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1986年发掘24平方米,清理墓葬1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带为墓葬区,皆为袋状土坑墓,以石块围筑或叠压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铜、石器及贝、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橙红陶,并有较多彩陶器,彩陶纹样有回形纹、舞蹈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动物纹等,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四耳罐、埙等。铜器有锛形斧、锥等。石器有斧、锄、磨盘、矛等。遗址区采集有金环、泥质灰陶方格盘等。并暴露有汉、晋墓葬。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下河清乡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西3公里。是一处汉墓与晋墓共存的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平面呈方形夯筑封土堆13座,1956年发掘砖室墓葬2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罐、灶和“大泉五十”钱等物。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及美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长沙岭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北桥子村东北1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有墓葬781座,其中大墓11座,小墓77座,封土平面多为椭圆形。大墓封土直径12.516.5、高1.22.5米,墓道长1622米,宽1.21.6米。地表散见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位于酒泉市总寨镇单长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1余座及长墓道。墓葬分布密集,散见少量残青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两晋考古和两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晋昌郡城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九下村萧家地,有东西二城。东城位于萧家地南5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米,南北宽7.5米,面积56余平方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2米,墙基宽9.8米,顶宽5.5米。高7.5米。门南向,门外有瓮城,长2米,宽9.5米。城四周有壕沟,上宽12米,底宽9米,深2.63.5米。地表散见大量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并有石磨、五铢钱等。西城位于萧家地东北,距东城15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3米,南北宽13米,面积147余平方米。城墙夯筑高7.5米,夯层厚约.18米,墙基宽5.5米,顶宽3.8米。东墙开门,门宽4.2米。南墙保存较好,其余三面城墙残垣断续。城中部有圆锥形土丘,底径14.6米,高3.5米,性质不明。周围散见大量垂帐纹灰陶片及黑砂陶片。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晋唐史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东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锁阳城东南4公里。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墓葬674座,封土平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均为砾岩洞穴墓,大墓多集中在东南部,1号墓规模最大,封土高3.6、墓道长28.5米、宽2.4米,土坯封门。曾出土铜带钩、灰陶罐、“开元通宝”等。西墓群位于锁阳城西南6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分布墓葬512座,大墓多集中在墓群西北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茔圈,南有土阙,封土为圆形,周长68.5、高2.85米,墓道长24.5、宽2.65米。两处墓群是我省大型墓群区,保存着汉、晋、唐三代12余座古墓,保存状况较好,对甘肃研究汉唐考古和河西汉唐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金佛寺镇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位于肃州城北郊二公里处讨来河畔的北崖梧桐湾,重建於1984年,为肃州城内幢寺(又称钟楼寺、救生寺,为明清以来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当时肃州城内最大的佛事活动中心,原为肃州八大景之一,惜因历史在因毁於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后因信众逐年增多,观光旅游者也纷至沓来,而原建寺院范围狭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1994年,由已故中国佛协常务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法幢寺方丈融照法师及酒泉有关领导发起,筹建以佛寺为主体的宗教旅游风景区,既方便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又可供游客旅游观光。扩建工程於1995年奠基动工,建筑工程项目28项,以逐步分期施工完成。1999年,一期工程如围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及斋堂、寮房等配套工程均告完工,并於同年9月2日举行了隆重的寺院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寺院坐北向南,前临讨来河畔,后依北崖梧桐湾依崖旁水而建,沟深壑奇,地势险峻潺潺流水,林木葱郁,曲径幽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气象十分清静。之后,时值开发西部、再造酒泉,创建文明都市、大力开发文化风景旅游事业之机,在有关领导的关怀与协调下,寺院二期工程[如卧…详情 ▷
常青苑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新城区肃州路,占地面积2亩,由酒泉市常青花木公司于1995年投资65万元创建,园区汇集国内外名贵花卉植物8多个品种,是甘肃省河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繁育驯化、培育基地,拥有河西地区最大的室内外四季观赏热带植物园和盆景园。是酒泉唯——家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体,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设施农业观光旅游景点,还建有花卉展销大厅、接待室、会议厅、书画艺术馆及设计独特的葡萄长廊、绿化通道等配套服务设施。…详情 ▷
