、仙井盘空等八景。历来题写的诗词不少,可以感受到“有听涛声奏梵乐,远观海天共一色”的美好意境。得道庵的和尚常以茶待客,相传饮了这里的山泉所泡之茶,可益寿延年。…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