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濬素有“宦迹半天下”之称,道光二十五年由福建巡抚调任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后“乞病归”固始。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1月27日)病逝,时年58岁。道光皇帝颁发加封恤赐祭葬上谕,据《清史列传》记载:“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奉上谕曰:山西巡抚吴其濬由翰林院入直南书房,存跻卿贰,外擢巡抚,学优守洁,办事认真,兹闻溘逝,殊深轸惜,著加恩赏,加太子太保衔,照巡抚例赐恤,寻赐祭葬……”墓园初建时占地五亩,四周有围墙、碑林、石坊、祭堂、墓前排列有石人、石马等石雕,并有专人守园。后经战乱,屡遭破坏,现存墓冢一座,墓高2米,直径4.5米。行政位置固始县汪棚镇大皮村地理位置东经115388,北纬3292…详情 ▷
东墅植物园,为吴其濬故居景点之一,始建于道光二年(1822),据他在《书宋牧仲先生西陂杂咏诗后》一文中写到:“余于道光壬午买田河东,距县五里而近东瞻大山,西望城郭,史水自南逶迤而北,河干兼葭,秋时如雪,时从芦花隙中,看风帆上下、两岸人家多以种桃为业,数十里如绛霞,横亘于绿麦黄菜间,红雨春霏,厚积畦垄,恐桃源洞未是过也。余于堤上种桃八百株,栽柳三千株,以在余城居之东为小园曰东墅”。园中建有:“芦波阉”、“阅年堂”;还有三楹温室,名曰“霞坞”。吴其濬在“东墅”过着田园生活,长达9个年头。他不仅种桃、栽柳,还编槿为篱辟“观槿园”,种菜数亩。每年躬耕实践,读书著述。他的《植物名实图考》初稿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地理位置固始县沙河乡花园村…详情 ▷
溯源亭为香港著名实业家方润华先生于1994年捐资所建。亭为八角形防古建筑,高3米,飞檐翘角上履黄色琉璃瓦,主柱用红色油漆,亭上方书:溯源亭。此亭位于风景秀丽的龙山山头,亭畔龙头河缓缓流过。亭内树一石碑,碑文记载:“方姓宗族始于雷,立族于河南省固始县方集乡,辗转迁徙至江浙、安徽,南下福建莆田,再移居广东,而有邝姓,历史证明三姓同源,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旅港宗亲、方树泉先生之家族成立方树福堂基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支持祖国四化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先生在河南、福建、广东等省捐资兴建学校、医院,兴学育才,造福桑梓。在香港亦捐建学校、老人中心,赈灾扶贫,助人为乐。此次捐建溯源亭盖出于饮水思源,望雷、方、邝之姓宗亲,勉励子孙努力学习,力求上进,令宗族发扬光大,为祖国争光。”行政位置固始县方集镇上岗村地理位置东经1153558,北纬31535…详情 ▷
陈元光祖墓地,埋葬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及陈氏族人。陈元光祖墓地占地五亩,陈克耕墓居中,基它六座墓分列两侧,成北斗七星状(又称“七星拱月墓地”)。陈元光祖父陈犊,字克耕,曾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陈克耕在“隋末为义安丞”,当唐太宗击西河时已率精兵五万取霍邑及临汾郡,功成授中郎将。唐初,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不服朝廷管束,唐总章二年(669年),高宗皇帝命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之父)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首批府兵36人,45姓,将领123员,以及后续的58姓军校,在泉州、潮州间平乱,战功赫赫,威震四方。陈政病逝后,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了啸乱,实现了朝廷“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的夙愿。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陈家五代治理漳州,四代人曾为刺史,以及从固始带去的万名群众,一直致力闽粤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使蛮荒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安定发展,为大唐王朝实现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行政位置固始县陈集镇地理位置东经11553,北纬32171…详情 ▷
