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经堂(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座落于太湖之滨的茹经堂,由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负责管理。茹经堂由交通大学张廷金、胡端行等人发起,为庆祝唐文治老校长7寿辰而于1934年募款建造的纪念性别墅建筑,以唐文治的号命名为“茹经堂”,1935年正式落成。198年,对茹经堂进行整修,重修后的茹经堂内设“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和著名社会教育家、唐文治先生长媳“余庆棠先生纪念室”。纪念馆和纪念室内分别陈列唐文治、余庆棠二先生的生平、手迹、照片、著作、用品等,以及钱伟长、周谷城、陆定一、邓颖超等社会名流的墨宝。另外,还设有“交大专柜”,放置唐文治与交通大学的照片与文献资料。1986年,茹经堂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1年,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对纪念馆进行了修缮和重新布展,纪念馆以全新的面貌向社会开放,成为五里湖之滨一大人文圣地和文化景点。…详情 ▷
竹炉山房石刻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竹炉山房第二进“秋雨堂”内。明洪武二十八年,惠山寺高僧普真(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炉,煮二泉水泡茶,并请王绂绘图,王达撰文,名流唱咏,装帧成卷。隆庆间,竹炉及图卷移至惠山寺弥陀殿。万历二十三年(1595),殿毁于火,邹迪光重建,更名竹炉山房。后竹炉图卷渐增新篇,至清乾隆时,成海内珍品。弘历南巡,数次借阅并作题咏。1779年图卷焚毁。又乾隆帝仿王绂笔意亲补竹炉首图,命人补绘补写全部图咏,赐内廷收藏王绂《溪山渔映图》,又命将历次幸惠山御制诗,摹镌刻碑,于山房右侧建宝翰阁一并收藏。按竹炉图卷摹刻的碑石则嵌于山房内之秋雨堂。咸丰十年(186),惠山寺毁于兵火,竹炉及图卷尽失。劫后余存的竹炉山房石刻,计宝瀚阁旧物三方、秋雨堂旧物三十五方,均嵌于清末重建的秋雨堂。其中干达《竹炉记》、《竹炉清咏序》及王绂、王达等五人提诗,系明卷原迹,余者包括王绂《晴雨竹》均为清刻。1983年1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高子止水即高攀龙投水自沉处。位于无锡市城内水曲巷后,原无锡市江南中学老校址内。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废。文革期间,再次遭到破坏。978年经在原址上重新清理整修,使原池恢复旧貌。957年8月16日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窃国乱政、矫旨逮系迫害东林党人,遣派心腹来江南缉捕,同年3月14日,已被削籍归里都寮院左都御史、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自度难免,深夜急写《遗哀》一则及《别友柬》一通,置于桌上,凌晨赴后园,效屈原之志投池以终,享年65岁。清顺治十七年(166),高攀龙从子高世秦在高攀龙投水捐躯池上茸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为祭祀高攀龙专祠。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废。95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加强文物遗迹保护,凿地建使池旧得以恢复。同时请郭沫若题写了高子止水四字,并刻石置于水池旁。文革期间,高子止水又遭受破坏。石刻被打断,沉入水底。978年经在原址上重新清理整修,使原池恢复旧貌。1957年8月16日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无锡市郊,紧靠城区,总面积936公顷。惠山属天目山余脉,最高海拔329米。惠山有九个山垅,盘旋起伏,宛若游龙,又名九龙山。惠山东连锡山,民间流传着九龙子玩锡球的传说。惠山地处江南水乡,东侧有京杭大运河,南面有太湖。山体多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就在山麓。抗战前,惠山生长着合抱大松树、栎树和枫香,后被日寇砍伐殆尽;解放后大搞植树造林,山上郁郁葱葱,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山下有果园、茶园和竹林。林内栖息着众多鸟类和一些兽类。公园内人文景观丰富,有建于南北朝的惠山寺、青山寺、明阳观;有建于唐代的“天下第二泉”,宋代的东坡诗石,元代的忍草庵,明代的双塔寺、寄畅园、东林书院等。景点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隐秀东路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详情 ▷
