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新建村。年代为清。新建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店子乡位于陕县东南部,伏牛山麓下,这里重峦叠嶂,青山绿水,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峡谷漂流提供了独特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三门峡雪花谷旅游开发公司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自然优势,在这里开发了雪花谷漂流旅游项目,其公里的超长漂流距离,多米的落差,沿途峡潭的别致风景,给漂流创造了刺激性、惊险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中原峡谷第一漂”。据了解,雪花谷漂流景区购置有800只橡皮筏,一次可承揽1600人同时开漂,预计2009年5月至9月中旬接待漂流游客8万人次,在旺季日均接待规模在3000人次左右。与景区相配套的项目还有“雪花谷野外训练基地”和“射箭场”。到漂流地的交通也极其方便,游客到三门峡站下高速,转三(三门峡)洛(洛宁)公路可到达景区。…详情 ▷
姚懿碑时代:唐地址:陕县大营镇温塘村…详情 ▷
陕州文庙文庙在城东北处,坐北朝南,处在东门大街附近。文庙庙门口有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庙内殿宇很多,松柏交映,环境清幽秀丽。…详情 ▷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是在西周虢国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虢国车马坑,是1956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虢国贵旅墓葬群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展、梁姬墓出土文物展、虢国车马坑展几个专题展馆组成。虢国贵族墓葬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在物部门钻探的14万平方米内,共…详情 ▷
段岩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段岩村。年代为清。段岩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段岩村位于观音堂街北,全村370户1300口人,大都姓段。相传祖上原来居住在十几里外柏树山村一个叫段家村的地方。清朝,段养全、段养廉兄弟俩从段家村翻越马头山到观音堂赶会时,看到这里蛇鸟争斗,觉得是个好地方,于是定居下来,形成了段家岩村,后来改名为“段岩村”,目前已经传至十七世。蛇争争斗的场景后来演变为“龙鹤之争”的传奇故事。如今,段岩村很多村民住在集体修建的观和苑社区和自己建的楼房,村中老房子也还不少,其中有十座建于清朝的老宅主体保存了下来。中道班有七座院子坐北朝南并肩站立,据说是家族几兄弟做生意赚下家底,在清朝嘉庆年间盖起的。七座宅院全都是四进院,每座院子纵向又分为四个院子,后面的院子都比前一个院子高出几级台阶,越向后走,地势越高,体现了真正的“庭院深深”。七座宅院的第四进院落东西向都有圆拱门连接,既自成一体又方便来往通行。除了东头第一座院外,其余院子都有人居住。第二座院子保存略微好些,大门楣上,百年前的白色颜料依然在荷花上醒目着。下方是…详情 ▷
温塘摩崖造像位于河南陕县温塘村南山阴的石壁上,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现有造像36尊,龛6处。第一龛高1.75米,顶呈火焰状,内雕有一佛二菩萨的立像,有莲梗相连。佛高1.35米,头部有火焰状饰。菩萨高120米,足下皆踩有莲花台,雕像面部基本完整,龛外两侧凿有供养人像,并有唐雍州高陵县尉成克沟、唐果州相如县令王希昶的题壁刻石。往西一龛为高2.25米的大龛,顶部形状同第一龛,内雕菩萨立像,造形优美,其头顶花冠正中雕有一座佛龛内涂有赤、绿、青颜色,龛下石壁题有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陕虢观察防御转运使皇甫温的题记。下部东侧一龛右方是唐大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承务郎陕州博士骑都尉徐义节撰文,郭元亨书的“温汤古寺铭并序”。据造像风格和题铭文字看,此几处石窟开凿时间不一,有洛阳龙门石窟的风格。但据大周长安二年的题铭,称之谓“温汤古寺”。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陕州铁人,位于河南省陕州区,年代为明,2006年11月14日,禅净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情 ▷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年代为明、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庄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不少官员。村中心有一座赵氏祠堂,是赵姓族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产物,赵氏祠堂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和解放后都有翻修。祠堂坐北朝南,墙和门楼由仿古青砖砌成,大门上方是“赵氏祖祠”四个大字。祠堂南边有并排的两座古院落,据说本是一家三兄弟一起规划修建,其中一个由于欠下债务无力建房,所以只盖起两座。迈上七级厚实的青砖台阶,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进入了宅院。迎面的照壁墙是一幅精美的砖雕,称为“金镶楼”,上方是门楼式样,下方是案几造型,中间是圆形“寿”字。砖雕保存得较为完好,寿字图案高低起落间仍然陈列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泥土。…详情 ▷
“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详情 ▷
海公禅师塔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北张村。年代为元。海公禅师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庙上村地坑窑院河南陕县地方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中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陕县地坑院,目前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河南陕县境内仍有一百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今天的地坑院更多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历史痕迹,保留在当地的其他许多民俗民风之间,吸引着八方游客。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许多国内外游人更是对黄河岸边这一奇异的民间建筑文化风俗叹为观止。地坑院与原始先民的穴居传统渊源极深。地坑院距今已有约年的历史,一度是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特别在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尤为集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穴居”地坑院的人已日见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但在三门峡境内,地坑院仍散落在黄土丘陵地区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道塬(黄土地区呈台状的特殊地貌)上,还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地下村落…详情 ▷
