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规划展示馆坐落于镇江南徐新城,北临南徐大道,与市行政中心遥遥相望,西临檀山东路,东部为风景优美的南山风景区。总用地面积62.5亩,由主馆和文化公园等外部景观组成,主馆总建筑面积约2157平方米。镇江规划展示馆是展示镇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窗口,旨在打造成为体验城市规划建设成果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地址: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大道699号…详情 ▷
陆小波故居位于市区打索街68号。故居为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沿中轴线排列,最北附生活厢房。一、二进为平房,第一进东为大门。第二进门上为八仙上寿磨砖雕花图案,较为精致。第三进设有卷棚,为对合大厅,天井内有过廊式半亭。第四进为雕栏二层小楼,为陆小波起居室,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东部有小巷一条,内有水井一眼。27年,故居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7年12月,陆小波后人将故居捐赠给镇江市人民政府。28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出资,镇江市文化局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了落架式修缮,恢复了其原有风貌。2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镇江商会旧址位于城西伯先路73号。1929年由陆小波先生用北伐军归还镇江商会2万借款中的4万元建造而成。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89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青砖叠砌,有房屋78.5间,为三层楼式,整个建筑呈长方形。正门朝南,迎街面东另造一大门楼,南面门楼为西式墙面,砌8个方形砖柱,中部大门上凸出,砖砌券形门洞上有逐层向内凹的圈带状装饰,券底落在圆白石柱上,门上嵌白石横额,上镌刻“镇江商会”四个大字,落款为“于右任题”。其内部为中式三进。第一进为走廊、天井。中为大厅,面阔三间,迎面朝南采用中式隔扇,两旁为厢房,内部多为木立柱式,水磨石子地面,平顶天花。第二进前为平房,后为二层楼。第三进由东大门通道进入,设有楼梯,进入天井为一座三层楼房,有走廊与第二进相通,屋顶为平瓦,坡度较缓,整幢建筑为中西结合形制。该建筑北部为中央银行镇江支行。抗日战争期间,商会为日军宪兵队侵占,日军投降后,又改作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现为镇江工商联办公场所。镇江商会旧址是伯先路近代建筑群的代表之作,是民国期间建筑的精华,是镇江银行业和商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的见证,是著名民族工商业家、爱国人士陆小波的纪念…详情 ▷
章岷墓,位于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麓、林隐路东侧。1974年7月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发掘整理,为一长方形竖穴砖石墓,墓四壁均以29.5143.8厘米的青砖错缝砌成,墓顶用6块长1.55米、厚.16米,宽.61~.77米的长条石板横盖而成。墓室长3.5米,宽1~1.4米,高1.25米,墓向25度。墓底无铺地砖,在墓的两头均各横置一凸出墓底的长条石,系供停棺之用。惜葬具、尸骨均腐朽无存,仅残存铁棺钉数枚。共出土文物瓷器11件、漆盘1件、石墓志1方。瓷器中有:酱色釉瓷瓶,影青瓷盏、盏托、碗、碟,青瓷瓶、盒,有的口沿镶金或银。据墓志盖篆文:“宋故光禄卿致仕章公墓志铭”,墓主为北宋天圣五年(127)进士、太常少卿章岷。…详情 ▷
龙脉团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团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团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龙脉团山长6米,宽5米,高出地面5米,顶部平坦,整个遗址呈椭圆形台地。山顶就是一块平地,当年发现有很多的湖熟文化的碎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还有少量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地里各种形状的陶片很多,三种有代表性的碎片:一块是普通的夹砂红陶,陶片很薄,红色的陶片里面有白砂点点;一块是土陶罐的罐口边缘部分,应该是黑陶或者灰陶罐破碎后残留的部分;还有一块是当时房屋建筑中的红土块,土块很厚,有一面呈奇怪的连续圆弧状。这个土块的边缘形成与当时的房屋建造结构有关系。这些圆弧的部分是因为包裹着细的树木和芦苇形成的,当时的房屋是土木结构,先用粗木做桩,然后再用细的树木和芦苇构成围墙,然后为了填补之间的缝隙就在缝隙间填入红土,这块红土就是当时房屋结构的一个见证。2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详情 ▷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原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219年3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清真寺位于城西山巷路东今清真寺街,又名西大寺,初创于康熙年间,迭经兴废,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82年又重新整修。寺四周为青砖围墙,条石基础,有门楼,上置斗拱,对门有照壁。大门内有门廊明间、过厅、走廊,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前有廊檐,梁上绘彩画,迎面为大槅扇,两侧设券拱门。殿内用为宗教仪式。清真寺正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楼两侧为磨砖壁八字门墙。门上额书“清真寺”正揩大字。殿前有庭院,东设对厅,会客之用。清真寺大殿为寺之主体建筑,穆斯林礼拜场所,规模之大为全省之冠。