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湖东侧,系长江、太湖水系流域范围,属典型的湖泊湿地公园。公园(景区)规划面积1126.公顷,湿地总面积823.9公顷,下辖蠡湖公园、大桥公园、金城湾公园、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宝界湖畔公园、渔父岛、渤公岛生态园等十五个开放式子公园。湿地公园(景区)内地形平坦,地面高差4米;土壤主要以潮土、水稻土等为主;公园(景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小生境丰富,生态特征突出、湿地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也是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的基地。蠡湖,曾名五里湖,又名小五湖,呈葫芦形,分东五里湖和西五里湖,面积9.5平方公里,湖岸线周长约21公里,其中占5.3平方公里的东五里湖,与杭州西湖大小相仿。1979年之后进行的“围湖造田”、“围湖养殖”,使湖面逐年缩小,从9.5平方公里缩至5.6平方公里。近年“退渔还湖”,环境综合整治,湖面恢复至8.6平方公里,周边湖岸线长达36公里。五里湖在历史上又称漕湖、孟湖、漆湖。蠡湖大桥跨越风景秀丽的东五里湖金城湾,两端连接环太湖公路市区段——蠡湖大道。此…详情 ▷
三缰老屋许叔微故居旧址,又名梅梁小隐。位于无锡市东南部的小墅湾,是南宋名医进士许叔微的故居。许叔微,字知可,号百沙,又号近泉,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35年),中进士第五名,官翰林学士,曾力主抗金复国。后见宋高宗偏安江南,无意大举,亲奸害忠,丧权辱国,加上大势已去,便告归于此。曾手植缰树三株而得三缰老屋之名,许氏精通歧黄,潜心医学,医术远近闻名,且不收分文。有《类证普济本事方》、《伤寒歌》二卷、《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著作,其中《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收入《四库全书》。故居原有建筑三十余间,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进二院。1982年地方政府进行了修缮。1983年11月1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太湖跨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苏州占3分之2强,太湖72峰,苏州揽入58峰,国务院规划的沿太湖13个风景区69个景点,苏州有6个景区34个风景点,正所谓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素以宏大的层次,丰富秀丽的湖岛山水风光而著称,苏州沿太湖地区尤为得天独厚,漫长而多变的湖岸线,形成丰富的沿湖景观,山林丰茂、花果飘香、文物古迹遍布其间。游览太湖,四季皆宜,真所谓“春可观花品茗、夏有赏荷食鲈、秋能持蟹吟菊、冬日踏雪探梅…详情 ▷
尤袤墓位于无锡市西郊西孔山麓。建于南宋。民国初年重修,墓域及神道石刻在1966年被毁,1984年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尤氏后裔共同整修墓地。尤袤(1127一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上,无锡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国史馆编修兼太子侍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礼部尚书等职,在外从政4年。善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墓地半抱青山,坐东朝西。墓穴用黄石砌筑圆形墓墩,外侧环以半圆形罗城。墓前立花岗石墓碑一块,上阴刻隶书。:宋诗入尤袤尚书暨德配唐太夫人之墓”。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无锡梅梁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无锡市区西南1公里处的太湖旁,北邻京杭大运河,南邻烟波浩淼、气势磅礴的太湖。该景区内犊山防洪枢纽工程、直湖港水利枢纽工程、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相继于1991年至24年建成运行,承担着武澄锡低地和无锡市区的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兼顾航运、水资源保护等功能,为无锡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无锡市在调整治水思路上所做的一个伟业工程,一个品牌工程。无锡梅梁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无锡太湖风景名胜区内,距国家风景区鼋头渚公园不到1米,太湖、蠡湖、国家公园蠡园和灵山大佛以及梅园等众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环绕周围。目前该风景区已完全融入无锡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大规划之中,景区内有香菱湾、荷花港、芦苇荡等景点,神奇壮美的太湖景观、气势宏伟的枢纽工程,以及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自然环境和许多人文景观资源,把该风景区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为一体。…详情 ▷
