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村“红军洞”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一组葫芦头沟里(也有人称西沟)约1公里处8米高的半山腰上,是一个天然石灰岩结构洞穴,未遭到自然、人为破坏,现状良好。洞口宽2.3米,高1.6米,洞内洞口附近处较为宽敞,深处地形复杂、深不可测,并有许多分叉,据当地农民所传,该洞与集安市大路镇高地村八组的风洞相通,超过3公里长。据我市《文物志》(1984年版)中记载,有人曾经探到过2.4公里远。此洞为当年抗联部队密营地之一。1936年1938年,杨靖宇将军在开辟老岭根据地期间,曾多次率部在此隐蔽、休整,并寻找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时机,最多时曾有4多名抗联将士居住于此处,直至1938年89月离开辑安(今集安)北上。因此,当地群众亲切的将这个洞称为“红军洞”。此洞是重要党史遗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五女峰森林公园座落在吉林省东南部。座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畔、长白山南麓的老岭山脉。位于33国道22公里处,距通化市区83公里,集安市区21公里。1993年建成,1994年对游人开放。五女峰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奇峰美景,冬暖夏,枫叶彤红,形成天然仙境。长白山余脉老岭山区腹地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展现当地独特的动值物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五女峰森林公园位于集安市西部,总面积6867公顷,森林蓄积115万立方米,覆盖率达95,森林资源很丰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区风景奇异秀丽,山高林密,大树参天,珍贵的松、椴、楸、桦树,青翠欲滴。华盖苍苍。山峦峰叠,陡峭挺拔,千姿百态,雄伟壮观。这里不仅是野兽、飞禽的乐园,而且还是关东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的产地,也是野菜、鲜果、山珍的故乡。春天的映山红,满山开放,夏季的奇花异草,散发着清幽芳香,秋季的五彩山,霜打枫叶层林尽染,冬季的皑皑白雪,树挂雪景奇特。五女峰森林公园景区内有十处主要奇异景观,有五女峰(即少女峰、玉女峰、秀女峰、春女峰和参女峰),望峰台,开工和神韵巨石,幽谷跌水,老岭松涛,五女观山石,老虎…详情 ▷
抗日英雄纪念碑,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八组小八宝沟门蚂蚁河畔的山坡上,距清河镇近5华里。纪念碑为天然花岗岩石碑,保存良好,但字迹不好辨识。纪念碑正面铭刻:(竖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抗日英雄万古流芳;背面碑文为:抗联业绩,永垂史册,烈士英名,流芳千古。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悉敌侵扰长岗,率部埋伏,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歼日伪索旅四十一团大部,杨俊恒等十余名抗联战士,不幸壮烈牺牲。哀思忠灵,铭文立碑,永志纪念。该纪念碑是集安人民为纪念1938年8月2日,在长岗伏击“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战斗中牺牲的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等十余名战士,于1983年4月5日修建。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集安市禹山公园内,原址在集安县城北大禹山南坡山的田野里(今电线厂处),始建于1953年6月。1957年由南坡迁往大禹山西坡。陵园占地面积1平方米,建设面积1平方米。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大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各兵种的战斗英雄、工作模范和人民功臣。共安葬859名烈士,其中有名烈士墓739座、无名烈士12名,墓碑857个。于1997年1月对前排32个墓碑进行了更换,均为青花岗岩碑。碑高1.3米、宽.5米。其它墓碑进行全部粉刷一次。墓地内植有7余株松树、青松苍翠,绿树荫翳,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该陵园现保存比较完整,园内整修一新,交通便利,易于瞻仰。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单位。是集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家什房子伏击战遗址,位于集安市城西北36公里的文字沟岭(又名小爷岭)北。这里是老岭山脉北坡较平缓的地带,两侧为高山,文字沟河自南向北经清河汇入大苇沙河。家什房子战斗遗址包括家什房子沟里(群众称“水鳖子沟”)1.5公里左右的抗联营地,东南山坡上指挥部旧址。现集锡公路从这里通过,无明显遗迹。