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头村古墓葬群位于阳店镇西水头村,时代为战国、西汉。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灵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该村北部机井房为坐标向东5米,向西至霸王沟东岸,向南15米,向北2米。…详情 ▷
戾太子冢又名“汉台风雨”,遗址在今豫灵镇底董村,是古灵宝八景之一。太子为西汉武帝刘彻之子刘据及两个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水衡都尉江充与太子有隙,江充诬陷太子埋木人诅咒皇上,太子依少傅石德之计,调武士处死江充。江充余党苏文诬陷太子造反,武帝命丞相捉拿太子,兵败后太子率二子逃往湖县藏于泉鸠里(即底董村)后走漏风声,地方官员捉拿太子,太子闭门自缢,二子拒捕被杀,父子三人同葬于鸠水边上。第二年(汉征和三年即公元92年),汉武帝醒悟,杀江充,亲来湖县,筑思子宫、望思台祭太子,并将鸠水河改名失儿河,即今十二里河。现太子冢、皇孙冢尚在。216年1月,豫灵镇底董村戾太子冢被列入河南省级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情 ▷
燕子山森林公圈,位于豫西金城灵宝市的东南部、国有川口林场境内,面积7.2万亩,森林夜盖率高达96距离灵宝市区、灵宝火车站2公里、29国道15.公里、31国道17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被芬为灵宝后花因燕子山森林公因主峰海拔1497米,平均海拔18米公园内秀峰林立,净潭棋布,古木参天、山清水秀两条奔流不息的溪流像玉带一样串起大小十余处瀑布高大挺拔、直插云天的人工森林和自然扭曲、相互缠绕的次生林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公因内动植物资源丰畜,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穿山甲、红腹锦鸡、麝、鹿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粗棍、银杏、灵春木、水曲柳、鹅掌袱等;还有天麻、灵芝等珍贵药材公园内有龙王庙、祖师庙、前后山神庙、西山神庙,祈风调雨顺、生活美好有刘秀和夫人珠石上马留下足印的上马石;有肋生双翅、协助武王伐封的雷震子出生习武之处雷震洞;遗迹扰存,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抗战时期美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坠毁处飞机岭,见证了日军俊华的滔天罪行春来奇花异卉、星罗棋布;夏临鸟语洛流、清凉舒适;秋到满目红叶…详情 ▷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世纪6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房后东侧为书房,书房三门间,书房后为二门,二门为砖雕圆门,二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上房为五间,主院通长14米,偏院,每偏院均宽15米,厅房各三间,偏院、门房、上房均已拆除,偏院通长均14米。该大院对于研究清代大型组群建筑有重要价值。走进贠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雕,大门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雄狮高大威猛,威风凛凛。雌狮秀气温和,仁慈可爱,大大的嘴巴微微开启,两眼高高凸起,眼珠似乎还在转动,石狮子见到了几多繁华,几多衰败,是非成败转头空。正房那粗壮的柱子下面的青石底座,最下方是方形,最上方是圆形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和花蕾,祥云缭绕,圆点围绕,寓意“富贵吉祥,团团圆圆”。石雕的底座足以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沉稳之气。后院的门墩上,方块的石头上雕刻着一只兔子,耳朵长长的,双目…详情 ▷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2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下为砖雕阴弦纹砖雕图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间有葵花、荷花、牡丹花间隔组成。再下为砖雕富贵不断头图案。图案下有人物故事图案五组,从左到右,第一组为状元济塔;第两组为弃官奉母;第三组为安享晚年;第四组五组不清。下有博古图案,再下为垂柱四根,柱头有雕花,柱间施以缠枝花卉。再下为所雕匾框,框内四角雕变形蝙蝠,中间有砖雕“壸政流芳”四字,匾框西边为砖雕鼎炉和如意方瓶。下为两组浮雕图案,上部为朱雀报喜,下有半圆形浮雕图案为仙鹤站于荷花上。下为对联,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下联为“晚萱经雨不留香”。背面:最上部有砖雕圆棱一周,四角拐角处为榫头结构,下为砖雕阴弦纹,弦纹下有三组砖雕花草图案(内容不清),下有垂柱四根,柱间施以花草纹,柱头分别有雕花,下中部有砖雕方框,框内有砖雕“彤管杨庥”四字。匾框两侧分别有两块砖雕图案,左侧框内雕天…详情 ▷
三圣遗址北至南泉村居民区贺家坟北崖,东以丰收渠为界,西至居民区崖头,南至花尖,总面积6万平方米,遗址西低东高,北低南高呈坡状,分布在霸底河东岸二级台地,遗址中灰坑密集,文化层丰富,文化层厚达4米。从拣到陶片看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以素面为主,篮纹次之,并有少量绳纹和彩陶。可看出器形的有罐、盆、鬲、小口尖底瓶等。石器有石斧、石环等。该遗址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传承关系有重要价值。地址: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三圣村东部…详情 ▷