邵宝墓位于元锡市惠山绣岭桃花岑坞(今属郊区山北乡)。明嘉靖六年(1527)建,清嘉庆元年(1796)、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整,1985年,市文管会重修。邵宝(1461527),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居士,无锡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在惠山创建尚德书院、二泉书院,其著有《漕政举要》、《学史简要》《容春堂集》等。重修后的邵宝墓,封土墩前立青石墓碑,上刻“明邵宝之墓”,碑前设青石祭台。墓旁尚有邵宝为其母过氏墓前所立的四面碑一座,碑文系明内阁大士王鏊所撰书,可惜字迹已模糊。1983年1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竹索园湖石,一名丈人峰,位于无锡市惠山下河塘14号顾可久祠内。因石形酷似人形、作昂首、张臂、袒腹、并腿直立之势而得名。石原为明代广东按察佥事冯夔(字延伯)竹素园故物。冯夔后,归广东按察司副使顾可久所有。顾可久引石为友,在园中构筑“石友堂”并咏《石丈台》诗。顾可久八世孙顾光旭于乾隆六十年(1795)移“丈人峰”至顾可久祠,并筑“拜石山房”,复题诗两首,镌于石。其一:“凿池傍云根,根深云作雨;独立天地间,不知有今古。其二:以我三秋思,看君一片云;人来千载下,还与诵清芬。今石身还留有题字数行。1983中1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无锡马山古竹之南的塔山上。建于1976中1月,4月22日正式落成。碑高99米,砖石混凝土结构,碑基呈六角形,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舒同体金色大字,蔚为壮观。马山一称马迹政山,抗日战争中,日寇曾两次大规模侵犯马迹山,1938年,日寇血洗马山,残杀15余人,其中马山人民999人;1943年日寇再次偷袭马山,我新四军和马山人民奋起反抗,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战斗,同仇敌忾,终于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但我3余名指战员光荣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光辉业绩,抗战胜利后,我马山区政府建造了太湖阵亡将士纪念塔。194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解放战争中,又有一批革命志士在此遭到杀害,为国捐躯。解放后,人民政府选择塔山建造了革命烈士墓,后又建造了这座纪念碑,将逐步成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环境幽静,庄严肃穆,四面绿树掩映,是马山著名的景点之一。1983年11月21日市人民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卧云石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在惠山春申涧中流,为略呈长方形的天然巨石,长195米,宽115米,高17米。上镌刻楷书“卧云”二字,落款“二泉山人”,即明正德时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书。邵宝与惠山寺诗僧圆显友善。圆显,俗姓陈,号卧云,博通梵典,曾主持惠山寺五年,辑《惠山记》二十卷,邵宝校订。邵宝在《闻莫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中,有句“卧字在南岩石,好谓知微莫遗苔”,证实“卧云”二字为邵宝以圆显之号所题,意非色相,而寓禅机。1956年、石畔涧旁建三角亭,为雨后观赏涧流漱石佳处。1983年11月2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听松石床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又名听松石、偃人石,横卧在原惠山寺大殿月台东北之听松亭内。石长1.99米,宽.87米,高.56米,天然、坚韧、褐色、平坦,又一端起翘若枕,可供人偃仰。石旁原有两棵六朝古松,唐末诗人皮日休有“松子声声打石床”之句。…详情 ▷