1938年,日伪当局为消灭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把素有“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从热闹调来辑安(今集安),“围剿”杨靖宇的抗联部队。该旅是一个步骑混成旅,辖蒙古骑兵41团和步兵32团,到辑安后,因辑安山高、坡陡、林密而将骑兵也改成步兵。这股顽敌自恃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久经沙场,根本没把抗联放在眼里。他们从通化开往辑安,屯驻在热闹街,四处探听抗联消息,准备围剿。此时,正值杨靖宇与魏拯民的一、二军部队会师后的老岭会议开完不久,部队经过休整,战斗力大大提高。6月初,当抗联侦知敌人要来围剿的消息,杨、魏等领导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消灭这股敌人。首先由魏拯民政委率领一部攻打蚊子沟(今文字沟村)伪分所,把敌人吸引到文字方面来。杨靖宇将军亲率主力埋伏于蚊子沟西南方向的家什房子沟口地带,布…详情 ▷
头道镇烈士陵园,坐落在集安市头道镇南山坡上,占地35平方米。陵园安葬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六团团长刘仁凤(原名刘云峰),集安县头道镇区联会主任于进德(原抗大山东分校指导员),头道崴子村(今头道村)农会会长林华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师三七三团侦察排长李凤春以及王林海等烈士。1936年6月17日,刘仁凤团长带领抗联小分队到头道区米架子村(今头道镇米架子村)沟里,征集粮草。因汉奸告密,被敌人包围,除一名抗联炊事员(农民打扮)早起去河套挑水,幸免遇难外,其他抗联小分队战士3余名,在刘团长带领下,突围过程中全部壮烈牺牲。解放后,集安县人民政府(今集安市)开始在四新村(原大庙村)西山坡修建了刘团长陵墓。后来,又把陵园迁到了头道镇南山坡,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区联会主任于进德,村农会会长林华春(后被家属迁走)、李凤春、王林海等烈士与刘团长一起安葬在这里,建起了烈士陵园。头道镇烈士陵园已成为集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小荒沟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镇区附近的山间河谷地带,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四保临江”战役中一保临江的最后一战。地势较开阔平坦,苇沙河流经此处,现为大面积农田,是清河镇清河村重要粮食主产区。1947年1月19日下午3时,驻通化国民党军195师584团残部由花甸子秘密进犯,黄昏时分进入青沟子地区,其二营进入小荒沟(今清河镇)。我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解放军)三纵队发现该敌孤军深入,遂即命令7师围歼该敌,又令8师22团于三道崴子东山打援,以保证7师侧后安全。7师于当日黄昏以2团向小荒沟之敌发起进攻。由于天气太冷,加之配合作战不力,虽经一夜战斗,攻击未果。2日拂晓后,2团1营、2营再次攻击,国民党军仍然顽抗,师部急调山炮营投入战斗,并令2团强攻。在我军强大炮火猛烈射击下,各突击队发起勇猛冲击,16时许,敌军开始动摇,并意欲逃窜,又被我军炮火击乱。我军各突击部队乘胜出击,当日下午将敌军195师584团2营全部歼灭在小荒沟村和青沟村之间,毙敌营长以下12余人,俘其副营长以下45人,缴获各种炮7门,轻重机26挺,3余支,汽车4辆以及弹药和其他物资。取得…详情 ▷
清河镇烈士塔,位于集安市清河镇热闹村西南部二华里处的小山坡上。始建于197年7月,烈士塔主要是用混泥土砌灌而成。塔高3米,为阶梯式的三层塔,有两层塔座,塔身呈扁柱形,塔上装有五角星一枚,塔的后面埋葬着52名烈士,墓地占地7平方米。塔身正面写有“烈士塔”三个字,塔身右侧铭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左侧铭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座烈士塔是当年热闹公社(今热闹村)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一九四七年一月在小荒沟、热闹等地与国民党派英勇作战即“一保临江”小荒沟战役,而光荣牺牲的许华宣、冯明苏等五十二名烈士而建的。烈士塔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吉林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集安市西部霸王山脚下,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725—1254149,北纬41236—41244。公园总面积866公顷,通过对规划区内湿地采取保护与修复等措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在调节气候、科普宣教、农业观光及休闲度假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将集安霸王潮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保护、科研、宣教及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保护和修复典范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湿地公园。