东庄里村古墓葬群位于川口乡东庄里村,时代为战国、西汉。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灵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关帝庙为坐标向东至坡根,向西至池头公路,向南至浑水河北岸,向北1米。…详情 ▷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详情 ▷
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公里,国家2级旅游区(点)。《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米,长5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劝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门票门票9人民币景点位置三门峡市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风景区…详情 ▷
神秘的汉山藏身于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背依秦岭,面临黄河,足踏流水潺潺的枣香河畔。汉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地貌奇特壮观,植物丰富多样,野生动物栖息,自然风光旖旎。春天的汉山妩媚多情,黄灿灿的油菜花、粉嫩嫩的山桃花,组成了一幅明媚艳丽的油画;夏天的汉山壮美辽阔,山脚下稻浪千重,山腰间青松翠柏,山顶上白云悠悠;秋天的汉山饱满成熟,层林尽染,野菊花肆意开放,野果缀满枝头;冬天的汉山纯净质朴,山涧里溪水清冽,山路上黄叶铺径,山尖上薄雪覆顶。史书记载,唐龙纪年间,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诗人吴融曾多次登游汉山,抒怀咏志。他的《阌乡寓居十首》中有一首专门描写汉山:清溪见底露苍苔,密竹垂藤锁不开。应是仙家在深处,爱流花片引人来。汉山之名,源自一段传说。相传真武大帝原是古时净乐国的太子,却不愿继承王位,只潜心道行。其母要儿子继位,真武大帝不从母命,跨过黄河来到汉山。母亲在后面大声呼喊儿子回来,但真武大帝决心已定,站在汉山金顶之上捂住了耳朵。母亲知道儿子不会回头,便在一座山峰坐下看儿子悟道,但是她呼儿的喊声却长久在山中回荡,“喊山”因此得名。两万多级石阶…详情 ▷
国家2级景区,国家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文东村北,连霍高速公路灵西出口西行2公里,31国道文东村站即达。距三门峡市约7公里。是一处以水波芦苇荡为主的湿地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有着黄河第一荡——西部白洋淀的称号。该景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拥有我国北方少有的黄河湿地景观的万亩芦苇荡,湖中芦兰丛生,水道纵横,自然形成一所水中迷宫。这里地下泉水肥涌,水下鱼虾成群,野生禽类长年生存在草丛中。植被区系具有三方交会、南北混杂的过渡特点。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鼎湖流水清且闲”的诗句。明代诗人彭刚则写下“鼎湖烟树接孤城”的诗篇;唐代诗人姚合在此写下《题河上亭》“亭亭河上亭,鱼踯水禽鸣。九曲何时尽,千峰今日清。晨光秋更远,暑气夏常轻。杯里移墙影,琴中有浪声。岸沙连砌静,渔火入窗明。来此多沉醉,神高无宿醒”。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科16余种及变种,盛产苹果、大枣、花生、棉花、闵莲等。野生动物有36科14余种,其中白天鹅、白冠鸡、黑鱼、大闸蟹、灰鹭等具有保护价值。有景点16余处,著名的有观景亭、鼎湖滑道、荷花观赏池、游船码头,鱼民小区、鼎湖渔…详情 ▷
五帝遗址位于灵宝市大王镇五帝村村庄东南好阳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陶窑、陶片、灰坑和石刀、石斧等遗物。1987年,五帝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详情 ▷
下原村严家大院位于灵宝市阳平镇下原村。年代为清。下原村严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严家大院现有院落四座,均为传统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连为一体,一座为月洞式圆门单体建筑。1.三座院为一体,均为四合院,每座院面阔11.8米,门房进深4.8米。大院坐西朝东,大门设在北部,为过道式门楼。门楼上有砖雕花草纹脊,前有垂脊,檐下有斗拱,斗下有垂柱两根,柱下有木雕横额,门两侧有青石质门墩。大门两侧通景为砖雕几何图案。走马板上有木雕图案,外为方形,四角有四只蝙蝠,内为圆形,圆形花草纹图案中有木雕“寿”字。大门内北厢房山墙外有座山影壁,壁心上有五组砖雕图案,下有圆形砖雕牡丹花草中有喜鹊登枝,下有土地庙。门房(倒客厅)为硬山顶建筑,上有砖雕牡丹花草纹脊,前有垂脊,梁架上有驼峰,檐下有斗拱,厅房门设在中部,为六格扇门。厢房:南北厢房各三间,上有砖雕牡丹花草纹脊,窗为通间窗。上房与门房相等,上有砖雕花草纹脊,梁架上有驼峰。2北部大院后有书房三间,坐南朝北,上有砖雕花草纹脊,前有垂脊,已残。檐下有斗拱,门为木雕六格扇门,窗为木雕通间窗,门面由木雕组成,门两…详情 ▷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年代为清。北厥山牌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北厥山牌坊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为纪念彭太孺人而修建。彭太孺人儿子亢多福,字祝三,三岁时生父离世由母亲彭太孺人抚养成人,并供其读书,后亢多福考取府侯选经历,即为府衙中主管文书档案处理日常事务的首领官,因故未能上任。彭太孺人享年七十四岁,晚年患病卧床不起,亢多福伺候三年孺人去世。在孺人三周年时(光绪十四年),亢多福修建了这所牌坊,以表示对母亲的永远思念。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下为砖雕阴弦纹砖雕图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间有葵花、荷花、牡丹花间隔组成。再下为砖雕富贵不断头图案。图案下有人物故事图案五组,从左到右,第一组为状元济塔;第两组为弃官奉母;第三组为安享晚年;第四组五组不清。下有博古图案,再下为垂柱四根,柱头有雕花,柱间施以缠枝花卉。再下为所雕匾框,框内四角雕变形蝙蝠,中间有砖雕“壸政流芳”四字,匾框西边为砖雕鼎炉和如…详情 ▷
