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文昌阁位于平阳县城北门外河渚上,四面环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邑令王奕鹏在渚上创立义塾,名为“金印渡义塾”,后废。雍正二年(1724)邑令张鼎弘重修,改为文昌阁,祀文昌、关帝二像。嘉庆十年(185)重修。原为三间木构亭阁式,民国初年改建为木构平房三间。旧址现存石碑、石础等。占地面积65平方米。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详情 ▷
平阳县腾蛟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凤山遗址,2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苏步青故居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背靠青芝山(又名卧牛山)。苏步青故居为祖遗木构平房建于晚清,面阔5开间,2世纪4年代苏步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尽间为凉亭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5平方米。西侧古藤缭绕,房前有奇树榕抱枇杷,后院有井,水清如镜,冬暖夏凉,四面围墙,门台偏西,前庭广阔。后院深幽,是典型的浙南村居民舍、农家住屋。前庭为低矮古朴、大气庄重的门台,门台为木材构建,上面盖着青瓦,它的正上方挂着是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亲笔题写的“苏步青故居”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匾。楹联家陈祗时为苏步青故居门台题联云:“棣华罨映;荪馤绵延。”步入门台,一条水泥浇成的小径呈在眼前,踏上通往古宅的小径,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尊既平静安详、又充满睿智的苏老半身石雕。石雕下座的左、右、前三个侧面分别刻着中、英、日三种文字的碑文,介绍苏老一生的奋斗历程及其科学成就。踏着小径往前三十米,一座七开间的木质平厝呈现在眼前。屋顶上盖着青瓦,显得特别陈旧,屋檐的二边檐角高高地翘起。走进大堂,一张神情安详的苏老遗像挂在厅堂之上,瞻仰苏老的遣像,联想他生前热爱科学,淡泊名…详情 ▷
钱仓摩崖题记位于平阳县鳌江镇,年代为宋至民国。2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忠训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忠训庙,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岙口。人称大夫殿,又名武英殿,合院式木构建筑,前后殿各7间,左右厢房6间,戏台居中,占地面积8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人为纪念南宋初御寇阵亡人士薛氏(或云为昌荣,绍兴间任袁州知府。)而兴建,历时七年建成。庙内有古戏台,木结构,三面空旷,一面为屏门,阔5.5米,深5.1米,台面离地1.5米。天花板中央为方形藻井,四周开框,内绘戏剧壁画。藻井曲木以小拱组成八卦状,拱头朱漆飞金,井中浮雕狮子抱球。椽木画有花草图案,横梁两头浮雕飞龙,四周檐下垂柱刻作花灯、莲花、葵花状。正面檐背垂脊前端排立八仙过海及骑龙跨凤仙人等人物装饰塑像,造型精美,形态逼真。屏门中央彩绘人物图像,门上精雕龙凤,悬额“出将”、“入相”。…详情 ▷
龙兴观位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南雁荡山镇龙兴山,因山似龙形,前有五条“龙脉”,又称“五龙朝圣”,山下水库,依山盘旋,状似是“银蛇”,也称“玉带缠腰”,历来为道家“风水宝地”。龙兴山历史上曾有老君庙,当地百姓常来烧香朝拜老君、或祈晴祷雨,因该道观地处龙兴山而故称“龙兴观”。龙兴山龙兴观以中国道教文化为基础,以弘扬老子(太上老君)文化为核心,不断传承历史并将道家(道教)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目前,龙兴观以恢复有龙兴山山门牌坊,“龙兴观”牌匾三字和对联“云中音诵通仙界,兴国安邦济世人”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题;两侧对联由中国道教协会教务部周永慎道长题撰。龙兴观主殿老君坛,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建筑形式,面积4余方米,采用三重檐穹彩绘圆顶,墨线大点金彩绘,里侧藻井天花,老君神像高9.9米,材质为高质量泥塑,两侧分别供奉文始真人和东华帝君等,其中“老君坛”由赵承业将军题写。山门殿供奉二郎真君和六十甲子神像等,后殿为供奉斗姆元君和慈航道人等。而东西厢房,分别为书画院、道人单房、斋堂以及道观接待等。信息来源:道教之音…详情 ▷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位于平阳县山门镇,陈列馆坐北朝南,总面积68平方米。西侧为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西南侧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廉政教育基地,东侧为浙江平阳干部学校教学楼。本陈列馆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展示红军挺进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详情 ▷
金钱会起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钱仓镇凤山。金钱会起义为太平天国时期浙江四大农民起义之一。清咸丰年间,钱仓赵起等8人组织“金钱会”,凭咸丰初年铸“金钱义记”铜钱为联络信物,开始秘密串联活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在钱仓镇北山庙召集金钱会会众举旗起义,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并肩战斗,威震浙闽边区。清同治元年(1862年)起义失败,历时十一年。北山庙原名灵顺庙,原建于钱仓镇凤山麓,此处两岩东西峙立,相距1米,状如龙虎搏斗,号称“龙虎岩”。龙岩高约1米,阔7米,虎岩略小,北山庙即建于龙虎岩之间的隙地。1932年,北山庙遭火焚,现仅存地基。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详情 ▷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9月,粟裕率领2多名挺进师战士,离开福鼎、泰顺边界山区向平阳进发。挺进师到达山门时,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陈铁君率领的活动于瑞平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包垟,进驻包垟宫。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赶赴包垟与粟裕会晤,汇报了浙南和平阳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使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位于平阳县龙尾乡包垟村,处于瑞安龙湖、文成公阳与平阳龙尾的交界处,与瑞安葛藤湖毗邻,是平阳县西北部龙尾乡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地域都在包垟山上,海拔约6米。包垟村的包垟宫是当年会师的重要活动场所,包垟宫原为3间木结构平房,坐北朝南,前有一崎岖小路通往葛藤湖,四周峰峦迭起,草木丛生。该宫建于上个世纪前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当地村…详情 ▷
