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安天王殿,位于五台县建安乡大建安村中央。始创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54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通板灰瓦布顶。柱头斗栱把头交项作,平身科每间一朵把头交项作。殿内彻上明造,用材砍削规整,隔架科斗栱,丁桦抹亥斗栱。合榙雕成云形。(《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花圈遗址,位于五台县东冶镇北大兴一村西约1000米的花圈地、小银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白燕类型遗存。1987年7月,五台山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西富遗址,位于五台县台城镇西富村杯1000米的滹沱河西岸二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断崖暴露文化层厚约1.52米,采集有泥质、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绳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落宝沟银洞遗址,位于五台县台怀镇落宝沟村东北约500米。坐东向西,东西长20米,南北宽30米,分布面积600平方米。所处位置为土石山区,相传该银矿为五代时北汉皇帝刘旻,命五台山高僧继顒所开,所得银两北汉政权收取40,寺庙留存60,缓解了北汉政权的财政危机,被北汉政权封为“大汉国都僧统检验”、“太师兼中书令”,开创了寺庙经营工商业的先河。遗址内分布有4孔银洞,最大的1孔银洞高1.6米,宽1.5米,最小的1孔银洞高1.3米,宽1.3米。各银洞内散落有银粉、银粉矿石遗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东峡文笔塔,位于五台县蒋坊乡东峡村东南400米出的土梁上。清代建筑。塔基座呈圆形,用自然石砌筑,高3.5米,径2.7米,占地面积7.3平方米。上部砖筑六边形塔,西北方砖碹洞室,供新塑的文昌爷。六边形之上砖筑圆锥形塔尖,刹用青石雕笔尖状。(《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高公功德塔,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000米的竹林沟内。坐北向南,平面六边形,束腰须弥座,占地面积9平方米。塔身高1.7米。正面砖雕佛龛,内砖雕释加牟尼、阿难、迦叶像。佛龛之上嵌石碣1方。相邻两面均砖雕佛龛,内一尊为护法金刚。背面砖雕门,余三面每面嵌石碣1方,书“皇统五年(1145)七月二十九日建”。第一层斗栱五铺作,每面铺间斗栱一朵,上呈檐飞屋檐,之上束腰座呈大型仰莲瓣三层。刹已毁。据石碣载文判断,此塔为高公功德塔,建于宋皇统五年(1145)。(《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东茹华严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中。明代建筑。坐南向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24平方米。南面正殿为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出廊,硬山灰瓦顶,石砌基座,台阶七步,当心间设门,两次间安窗,殿内侏儒柱下合榻呈云形,三架梁结点用驼峰承托,室内全部用方椽,用栈转铺设,内供华严三圣。左右耳房各间半,深二椽,硬山顶。西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内供三大士像,为念佛堂。东房面五间,深四椽,硬山顶,当心间为地藏殿,内供地藏王,新绘壁画26平方米。北面为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殿内侏儒柱下木雕云形合榻,三架结点驼峰承托,内供四大天王,中设坛,前弥勒佛,后韦陀佛,殿旁设门。(《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五台城城址,位于五台县台城镇台城村文昌路中段。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北魏,旧城环周三华里又二十步,东北、西南、北面利用天然断岸筑垣,西面筑垣,置南、北、西三座城门。大明隆庆三年(1570)知县张邵芳始建南、北城楼,外筑瓮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增修城垣,高三丈二尺,厚二丈五尺。垛口六百三十五各,堞台二十五座,门三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知县李养才增修楼四座。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王家正修理四面城垣,筑石台角三层,长六百丈。现存南城垣,残高2米,长116米北城垣残高23米,长305米,分布面积97295平方米。东城垣在乾隆三十一年筑石台三层,现存第一层石台高9米,第二层高3米,第三层高8米,三层石台均用卵石砌筑。(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殿头文殊寺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殿头村北侧。文殊寺始创年代不详,明朝重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寺内佛像部分被居士保存,后居士又搬出放在文殊殿遗址上的一个废旧土窑内。现存有木雕像5尊,文殊袒胸,身披璎珞,两手作印,左手残,结钾跌端坐于仰莲之上,残高0.8米。木雕侍从像5尊。1号像头戴管帽,圆形领,身穿圆领长袍,双腿下垂端坐,右手残,残高0.9米,2号像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3号像同2号像,亦是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4号像仅显头部轮廓,余皆残,一只眼圆睁,残高0.8米。5号像头残,侍立,身穿高领长袍,余残,残高0.70米。另外有另个泥塑头像,不详。遗址处存有石碑1通,上题“重修文殊寺记,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年(1518)”。遗址面积约750平方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永安城址,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东50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30米,东西宽约240米,分布面积约12.7万平方米。