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坞山,萧山东部名山,因古时钱塘江上往来船只,皆以此山为航标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航坞山一带曾是越王勾践的军港,据《越绝书》记载,勾践任命了一位长官,雇佣了七十名士兵在此驻防守护。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钱镠曾到航坞山来放步踏勘,所以航坞山又叫王步山。唐宋时期,这里一直设兵驻守。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5531555),参将汤克宽、督臣胡宗宪,在这里大破来犯倭寇,在明代浙东抗倭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到此山,观此山气势不凡,连绵不绝,随及心中许愿,如此山有一百个山头便定都于此以延续越国王霸之业,可数来数去航坞山只有99个山头,原来他忘记数自己脚下的这个山头。以为天意,遂罢定都与此的念头,遗憾而去。元代诗人萨都剌游览航坞山作诗四首,其中有一首《航坞山(五律)》:“拂衣登绝顶,石磴渍苔纹。鸟道悬青壁,龙池浸白云。树深猿抱子,花暖鹿成群。更爱禅房宿,泉声彻夜闻。”明末清初,随着钱塘江主槽的变迁北移,江道逐渐游移到赭山(位于今萧山区南阳街道)以北,到清代乾隆前,龛、赭间的涨沙已基本连片成陆。清嘉庆十八年(1813)朝廷正式颁谕,…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