整个建筑群布局,既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特征,又具有阿拉伯建筑艺术色彩。建筑内以阿拉伯文和几何纹样组成,有近8多种文饰,1多个图案。寺内设有窟殿、望月楼,是重要的礼拜之处。2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镇江金山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依托金山湖、金山河和塔影湖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景区通过实施退渔还湖工程、河道疏竣工程、道路与护坡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和水土保护工程、建闸护堤工程、截污工程七大工程,精心打造,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建成了佛缘文化区、情缘文化区、姻缘文化区。区域之间相连相通,特色各异,万顷湖面、烟波浩渺、沙鸥翔集、水天一色、苍翠欲滴,美不胜收。…详情 ▷
镇江崇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就读和执教。这里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园,曾被誉为“南国女宗”“女学前锋”。1952年收归公办,更名“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兼收,2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13年复办女中,定名“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是镇江市教育局直属全日制完全中学。女中的复办,使得学校再次站立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潮头,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219年3月,崇实女中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柳诒徵墓在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柳诒徵,字翼谋,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曾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任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说》等专著和学术论文13余篇。抗战期间,他将南京图书馆宋、元、明、清善本书悉数运藏,使祖国文化珍品免落敌手。解放前夕,他不顾国民党政府“指令”,把八千卷贵重善本书全部装箱悉心保护,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6年逝世。柳墓为一圆形土墩,直径约为3米,高1.5米,其内为一家族葬地,保存完好,近年其孙柳曾符在墓前树碑一方,上刻“先祖柳公翼谋之墓”等字。…详情 ▷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伯先路近代建筑群主要位于伯先路西侧至京畿岭一带,多为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早期建造。第二次战争后,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辟南京、镇江、九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在云台山麓镇屏山、迎江路、江边一带设租界,建英国、美国、日本领事馆,从此出现了众多西洋建筑。此后又出现了一些仿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也有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等。伯先路近代建筑群于1992年由镇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有:金山饭店旧址:位于伯先路27号,西式建筑,两层,四开间。青砖砌筑,饰以红砖弦边、图案,四坡水屋面,临街各间设有券门拱窗。建于清末民初,宁波同乡会曾设于此。江南饭店旧址:位于伯先路29号,建于1927年。原为国民党政府苏、浙、皖邮政受理处处长屠家骅的公馆。四开间,中两间为四层,两侧三层,青砖叠砌,平瓦屋面,边门上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捷径”石门额一块。临街三楼设有挑式凉台,围以铁栏,为中西合璧建筑。楼后有花园。蒋怀仁诊所旧址:位于伯先路35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详情 ▷
8226在幽静的山林间追忆骆宾王、王昌龄等文士名流的足迹。景点介绍南山风景区是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景区内山峦起伏,竹林掩映,花鸟相谐,堪称美景。南山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北固山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却是无数文士名流的居住和游览胜地,因为相较于前两者的喧闹与繁华,幽雅宁静是它最大的特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都是在此编著而成。骆宾王、王昌龄、苏东坡,康熙、乾隆等数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均先后留下了讴歌南山的华章。今天镇江号称“城市山林”,就是北宋著名画家米芾在观赏南山之后的题词盛赞。特别提示南山景区很大,景点分散,来往不便;且有些景点并不具独特的观赏价值,所以看看竹林寺一带就够了。地址:镇江市润州区竹林路98号类型:森林山等级: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511844239开放时间:73…详情 ▷