193年5月2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早晨,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部从瑞安涂厂渡过飞云江,进入平阳,经万全湖岭、石塘到达平阳县城西门外。叶廷鹏、吴信直、郑贤塘带领的万全、江南农盐民赤卫队和瑞安农民赤卫队,也相继到达平阳县城外。24日上午9时,红十三军在平瑞两县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冲入县政府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4多名群众。但由于未能击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得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撤出战斗,牺牲192人。牺牲人员被埋葬在平阳县城西门校场。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位于平阳县城西门校场九凰山麓。1958年,平阳县人民委员会在西门校场九凰山麓大岩壁上凿制崖题刻,以志纪念。该大岩壁山坡一块高约1米、宽约12米的大岩壁上书:“纪念一九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对敌斗争而光荣牺牲的胡宝余等一百九十二位烈士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摩崖题刻前方,还建有一座六角石亭。1985年4月,平阳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骸移葬于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是平…详情 ▷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线)和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是由策应红军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寻淮洲、方志敏率领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建的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于1935年进入浙江南部后,与闽东特委叶飞等人会合,又与浙南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畴溪小学(现平阳山门小学)创办了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任校长。1938年3月,根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同志亲自到平阳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由粟裕同志率领挺进师主…详情 ▷
穹岭古道起讫(途经)地点:山门镇水口村经联山村至文成县岭边村。总长度:6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穹岭古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水口村至文成县岭边村,因山高岭峻,直干苍穹,故名穹岭。当地民间自古便有“穹岭穹到天,遥岭摇半年”这样的俗语。自古以来,穹岭古道都是平阳县山门等地通往瑞安(今属文成)的交通要道。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载:“南雁荡在平阳县,北自穹岭南施岭西,五十里间,皆雁荡为名也。”穹岭古道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顺山势而建,东南连接山门镇怀溪社区水口村和曹门村,西北与文成县巨屿镇岭边村相连,全程约为6公里,路面用不规则块石铺设,道宽.8至1.4米,最高处海拔899.9米。仰望穹岭,高插云霄,似乎要到了天上,可见其之雄伟和高峻了。由山脚到岭背,共有三千四百多个台阶,形似楼梯,因此在半岭山的凉亭便取名为“梯云亭”。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详情 ▷
1937年9月、1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先后两次进驻平阳县凤翱乡凤林村(今属凤卧镇)。刘英住在该村满垟六份内大屋郑志西家中。1月中旬,粟裕率部经山门水漫到达凤林,与刘英住在一起。刘英住在大屋南厢下首1间,粟裕住在南厢上首1间,中间厅堂为两人共用会客室。1937年1月,红军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会上,粟裕、刘英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阐述了国共合作和改变番号的意义,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保持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服从命令,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了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上,刘英代表省委作三年游击战争最后8个月的斗争总结,并布置了抗日救亡运动等工作。粟裕作了关于抗日战争形势的报告。六份内大屋房主郑志西老人思想进步,坚决支持革命活动,在当地很有威望。省委进驻后,恰逢他七十寿庆。刘英特地书写了一幅“四世同堂,极尽天伦之乐;年届古稀,爱国犹不落后”的寿联,并设计一块上书“礼隆杖国”四个大字…详情 ▷