陈氏将军祠位于固始县陈集镇街道陈集村。将军祠面向清光峰,占地581平方米,原房近百间,现有房间31间,房屋面积74平方米。门前一泓碧水称”月牙塘”,建筑总体为四合大院,分门楼,左右耳放房,后堂,左右厢房,配房。整一个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石基,石柱,青转灰瓦,堂室含廊,木框架结构。将军饲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主体建筑突出,结构完整,注重细节,室内外均为石竹柱下部石狮,石象做工细致,形象精美,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是一组有教育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群体。,柱下部石狮,石象做工细致,形象精美,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是一组有教育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群体。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陈氏将军饲”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初,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不服朝廷管束。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高宗皇帝诏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为岭南行政总管,率兵36名,将士123名,共四十五姓。此首批部众自中原出发,沿大运河南下,经浙江自浦城入闽境,顺闽江而下,直抵闽粤之交。嗣因遇阻请援。次年朝廷续派陈政二兄(中郎将敏、右郎将敷)率大军增援,二人于增援途中病殂。…详情 ▷
防空洞(军事基地),为6年代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所建,距安山顶部之下2米处,总面积为36平方米,长6米,宽6米,高3米,约可容纳2人,洞顶端有透气孔,属钢筋混凝土框架。当时作为空军雷达部队备战所用,是我县唯一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198年,所住部队撤走后,交国有固始林场管理。现防空洞保存完好,可供游人参观、游览。同时也是军教、军训的极好场地。行政位置固始县泉河乡王店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317,北纬321239…详情 ▷
状元府,为吴其濬在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后建造的状元府第。状元府座落在固始县城东门内,由南向北,整个宅第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青砖灰瓦,飞燕鸣叫的插花兽门楼,高大宽敞,上挂清仁宗皇帝御笔亲书的“状元”匾。大门两侧有一对青石雕刻的雄狮,进门是一面照壁,客厅陈设素雅,正上方悬挂一块深兰色的横匾,书写金色的三个大字“宫保第”。厅东边有一小院,是吴其濬的书房,名“念余阁”。吴其濬的诗集就是以这个书房题名为《念余阁诗钞》。行政位置固始县城关中山大街21号地理位置东经115429,北纬32111…详情 ▷
亮山观音寺座落在美丽的亮山北坡,海拔157米。寺庙占地十亩,寺内有5米高大殿一座,大殿分为两部分:一为仙石殿,供奉传说中的“飞来仙石”;一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塑像高1.7米,底座直径.8米。雕像为实木彩塑,造型栩栩如生。观音寺建于1993年1月,源起于“亮山观音洞”。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仙女(观音)路经此地时,因躲避暴雨在该洞居住数日。仙女走后,此洞显灵,后来当地百姓送一观音菩萨塑像进洞落位,日久天长,年复一年,周围数百里,数以千计的百姓前来烧香拜佛,许诺求愿。“飞来仙石”传说是,1986年农历九月,一场大雨过后,突然从亮山顶端掉下一块巨石,顺着山岭,越过二道山沟,横冲直撞,最后平稳地座落在亮山坡山腰上,附近群众称之为“飞来仙石”。因“飞来仙石”显灵,前来敬香、许愿的人逐年增多,都说“飞来仙石”灵验。行政位置固始县段集镇棠树岗村地理位置东经1153945,北纬315412…详情 ▷
舍身台位于大山奶奶庙的东端,普济寺的上方,是由两块宽约五六丈,高达十余丈的巨大石块组成,这两块巨石向南伸,背连山头,面前是深谷,两块巨石中间约有两丈余宽的裂缝,其缝如刀削斧劈,陡峭无比,石的下方是一块面积约百余亩的草坪,(原为普济寺寺址)。传说此石甚是显灵,是检验人良心好坏的试金石,可燃上一柱香,攀至舍身台往下跳,若是良心好的,自然会有神灵佑你平安,若是良心坏的人,从舍身台跳下,则会粉身碎骨。相传清朝雍正年间,曾有一孝妇因不堪忍受恶人赵五及其家奴对她散布的不守妇道之谣言,立重誓跳崖明志,结果摔而不死,安然无恙。此举尽释亲朋友邻之疑团,孝妇美名流传至今,恶人赵五最终遭雷打而亡。“舍身台”因此得名。…详情 ▷