长广溪湿地公园地处无锡太湖新城,西依山军嶂山、雪浪山,南接太湖,北通蠡湖,是连接太湖和蠡湖的生态廊道,被喻为太湖、蠡湖之肾。湿地公园总长1公里,占地约26公顷,其中水面约8公顷,构成山丘—湿地—河流—湖泊融合一体的景观格局,自古以来就具有水乡泽国、水鸟天堂的湿地自然风貌,25年5月,成为国家建设部首批公布的九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长广溪湿地公园属淡水河流湿地,也是无锡市目前单个用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共种植288种植物,拥有鸟类8目19科89种,水生生物38种。湿地对水质的净化、物种的培育呵护、气候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保护湿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长广溪湿地公园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该公园充分利用生态净水系统改善水质,溪边湖畔浅水植物挺立,湿地内草木葱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湿地公园内石塘廊桥,是东蠡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是目前全市最长的、反映蠡湖历史文化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廊桥。园内还有湿地科普馆、湿地教育解说中心、雕塑园、露天舞台、儿童乐园等科普教育、服务配套设施,使游人在生态湿地休闲自娱…详情 ▷
天井泉又名胥泉,位于无锡市郊胡棣乡闾江村胥泉饮料厂内。相传春秋末期吴国大大伍子胥屯兵阖闾城时挖掘而得,水源不绝,取之不尽,正好供士兵饮用。伍子胥以为是天助吴国,因此取名为天井泉。南宋《咸淳毗陵志》称:“东西二井在天井峰下”。这说明南宋时天井泉有两口。现仅存一口。用长方形块石垒砌。井宽度15米,长195米,水面高出太湖水面约2米。1988中6月、由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中胡棣乡划归无锡市郊区,该处即相应成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秦氏章庆堂景福楼始建于清雍正四年,建筑结构为平面呈回字形的转盘楼,是江南特有的传统建筑形式,并且是无锡现存最早的转盘楼,牡丹书院、旧方书屋为章庆堂内典型江南民间传统建筑。…详情 ▷
西水仙庙位于无锡市西门外西水墩,四面临水。原系明代太子太保秦金的别墅,后邑人在别墅废墟上建庙。初祀明嘉靖年间抗倭殉难的何五路等三十六位忠义之士,后祀明天启年间无锡知县刘五纬。刘五纬,四川万县人,明天启元年至四年(1621一1624),任无锡知县,因治理水利有功,百姓受益非浅。邑人铭其功绩,于清顺治初在此建刘侯庙以祀之,并称其为“水仙”。庙于清咸丰十年(186)遭毁,同治年间(18621874)由渔民集资重建,光绪十五年(1889),由米商集资又重修了工字形大殿、内外戏台、大后宫、前进偏殿、娘娘殿和东西辕门等。建筑面积113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36平方米。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顾可久祠位于无锡市惠山史家弄内。顾可久,号洞阳,无锡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次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明隆庆四年(157)他的学生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请檄建此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毁于火,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年(1737)和六十年(1795)曾两次重修。此祠现存建筑,自前至后为大门、前庭院、四面牌坊(仅存四柱)、享堂、后庭院、祠楼。祠楼西北还有“拜石山房”一幢,山房前有以形取名的湖石“丈人峰”一块,高达4米,耸立在庭中,此石是当时江南园林中罕见的奇石之一。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湖山歌碑位于无锡市鼋头渚公园内之宝界山南麓的“宝界山居”中,该处系明代著名书画家、邑人王问隐所,一名湖山草堂。王问(1497一1576),字子裕,号仲山,嘉靖十七年进土,历官至广东裣事,辞官归里,筑室湖上,瞻养老父,不再复仕;其子汝明登进士第即归,并隐山中,父子以诗画自娱,归有光为之撰《宝界山居记》。嘉靖二十六年(1548)王问作《湖山歌》,隆庆元年(1567)又手书行草、勒石成碑。此碑高186厘米,宽86厘米,歌词深沉,音韵镌永,笔力苍劲,刻工精湛。宝界山居遗迹今存,湖山歌碑却一度附荒草之中。198年,市园林部门将石碑移至鼋头渚“憩亭”现址,嵌于壁间。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