现存东、西、南三面残垣,最长一段长约54米,基宽15米。残高约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08米。根据光绪九年(1883)《五台新志》载,此地为魏晋古仓城所在。属魏晋时期遗存。(《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八思巴塔,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光明寺村南约500米处。八思巴(1235——1280),本名洛追坚赞,土藩人,元朝皇帝忽必烈敕封“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塔建于元代。坐东向西,通高约13米,塔基呈圆形,塔基最底层周长约17.5米,高约4米。占地面积24.41平方米。塔身为砖砌实心宝瓶式,通体残损,塔刹完好。(《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洲人所向往。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3058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五台山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岩山寺,元代建筑广济寺、三圣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筑菩萨顶、镇海寺及民国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等。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在中国乃至世界…详情 ▷
古城城址,位于五台县台城镇古城村东100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460米,东西宽约1150米,分布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东、南、北城垣保存较好,西城垣已毁。现存城垣南北420米,东西451米,基宽16米,顶宽3米,残高7米,墙体夯筑0,夯层厚0.1米。据清光绪九年(1883)《五台新志》载,此处为汉代滤泗县城所在地。1987年7月1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墩台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阳白村西北1000米的墩台梁、小银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篮纹和绳纹灰陶片,属新石器时代遗存。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郭家寨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郭家寨村西北约50米、小艮河二级台地底部。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断崖暴露有文化层,文化层下半部分有水锈,上部土多,下部含砂较多,其中夹杂有较大颗粒,石制品主要为石片、石核,石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等,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古城关帝庙,位于五台县台城镇古城村西侧。始创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915平方米。北殿为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檐三间均安四扇六抹回纹隔扇门。殿内神台之上有5尊彩塑像,两侧及后墙悬塑三国演义故事。殿前有石碑1通,文字不清走廊有清代石碣1方。正南方有戏台1座,面三间,深四椽,卷棚顶。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东岗南寺,位于五台县台城镇东岗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坐东向西,四合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积1168平方米。东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灰瓦顶,当心间隔扇,两次间窗,石砌台基。北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中三间前出廊,两尽间塾屋,当心间隔扇,两次间格扇窗。南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出廊,硬山顶。现存乾隆五年碑2通。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刘家庄冶铁遗址,位于五台县沟南乡刘家庄村西北约1000米的王侯岗坡底。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现场调查,土炉已毁掉,遗迹不存。时代为汉代。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王家围遗址,位于五台县沟南乡东阳村东1000米滹沱河北岸台地的王家围。分布面积60万平方米,采集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鬲颈等陶片。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白燕类型遗存。1987年7月1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
国都殿村关帝庙,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国都殿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廊,悬山顶。石砌台基,台阶九步。本雕雀替,大斗左右伸出花牙子,当心间隔扇,两尽间窗。殿内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绘的三国演义壁画59平方米。有“雍正十二年(1734)”的石碑1通,“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石碣1方。殿前有大槐树一株,径1.6米。关帝殿对面为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硬山顶,早年正面三间均有隔扇封护。保存较好。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网…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