吉林集安霸王潮湿地公园于213年11月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同年12月31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公园主要是桓仁水库消落区及上游形成的各类湿地,以永久性河流、洪泛湿地等自然湿地为主,除河流湿地外,洪泛湿地分布面积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34.4),主要是由于受恒仁水库上游经冲积、洪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宽阔的带状消落区,属河漫滩的多元结构的一部分。公园内广阔的水域、大片的芦苇沼泽、繁茂的水草,构成了奇妙的湿地景观,形成了湿地类型分布较多、生物种类较丰富的特殊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长白…详情 ▷
老岭会议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五道沟沟里5公里的山坡上。这里曾是杨靖宇同志的司令部兼宿营地,杨靖宇将军和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这里地处老岭深处,南面是庙沟、五道沟,北面是双岔河、梨树沟,距村屯居民区较远,比较隐蔽安全,连续开了2天的老岭会议就是在此处的帐篷里召开的。现遗址布满树木、荒草,会议遗迹较难辨认。1938年5月11日,魏拯民率领二军军部和伊俊山率领的抗联五军南满远征旅与在集安老岭山区五道沟里的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胜利会师,并从会师这天起召开了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即著名的老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总司令杨靖宇、第二军政委魏拯民、省委秘书韩仁和、第一军参谋长杨俊恒、省委青年干事长孙永浩(即刘明山)、第二军独立旅政委伊俊山、桓仁县委书记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陈秀明(即李明山)、警卫旅三团政委李东学、第二军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二团政委吕伯岐、第一军第二师第七团政委刘永茂、第二师第八团政委赵成才、第一军第二教导团团长兼政委李兴绍、第一军军医处处长徐哲、第一军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宋茂璇等15余人。会议上,讨论了全国和东北南满的敌我斗争形势,研…详情 ▷
榆林镇烈士陵园,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地沟村六组,部队哨所后3米处。陵园周围较多松树,环境较好。陵园建成于1984年4月5日,安葬着在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刘助理员、王助理员等5位烈士之墓,五位烈士墓前立有一个墓碑,碑高1.2米、宽.5米,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字。陵园可供人们开放瞻仰,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榆林镇治安村烈士陵园,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一组小天桥沟沟口附近山坡上。占地面积1平方米。是治安村村民为缅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后卫连连长刘金铎、妻子金顺子等而建立的陵园。1935年冬,为配合抗日联军北上。刘金铎奉命率领后卫连在高地、双岔、榆林一带开展活动,担当北移部队后续警卫任务,扩大抗日力量。1936年1月,金顺子临近分娩,刘金铎连长带领警卫员(姓名无法考证),将妻子安顿在小天桥沟内的一座废弃炭窑中,并委托当地拜把兄弟王春富帮忙购买食品。腊月二十七,王春富投敌告密,数十名敌人赶到天桥沟包围了炭窑,经过激烈战,刘金铎和警卫员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就义,身怀六甲的金顺子也未能幸免于难。回援的抗联将士将烈士遗体进行火化,并就地安葬在炭窑中。1971年,治安村革命委员会为纪念抗日英雄,将烈士的遗骨迁葬至天桥沟门,并立碑修墓。26年,由村民捐资4万余元重修墓地,撰文立碑,缅怀烈士英灵,弘扬先烈遗志,“温历史而知荣辱,祭先烈而育后人”。陵园是集安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集安市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集安市禹山公园内。占地面积6平方米,建筑面积2平方米。烈士塔主体高14米,塔的正面中部镶有五角星一枚,下面横镌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的背面下半部从左到右竖镌刻碑文:半个世纪以来,在抵御外侮,民族独立,祖国解放,集安繁荣斗争中,千余名志士坚贞不屈,英勇奋斗,壮烈献身。烈士们辉煌业绩,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铭镌青史,乾坤长留。这座重建烈士塔,将原来以纪念王堃、程岱等共48名烈士为主变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这些烈士中,集安籍烈士44名,外籍烈士41名,无法查清籍贯姓名的烈士若干名。该烈士塔现保存比较完整,园内整修一新,离集安市区较近,交通便利,自然景色优美,易于瞻仰。集安市革命烈士塔的前身是集安县烈士塔。1949年1月1日新中国成立,集安人民为永远纪念同日寇、蒋匪帮浴血奋战而英勇献身的王堃、程岱等48位先烈,在集安县城东南部荷花泡北侧,建起了这座烈士塔。该塔由塔座、塔身两部分组成,面向鸭绿江。塔座由下至上内收三级,塔身呈截尖方锥状。塔高12.5米,占地…详情 ▷