李昭寿庄园原占地5亩,四周是水围,有一天桥进出庄园。旧居为建筑群,建于清末,原有房屋142间,大小院落12个,亭台花园2座。李昭寿,又名兆受(1822—1881)固始陈淋子镇李家后楼人。李昭寿,性乖舛,彪形大汉,力大如牛,行动敏捷,幼聚众成捻军,后联太平军抗清。1858年太平军失利,降清,得花翎三品顶戴,改名李世忠。1863年清政府命曾国藩处置李昭寿,迫使其交出兵权。后回原籍遂建庄园称李家后楼。1881年李又迁居安庆。行政位置固始县陈淋子镇熨斗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138,北纬32554…详情 ▷
大佛寺位于曹家寨山东坡险峻的山脊上,始建于公元九世纪末,该寺占地约3平方米,大殿为砖瓦结构,供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殿前设有石香坛一座,寺门东西两边各有古柏一株,山门匾额上书“大佛寺”三个字,院墙用青石堆砌,廊沿有雕花。相传五代十国时期,陈国有一个高僧姓李名贽,德行深厚,医术高明,他在大佛寺住了四十年,救治过不少山民,还帮助山民消除疫灾,教山民种植草药,山民们感念他的恩德,纷纷自筹钱物,历时三年,建成大佛寺。李贽于寺建成之日圆寂于此,山民们敬称其为“大佛”。后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有求必应,香火日盛,延绵千余年。行政位置固始县段集镇窑沟村地理位置东经11543,北纬314721…详情 ▷
平寨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东西长37米,南北宽25米,文化层11.5米厚。遗存丰富,出土有多种石器、陶器、骨器片等,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地处大别山支脉,安阳山西部脚下。属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遗址座落在丘陵区西部边缘与古泉河之间的高台地上,东西长37米,南北宽25米。经考古测绘,高出地面45米不等,文化层厚度1.52米左右。遗址东北1米有两座山丘名丁山、徐山东5米,西1余米有古泉河支流老湖河和西湖河,属淮河流域古泉河水系。南部被农田包围,北部与古城,古城村民组民宅紧密毗连。该遗址于1978年发现,先后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省文物部门等相关专家都到此进行调查研究,由于1974年秋,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该遗址被一条南北贯通的新泉河劈为东西两半。在新泉河东西岸边暴露出明显的1.52米的文化层,内涵丰富,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残片标本。陶器有鼎足、鬲腿、尊口等。还有少量豆柄,具有东周特征石器有石斧、石镰、石锤、石凿、石镞等骨器有卜骨、骨匕残片还发现有鹿角、猪、狗等动物残骨。1993年1…详情 ▷
固始根亲博物馆以姓氏寻根为主题,是河南省唯一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博物馆,毗邻县行政中心,占地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为花园式四层建筑,造型独特,庄重典雅,“四门敞开式”设计,充分体现固始的开放包容、根连四海的人文精神。根亲博物馆于26年5月奠基兴建,总投资近3万元。28年底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21年完成对博物馆布展(二期)的充实提升。根亲博物馆根据固始历史发展脉络,着重突出两大陈展内容:一是以出土文物为主线。集中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各类精品文物3多件,凸显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文化形态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二是以固始历史上四次向东南沿海移民为主线的根亲文化展览。以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一脉相承为主题,分固始士民徙闽条件、陈氏将军入闽、三王入闽、两宋士民入闽四部分。重点突出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两位领军人物的生平事迹、开疆拓闽的丰功伟绩和泽被后世的深远影响。根亲博物馆布展设计紧扣根亲主题,展览以两棵枝繁叶茂的根亲树为起点,象征着海峡两岸根脉相连,同祖同源。使用寓意“燕归来”的“玄鸟”作为固始根亲…详情 ▷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1北纬32916…详情 ▷