灵宝走马岭遗址位于灵宝市阳平镇南社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16年1月22日灵宝走马岭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岭山脉的最东端位于灵宝市西南1公里处的焦村镇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娘娘山自然风光优美,与函谷关,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灵宝市的“品”字型黄河旅游热线。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相传汉时,山下有李姓二女,年及婚嫁,母欲择配,终不允,母曰:妇人以夫为家,未有终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遂逃至山巅,后偕其母羽化而去,常呼风唤雨,广降甘霖,造福百姓,因而又名夫家山。千百年来,有关娘娘山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使娘娘山成为豫西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山顶娘娘庙,黄天墓、捞儿撵等景观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故事,为娘娘山披了神秘面纱。娘娘山共分6大景区29个景点,其中,“秦岭雪橇”,属古灵宝二十景之一。娘娘山之险在靠近主峰顶的马鞍桥段,登山者脚踏宽不盈尺的石槛,下临千仞深谷,加之耳旁山风呼啸,其险不亚于黄山之鲫鱼背,华山的擦耳崖。娘娘山山体完整,山脊狭窄峻峭,尖峭的山峰突兀屹立,时见笔直山柱、石墙横空出世,高耸云间。在风口附近海拔1136米处,有一巨石形千年乌龟,龟盖、浑然天成,整齐完美,龟体、向着向着主…详情 ▷
秦人墓地位于灵宝市阳平镇文西村东北部。1998年修建连霍高速公路时,经钻探发现。在文西村东北部。在175米长,5米宽的路基钻探中,发现古墓葬965座;其中战国墓763座、汉墓127座、唐代墓7座、宋墓8座,经发掘,这批墓葬大小基本相同,排列有序,方向一致。2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地对于研究秦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上屯药王庙,位于灵宝市豫灵镇上屯村,22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初建时分大殿、献殿、后殿三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建国后大殿、献殿倒塌,196年对大殿进行重修。现存后殿为原建筑。药王庙是纪念隋唐名医孙思邈而修建。孙思邈,陕西人,由于对医学和药物学有较深造诣,被人尊称为药王。传说孙思邈早年曾在这里采药加工,为民治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当地群众捐资修建了这座药王庙。现存庙为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长12.7米,进深8.37米,上有砖雕花草纹脊,两侧有吻,前有垂脊,垂脊前有戗脊,垂脊上有兽。屋面以板瓦铺设。梁架上有驼峰,整梁架为彩绘。大门口两侧有石狮,应为同时期遗物,石狮作蹲坐状,雌雄各一,狮颈带铜铃,身佩彩带,石狮头内侧作对口呼应状。狮座下有题记,题记为“乾隆十二年”。对于研究清早期石刻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详情 ▷
双庙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双庙沟自然村。遗址东为坡地至公众台,西至居民区寨子墙断崖,南至孙家沟北崖上,北至双庙沟南沟断崖,总面积为5668平方米,遗址东西15米,南北4米,分布在霸底河东岸二层台地,遗址东高西低,呈台阶状。在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拣到的陶片有钵、罐、盆、鬲、鼎、小口尖底瓶等。石器有石斧、刮削器等。质地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篮纹还有少量划纹。该遗址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传承关系有重要价值。…详情 ▷
邵公碑楼位于灵宝市区东南17公里苏村乡东里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碑文记述了邵自省、邵自强兄弟二人为颂父亲邵全仁资宏量大、恤孤赈贫的功德所立。1978年被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灵宝市文物志》载:邵公碑楼为砖砌庑殿式建筑。楼顶由三座仿古屋脊组成,中间的一座较高,两边的较低,均为庑殿顶式建筑。四条垂脊高高翘起,脊上饰有立兽。三座檐下均有砖雕图案,中间为福禄寿图,左边为富贵图,右边为松鹤图。内嵌石碑一通,碑高1.3米,宽.7米,圆额。石碑两面阴刻楷体,正面刻“邵公神道碑大清道光十五年立”,背面刻“邵公神道碑记”。碑体上有2幅雕花图案,最大的三尺见方,最长的有六尺之长。有“岁寒三友”、“五福临门”、“松柏长青”、“富贵牡丹”、“龙飞凤舞”、“鹤鹿延年”。内嵌石碑一通,正面碑额刻有“留芳千古”四字,两边饰有线刻云纹。碑体正中竖刻“例赠修职郎性天邵公神道碑”12个字,碑首有“峕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仲夏之吉”字样,落款“男:自省、自强暨孙男:洛、汙、海、溪、…详情 ▷