台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集安市台上镇兴安村东侧4华里,兴安村与光明村交界处的山坡上。纪念碑是1989年春,在台上镇刘家村农民崔东健的倡导下,台上镇党委、台上镇人民政府以及台上镇人民武装部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捐资修建的。当时参加捐款的人共计1291人,累计捐资3419元,同年5月2日修建完成。这座烈士塔高7.5米,占地面积19平方米,塔尖立有五角星一枚。塔身正面铭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自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我台上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幸福,在共产党领导下,军、干、群一体与敌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讴歌曲曲篇章,特别是王堃、李高瑞等十五名同志离乡背井,为国为民、不幸牺牲,郭万山、周绍芳等四位同志以土为荣,坚持斗争,为国捐躯,这十九位烈士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另有三十九名台上儿女杀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现在,全国进入和平建设阶段,追悼先烈,宜当奋勉,谨立塔石,永志纪念。”纪念塔左侧碑文为:根据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牺牲在台上镇的本、外地烈士19人,台上人牺牲在外地战场上的烈士39人,计58人。在这座烈…详情 ▷
青石镇烈士陵园,坐落在集安市青石镇青石村西北部4米的小山坡上。陵园面积1332平方米。1984年4月,青石镇人民政府在陵园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为三层牌式纪念碑,底座为两层,碑高2米,碑牌高1.5米,宽.52米,碑额上镶刻红五星,碑的正面竖刻碑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纵队。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一九四六年冬,我第四野战军四纵队进行战略转移,行至辽宁省宽甸县新开岭,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战斗中,我军三十二名战士壮烈牺牲。殉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精神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这里安葬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辽宁新开岭战役中牺牲的32名烈士。这里离青石镇较近,交通便利,易于瞻仰,是我市及青石镇政府重要的教育基地。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花甸镇烈士塔,位于集安市花甸镇东大桥边的山坡上,距镇内1.5公里,占地面积667平方米。1989年7月集资修建的,2年9月重新修建。烈士纪念塔高6.5米。原花甸镇烈士纪念塔座落在集安市花甸镇东大桥边的山坡上。是花甸镇党委,花甸镇人民政府及花甸镇广大人民群众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于此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塔身呈扁柱形,上面嵌有五角星一枚。塔顶雕塑一位持的解放军战士。塔身正面铭文:“烈士英名,千古流芳”;塔身左侧铭文:“缅怀烈士功德,弘扬革命精神”;塔身右侧铭文:“继承烈士遗志,开创四化伟业”。烈士塔是集安市和花甸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朱家炉抗联司令部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北。朱家炉是榆林镇复兴村北一家大院的旧名,现在是该村村民李谓的住宅。由于年代久远,当年东北人民革命军司令部驻扎的5间草房已经倒塌,后在原址重建两次新房,现房建于1999年。复兴村原名撂荒地,南距榆林镇4.5千米。村东南有一片开阔地,村东4米的山坡下有一条经过老岭通往台上镇双岔村的公路。复兴村控制着这条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1935年1月和1936年4月间,杨靖宇将军曾两次率领部队住在复兴村,司令部就设在朱家炉。当时,朱家炉大院共有5间房子,3大间、2小间,杨靖宇将军就住在3间大房中。据史料记载,杨靖宇将军于1936年4月间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后于1936年6月改名为东北抗联)第一军部队在本溪以东赛马集大东沟歼灭伪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的主力部队,日本侵略军十分恼火,调集重兵寻找一军主力决战。杨靖宇将军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报复心理,命令二师迅速向长白山挺进,吸引敌军;同时,命令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一师师长程斌(后叛变)率一师部队由南向西突进。杨靖宇将军则亲率军部主力,返回辑安(今集安)、辽宁宽甸一带,进行游击…详情 ▷