京口闸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211—212年,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19年,京口闸遗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渐深渐窄。另有三个支洞,分别向东、西和中间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测。莲花洞有双窦,日夜乳泉,莲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经数万年滴水凝聚而成。莲花之奇,不止洞内。而莲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块巨大的飞岩峭壁上面。旧有梵宇,咸丰年间毁为平地,洞旁及山脚下大片碎砖瓦砾,即是明证。《镇江市志》记载,莲萼石南面,居中刻“云峰”两大字,行书,落款为“敬度王为”和“竹隐上人题”。大家仔细辨认“云峰”二字还是清晰可见的,但是旁边的落款已经模糊不清,其寓意不详。而“云峰”系清代邑人袁亨的字,袁亨在此有诗作,是否巧合然“敬度王为”不知何许人也。而“竹隐上人”,则为清代莲花洞寺僧,邑人茅润之有《莲花洞赠竹隐》诗作。由莲花洞北寻山径达于山底,道路之旁有一泓泉水,名曰“逆流泉”。清泉汩…详情 ▷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7年)建现址。公所面积约6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饰“五福盘寿”雕砖,白石横额镌刻“广肇公所”四大字,落款为“前护川督陈燏书”。并有浮雕砖饰的“福禄寿”三星、“琴、棋、书、画(四乐图)”及“渔、樵、耕、读”等民间习俗装潢,大门两侧磨砖倚柱底部为石刻蝙蝠等。进入大门另有向北的二道门,亦有砖雕纹饰。公所大厅面阔三间。厅南侧厢房内壁嵌一“广肇公所记”碑,记载公所历史及重建始末。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初年曾由上海专程来镇江考察,在公所居住一宿,与地方人士商讨整治长江和建设镇江港的计划。2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8226该园塑造再现象征着忠贞爱情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景点介绍白娘子爱情文化园位于金山湖风景区,坐落中市区西北部。原来这里是金山周边淤塘,通过退渔还湖,结合镇江水专项的治理,进行金山水环境生态修复,造就而成新的景区。文化园区占地18公顷,水面积68公顷。划分为湖西、湖中、湖东、湖北四个景域。桃红柳绿的湖中白岛、许堤、连岛桥梁,将湖西、湖东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景观蕴文,文化聚魂的情缘文化游览区。塑造再现谢恩慕爱、灵丹普济、忠贞爱情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地址: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类型:主题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开放时间:周一周日8—17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情 ▷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城西四摆渡蚕种场和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清末民初镇江开始发展蚕桑业。民国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繁育优良蚕种,推广新法养蚕,以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促进全国蚕业经济的发展。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镇江四摆渡创建了镇江蚕种制造场。该场创办伊始,成绩斐然,其繁育的优良蚕种深受江浙一带蚕农欢迎,并深得其益。在其影响下地方贤达相继办了民营的裕民、明明、益民、瑞昌、均益、永泰、三益、永安、女职等1多个蚕种场,后来为扩大优良蚕种的供应范围,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蚕,又将镇江民营的1多个蚕种场和苏州、南京的部分蚕种场联合起来,以镇江蚕种制造场为核心,成立了合作蚕种场,成为全国优良蚕种生产中心基地,蚕种行销从江浙扩至皖、鲁、晋、陕、鄂、川、粤等地并远销国外。现存的蚕种场建筑共计21幢建筑:第一大部分位于现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的原镇江合众蚕种场、裕民蚕种场内;第二大部分位于镇江蚕种场内。这些建筑保存完好,作为整个制种流程配套十分齐全,在全国罕见。2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马路,始建于清光绪末年,临街建有浸礼会教堂、内地会教堂、内地会医院等教会建筑,蒋怀仁医院、屠家骅公馆等仿欧洲古典建筑,镇江商会、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等中西结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门楼式公用建筑,广肇公所这样颇具客家风格的建筑以及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详情 ▷
晋陵古城墙遗址,在镇江东北郊五里之花山湾,1984年发现。镇江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实建成。现尚可见夯土层剖面及圆木夯打的柱窝痕迹,夯层厚约6~1厘米、夯窝径约4~5厘米。残存的城墙呈门字型,东城墙全长约7米,北城墙全长约14米,南城墙全长约12米,西城墙全长约14米,总长约47米,现断续残长17米,城墙顶宽8~15米。底宽3~7米,高1~25米不等。古城海拔高度约3米,在其东北侧城外还残存一段护城河,约长15多米。古城处出土多种铭文的城砖有“东郭门”、“南郭门”等门名,有“小里窑”、“十里碑”等窑名。有“晋陵罗城”、“罗城”等地名,有“晋陵盂胜”、“晋陵何强”、“无锡李钦”、“江阴王”等人名连地名的铭砖。还出土了东晋陶质大瓮及六朝青瓷壶、罐、洗、碗、盂、烛台等日用器物。据最近发掘结果,所残存的晋陵城上部及相关部分尚有唐代城墙遗迹和遗物。正史记载,东晋晋陵古城初建于晋大兴初年(318),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年(385),晋陵城曾进行过修缮,以后唐代又在此继续使用。古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山为垒,…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