刘楼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该遗址北高南低,东西长4米,南北宽3米,四周高出地面2米5米不等。古老的岳家河从遗址西北流过,南面和西面被大堰包围。遗址文化层1.5至2米厚,含灰土、红烧土、石器、石料、陶片、兽骨。石器有石凿、砺石;陶器有鼎、鬲、尊、罐、壶、豆等;纹饰有绳纹、兰纹、弦纹、附加堆纹,手捏纹等。198年秋,出土一件管钻穿孔石铲,长28.5厘米、宽16厘米,厚1厘米,两侧和尖部为刃口,通体磨光发亮,敲如罄声,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大量陶片为龙山文化类型。该遗址为距今约一万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相衔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固始发现最早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详情 ▷
日寇第二军十三、十六师团于1938年8月27日由合肥附近出发,沿信叶公路西进,遭到驻守在大别山北麓的国民党宋浠濂部所辖第五十一军、七十一军、七十七军的阻击。在富金山地区,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从9月1日战斗开始到11日富金山被敌人占领,中国军队伤亡1.5万余人,日军也在山麓守军阵前遗尸千具,敌二十六旅团长三君田重德少将被击伤。后日军继续向西进犯,陈淋、武庙、祖师、樟柏岭、段集、方集横遭劫难,2多名百姓丧生,2多间房屋被焚毁,数以百计的妇女被蹂躏。日寇过后,慘状目不忍睹。现当年战壕尚存。…详情 ▷
春秋时期,孙叔敖(楚国令尹)起筑“期思陂”。这项工程总方案是:“分流减势,次递疏导,安闸垒坝,筑陂筑塘,灌溉稻田”。在史河东岸的黎集石嘴头开挖河口,引水向北,称清河;在史河下游东岸黄土沟附近开口引水,称堪河。清、堪两条河蜿蜒于史河、泉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区内有渠有陂,渠陂配套。另在县西曲河(今灌河)上、中段,分别安闸筑坝,引水入陂入塘。又在县南急流、羊行等河段,“各设灌口”。这样使“山涧之湍波”成为“活壤之美泽”。孙叔敖起筑的水利灌区在期思县境内,以陂蓄水,史称“期思陂”。上自古邑雩娄,下及古城期思,后人亦称“期思雩娄灌区”。后历代对期思雩娄灌区进行复修。明、清称清河灌区,被誉为“百里不求天灌区”。现在的梅山灌区就是在古灌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直到今天“期思雩娄灌区”的引水部分工程仍在发挥作灌溉作用。行政位置固始县黎集镇北园村地理位置东经1154838北纬315926…详情 ▷
紫阳洞是段集镇南齐山的一个天然石洞,镶嵌于悬崖之中。洞体有进口和出口,深不可测。内有石桌、石灶、石床。相传元始天真门下清虚道德真君云游到此,认为可为修行之所,遂留居于洞,自称紫阳真人,并遍植杜鹃、幽兰、云毫野茶,自娱。经过无数岁月,仙人自觉功成,用左臂于对面点石化洞,开成五指之势,所以每有雪雨之前,便播云吐雾。故名“播云洞”。紫阳真人念及当地民风敦厚,曾托梦于一九旬老翁,日“世有所求,即可祝之”。后人即世代相传,香火不绝。紫阳洞,又名“红军洞”。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二十年间,从金刚台到曹家寨、紫阳洞(红军洞)是红军、游击队和解放军的一条重要地下交通线。老红军曾少甫(段集乡钓台村人)曾长期以紫阳洞为据点开展秘密联络工作,所以当地人民又亲切地称它为“红军洞”一九四八年秋,革命胜利,穷人翻身解放,便在紫阳洞搭台唱戏、还愿,全月不息。…详情 ▷
人祖庙占地15亩,分前殿,中殿和大殿。前殿7间,上面有一戏楼,中间门楼上悬挂人祖庙大匾。中殿待建。大殿为明三暗五二层,飞沿翘角,上覆硫璃瓦,大殿正中有人文始祖匾额。人祖庙建筑面积68平方米。太昊伏羲氏,风姓,传说生于成纪(今天水),葬于宛丘(今淮阳),与炎帝、黄帝统称“三皇”、“百王之先”。他自号龙师,“龙”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和凝结民族的符号,自他开始,后人称为“人祖爷”。如今在甘肃天水,河南淮阳,固始分别有他的庙宇和陵园。固始人祖庙无从找到始建之年。相传女娲到南海炼石补天,久久不归,伏羲思念之,随即从陈都(淮阳)南下寻找,由于路途遥远,行至今张老埠人祖庙地点时,得了重病,无法南行,即筑台南望,(南望台至今仍在庙址后约5米),后北返陈都不久即逝,并葬于陈。张老埠百姓怀念人祖之德,就在他养病之地立庙祭祀。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人祖诞辰)和九月初九日(人祖升天)举行二次庙会。行政位置固始县张老埠乡人祖村地理位置东经11545北纬3234…详情 ▷
吴氏世大夫祠,是吴其濬祖父吴延瑞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城内北后街创建,于次年竣工。吴氏世大夫祠祠规规定:吴氏后裔生前没有大夫职衔的,死后不能入祠。祠堂前后五层,有正殿、后殿、香火殿等,并有旁宅院落为祠堂服务。吴氏世大夫祠现存正殿五间,建筑为青砖灰瓦,木框架结构,前廊为方石立柱。殿高4.5米,长2米,深8米,面积16平方米。祠堂中置香案,存放牌位,挂有吴氏祖先画像,是吴氏族人祭拜祖先的地方。行政位置固始县城关北后街76号地理位置东经115429,北纬32113…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