孟家沟门抗联棋盘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孟家沟门儿。该遗址地留有石刻棋盘,如今字迹受风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已稍显模糊,但仍可辨认原貌,在石刻棋盘附近依稀可见抗联密营地遗迹。1938年,杨靖宇率领抗联一军部队来到辑安(今集安)老岭山区,在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以东岔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抓住有利时机,消灭了大量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战斗间隙,指战员们利用休整时间,在根据地密营里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娱乐活动,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此棋盘。并在棋盘的下方刻有“五月住大山,天下太平”9个大字,并在简陋的密营地的帐篷里宿营,表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不屈的革命品格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处遗址是重要党史遗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抗联军校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四组以南5米左右,西山坡上约3米高的半山腰处。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洞穴,洞口上方是一片高1余米的陡峭悬崖,洞口约12米宽,约2.5米高,洞内十分宽阔,可容纳1人以上,洞深约5米。该遗址现状良好,未遭到自然、人为破坏,山下有大片农田,距公路约3米,交通便利。1935年9月,杨靖宇将军率领二百余名战士来到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杨靖宇将军广泛吸收民间、有志之士和绿林好汉组成抗联部队共同抗日。由于部队成员混杂,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对抗联战士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于是,就在这个山洞里建立了抗联军校。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曾亲自为抗联战士授课。每期学员达数十人左右。1935年1938年间,数百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接受了学习和锻炼,并被培养成“为人民而战、为革命而战、为自由而战”的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抗联军校遗址是重要党史遗址。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详情 ▷
夜袭阳岔工事区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镇阳岔村沟里。现有铁路桥1座,日伪修建桥头碉堡1座及日军工程师住所1处。目前,该铁路桥仍在使用。老岭河流经此处,河水清澈纯净,为集安市区主要水源地。通集铁路和集锡公路从此处通过,交通便利。阳岔工区,是辑安(今集安)工事区第八工区,由金井组负责,施工地段从阳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前,出了阳岔村附近地势较为开阔,铁路两侧大都是高山密林,老岭河从谷底蜿蜒流过。第十一、第十二号老岭河桥梁工地也都在这一段之内。从抗联奇袭老岭隧道之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阳岔工事区的警备,伪骑兵二十五团及日本警备队15多人驻守、巡逻在阳岔工区一带。1938年6月19日傍晚,杨靖宇率一军教导团及二师共7多人,兵分三路,隐蔽在阳岔西山和土口子一带的密林中。深夜23时许,三支抗联队伍,同时分别袭击了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第十一、第十二老岭河桥梁工地以及阳岔工事区日本今井组宿舍区。通辑铁路阳岔到辑安区间,一时声大作,杀声震天。日伪军从梦中惊醒,不知来了多少抗联,躲进工事慌忙还击。阳岔西山坡上,抗联的机、猛烈的向今井事务所扫射,像雨点一样密…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