花城湖旅游风景区总面积四千余亩,地处沙漠戈壁腹地,是由地下泉水汇聚而成的自然水源,水量充沛、四季长流,湖宽2米至8米不等,蜿蜒而下十余公。花城湖湖水清澈见底,洁净无污染。湖内群鱼游动,湖面芦苇苍苍,野鸭嬉戏,两岸清风徐徐,百余种花草茂密地盛开,将整个湖坡织成彩色地毯,环境清新宜人。湖泊西北部与连绵的沙丘相接,沙丘起伏有致,与湖水相映成趣,素有“第二个月牙泉”之称;而它因湖水量大面广,湖域内动植物丰富,沙丘细软洁净沙粒呈五色光彩,又有“不是月牙泉,胜似月牙泉”之美誉。花城湖历史遗迹丰富,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烽火台、天罗城、李陵碑、钱匣泉、花木兰营城等令人平添思古之悠情,频领文化之魅力。…详情 ▷
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砂石堆积长方形茔圈,东西宽116、南北长188米,封土呈方台形,底边长、宽均为17.5、高3.5米,地表砂石堆积墓道长3、宽1.8、高.75米。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北6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246座,大墓多集中于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方形茔圈,长、宽均114米,封土底部呈方形,底边长、宽各17.5、高3.85米,地表砂砾堆积墓道长29.5、宽1.75、高.8米。这两处墓群是甘肃大型的汉墓集聚区,保存着3多座汉墓,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市总寨镇三奇堡村南2.5公里。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面积4万平方米。地表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7多座,墓道以东南向为主,个别西向。曾发掘画像砖墓2座和土洞墓1座,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等。出土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酒泉民俗博物馆位于酒嘉城际公路12公里处的禹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内历经多年筹建布展迁建、复建有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古民居等建筑馆藏有近现代多种民俗物品生动复活了酒泉农村一些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让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展示在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为文化展示、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详情 ▷
酒泉起义纪念馆位于肃州区鼓楼以西,建筑面积3平方米,陈列实物131件、悬挂展板22块、展出图片82幅。纪念馆主展厅分为解放西北、进军河西;政治争取、促成起义;接管酒泉、会商大计;欢庆胜利、支援进疆4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贯彻统一战线政策,促动国民党驻酒泉守军起义,和平解放酒泉的历史。…详情 ▷
西汉酒泉胜迹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是一座源于西汉史实、表现大汉雄风、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景区内主要历史名胜有:汉古酒泉、左公柳、泉湖及大量园林古建筑群。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级旅游景点。西汉酒泉胜迹矗立在面前的仿汉阙式门楼建筑,是酒泉公园的南门,也是公园的正门。主体由子、母阙构成,风格古朴自然,气势恢宏雄壮。中堂上悬挂的两块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园的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道兴所题,泉湖胜景是曹无所题。匾额的上方镶嵌着一幅牛头浮雕,是采用祁连山深处特有的花岗岩石精雕而成的。相传明末清初时,酒泉城中经常洪水泛滥,据说有妖…详情 ▷
东关外墓群位于酒泉市东关外。面积约15万平方米。墓多为券顶或覆斗顶砖室墓,有单、双室和多室。1957年发掘清理56座,出土有灰陶、壶、盉、尊、钫、鼎灯和绿釉陶壶及铜撮、铜镜和铜刀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赵家水磨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高闸沟村南1公里。属四坝文化。分布于讨赖河(北大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61米。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泥质红陶片及彩陶片,多施紫红色陶衣,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网格纹、三角纹,器形有双耳罐、钵等。并采集有石臼、单孔石斧、石纺轮及骨匕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下河清墓群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西3公里。是一处汉墓与晋墓共存的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平面呈方形夯筑封土堆13座,1956年发掘砖室墓葬2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罐、灶和“大泉五十”钱等物。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及美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乱古堆墓群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酒泉皇城城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皇城村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4米,南北宽291米,面积11.3万平方米。黄土夯筑,城墙高3—7米,厚3米。城上四角筑墩台,城外西南角和东南角各筑了望台一座。相传蒙古王子曾驻此城,随有皇城之名。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考之,该城系汉代乐涫县、唐代禄福县之驻地。安史之乱后,城随废。古城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城建史和汉唐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