宝胜寺双塔在平阳钱仓镇近郊北山麓。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寺前原有四塔,现仅存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顶层残破,不见塔刹。8年代进行修缮。1984年修建两塔时,在东塔第二层北面壁龛内发现石碑一方,始知塔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比原定造于靖康年间推前了一百六十多年。二塔黝黑古朴,外貌相似,皆为砖造,高15.16米。六面五层,作重叠楼阁形式,每层均有腰檐平座,转角用砖砌出八角倚柱,柱间隐出槏柱二根,上承阑额,作成三间式。明间壶门状壁龛内供佛像。倚柱上置转角铺作一朵,与阑额上一斗三升补间铺作一朵平行,上承撩檐枋,枋上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以代替檐椽和飞子。檐口轮廓圆和,至转角舒展反翘,一如江南风尚。台基须弥座式,边长3.3米,高1.75米。此外,该塔每层都销有掌木,整体牢度得到增强。各层边长相应收缩,故塔身显得玲珑挺拔。宋元时期钱仓镇日益繁华,先后于寺外扩建律院和教院。清朝威丰年间这里爆发了金钱会起义,该寺因曾驻扎起义农民军被清军和地主武装的“白布会”烧毁,只有寺门两侧东西两塔尚安然无恙。…详情 ▷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余人,从平阳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出发那天,山门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为红军送了一程又程,一直把子弟兵送至十里之外的梅岭亭。粟裕大将在他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三月十八日,我们由平阳山门街出发,欢送人群饱含深情。浙南游击区的革命群众,三年来哺育了我们游击队的成长,不少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新生。现在,新的革命使命在召唤我们,大家都要为新的任务而战斗了,这样的分别又是很有意义的。”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南侧,是平阳的革命老区,这条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三四百年。街道东西走向,长3多米,宽约4米,原为卵石路面,木质店铺。街中有一溪渠穿过,终年水流不息。山门街原是周、徐、叶三家繁衍之地,因各家建一石门台,故名三门街,后偕音改称山门街。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红军挺进师驻地(平阳)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年代为19371938年。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水头镇凤卧社区,这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粟裕、刘英、曾山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有众多革命遗迹,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历史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革命圣迹景观群。2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是粟裕率挺进师出发的地方,以“红旗不倒”为主题,“永远的丰碑”为主线,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为核心,结合凤岭山自然风光,依山而建。纪念园主入口,因山就势,开辟山体一角建设象征“红旗一角”的造型的入口大门,在右侧镌刻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纪念园以阶梯式至下而上设计和建造,主要建筑纪念物有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主题柱阵、艰苦历程、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北上抗日出征门和纪念碑群等。…详情 ▷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平方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南湖赵氏宗祠前厅面阔五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抬梁式梁架。前檐柱向外出三踩,设飞椽;后檐柱向外出斗口跳。明间枋上悬有“赵氏宗祠”一匾额。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带勾头滴水。厢廊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前檐向外出一跳,后檐设有檐墙,穿斗抬梁式梁架,悬山式屋顶,两端饰有卷草脊…详情 ▷
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楼阁式空心六角七层青砖结构,高三十五米,逐层向上收缩,前人称“文笔峰”。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而上,惜于民国期间火毁,至今塔内可依稀辩认火劫痕迹。文明塔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典型代表。塔旁还遗存塔碑一通,石兽一只。文明塔于光绪四年兴建,十年(1884年)三月落成,为当时振兴文风的标志建筑。该塔结构严谨,造型简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25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平阳县城标志性古建筑,文明塔自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以来,至今未作维修,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历经1多年的岁月摧残和人为破坏,现大部分构件风化脱落,塔顶漏水严重,且屋面和塔身长有大量灌木和野草。塔梯烧毁后至今未复原,原有的附属建筑“文明书院”等已毁圮。由于不合理的规划和居民违章建筑的出现,更是严重肢解和破坏了文明塔周边历史风貌。…详情 ▷
在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寿桃山麓。始建于宋治平三年(166),初名宗志观,绍兴年间(1131—1163)改称广福宫。现存建筑有圣门、府门、东岳殿、大罗宝殿、斗姥阁、功德堂、斋堂、客房及厢房等,多为清代道光与光绪年间平阳知县沈茂嘉等人集资重建。主殿东岳殿,面阔五间,内供东岳大帝木雕坐像,额悬“爵与天齐”四字巨匾,殿前樟树二株,郁郁葱葱,浓荫蔽日;大罗宝殿为重檐庑殿式建筑,飞檐斗拱,蔚为壮观,内奉玉皇大帝像,配祀雷声普化天尊与太乙救苦天尊及三清塑像,殿前筑有醮坛,坛下左右各有一长方形水池,殿后树木苍翠,花草飘香;斗姥阁重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2),因供斗姥元君,故名。登阁眺望,平阳城镇风光尽收眼底。…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