甘山滑雪场是河南惟一的一家森林滑雪场。整个森林滑雪场依山傍水,林木环绕,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沿线的蝴蝶沟、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氏洞等著名旅游景点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与山顶的滑雪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游客朋友不仅可以体验到滑雪、嬉雪带来的终极乐趣,还可揽胜访古,尽赏如画风景,体验北国风光、踏雪寻梅的乐趣,更可登上观光缆车,看天鹅翩翩起舞,慨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甘山滑雪场:位于景区水上休闲度假区,面积有15万平方米,建有600米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400米初级道,6000平方米的训练场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开展有雪地飞碟、雪地自行车、狗拉雪撬等嬉雪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消费层的游客到此滑雪、赏雪、嬉雪。进入冬季,这里满目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千山万壑,银装素裹,琼枝玉叶,晶莹剔透,美丽的雾松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河南恒中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的总面积达120000平方米的大型滑雪场,其中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600米,嬉雪区10000…详情 ▷
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总占地4107亩。公司一期占地1800亩,项目规划为“一镇四区”,即温泉小镇、商务会议度假区、高阳山主题公园区、民俗文化广场区和温泉文化旅游区。先期开发的温泉养生中心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功能区设有造浪池、温泉漂流河、无边泳池、矿泥浴、矿砂浴、石板房、木桶浴、美容太空舱、巨兽碗滑道、彩虹滑道、演艺舞台、自助餐厅、综合休闲,还有近68个特色温泉泡池及24个套房。由史诗级水秀“天耀陕州”360全立体实景演出、玩水殿堂梦幻水世界和饮浴皆宜的世界顶级文化养生温泉三大主题板块构成,是一处集水秀表演、水上乐园、温泉养生于一体的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地址:三门峡市神泉路与陕州大道交叉口陕州人民医院东(温塘云泉路南段)类型:温泉度假村电话:03983836666开放时间:9002300(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当天公告为准)…详情 ▷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天井窑院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要进入地院,需要穿过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单是门洞开在哪边都有很多讲究,因为它是整个地坑院的关键所在。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详情 ▷
空厢寺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厢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厢寺。遗憾的是空厢寺在清末民初连遭战火洗劫,毁坏严重。现存的主要遗迹有:达摩灵塔一座,石碑十块。其中最有意义的石碑有两块,一是南朝达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所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详情 ▷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观音堂镇石壕村境内,距三门峡约36公里。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批准通过“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县石壕古道遗迹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当年唐朝大诗人杜甫路过这里,曾写下著名的《石壕吏》。…详情 ▷
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22处遗产点之一,也是该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崤函古道是古时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入古陕州崤山地区(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真实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期便是东西方文化、商旅和有关交往的交通大动脉。崤函古道石壕段遗产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银山麓,路面为石灰岩质,全长230余米,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因车轮长期碾轧,在路面上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痕。2019年,崤函古道石壕段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天井式窑洞俗称“地坑院”,是在平地挖一个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距井口3至4米,打有红薯窖,可储藏红薯,因井水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红薯保存得非常新鲜而持久。院中间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50公分左右,供存渗雨水之用。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过去,村民对修建窑院十分重视,建前必请阴阳先生察看,根据宅基地的地势、面积,按易经八卦决定修建那种形式的院落。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详情 ▷
1958年4月2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彭德怀、秘书长习仲勋及有关部委领导20余人和河南、山西、陕西省委领导一起,视察了大营高级农业社。197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19周年之际,大营村民群众捐资并自己动手兴建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一厅两跨中5边3开间,分中央瞻厅和东西展厅。中厅正中置放周总理半身石膏像一尊;东展厅陈列总理视察时30余幅照片和部分总理使用过的实物原件;西展厅为总理生平资料、文字说明等62幅图照。纪念馆建成至今,先后接待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军人、学生和群众40万人次。1993年被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教委命名为“三门峡市中小学德育基地”;1997年被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文化局、旅游局联合命名为“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址: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禹王路街道大营村邮编:472143网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